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塞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172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窥镜用塞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用塞体,特别涉及如下的内窥镜塞体安装在设置于内窥镜中的处置器具插通通道的通道开口部,即使在从该通道开口部将处置器具插通到处置器具插通通道内的状态下,也可以气密地将外部与处置器具插通通道内隔离开来。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内窥镜已在医疗领域等中被广泛应用。另外,使用内窥镜可对患者的体腔的部位和组织等进行各种处置。具体地说,使导管插通到设置在内窥镜中的处置器具插通通道内,进行将药液注入患者体腔内的处置,或者使钳子插通到处置器具插通通道内,进行切除或采集病变部位等的处置。
当通过内窥镜进行这些处置时,导管或钳子等处置器具通过安装在内窥镜的操作部所设置的通道开口部上的塞体,可导入到处置器具插通通道内。该塞体用于防止因体腔内压的变化等,使体腔内的体液、污物、空气等逆流到处置器具插通通道内,防止从通道开口部泄出到外部。
这种塞体具有如下的类型再利用类型,其在使用后通过进行洗涤和消毒,可以再次利用;一次性使用类型,其构成为一旦安装在处置器具插通通道的开口部上,则在其卸下时一定伴随破坏,不能进行再利用。
作为该一次性类型的塞体,例如,具有在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中所提出的塞体。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如下结构的医疗器具用塞体,在塞框的外周面上形成环形的切入槽,将该部分形成为薄壁,在比该切入槽更靠下方的外周面上,相对于塞框一体地连续设置扁尾。在该结构中,在使用后,当用手指捏住扁尾向圆周方向拉伸时,从切入槽到环状的切入槽,塞框依次裂开,从切入槽起被分断为上下2个部分,塞体可极其简单地从通道开口部等的插入口体卸下。
此外,还揭示了如下结构的医疗器具用塞体,其在塞框的筒状部侧壁的下端,将扁尾与塞体形成为一体,该扁尾从连接该塞框的连接部分的两端朝向上方,在塞框的外面部,连续形成2个切口,使其至少比环状槽部达到更靠上方。在该结构中,在使用后,用手指捏住扁尾,向上方拉伸。于是,切入槽从下方向上方裂开,环状槽部的一部分缺失为圆弧状,塞体可以从插入口体简单地卸下。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揭示了如下结构的医疗器具用塞体,在塞体的筒状部侧壁的下端,相对于主体部一体地连续设置扁尾,在扁尾相对于该主体部的连接部的两端形成切入部,并且,连续设置分别与切入部连接的槽部,使其达到比环状槽部更靠上侧。在该结构中,当用手指捏住扁尾拉伸时,从切入部到槽部使塞体裂开,同时,由于缺失环状槽部的一部分,因此,塞体可从插入口体容易地卸下。
此外,还揭示了如下结构的医疗器具用塞体,其在扁尾与主体部的连接部的单侧设置一个切入部,在主体部的侧壁部呈螺旋状形成与切入部连接的1个槽部,并连续设置到环状槽部的上部。在该结构中,如果拉引扁尾,则从该切入部到槽部,塞体呈螺旋状裂开,同时,卡合在凸缘部的环状槽部的一部分缺失很多,塞体可从插入口体容易地卸下。
进而,还揭示了如下结构的医疗器具用塞体,在塞体的主体部的上部侧面,设置用于放置手指的切口部,与该切口部连续地设置有沿主体部的外周上的一对槽部,在所述的一对槽部间,形成有作为薄壁部的拉裂用带部。在此情况下,所述的一对槽部并不沿主体部的全周设置,而是形成为在与切口部基本对称的相反侧的位置处朝向下方,并且达到主体部的下端。在这样的结构中,将手指插入切口部,通过朝向上侧提升,其主体部的上部裂开,在进一步向上强力拉伸后,进而,通过向身边侧(下侧)拉伸,使得拉裂用带部连续裂开,从插入口卸下。
此外,还揭示了如下结构的医疗器具用塞体,在塞体的筒状部侧壁的上端的边缘部,将扁尾一体地连续设置在塞体的主体部上,在塞体的筒状部侧壁上,沿其周方向跨过该半周形成切入部,将该切入部设置在比环状槽部更靠上侧的位置。在该结构中,当用手指捏住扁尾向上方拉伸时,从最弱的切入部使塞体开裂,同时,嵌合在凸缘部上的环状槽部被卸下,可以从插入口卸下塞体。
日本特开平3-7316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3-47275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医疗器具用塞体中,为了沿周方向破坏塞体,必须握持扁尾,进行使扁尾相对于塞框转动的作业。为了使塞框从插入口体卸下,至少需要使其转动半圈以上,为了以破坏覆盖在筒状插入口体的筒状的塞体以上的力量来转动塞体,并且使塞体不空转,需要用另一只手压住塞框。即,要用单手简单地破坏塞框很困难。
