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面清洁消毒装置

文档序号:36560390发布日期:2023-12-30 06:22阅读:17来源:国知局
创面清洁消毒装置

本技术属于创面清洁消毒,具体涉及创面清洁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1、创面清洁消毒是对患者相关部位进行清洁消毒,以避免伤口感染。现有的创面清洁消毒装置通常是用镊子夹着棉球,沾取消毒液,使棉球润湿,然后擦拭创面及创面周围,在反复擦拭时,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以及沾取时不易控制消毒液的用量,多余的消毒液流出,会浪费资源,污染衣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创面清洁消毒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棉球反复擦拭时,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以及沾取时不易控制消毒液的用量,多余的消毒液流出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创面清洁消毒装置,包括:

4、壳体,其内部安装有储液管,所述储液管的底部设置有活动贯穿壳体底部的导液管,且所述储液管的底部与壳体的内腔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5、连接杆,其滑动穿设于所述储液管的顶部,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位于储液管内且顶端贯穿壳体的顶部,所述连接杆上线性均布有多个浅槽;及

6、固定板,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滑动穿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靠近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固定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凸台为圆台状,其靠近连接杆的一端尺寸小于浅槽的尺寸且另一端的尺寸大于浅槽的尺寸,且所述凸台靠近连接杆的一端能够进入任意一个浅槽内。

7、进一步的,所述储液管与壳体之间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螺纹槽、螺纹柱和限位槽,所述螺纹槽横向开设在壳体上,所述限位槽开设在储液管的外壁上,所述螺纹柱旋接于螺纹槽内且一端能够插入限位槽内,另一端位于壳体的外部并连接有旋拧块。

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底部两侧分别连接有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上均安装有棉球夹。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位于储液管内并设置有活动板,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贯穿壳体的顶部并设置有安装板。

10、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的边缘安装有软垫,所述软垫与储液管的外壁贴合。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板和活动板等,对创面处进行冲洗,在使用时,轻按安装板,安装板带动活动板向下移动,活动板在储液管内移动,对储液管内的消毒液进行挤压,消毒液从导液管流出,进而对创面处进行冲洗,相较于传统的用棉球反复擦拭,冲洗消毒使得创面的疼痛感更小,消毒效果更佳,且通过等距离分布的浅槽和凸台方便控制消毒液的用量,节约资源。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棉球夹和棉球等,对多余的消毒液进行吸取,在使用时,棉球夹上夹持棉球,在冲洗后,棉球可以吸收创面周围多余的消毒液,使得消毒液不易乱流。



技术特征:

1.创面清洁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面清洁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管(2)与壳体(1)之间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螺纹槽(9)、螺纹柱(10)和限位槽(11),所述螺纹槽(9)横向开设在壳体(1)上,所述限位槽(11)开设在储液管(2)的外壁上,所述螺纹柱(10)旋接于螺纹槽(9)内且一端能够插入限位槽(11)内,另一端位于壳体(1)的外部并连接有旋拧块(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面清洁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两侧分别连接有安装块(13),两个所述安装块(13)上均安装有棉球夹(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面清洁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7)的底端位于储液管(2)内并设置有活动板(5),所述连接杆(7)的顶端贯穿壳体(1)的顶部并设置有安装板(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创面清洁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5)的边缘安装有软垫(6),所述软垫(6)与储液管(2)的外壁贴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创面清洁消毒装置,包括壳体、连接杆和固定板,壳体内部安装有储液管,储液管的底部设置有活动贯穿壳体底部的导液管,且储液管与壳体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连接杆滑动穿设于储液管的顶部,连接杆上线性均布有多个浅槽;固定板设置于壳体的顶部,固定板上开设有通槽,通槽内滑动穿设有活动杆,活动杆靠近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凸台,凸台与固定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凸台为圆台状,其靠近连接杆的一端尺寸小于浅槽的尺寸且另一端的尺寸大于浅槽的尺寸,本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用棉球反复擦拭,冲洗消毒使得创面的疼痛感更小,消毒效果更佳,且通过等距离分布的浅槽和凸台方便控制消毒液的用量。

技术研发人员:林秀娟,刘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