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用套管针

文档序号:36912184发布日期:2024-02-02 21:40阅读:18来源:国知局
透析用套管针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具,具体为透析用套管针。


背景技术:

1、患者在进行透析治疗时,需要使用套管针。现有透析套管针在使用时,通过钢针将针头刺入血管,抽出钢针后进行透析治疗操作时,先用针筒往置留针里推注抗凝剂,之后需要把针筒撤出,更换成透析管路进行治疗,撤换针筒和透析管路时血液会流出,对医护人员和患者本人都产生感染和出血的风险。

2、为了避免流出血液,现有的处理方式是把留在体外的套管弯折或者捏紧,然后进行更换。但是这种操作具有风险,如果操作不当会把留置针管拔出来,造成多次伤害、受污染的风险增大。

3、另一种现有技术中,是在留置针上使用夹子,在更换注射筒时夹住置留针管,来防止血液溅出。但是透析用套管在进行透析治疗时,需要用胶布把针尖接头部分粘在皮肤上固定位置,防止脱针、滚针等情况发生,需要持续若干小时进行固定;由于透析用套管针针尖部分比较短,留在体外的套管部分也比较短,使用夹子时,会对皮肤造成比较大的压迫作用,持续若干小时之后对患者的皮肤造成很明显的伤害。

4、故基于上述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透析用套管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在透析治疗时,现有的套管针操作时血液容易溅出,对医护人员和患者本人都产生感染风险等问题,提供一种透析用套管针。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透析用套管针,包括钢针座,固定在钢针座下端的钢针,以及防刺部件,所述防刺部件的下端可拆卸安装有针管接头,所述针管接头的下端设置有截流部件,所述截流部件可手动控制内部液体通道的通断,所述截流部件的下端安装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下端设置有针头套管,所述钢针由上至下依次贯穿防刺部件、针管接头、截流部件、软管以及针头套管。

3、进一步地,所述截流部件包括套壳、上转块、下转块和密封件,所述上转块转动安装于套壳内,且上转块的上端贯穿套壳与针管接头固定连接,所述下转块转动安装于套壳内与上转块紧密贴合,所述密封件套接于下转块且固定安装在套壳的下端,所述下转块的下端与软管固定连接,所述上转块和下转块偏离中心线的一侧设置有相互对应的上偏心孔和下偏心孔,所述上偏心孔和下偏心孔,且钢针贯穿上偏心孔和下偏心孔。

4、进一步地,所述上转块上端伸出套壳部分的侧壁设置有上拨片,所述下转块下端伸出密封件部分的侧壁设置有下拨片。

5、进一步地,所述针管接头、上偏心孔、下偏心孔和软管的中心线位于一条直线上。

6、进一步地,所述套壳的内腔顶部和密封件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密封圈。

7、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为橡胶材质。

8、进一步地,所述防刺部件与针管接头通过螺纹连接。

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截流部件操控套管针的流通与关闭,能够在透析治疗时有效地防止血液溅出,对医护人员起到保护作用;使用时,通过转动上转块和下转块,控制上偏心孔与下偏心孔是否联通,从而控制血液流通,防止血液飞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风险小,且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技术特征:

1.透析用套管针,包括钢针座(1),固定在钢针座(1)下端的钢针(2),以及防刺部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刺部件(3)的下端可拆卸安装有针管接头(4),所述针管接头(4)的下端设置有截流部件(5),所述截流部件(5)可手动控制内部液体通道的通断,所述截流部件(5)的下端安装有软管(6),所述软管(6)的下端设置有针头套管(7),所述钢针(2)由上至下依次贯穿防刺部件(3)、针管接头(4)、截流部件(5)、软管(6)以及针头套管(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析用套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块(52)上端伸出套壳(51)部分的侧壁设置有上拨片(8),所述下转块(53)下端伸出密封件(54)部分的侧壁设置有下拨片(9)。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析用套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接头(4)、上偏心孔(521)、下偏心孔(531)和软管(6)的中心线位于一条直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析用套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壳(51)的内腔顶部和密封件(54)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密封圈(1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析用套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10)为橡胶材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析用套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刺部件(3)与针管接头(4)通过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医疗器具领域的透析用套管针,包括钢针座,固定在钢针座下端的钢针,以及防刺部件,所述防刺部件的下端可拆卸安装有针管接头,所述针管接头的下端设置有截流部件,所述截流部件可手动控制内部液体通道的通断,所述截流部件的下端安装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下端设置有针头套管。本技术通过转动上转块和下转块,控制截流部件的流通与关闭,能够在透析治疗时有效地防止血液溅出,对医护人员起到保护作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风险小,且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技术研发人员:何吕玲,张烨,邓晓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嘉定分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