此外,在朝上方破坏塞框的情况下,不仅破坏切入槽,而且在撕开切入槽后,还需要顺势从插入口体卸下塞体,因此必须慎重地进行破坏,使附着在塞体上的污物不飞散,这样就有可能使破坏作业非常麻烦。另外,在破坏塞框后,在许多情况下,塞体从通道开口部等的插入口体无意识地脱落,附着在该塞体或插入口体上的体液或粘液等污物有可能附着在地板或使用者身上。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的医疗器具用塞体中,在向上方向破坏塞框的情况下,与专利文献1的向上方破坏的情况相同,必须慎重地进行破坏,不会因为将塞体从插入口体卸下而使附着在钳子塞上的污物飞散,这样就有可能使破坏作业非常麻烦。
此外,在将塞体沿螺旋方向进行破坏的情况下,与专利文献1沿周方向破坏的情况相同,必须握持扁尾,使扁尾相对于塞框转动半周以上,为了以破坏塞体以上的力量来转动塞体,并且不使塞体空转,还需要用另一只手压住塞框。即,用单手简单地破坏塞框很困难。
进而,在通过向上方或身边侧牵引而撕裂的塞体中,为了破坏需要进行2个不同的动作,因此,撕裂的部位变长,用于卸下塞体的塞框的破坏作业变得麻烦。
即,在专利文献1、2的医疗器具用塞体中,存在如下的问题在从通道开口部等的插入口体卸下时,破坏塞框与插入口体的卡合部分的作业非常麻烦。此外,还存在如下的问题破坏了该塞框的卡合部分的塞体在多数情况下会从插入口体无意识地脱落,有可能因附着在该塞体等上的污物而污染地板或使用者等。

发明内容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状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容易地进行从通道开口部卸下时的塞框的破坏作业,同时在破坏塞框后,可以抑制从通道开口部无意识地脱落,并且可以防止因体液等污染地板或使用者的内窥镜用塞体。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内窥镜用塞体具有覆盖在接头上的塞框,所述接头形成有与配置在内窥镜内部的管路连通的内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塞框具有卡止单元,其沿所述接头的外周卡止,将所述塞框安装在所述接头上;以及破坏单元,其在保持沿所述塞框的周方向连续的状态的同时,破坏所述塞框的部分区域,该部分区域包含所述卡止单元的卡止部分的一部分,并且达到所述塞框的一端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塞框的一端部覆盖和嵌合在通道开口部的接头上,使内窥镜用塞体通过卡止单元与上述接头的卡止,被卡止在上述接头上。进而,在将内窥镜用塞体从上述接头卸下的情况下,破坏单元在保持沿上述塞框的周方向连续的状态的同时,破坏上述塞框的部分区域,该部分区域包含上述卡止单元的卡止部分的一部分,并且达到上述塞框的一端部。于是,为了在抑制上述塞框的筒形状的展开的同时,解除上述塞框与上述接头的卡止状态,通过从上述接头卸下上述塞框,使内窥镜用塞体从上述接头卸下。
此外,本发明的内窥镜用塞体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破坏单元将所述塞框和所述部分区域分离开来。
此外,本发明的内窥镜用塞体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破坏单元具有被断裂部,其沿所述部分区域的边缘横截所述卡止部分,并且形成在达到所述塞框的一端部附近的区域内,与所述塞框相比,断裂强度减弱;以及操作部,其在所述塞框的外周面,突出设置在所述部分区域内的面上,用于进行使所述被断裂部断裂的断裂操作。
此外,本发明的内窥镜用塞体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操作部通过所述卡止单元,以卡止在所述部分区域内的所述接头为支点转动,进行所述断裂操作。
此外,本发明的内窥镜用塞体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被断裂部从所述塞框的一端部,沿横截所述卡止部分的方向进行断裂。
此外,本发明的内窥镜用塞体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操作部沿着将所述塞框覆盖在所述接头上的方向转动。
