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基改性左旋聚乳酸载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37583825发布日期:2024-04-18 12:09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氨基改性左旋聚乳酸载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医学美容,尤其涉及一种氨基改性左旋聚乳酸载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抗衰老和美容兴趣的不断增大,由各种合成或天然聚合物制成的注射类面部填充剂的市场呈指数级的增长。目前市面上的注射类软组织填充剂可按功效分为即时填充型和刺激再生型。即时填充型产品由于力学性能较弱,体积增大效果差、保留时间短,需要反复重新注射。相比下,刺激再生型填充剂因其刺激软组织再生的功效和长时间的作用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的市场关注。聚乳酸材料是一种生物医用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其中左旋聚乳酸因在注射进入面部真皮下层后,会作为外来异物引发适度的炎症反应,募集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达到胶原再生的目的。此外,其在体内会逐渐被降解为小分子左旋乳酸,作用于特定的信号通路,持续不断地刺激人体产生胶原,特别是有利于皮肤白嫩、细致、有光泽的ⅲ型胶原蛋白,因而在注射类面部填充剂市场备受青睐。

2、然而,市面上流通的刺激再生型软组织填充剂中的有效成分左旋聚乳酸通常被制成微球形式。现有技术通常将其混合在羧甲基纤维素钠、透明质酸钠等溶液中进行注射。一般先制备透明质酸钠凝胶,再加入聚乳酸微球混匀制得混合凝胶。但聚乳酸微球可能会与凝胶分离,在注射时,微球易发生团聚,大尺寸的微球或微球团聚体极易堵塞针头造成注射困难并引发剧烈疼痛。此外,微球团聚体注射到局部组织,会因浓度偏大而引起结节、血肿等不良反应,而且会形成不均匀的形状,使注射部位变得粗糙。因此,公众对长效填充材料的需求与填料的舒适度和潜在的不良影响之间仍需要寻求平衡,现有左旋聚乳酸微球在填充材料中易团聚的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氨基改性左旋聚乳酸载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基改性左旋聚乳酸载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氨基改性左旋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s1、将端基为羧基、特性黏度为0.9~1.4 dl/g的左旋聚乳酸溶于有机溶剂中,得到左旋聚乳酸溶液;将聚乙二醇4000和蓝铜胜肽于25℃下溶于去离子水中,并于25℃、40khz下超声1 min后作为内水相(w1);将聚乙烯醇于85℃下溶于去离子水中,冷却至室温后作为外水相(w2);

5、步骤s2、将步骤s1中所得左旋聚乳酸溶液迅速倾倒入w1中,在冰水浴条件下进行均质;

6、步骤s3、将步骤s2所得初乳以1滴/s的速度滴加到w2中,在冰水浴条件下进行均质;

7、步骤s4、将步骤s3所得复乳于25℃下磁力搅拌,除去有机溶剂,4000 rpm下离心5min,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后,于-74℃(冷阱)下冷冻干燥12 h;

8、步骤s5、将聚赖氨酸溶于去离子水中,在25℃、500 rpm磁力搅拌条件下将2 mg/ml微球悬浮液以1滴/s的速度滴加到聚赖氨酸溶液中,静置5 min;

9、步骤s6、去除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重新悬浮微球后,再次沉淀,重复3次后,于-74℃(冷阱)下冷冻干燥12 h。

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左旋聚乳酸溶液的浓度为2%~10%;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与乙酸乙酯中的一种;聚乙二醇4000的质量为50 mg,溶液浓度为5%,蓝铜胜肽的质量为3~5 mg;聚乙烯醇溶液的浓度为1%~5%;聚乙烯醇溶液与左旋聚乳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2~1:10。

