结合神经调控功能的球囊导管及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迫装置

文档序号:36157988发布日期:2023-11-23 04:35阅读:16来源:国知局
结合神经调控功能的球囊导管及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迫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地,有关于一种结合神经调控功能的球囊导管及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迫装置。


背景技术:

1、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因其微创、不需要开颅等特点,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原发性、继发性的三叉神经痛,尤其适用于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年老体弱难以耐受全麻开颅手术、或恐惧拒绝开颅手术的患者。但是目前临床现在使用的手术用球囊导管存在以下缺陷:

2、1、三叉神经半月节所在的麦氏囊的长度和体积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目前使用的球囊导管均为固定尺寸和长度,不能满足个体化精准治疗的需要;

3、2、无法准确地对麦氏囊末端的神经信号进行监测而准确地根据神经信号的差异来判断治疗是否达到预期的疼痛消失效果;

4、3、对三叉神经半月节的压迫毁损具有非选择性和不可逆性,术后在头面部会造成较为严重的麻木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神经调控功能的球囊导管及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迫装置,以解决目前使用的球囊导管无法根据麦氏囊的长度和体积进行调节,以及无法准确地对麦氏囊末端的神经信号进行监测和减轻麻木副作用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合神经调控功能的球囊导管,包括:导管主体;调节结构,沿所述导管主体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管主体上,所述调节结构设有第一电极;球囊,套设于所述导管主体上,所述球囊的内腔与所述导管主体相连通,所述球囊的远端与所述调节结构密封连接,所述球囊的近端与所述导管主体密封连接;第一导丝,所述第一电极能通过所述第一导丝电连接外部刺激器和电生理监测设备。

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主体包括内导管和外导管,所述内导管穿设于所述外导管中,所述球囊的近端与所述外导管的远端密封连接,所述内导管具有远伸段,所述远伸段从所述外导管的远端伸出并穿过所述球囊与所述调节结构连接。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导管沿所述导管主体的轴向与所述外导管密封滑动地设置,而使所述内导管的远端能带动所述调节结构沿所述导管主体的轴向移动。

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球囊导管还包括限位套,所述内导管还具有近伸段,所述近伸段从所述外导管的近端伸出,所述近伸段设有第一调节外螺纹面,所述限位套设有第一调节内螺纹孔,所述限位套通过所述第一调节内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调节外螺纹面配合而能沿所述导管主体的轴向移动;其中,所述调节结构调节到位的状态下,所述限位套能与所述外导管的近端抵接而限制所述外导管与所述内导管相对滑动。

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球囊导管还包括第二电极以及第二导丝,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内导管的所述远伸段上并靠近所述远伸段的远端设置,所述第二电极能通过所述第二导丝电连接所述外部刺激器和所述电生理监测设备。

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球囊导管还包括第三电极以及第三导丝,所述第三电极设于所述外导管上并靠近所述球囊的近端设置,所述第三电极能通过所述第三导丝电连接所述外部刺激器和所述电生理监测设备。

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的间距为20mm~30mm。

1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丝和所述第二导丝嵌装于所述内导管的管壁中,所述第三导丝嵌装于所述外导管的管壁中或穿设于所述外导管和所述内导管之间的间隙中。

1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以及所述第三电极还能对应通过所述第一导丝、所述第二导丝以及所述第三导丝电连接脉冲发生器。

1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球囊导管还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所述下固定环固定于面部皮肤上,所述下固定环的内环面上设有一卡环,且所述下固定环和所述卡环上设有相对应的下缺口,所述上固定环与所述卡环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上固定环上设有与其内孔相连通的上缺口,所述上固定环能绕所述卡环转动而使所述上缺口与所述下缺口对应形成入口,所述导管主体能从所述入口卡入所述卡环内。

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球囊导管还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所述下固定环固定于面部皮肤上,所述下固定环的内环面上设有一卡环,且所述下固定环和所述卡环上设有相对应的下缺口,所述上固定环与所述卡环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上固定环上设有与其内孔相连通的上缺口,所述上固定环能绕所述卡环转动而使所述上缺口与所述下缺口对应形成入口,所述导管主体能从所述入口卡入所述卡环内。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迫装置,包括上述球囊导管。

15、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点是:

16、本实用新型的结合神经调控功能的球囊导管及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迫装置,通过在导管主体上设置能沿导管主体的轴向移动的调节结构,进而通过将球囊的远端与调节结构密封连接;因此能根据麦氏囊的长度和体积移动调节结构而带动球囊的远端移动,从而调节球囊的轴向长度和径向尺寸,使得球囊充盈后的形态与麦氏囊的腔形相适应,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且第一电极能与麦氏囊的末端相接触,一方面能使第一电极通过第一导丝电连外部刺激器而向麦氏囊的末端施加微电流刺激,以通过电刺激神经调控非毁损性治疗三叉神经痛,实现神经调控功能,另一方面还能使第一电极通过第一导丝电连电生理监测设备而采集麦氏囊的末端的痛觉神经信号,防止过度压迫损毁,减轻术后的麻木副作用,以及判断治疗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结合神经调控功能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11.一种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球囊导管。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结合神经调控功能的球囊导管及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迫装置,包括:导管主体;调节结构,沿导管主体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导管主体上,调节结构设有第一电极;球囊,套设于导管主体上,球囊的内腔与导管主体相连通,球囊的远端与调节结构密封连接,球囊的近端与导管主体密封连接;第一导丝,第一电极能通过第一导丝电连接外部刺激器和电生理监测设备。利用本技术能通过电刺激神经调控非毁损性治疗三叉神经痛,如果无效的话能实施毁损性球囊压迫术,可调节球囊长度使球囊充盈后的形态与麦氏囊的腔形相适应,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还能采集麦氏囊的末端的痛觉神经信号,防止过度压迫损毁,减轻术后的麻木副作用,并判断治疗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谭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