此外,本发明的内窥镜用塞体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该内窥镜用塞体还具有加强筋,其对所述操作部和所述塞框进行连接设置,所述加强筋的上端部位在所述塞框被安装在所述接头上的状态下,形成在比所述接头的上端面低的位置上。
此外,本发明的内窥镜用塞体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被断裂部具有第1被断裂部,其沿所述部分区域的边缘,横截所述卡止部分;以及第2被断裂部,其与所述第1被断裂部连续,形成在与所述第1被断裂部的形成方向垂直或倾斜的方向上。
此外,本发明的内窥镜用塞体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内窥镜用塞体具有盖部件,其相对于所述塞框另外形成,并具有配设在开口上的盖部,该开口设置在所述塞框的另一端部上,所述塞框具有可装拆自由地安装所述盖部件的嵌合部。
此外,本发明的内窥镜用塞体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盖部件由弹性部件形成,在所述盖部上具有第1处置器具插通部,该第1处置器具插通部用于插通被导入到所述管路内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此外,本发明的内窥镜用塞体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该内窥镜用塞体还具有塞部件,其相对于所述塞框另外形成,并由弹性部件形成,而且具有第2处置器具插通部,该第2处置器具插通部用于插通被导入到所述管路内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所述塞框具有配设所述塞部件的内部空间。
根据本发明,达到可以实现如下的内窥镜用塞体的效果,即可以容易地进行从通道开口部卸下时的塞框的破坏作业,同时,在破坏该塞框时可以抑制污染的飞散,以及在破坏塞框后,可以抑制从通道开口部无意识地脱落,可以防止通过体液等污染地板或使用者。
图1是表示安装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内窥镜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安装在通道开口部上的内窥镜用塞体的结构的示意图,是沿图4的A-A线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上方观察图3所示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图。
图5是将图3所示的突起部配置在左侧的状态下的内窥镜用塞体的正面图。
图6是将图3所示的突起部配置在正面的状态下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左侧面图。
图7是说明将盖部件的盖主体部从塞框的盖部件安装部卸下后的状态的内窥镜用塞体的立体图。
图8是说明塞框单体的结构的示意图,是沿图4的A-A线的剖面图。
图9是图8的B-B线剖面图。
图10是说明第1破坏状态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剖面图。
图11是图10的第1破坏状态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外观图。
图12是说明第2破坏状态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剖面图。
图13是图12的第2破坏状态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外观图。
图14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表示具有塞主体破坏环的塞框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图。
图1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8是表示将荷重赋予到塞主体破坏环上,以破坏塞主体破坏部的状态的图。
图19是表示塞主体的一部分被分离后的破坏结束状态的图。
图20是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变形例的图。
图21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的破坏用夹具的一例的图。
图22是示意性地示例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的侧面图。