11、本发明采用水包油包水(w1/o/w2)乳化法制备微球,在微球当中装载有一定量的蓝铜胜肽,随着微球的降解,实现药物缓释的作用。蓝铜胜肽具有许多优异的生物学功能,包括抗氧化、抗炎、抗光老化以及修复特性,从而进一步完善左旋聚乳酸微球的生物学功能。此外,装载的药物还可以为超氧化物歧化酶、葡萄籽提取物、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生育酚(维生素e)、姜黄素、茶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如低聚花青素的一种或多种。

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均质时间为4 min,均质速率为5000~15000 rpm。

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均质时间为3 min,均质速率为5000~10000 rpm。

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磁力搅拌的速率为500 rpm,时间为5 h。

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聚赖氨酸溶液的浓度为1~10 mg/ml。

16、由于左旋聚乳酸分子链上存在大量的羰基以及游离的端羧基,其与聚赖氨酸分子链中的氨基之间可以产生氢键以及电荷偶极相互作用,通过调节聚赖氨酸溶液的浓度,可以使聚赖氨酸尽可能均匀的包覆在左旋聚乳酸微球的表面,达到对左旋聚乳酸微球进行修饰改性的作用。

17、一种如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氨基改性左旋聚乳酸载药微球。

18、一种如上述所述的氨基改性左旋聚乳酸载药微球在作为和/或制备医美产品填充剂中的应用。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发明利用左旋聚乳酸链中羰基与聚赖氨酸链中氨基形成的氢键,以及端羧基与氨基之间的电荷偶极相互作用,在左旋聚乳酸微球表面均匀的包覆上一层聚赖氨酸,成功制备得到了一种表面存在大量氨基的微球。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制备方法更加简便,可实现大批量制备;此外,由于改性后的微球之间带相同的电荷,“正电荷微球”间相互排斥尽可能阻止了彼此的靠近,且微球表面的氨基还可与运送微球的修饰后的载体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微球易团聚的风险,保持了体系的稳定性,比现有技术制备的组织填充剂更加安全。

21、2、本发明制备的氨基改性左旋聚乳酸载药微球尺寸主要集中在20~40μm,这个尺寸满足了产品具有刺激胶原蛋白再生的长期效果的需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氨基改性左旋聚乳酸载药微球中负载了具有诸多优异生物学功能的蓝铜胜肽,使得微球降解过程中伴随着蓝铜胜肽的缓释,从而进一步实现抗氧化、抗光老化功效,达到双重的塑性美容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氨基改性左旋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改性左旋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左旋聚乳酸溶液的浓度为2%~10%;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与乙酸乙酯中的一种;聚乙二醇4000的质量为50 mg,溶液浓度为5%,蓝铜胜肽的质量为3~5 mg;聚乙烯醇溶液的浓度为1%~5%;聚乙烯醇溶液与左旋聚乳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2~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改性左旋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均质时间为4 min,均质速率为5000~15000 rp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改性左旋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均质时间为3 min,均质速率为5000~10000 rp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改性左旋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磁力搅拌的速率为500 rpm,时间为5 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改性左旋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聚赖氨酸溶液的浓度为1~10 mg/ml。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氨基改性左旋聚乳酸载药微球。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氨基改性左旋聚乳酸载药微球在作为和/或制备医美产品填充剂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适用于医学美容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氨基改性左旋聚乳酸载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如下:采用乳化法制备负载蓝铜胜肽的左旋聚乳酸微球,利用左旋聚乳酸链中羰基与聚赖氨酸链中氨基形成的氢键,以及端羧基与氨基的电荷偶极相互作用,在左旋聚乳酸微球表面均匀的包覆上一层聚赖氨酸,得到氨基改性左旋聚乳酸载药微球。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可实现大批量制备,改性后的微球之间带相同的电荷,尽可能阻止了彼此的靠近;可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微球易团聚的风险,保持体系的稳定性,提高其作为组织填充剂时的安全性;本发明制备的氨基改性左旋聚乳酸载药微球尺寸满足了产品具有刺激胶原蛋白再生的长期效果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张梅,沈忱,蒋俊辉,周星宇,党俊波,吕瑞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