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牵张成骨术后的监测矫治器及其监测方法

文档序号:37722577发布日期:2024-04-23 11:59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牵张成骨术后的监测矫治器及其监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牙齿矫治,尤其涉及一种牵张成骨术后的监测矫治器及其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1、牵张成骨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技术,用于改变骨骼的形状和位置,这种技术通常用于治疗骨骼畸形、恢复损伤后的功能或纠正由于疾病或先天性条件造成的骨骼问题,其同样也可以应用于牙齿矫治技术中,对患者面部骨骼形态进行修正,而牙齿矫治器作为常用的用于矫正儿童及成人牙齿排列不齐、咬合不正等口腔问题的医疗装置之一,常常需要与其配合使用以在牙齿矫治技术中进行应用,以促使术后患者的牙齿逐渐移动至正确的位置,现有技术中矫治器在牵张成骨术后的使用时长与患者的复诊周期多为矫治医师根据初期矫治情况进行预制设定,在后续的复诊情况中往往容易忽视患者本身的口腔使用情况,导致矫治器的实际使用情况与预期矫治情况产生误差,难以根据患者本身的实际矫治状态及时做出调整修正。

2、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8451660u公开了一种小下颌畸形牵张成骨术后矫治器,其技术点是通过将矫治器固定在乳牙列,通过交互牵引的橡皮筋对上下牙列进行牵引矫治,通过定期复诊调整橡皮筋力度以作用改善开合及咬合关系,逐渐对患者的术后牙齿进行调整矫治;由此可见,所述牵张成骨术后的矫治器在使用过程中多为矫治医师根据预期矫治状态对患者的复诊周期进行指定,缺少对矫治器的本身与矫治器使用者自身口腔情况的监测数据,难以根据患者本身情况及时对矫治器的本身使用状态进行修正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牵张成骨术后的监测矫治器及其监测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定期复诊难以根据患者本身情况及时对矫治器的本身使用状态和患者的实际矫治时长进行修正调整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牵张成骨术后的监测矫治器的监测方法,包括,

3、步骤s1,对当前待监测矫治器进行拆卸清理,并对当前矫治时长进行记录,记录并标记所述待监测矫治器中各牵引橡皮筋的位置信息,测量记录各所述牵引橡皮筋的实际形变量;

4、步骤s2,测量当前所述待监测矫治器中各牙套部位的磨损状态,所述磨损状态包括实际牙套高度值和实时磨损面积,并根据实际牙套高度值计算实时磨损高度值,并在实时磨损高度值小于等于预设标准磨损高度差时获取实时磨损面积与标准磨损面积值进行判定对比,根据实时磨损高度值和实时磨损面积确定是否将当前矫治时长调整修正为实际矫治判定时长;

5、其中,在实时磨损高度值大于预设标准磨损高度差时,根据当前矫治时长和实时磨损高度值对实际矫治判定时长进行调整修正;

6、在实时磨损高度值和实时磨损面积均大于预设标准磨损高度差和标准磨损面积值时,根据实时磨损面积和当前矫治时长对实际矫治判定时长进行调整修正;

7、步骤s3,根据修正后的实际矫治判定时长对任意一所述牵引橡皮筋的标准判定指标进行计算,所述标准判定指标包括标准最小形变量和标准最大形变量;

8、步骤s4,根据修正后的标准判定指标对任意一所述牵引橡皮筋的实际形变量进行判定,根据判定结果输出监测数据。

9、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4中,根据修正后的标准判定指标对任意一所述牵引橡皮筋的实际形变量进行判定,

10、若实际形变量小于标准最小形变量,当前所述牵引橡皮筋已无明显变化,查看确定是否已完成矫治或根据实际矫治情况对牵引橡皮筋的挂接位置进行更换;

11、若实际形变量大于等于标准最小形变量,且小于等于标准最大形变量,对当前所述牵引橡皮筋进行标记,并根据当前牵引橡皮筋的实时状态确定是否对牵引橡皮筋本身进行更换;

