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床厚度测量针以及测量针固定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3411发布日期:2023-11-22 20:52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甲床厚度测量针以及测量针固定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检测工具,具体为一种甲床厚度测量针以及测量针固定治具。


背景技术:

1、指甲为皮肤的附属器官,趾甲位于脚趾末端的伸侧面,扁平而有弹性,自后向前,稍有弯曲,呈半透明状。主要起到保护脚趾末节的作用,防御机械性伤害,保护趾尖部丰富的神经不受伤害,增加趾动作的协调性。由甲板、甲床和甲周三个部分构成。

2、甲板是甲基质、近端甲皱襞和甲床上皮细胞角化代谢的产物,形成致密坚硬的角质蛋白板块,即甲板。前面暴露部分称甲体或甲板,甲体的远端称游离缘。甲体近端被皮肤覆盖的部分为甲根,靠近甲根处有一个白色的月牙状弧影,称为半月状弧影或甲半月,弧影后方的角质皮称甲小皮。甲板可呈长方形、正方形或梯形,平均长度约12.8毫米,宽度10-17毫米,厚0.5-0.75毫米,甲板生长无休止期,与甲床无附着运动延伸,一直不断地向趾甲远端生长,平均生长速度每周为0.3-0.5毫米(指甲为每天0.1-0.12毫米)。新甲从甲根部生长到完全正常形成约需100天,拇趾甲则约需180天。然而不同病因引起的甲病,往往使趾甲变得浑浊,增厚或菲薄、蛀空等,均能影响甲板正常生长。

3、甲床位于甲板下面。甲床上聚集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透过甲板可看到正常甲床是粉红色的。血管球就是甲床的特殊结构之一。甲床与指骨之间没有皮下组织,但神经末梢非常丰富,若过度修剪指甲时会感到疼痛。靠近趾骨的的指尖部还有一些感觉神经结构,如环层小体和触觉小体。一般看不到甲床,只能看见甲板远端游离缘下面的甲床角质层。

4、甲周甲板两侧的皮肤隆起处为甲皱襞,甲皱襞与甲床之间为甲沟,远端为游离缘,近端为近端甲皱襞。近端甲皱襞有深、浅两层上皮,浅层上皮有一段紧贴在甲板表面,称甲上皮,深层上皮在甲基质的表面,与甲板的生成有关。甲周的表皮有其自身物征,从远端指节到甲板远端皮肤缺乏毛囊,偶尔可见汗腺,皮肤较薄,是炎症、皲裂、损伤及变态反应刺激的入口,如甲沟炎等。

5、卷曲甲由于末端趾骨背侧增生所导致的,趾甲从近端至远端横向曲率逐渐增大,严重者甚至卷曲程闭合的圆形,是很痛苦的足部问题,它致使趾甲板外缘或内缘或侧角嵌入甲沟皮肤,可顽固的引起剧烈疼痛,当甲缘突破皮肤时细菌侵入可导致甲沟炎。

6、目前对于卷曲甲并无较好的治疗方式,主要采用全甲拔除术进行治疗。然而,单纯拔甲后各个甲复合体亚单位的病理性结构并未改变,新生甲依旧会产生畸形。畸形甲的发生是由于末端趾骨背侧增生,目前临床上只能通过经验性的手术治疗将其磨平,仍缺少明确增生程度和范围的器械,使得手术创伤较大。其中亟需一种甲床厚度的测量装置,联合评估末端趾骨背侧增生位置。

7、因此,亟需一种甲床厚度测量针以及测量针固定治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甲床厚度测量针以及测量针固定治具,为了更好地解决对甲床的厚度进行有效测量,联合评估末端趾骨背侧增生位置,进行标注,提高手术的准确性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甲床厚度测量针,包括测量针本体,所述测量针本体包括微创针、手持部和抵触板体,

4、所述微创针用于贯穿患者的甲床,所述微创针的头部为向下倾斜的针头部,所述手持部设置于所述微创针远离所述针头部的一端,所述手持部用于夹持微创针对甲床进行穿刺;

5、所述抵触板体为圆盘状结构,所述抵触板体的中心设有用于贯穿所述微创针的孔洞,所述微创针远离所述手持部的一端与所述抵触板体进行插接,且所述抵触板体可在所述微创针的中部进行移动。

6、施术者通过手持部对微创针的一端进行夹持,同时将抵触板体的中心套接在微创针的底部,通过施术者不断地向患者脚趾端顶端面的甲床向下进行穿刺,使得微创针底部的针头部向下靠近患者的末端趾骨背侧增生位置,停留在微创针中部的抵触板体与甲床的顶端面形成位置标记,施术者拔出微创针后,可通过抵触板体与微创针底部的针头部之间的长度进行测量,即可得到患者甲床的厚度数据,有利于完善手术前数据准备,提高手术的准确性。