图23是从图22的符号III表示的方向,只观察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中的塞框的向视图。
图24是从图22的符号IV表示的方向,只观察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中的塞框的向视图。
图25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中的塞框的剖面,是沿图22的符号V-V线的剖面图。
图26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中的塞框的侧剖面图。
图27是从图22的符号VII表示的方向,观察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的俯视图。
图28是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被安装在通道开口部的接头上的状态的侧剖面图。
图29是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的作用的图,是从该内窥镜用塞体的侧面观察将该内窥镜用塞体从通道开口部脱离时的状况的外观图。
图30是图29所示的状态的内窥镜用塞体的侧剖面图。
图31是示意性地示例作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的侧面图。
图32是将作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安装在通道开口部的接头上的状态的侧剖面图。
图33是从用图31的符号VIII表示的方向只观察作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中的塞框的向视图。
图34是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的作用的图,是从该内窥镜用塞体的侧面观察将该内窥镜用塞体从通道开口部卸下时的状况的外观图。
图35是图34所示的状态的内窥镜用塞体的侧剖面图。
图36是从图34和图35的状态进一步对内窥镜用塞体施加荷重后的状态的该内窥镜用塞体的侧面图。
图37是图36所示的状态的内窥镜用塞体的侧剖面图。
符号说明1…内窥镜用塞体2…内窥镜3…通道开口部3a…接头4…操作部5…插入部5a…前端部6…通用接缆7…处置器具插通通道8a…送气送水按钮8b…吸引按钮9…处置器具10…盖部件11…盖主体部15…窄缝20…塞部件23…边界部23a…圆孔
30…塞框31…塞主体31a…塞主体破坏部32…突起部32a…握持部33…V字状槽37b…塞部件用内部空间37c…接头用空间38a…塞部件用凸部38b…接头卡合部39…凹部41…第1薄壁部42…第2薄壁部101、101A…内窥镜用塞体112…盖部件112a…握持部112b…延伸部112c…被嵌合部112d…凸缘部112e…处置器具导入部112f…窄缝112g…前端部112h…凸状部112i…安装孔113、113A…塞框113a…塞框上面开口部113b…安装突起部113c…塞框凸缘部113d…突起部
113e…卡止部113f…切口部113g…外侧切口部113h、113Ah…薄壁部113Am…第2薄壁部113An…铰链部113i…加强筋113j…卡止凸部113k…突起部114…塞部件114a…凹部114b…小孔114c…卡止凹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内窥镜用塞体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本发明并不受该实施方式的限制。
(第1实施方式)图1至图15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安装有内窥镜用塞体的内窥镜的图,图2是说明安装在通道开口部上的内窥镜用塞体的结构的示意图,是沿图4的A-A线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内窥镜用塞体的外观的立体图,图4是从上方观察图3所示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图,图5是将图3所示的突起部配置在左侧的状态下的内窥镜用塞体的正面图,图6是将图3所示的突起部配置在正面的状态下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左侧面图,图7是说明将盖部件的盖主体部从塞框的盖部件安装部卸下后的状态的内窥镜用塞体的立体图,图8是说明塞框单体的结构的示意图,是沿图4的A-A线的剖面图,图9是图8的B-B线剖面图,图10