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肘关节护理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47888发布日期:2024-04-25 10:34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肘关节护理支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关节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肘关节护理支具。


背景技术:

1、肘关节,由肱骨远侧端和桡尺骨近端关节面组成,在结构上包括三个关节,它们共同被包在一个关节囊内,肘关节支具适用于肘部骨折,肘关节挛缩,肌力低下,肱骨髁上骨折,尺骨鹰嘴骨折和桡骨小头骨折,肘关节脱位复位后,肘关节不稳定,及其它病变肢体功能位的保持。

2、根据公开号为:cn215131103u的中国专利,一种可调可控的肘关节支具,包括肘关节机构,所述肘关节机构的一端安装有上臂固定架,所述肘关节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有前臂固定架,所述前臂固定架的外壁一侧安装有控制板,所述肘关节机构包括第一关节盘、限位槽、第二关节盘、限位座和电动液压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关节盘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关节盘,所述第二关节盘与前臂固定架连接,所述第一关节盘与上臂固定架连接。

3、上述方案仍存在如下缺点:此肘关节护理支具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电动液压动力装置带动第二关节盘旋转,进而使前臂固定架运动,这样的运动允许前臂固定架进行角度调节,以适应不同的手臂角度和活动需求,然而,该前臂固定架的长度是固定的,无法进行调节,因此,对于手臂长度较短或较长的患者来说,这种支具无法完全适应其手臂长度,会导致不够舒适、实用性差,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肘关节护理支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肘关节护理支具,以解决目前臂固定架的长度是固定的,无法进行调节,因此,对于手臂长度较短或较长的患者来说,这种支具无法完全适应其手臂长度,会导致不够舒适、实用性差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肘关节护理支具,包括:大臂支具,所述大臂支具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小臂支具,活动槽,其开设在所述第一小臂支具的一侧,移动板,其活动套设在所述活动槽的内壁面,第二小臂支具,其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板的一侧,第一限位孔,其开设在所述活动槽的内部底面,若干个连接孔,分别开设在所述移动板的顶面,第一限位柱,其活动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内圆壁面,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外圆壁面与若干个所述连接孔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孔的内圆壁面活动套设,固定柱,其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底端,第一拉簧,其活动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外圆壁面,所述第一拉簧的底端与所述固定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所述第一拉簧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小臂支具的底面固定安装,其中,所述大臂支具的一侧设置有调节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二小臂支具进行调节。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柱,第一限位柱与连接孔活动套设,当需要对第二小臂支具进行长度调节时,可以先拉动第一限位柱,然后移动第二小臂支具,当调节完成后,可以松开第一限位柱,通过第一拉簧使得第一限位柱进行复位,使得第一限位柱与连接孔活动套设,进而可以使得移动板与第二小臂支具进行限位固定,从而便于对第二小臂支具进行调节。

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大臂支具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活动孔,所述第一小臂支具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活动孔,所述第二活动孔的内圆壁面固定套设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外圆壁面与所述第一活动孔的内圆壁面活动套设,所述转动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阻挡柱,所述转动柱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盘。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转动柱,转动柱与转动盘固定安装,进而当患者对第一小臂支具进行角度调节时,可以通过转动柱、阻挡柱、转动盘对第二连接板与第一小臂支具进行左右限位,避免产生偏移。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位于右侧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位于右侧所述转动盘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限位孔,位于右侧所述转动盘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的外圆壁面与若干个所述第二限位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内圆壁面活动套设,所述第二限位柱的外圆壁面与若干个所述限位槽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槽的内圆壁面活动套设。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柱,第二限位柱与限位槽活动套设,进而需要对转动盘与第一小臂支具进行角度调节时,可以先拉动第二限位柱,然后调节角度,接着松开第二限位柱,使得第二限位柱与限位槽活动套设,进而使得转动盘进行限位固定,从而便于患者进行角度调节。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限位柱的外圆壁面活动套设有第二拉簧,位于右侧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壁面一侧与所述第二拉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所述第二限位柱的外圆壁面固定套设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拉簧,第二拉簧活动套设在第二限位柱的外圆壁面,进而当患者先拉动第二限位柱后再松开,使得第二限位柱可以通过第二拉簧进行复位。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圆壁面与所述第二限位柱的外圆壁面活动套设,所述第二限位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动柱。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孔,固定孔与第二限位柱活动套设,进而可以通过固定孔对第二限位柱进行限位,通过拉动柱,便于患者拉动第二限位柱。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大臂支具与所述第二小臂支具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弹力带,位于右侧所述弹力带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子魔术贴,位于左侧所述弹力带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母魔术贴,所述母魔术贴与所述子魔术贴相粘连。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母魔术贴,母魔术贴与子魔术贴相粘连,进而可以通过子魔术贴、母魔术贴、弹力带将大臂支具、第二小臂支具绑在患者的小臂与大臂。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肘关节护理支具,有益效果在于:

16、通过设置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可以对第二小臂支具进行调节,调节组件通过第一小臂支具、移动板、第一限位柱、固定柱、第一拉簧可以对第二小臂支具进行长度调节,进而对手臂长度较短或较长的患者来说,可以适应其手臂长度,从而可以提高舒适与实用性,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柱,第一限位柱与连接孔活动套设,当需要对第二小臂支具进行长度调节时,可以先拉动第一限位柱,然后移动第二小臂支具,当调节完成后,可以松开第一限位柱,通过第一拉簧使得第一限位柱进行复位,使得第一限位柱与连接孔活动套设,进而可以使得移动板与第二小臂支具进行限位固定,从而便于对第二小臂支具进行调节,通过设置转动柱,转动柱与转动盘固定安装,进而当患者对第一小臂支具进行角度调节时,可以通过转动柱、阻挡柱、转动盘对第二连接板与第一小臂支具进行左右限位,避免产生偏移。

17、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柱,第二限位柱与限位槽活动套设,进而需要对转动盘与第一小臂支具进行角度调节时,可以先拉动第二限位柱,然后调节角度,接着松开第二限位柱,使得第二限位柱与限位槽活动套设,进而使得转动盘进行限位固定,从而便于患者进行角度调节,通过设置第二拉簧,第二拉簧活动套设在第二限位柱的外圆壁面,进而当患者先拉动第二限位柱后再松开,使得第二限位柱可以通过第二拉簧进行复位,通过设置固定孔,固定孔与第二限位柱活动套设,进而可以通过固定孔对第二限位柱进行限位,通过拉动柱,便于患者拉动第二限位柱,通过设置母魔术贴,母魔术贴与子魔术贴相粘连,进而可以通过子魔术贴、母魔术贴、弹力带将大臂支具、第二小臂支具绑在患者的小臂与大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