12、若实际形变量大于标准最大形变量,当前所述牵引橡皮筋已经丧失牵引功能,需要对牵引橡皮筋本身进行更换。

13、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中,设置有预设矫治判定时长以及预设矫治判定时长波动差,在对实际矫治判定时长完成修正后,将根据预设矫治判定时长与实际矫治判定时长计算实际矫治判定时长波动差,并根据预设矫治判定时长波动差与实际矫治判定时长波动差进行对比,

14、若实际矫治判定时长波动差小于等于预设矫治判定时长波动差,则直接将预设判定指标计算作为标准判定指标;

15、若实际矫治判定时长波动差大于预设矫治判定时长波动差,则将实际矫治判定时长与预设矫治判定时长进行对比,以计算标准判定指标;

16、其中,δts=i tc-ts i,δts为实际矫治判定时长波动差,tc为预设矫治判定时长,ts为实际矫治判定时长。

17、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中还设置有预设判定指标,所述预设判定指标包括预设最小形变量和预设最大形变量,在实际矫治判定时长波动差大于预设矫治判定时长波动差时,将实际矫治判定时长与预设矫治判定时长进行对比判定,

18、若实际矫治判定时长大于预设矫治判定时长,根据预设最小形变量和预设最大形变量计算获取增大判定指标作为标准判定指标;

19、若实际矫治判定时长小于预设矫治判定时长,根据预设最小形变量和预设最大形变量计算获取减小判定指标作为标准判定指标;

20、其中,l1=l1c×[1+(ts-tc)/tc],l2=l2c×[1+(ts-tc)/tc],l1’=l1c×[1-(tc-ts)/tc],l2’=l2c×[1-(tc-ts)/tc],l1为增大判定指标中的最小形变量,l2为增大判定指标中的最大形变量,l1’为减小判定指标中的最小形变量,l2’为减小判定指标中的最大形变量,l1c为预设最小形变量,l2c为预设最大形变量。

21、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2中,设置有预设标准磨损高度差,在对当前所述待监测矫治器中任意一牙套部位的磨损情况进行测量后,将根据初始牙套高度值与实际牙套高度值计算实时磨损高度值,并根据预设标准磨损高度差与实时磨损高度值进行对比,

22、若实时磨损高度值大于预设标准磨损高度差,当前所述牙套部位已剧烈磨损,应对实际矫治判定时长进行调整修正,并根据实时磨损高度值与预设标准磨损高度差计算获取实际矫治判定时长;

23、若实时磨损高度值小于等于预设标准磨损高度差,则将根据当前所述牙套部位的实时磨损面积进行判定对比,确定是否需要对实际矫治判定时长进行调整修正;

24、其中,hs=h1-h2,hs为实时磨损高度值,h1为初始牙套高度值,h2为实际牙套高度值。

25、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2中,还设置有标准磨损面积值,在实时磨损高度值小于等于预设标准磨损高度差时,将实时磨损面积与标准磨损面积值进行对比,

26、若实时磨损面积小于等于标准磨损面积值,则直接将当前矫治时长作为实际矫治判定时长;

27、若实时磨损面积大于标准磨损面积值,则将根据实时磨损面积与标准磨损面积值计算获取实际矫治判定时长;

28、进一步地,在实时磨损高度值大于预设标准磨损高度差时,根据实时磨损高度值与预设标准磨损高度差计算获取实际矫治判定时长,并对当前过度磨损部位进行记录,

29、其中,ts=tc’×hs/hb,ts为实际矫治时长,tc’为当前矫治时长,hs为实时磨损高度值,hb为标准磨损高度差。

30、进一步地,在实时磨损面积大于标准磨损面积值时,根据实时磨损面积与标准磨损面积值计算获取实际矫治判定时长,并对当前磨损部位进行记录,

31、其中,ts=tc’×sc’/sc,ts为实际矫治时长,tc’为当前矫治时长,sc’为实时磨损面积,sc为标准磨损面积。

32、进一步地,根据修正后的实际矫治判定时长下所述牵引橡皮筋应有的实际状态,对进行标记的牵引橡皮筋的实时状态进行确认,以确定是否对其更换并缩减其更换周期,

33、若当前所述牵引橡皮筋的实时状态不符合实际矫治判定时长下应有的实际状态,当前所述牵引橡皮筋已出现超量磨损,应对其更换周期进行缩短;