是说明第1破坏状态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剖面图,图11是图10的第1破坏状态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外观图,图12是说明第2破坏状态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剖面图,图13是图12的第2破坏状态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外观图,图14是表示其它结构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其它结构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外观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1被安装在设置于内窥镜2中的通道开口部3上。内窥镜2主要由如下部分构成操作部4,其主要由手术者握持进行操作;插入部5,其为细长形状并具有挠性;以及通用接缆6,其从操作部4的侧部延伸出来。插入部5构成为在基端侧连接操作部4,从前端侧起依次连续设置有前端部5a、弯曲部5b、挠性管部5c。此外,在通用接缆6中,内设有与光源装置(未图示)连接的光导。
在操作部4上,设置有通道开口部3,该通道开口部3与作为插通各种处置器具9等的管路的处置器具插通通道7连通。此外,在操作部4上设置有如下部分等弯曲操作旋钮(未图示),其用于遥控操作构成插入部5的弯曲部5b;送气送水按钮8a,其对通过与送气或送水泵(未图示)连接的送气送水管路的送气送水操作进行控制;吸引按钮8b,其对吸引水或体液等的吸引操作进行控制。
此外,在设置于操作部4上的通道开口部3上安装有内窥镜用塞体1。内窥镜用塞体1构成为,在安装于通道开口部3上的状态下,确保处置器具插通通道7与外部的气密性,以便能够进行吸引操作。这样的内窥镜用塞体1即使在将处置器具9插通或脱离处置器具插通通道7的通道开口部3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处置器具插通通道7的内部与外部的气密性。
插入部5如上所述,具有前端部5a、弯曲部5b、以及挠性管部5c。在前端部5a中,设置有观察光学系统(观察光学单元)、送气/送水喷嘴、照明光学系统(都未图示)、以及处置器具插通通道7的开口等。此外,在插入部5的内部,设置有与前端部5a的前端面和通道开口部3连通的处置器具插通通道7。从而,当从操作部4的通道开口部3插入处置器具9时,该处置器具9的前端插通处置器具插通通道7的内部,并从形成在前端部5a的前端面上的开口突出。此外,在插入部5的内部,还设置有传送来自观察光学单元的图像的电缆,或者导像纤维、送气/送水管路、吸引管路、以及光导纤维等(都未图示)。这些分别被设置在从操作部4的规定部位到前端部5a的前端面的区域内。
参考图2至图9,对内窥镜用塞体1的结构进行说明。首先,参考图2,对内窥镜用塞体1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内窥镜用塞体1主要由盖部件10、塞部件20、以及塞框30构成。塞部件20被配设在设置于塞框30中的内部空间(图8的符号37b)内。并且,符号3a是接头。接头3a是金属制,被配设在通道开口部3的开口侧。在所述的接头3a的内部,形成通过通道开口部3与处置器具插通通道7连通的贯通孔。此外,在接头3a的前端侧的周缘,设置有凸缘部3d,该凸缘部3d具有内侧倾斜面3b与外侧倾斜面3c。凸缘部3d是接头侧卡止部。通过给这种接头3d覆盖塞框30的方式进行安装,内窥镜用塞体1可被安装在通道开口部3上。
接着,参考图2至图9,对塞框30的结构进行说明。塞框30由具有若干弹力的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树脂部件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在塞框30上,一体地设置有塞框主体部(以下,略记为塞主体)31、突起部32、以及盖部件安装部35。塞主体31通过塞框30所具有的弹力,通过压入以贴紧的状态安装在接头3a上。
如图3至图7所示,在塞主体31的侧周面,例如按规定间隔设置多个用于形成后述的薄壁部(图9的符号41)的V字状槽33。突起部32在破坏塞主体31时,是用户握持的塞框破坏操作部,其构成破坏单元的一部分。突起部32比起塞主体31具有更厚的壁厚,从设置在塞主体31上的后述的塞主体破坏部31a突出。