7、一种测量针固定治具,包括夹具、护具、横栏以及权利要求一所述的测量针本体,

8、所述护具为弧形板体状结构,所述护具用于夹持于脚趾端底部;

9、所述横栏为弧形条状结构,所述横栏的两端为连接部,横栏的中部支撑部,所述横栏通过两端的连接部分别与护具的两侧进行连接,所述横栏设置于脚趾端的上方;

10、所述夹具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测量针本体进行连接,所述夹具的一端与横栏进行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测量针本体通过所述夹具设置于脚趾端的上方,所述测量针本体可在护具的上方沿竖直方向上进行移动。

11、通过护具对患者脚趾端进行安装保护,形成对测量针本体的一个有效的承载点,同时通过夹具有效地设置于横栏以及护具的上方,可保证测量针本体对患者甲床穿刺的位置精准度,一方面保证了测量位置的精准性,另一方面可保证测量针本体穿刺时位置不会抖动,有助于减少患者在穿刺时的不适感以及疼痛。

12、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具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测量针本体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夹板可摆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板的底部,所述第二夹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板远离测量针本体的一端相互夹持于横栏中部的支撑部。

13、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具还包括固定塞,所述第一夹板的靠近测量针本体的一端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塞可插接在所述固定孔的内部,所述微创针的中部可贯穿所述固定塞的中部,所述微创针可通过所述固定塞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板的固定孔处。微创针可通过固定塞与第一夹板的固定孔处形成稳定地连接结构,可通过固定塞内部的张力对微创针的中部进行夹持,有利于施术者进行单手穿刺工作,为甲床测量工作提供微创针穿刺稳定的功能。

14、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夹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板的底部,所述第二夹板的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连接支架部,所述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还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套接在连接支架部的中部,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板的顶端面进行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板的底端面进行抵接,所述第二夹板通过所述连接支架部可摆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板的底部。通过弹簧分别为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提供弹性应力,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可稳定有力的对横栏的中部进行加紧,保证测量针本体与患者甲床之间的位置不变,保证了测量位置的精准性。

15、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栏中部的支撑部设有向水平方向凸起的滑轨,所述夹具远离所述测量针本体的一端与所述滑轨进行活动连接,所述夹具可沿所述滑轨的弧形轨迹进行滑动。通过支撑部设有向水平方向凸起的滑轨,使得承载有测量针本体的夹具可在滑轨的中部进行移动,使得测量针本体可在不同角度对患者甲床进行厚度测量,提高术前测量数据的多样性。

16、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夹板远离测量针本体的一端开设有向上凹陷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的截面为与所述滑轨弧度相匹配的弧形结构;

17、所述第二夹板靠近所述横栏的一端设有向下弯折的夹持曲板,所述夹持曲板的截面为与所述滑轨弧度相匹配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分别通过所述夹持槽和所述夹持曲板与滑轨的中部活动连接。夹持曲板与滑轨的中部均与滑轨的弧度进行相匹配,提高夹具与滑轨之间的移动顺滑度,便于夹具在滑轨的中部进行滑动。

18、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具的两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横栏的固定连接块,固定连接块的中部设有水平开设的第一锁紧孔,所述横栏的两端的连接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锁紧孔相匹配的第二锁紧孔,所述第一锁紧孔与所述第二锁紧孔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进行螺接固定。

19、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连接块与所述护具的两侧之间还设有水平导向组件,所述固定连接块通过所述水平导向组件与所述护具的两侧进行活动连接,所述横栏可通过水平导向组件位于所述护具的上方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通过水平导向组件对固定连接块进行活动连接,使得承载有测量针本体的横栏可位于护具的上方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有助于施术者对患者甲床的不同水平位置进行穿刺测量,提高术前测量数据的多样性。

20、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平导向组件由调节滑槽构成,所述调节滑槽向所述护具的内侧进行凹陷开设,且所述固定连接块的一侧与所述调节滑槽进行间隙配合,所述固定连接块可沿所述调节滑槽的槽向轨迹进行滑动,所述横栏可通过固定连接块位于所述护具的上方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

21、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具的前后两端均设有用于固定脚趾端的固定束带,所述固定束带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护具的一侧,所述护具远离所述固定束带的一侧设有调节带扣,所述固定束带的另一端与配对的调节带扣进行活动连接。通过护具前后两端的固定束带对患者脚趾端进行绑紧固定,有利于护具与患者脚趾端之间的佩戴稳定性,避免在穿刺测量的过程中发生松动,影响测量结果。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3、本技术的一种甲床厚度测量针以及测量针固定治具,一种甲床厚度测量针,可通过抵触板体与微创针底部的针头部之间的长度进行测量,即可得到患者甲床的厚度数据,有利于完善手术前数据准备,提高手术的准确性;

24、一种测量针固定治具,可保证测量针本体对患者甲床穿刺的位置精准度,一方面保证了测量位置的精准性,另一方面可保证测量针本体穿刺时位置不会抖动,有助于减少患者在穿刺时的不适感以及疼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