34、若当前所述牵引橡皮筋的实时状态符合实际矫治判定时长下应有的实际状态,当前所述牵引橡皮筋一切正常,可不进行更换。

3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牵张成骨术后的监测矫治器,其应用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牵张成骨术后的监测矫治器的监测方法,包括,

36、上颌牙套,其套接设置于待矫治牙齿的上部区域,以用于对上部牙齿进行矫正牵引;

37、下颌牙套,其套接设置于所述待矫治牙齿的下部区域,以用于对上部牙齿进行矫正牵引;

38、所述上颌牙套和所述下颌牙套的一侧均设置有若干牵引挂钩,若干所述牵引钩分别根据所述待矫治牙齿的矫治部位进行设置,用以对牵引所需的牵引橡皮筋进行挂接设置。

3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拆卸和清理矫治器,可以方便记录当前的矫治时长和橡皮筋的位置信息,有助于矫治医师对当前待监测矫治器的使用情况和矫治进度进行预估匹配,通过测量牙套部位的磨损情况,并与预设的标准磨损量进行比较,可以判断当前矫治时长的磨损情况是否与预期矫治进度的磨损情况相匹配,并根据当前磨损情况计算修正实际判定时长,并根据修正后的判定时长对牵引橡皮筋的使用情况进行判定对比,以方便矫治医师对当前矫治患者的生活情况和矫治器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判断,以对当前矫治患者的矫治复诊周期和矫治器的清理周期进行适应性的修正调整,并根据检测到的矫治器的实际使用情况对患者的实际矫治情况进行了解判断,确定是否需要对后续矫治时长进行调整,从而使矫治方案更加个性化,更适应患者本身的实际恢复情况。

40、进一步地,通过对当前待监测矫治器进行拆卸清理,在对当前矫治器进行定期消毒检测的同时,方便矫治医师对当前的矫治时长和橡皮筋的位置信息,从而帮助医师对当前矫治器的应有状态进行一个初步预知,并减少患者因长期佩戴矫治器而导致二次感染或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可能性,减少患者矫治过程中的不适感,提高患者对矫治过程的满意度;

41、尤其,通过测量将当前待监测矫治器各牙套部位的实际磨损高度与预期的磨损高度进行判定对比,对当前矫治器的磨损情况进行快速判定,确定是否需要对其磨损面积继续进行详细检测,以确定其实际磨损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当前矫治时长重新判定;

42、进一步地,通过当前的实际磨损情况对实际矫治时长进行计算,以帮助矫治医师得到正确的判定指标,并可以根据修正后的正确判定指标对当前矫治器中的牵引橡皮筋进行判定,以确定当前矫治橡皮筋的实际使用情况;

43、尤其,通过将当前待检测矫治器矫治橡皮筋的实际使用情况与预期矫治效果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以帮助矫治医师更加科学的判定得出矫治患者的实际矫治情况,对其实际矫治状态进行监测修正;

44、进一步地,通过得出的实际矫治情况判定当前待检测矫治器的实际佩戴时长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并根据调整结果对当前的矫治情况和后续矫治周期进行修正,以得到更加个性化,更适合矫治患者的矫治过程,这有助于确保矫治过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矫治。

45、尤其,通过该监测方法对矫治器进行监测,以帮助矫治医师更加科学准确的得到患者本身的实时矫治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率和成功率,同时有助于确保矫治器的作用正确发挥,促进患者口腔功能的恢复,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