具体地讲,突起部32从塞主体31的侧周面朝向斜上方突出。设置在突起部32的根部的两侧部的一对V字状槽33构成为用于切开塞框30的切口部。比突起部32的中途部更靠前端的前端侧形成为握持部32a,该握持部32a是操作突起部32时的支持部。握持部32a构成为,考虑用户的握持性,随着朝向前端面方向,其壁厚逐渐变厚。即,握持部32a形成为由平面构成顶点的大致角锥状。握持部32a的前端面形成为平面部34,在平面部34上形成指示标记34a。指示标记34a表示破坏塞主体31时的荷重方向,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形状,或者箭头等的凸部、或者凹部构成其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塞主体31可通过由用户针对握持部32a向突起部32等施加朝向塞框嵌合方向的荷重来进行破坏,该塞框嵌合方向是如三角形形状的指示标记34a所示的图中的下方向,换言之,是使塞框30覆盖在接头3a上的方向。
盖部件安装部35构成为,从塞主体31的上面突出规定量,在外周部设置盖主体安装槽35a。符号36是处置器具导向口。处置器具导向口36被设置为与通道开口部3相对置,可被处置器具9等插通。
如图8所示,处置器具导向口36通过顶板面37a与空间部37连通。空间部37具有配设有塞部件20的塞部件用内部空间37b;以及配置有接头3a的接头用空间37c。在构成空间部37的内壁上设置有环状的塞部件用凸部38a,其作为第1凸部,构成为例如在平面部的两侧具有倾斜面;环状的接头卡合部38b,其作为塞框侧卡止部,例如是由2个倾斜面构成的第2凸部。接头卡合部38b的2个倾斜面抵接的顶点部分由平面或光滑的曲面构成。接头卡合部38b起着作为卡止单元的一例的功能,其通过使凸缘部3d沿接头3a的外周卡止,将塞框30安装在接头3a上,接头卡合部38b位于突起部32的根部,被配置在与接头3a的凸缘部3d卡合的位置上,该接头3a被安装在空间部37的内部。
形成塞部件用凸部38a的空间开口侧的倾斜面构成为与接头3a的外侧倾斜面3c抵接。塞部件用凸部38a的突出量被设定为,防止配设在塞部件用内部空间37b上的塞部件20从该塞部件用内部空间37b脱落。
如图9所示,在空间部37的内壁面上设置有与上述V字状槽33相对置的凹部39。从而,在塞主体31上设置有第1薄壁部41,其由V字状槽33与凹部39构成。第1薄壁部41与塞主体31的开口端之间形成为与薄壁部41相同或比薄壁部41稍微厚。这样的第1薄壁部41是通过将V字状槽33与凹部39形成在塞主体31上,使塞主体31薄壁化而成的,与塞主体31的其它区域相比,起着作为减弱断裂强度区域的被断裂部的一例的作用。由于这样的被断裂部是在将后述的塞主体破坏部31a从塞框30分离破坏时被断裂的区域,因此,沿塞主体破坏部31a的边缘,横截接头卡合部38b,并且,形成在达到塞框30的一端部(例如,形成接头用空间37a的端部)的区域内,与塞主体31的其它区域相比,只要使其断裂强度减弱即可。在该情况下,所述的被断裂部既可以是如第1薄壁部41那样,使塞主体31薄壁化的构件,也可以是在所述区域中断续地设置贯通孔,以成为减弱断裂强度的缝纫机针眼状的构件。并且,如本图所示,突起部32一体地设置在构成塞主体31的第1薄壁部41与第1薄壁部41之间。
如图8和图9所示,在塞主体31的外周面,在突起部32的上面侧部设置有构成第2薄壁部42的沿周方向延伸的槽43。第2薄壁部42起着与上述第1薄壁部41同样的作为被断裂部的一例的功能,构成为与设置在突起部32的两侧面上的第1薄壁部41连接。具体地讲,第2薄壁部42以横截接头卡合部38B的方式,与沿塞主体破坏部31a的边形成的第1薄壁部41连续,并且在与所述第1薄壁部41的形成方向垂直或倾斜的方向上形成。从而,在塞主体31中,第1薄壁部41与第2薄壁部42连接构成的部分构成作为破坏单元的一例的塞主体破坏部31a。即,塞主体破坏部31a是被所述第1薄壁部41与第2薄壁部42包围且达到塞框30的一端部的区域,是将对嵌合在接头用空间37c内的接头3a进行卡止的接头卡合部38b的卡止部分的一部分包含在内侧壁面内的塞框30的部分区域。并且,该第2薄壁部42与上述的第1薄壁部41相同,既可以是将塞主体31薄壁化的构件,也可以是断裂强度比塞框30减弱的缝纫机针眼状的构件。
在塞主体31的上面侧设置有环状的第1凸缘44a和第2凸缘44b,它们构成作为嵌合部的环安装部,该环安装部是配设有构成盖部件10中具备的基端侧部的环部(参考图7的符号14)的槽部。第2凸缘44b在突起部32侧的附近,以缺欠一部分的环状构成,以防止与突起部32的干涉。
并且,符号45是收缩防止用切口部。在塞框30中,由于突起部32的壁厚比塞主体31或盖部件安装部35的壁厚更厚,因此,有可能使突起部32产生收缩,不能得到所期望形状。通过设置收缩防止用切口部45,成型时熔化的树脂的流动被改善,以得到具有期望刚性的壁厚的突起部32。
如图2所示,塞部件20由硅橡胶、丁基橡胶、天然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为筒状。塞部件20被设定为规定的径向尺寸和高度尺寸,使其可容纳配置在塞部件用内部空间37b内。
塞部件20的构成为具有底面构成部(以下,简记为底面部)21,其一面侧与顶板面37a抵接;外周构成部(以下,简记为外周部)22,其从该底面部21突出。在外周部22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前端斜面22a。前端斜面22a构成为抵接设置在接头3a上的内侧倾斜面3b。
在底面部21的中央部设置有边界部23,其构成为当从一侧观察时,形成为凹进的形状,当从外周部22的开口侧观察时,形成为突出的形状。边界部23的壁厚形成为比外周部22的壁厚薄,构成为容易弹性变形。在边界部23的中央部形成有处置器具插通用圆孔(以下,简记为圆孔)23a,其作为第2处置器具插通部,可插通处置器具9等。圆孔23a的径向尺寸形成为比所插通的处置器具9等的外径尺寸小规定量。从而,在将处置器具9等插通到圆孔23a中的处置器具插通状态下,圆孔23a的内周面通过塞部件20所具有的弹力,成为贴紧处置器具9的外周面的状态,就使其可保持水密/气密状态。此外,当将处置器具9插通到圆孔23a内时,外周部22的形状不会变化,只有形成薄壁的边界部23才会变形,可维持塞部件20的形状。并且,符号24是保持用斜面。在保持用斜面24上,抵接设置在塞部件用凸部38a的靠塞部件用内部空间37b侧的倾斜面。
如图2至图7所示,盖部件10由作为弹性部件的硅橡胶、丁基橡胶、天然橡胶等形成。在盖部件10上,一体地设置有作为盖部的盖主体部11、扁尾部12、连接部13、以及环部14。
盖主体部11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在盖主体部11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半球状凹部11a。在半球状凹部11a的底面形成有处置器具插通用窄缝(以下,简记为窄缝)15,它是可插通处置器具9等的第1处置器具插通部。在窄缝15中没有插通处置器具9等的处置器具未插通状态时,窄缝15就通过盖部件10具有的弹力而使其成贴紧状态,以保持水密/气密的状态。另一方面,在窄缝15中插通有处置器具9等的处置器具插通状态时,窄缝15的内周面通过盖部件10具有的弹力,成为贴紧处置器具9的外周面的贴紧状态,以保持水密/气密的状态。此外,在盖主体部11上,设置有周状突起部11b,其压入配置在盖主体安装槽35a内,该盖主体安装槽35a设置于塞框30的盖部件安装部35上。
扁尾部12是用于在利用盖部件10开闭处置器具导向口36时用户进行握持的构件,其被设置为,从该盖主体部11的外周侧面沿一个方向侧突出规定量,使其连接盖主体部11的上面。具体地讲,扁尾部12在通过从塞主体31突出设置的突起部32的图中上方的状态下,其前端形成为比平面部34更到达远方。在作为扁尾部12的靠突起部32侧的图中的前端侧下面,设置有防滑部16。防滑部16在盖部件10开闭时,用于防止握持扁尾部12的用户的手指滑动,例如,由多个突起16a构成。由于这样的扁尾部12通过弹性部件形成,因此,如图2所示,即使在位于突起部32附近的情况下,也不会妨碍用户对握持部32a的握持以及对突起部32的操作。并且,扁尾部12也可以由塑料等硬质树脂等形成。在此情况下,硬质的扁尾部12只要配置在离开突起部32的位置上即可,使其不接触从平面部34沿突起部32的突出方向延长的柱面。
连接部13沿另一方向侧突出设置规定量,使其连接盖主体部11的上面,从该盖主体部11的外周侧面起,被配置为与扁尾部12大致在一条直线上。连接部13以一定的厚度尺寸形成为带状。在连接部13的端面,设置有形成为环状的环部14。环部14以其剖面形状为圆形、方形等形成,并且压入配置在设置于塞主体31上的环安装部中。
并且,盖主体部11具有前端抵接面11c,盖部件安装部35具有内周抵接面35b。前端接触面11c与内周接触面35b在使盖主体部11的周状突起部11b压入配置在盖主体安装槽35a内的盖主体部安装状态下,成为贴紧的状态,以保持盖部件10与塞框30的水密/气密状态,其中,所述盖主体安装槽35a设置在盖部件安装部35上。此外,盖主体部11的外径尺寸与第1凸缘44a的外径尺寸被设定为大致相同直径。
对内窥镜用塞体1的装配步骤进行说明。首先,使塞部件20容纳配置在塞框30的塞部件用内部空间37b内。此时,塞部件20弹性变形。此外,在塞部件20的保持用斜面24上,抵接塞框30的塞部件用凸部38a,可防止塞部件20从塞部件用内部空间37b内脱落。
接着,将盖部件10的环部14压入配置在由第1凸缘44a和第2凸缘44b构成的环安装部内。然后,如图3等所示,将设置在盖部件10的盖主体部11上的周状突起部11b嵌入到设置在塞框30的盖部件安装部35上的盖主体安装槽35a中。通过这些步骤,可装配成图7所示的内窥镜用塞体1。向用户提供这样已装配的状态的内窥镜用塞体1。
接着,对内窥镜用塞体1向通道开口部3的安装进行说明。为了将内窥镜用塞体1安装到通道开口部3上,使塞框30的塞主体31的作为一端部的开口侧,从规定的卡合方向卡合到接头3a上,以覆盖接头3a。于是,设置在塞主体31上的接头卡合部38b以及各薄壁部41在弹性变形的同时越过凸缘部3d。从而,接头卡合部38b在贴紧凸缘部3d的状态下,被卡合配置在凸缘部3d上。此时,在接头用空间37c内配设接头3a,接头3a的内侧倾斜面3b抵接被收纳在塞部件用内部空间37b内的塞部件20的前端斜面22a。于是,使塞部件20移动到顶板面37a侧,底面部21成为贴紧顶板面37a的状态,同时,内侧倾斜面3b与前端斜面22a成为贴紧的状态。从而,内窥镜用塞体1将外部和通道开口部3保持为水密/气密的状态。
并且,在该配设状态下,通过塞部件用凸部38a抵接外侧倾斜面3c,在如摆动那样的荷重施加到塞主体31的情况下,由于凸缘部3d被塞部件用凸部38a和接头卡合部38b夹持固定,因此可以使内窥镜用塞体1安装到通道开口部3上的状态保持稳定。换言之,在如摆动那样的荷重施加到塞主体3 1的情况下,塞框30很难倾倒地配设在通道开口部3上。
此外,在将内窥镜用塞体1安装在通道开口部3上的状态下,当使处置器具9等插通时,处置器具9通过半球状凹部11a、窄缝15、圆孔23a被导入到通道开口部3内。在该处置器具插通状态下,圆孔23a的内周面通过塞部件20具有的弹力,成为大致贴紧处置器具9的外周面的状态。并且,窄缝15的内周面也通过盖部件10具有的弹力,成为其一部分贴紧处置器具9的外周面的状态。即,通过内窥镜用塞体1,在处置器具9被导入到通道开口部3内的状态下,窄缝15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以及圆孔23a的内周面成为贴紧处置器具9的外周面的状态。从而,内窥镜用塞体1在通过该内窥镜用塞体1被插通处置器具9的状态下,可防止体液或污物飞散到外部。
并且,在将外径较粗的处置器具插通到内窥镜用塞体1中的情况下,使盖部件10的盖主体部11成为从塞框30的盖部件安装部35卸下的状态,也可以插通处置器具。从而,用于插通处置器具的插通力可减小。并且,圆孔23a的内周面利用塞部件20具有的弹力,通过贴紧处置器具的外周面,可以保持水密/气密状态。
接着,对内窥镜用塞体1从通道开口部3的拆除进行说明。当拆除安装在通道开口部3上的内窥镜用塞体1时,一边保持塞框30沿周方向连续的状态,一边破坏内窥镜用塞体1的一部分,具体地讲,破环作为塞主体31的一部分的塞主体破坏部31a。此时,如图10所示,用户例如使食指放置在突起部32的握持部32a的上面。此时,在扁尾部12成为妨碍的情况下,用指甲侧提起该扁尾部12使其移动。进而,对突起部32施加如箭头F1所示的向下的荷重,换言之,对突起部32施加朝向卡合内窥镜用塞体1时的方向(即,使塞框30覆盖接头3a的方向)的荷重。于是,突起部32通过施加的荷重,以接头卡合部38b与凸缘部3d的接触部分(例如,接触接头卡合部38b的凸缘部3d的一部分)为支点,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转动。此时,由突起部32产生的应力集中在突起部32附近的第2薄壁部42、以及第1薄壁部41。由于接头3a为金属制,所以刚性很高。从而,接头3a的凸缘部3d不会崩溃,可以防止塞主体31在内侧压垮,可防止荷重分散。
并且,通过由突起部32产生的应力,首先,设置在该突起部32的上面侧部的第2薄壁部42被破坏。然后,与突起部32一体地设置在塞主体破坏部31a两侧部的第1薄壁部41从第2薄壁部42侧被破坏。此时,与突起部32一体地设置的塞主体破坏部31a,不会从塞主体31上完全分离,即,塞主体破坏部31a的一部分仍保持与塞主体31连接着规定量的状态。从而,如图11所示,作为塞主体31的外观上的破坏状态,成为突起部32的根部分32b被折断后的状态。将该破坏状态称为第1破坏状态。
第1破坏后,如图12、图13所示,用户例如用拇指和食指握持突起部32的握持部32a。进而,向突起部32施加如箭头F2所示的斜下方荷重。于是,没有被第1破坏完全破坏的第1薄壁部41被完全破坏,塞主体破坏部31a与突起部32一起成为从塞主体31完全被分离破坏的破坏完成状态。将该破坏状态称为第2破坏状态。这里,突起部32如上所述,起着作为操作部的功能,其为了使塞主体破坏部31a从塞主体31分离,进行断裂第1薄壁部41和第2薄壁部42的断裂操作。通过操作这样的突起部32,断裂第1薄壁部41和第2薄壁部42,将塞主体破坏部31a从塞框30(具体地讲,塞主体31)分离开来,从而卡止在凸缘部3d上的接头卡合部38b的卡止部分被局部破坏。在此情况下,由于塞框30沿该周方向连续的区域、例如盖部件安装部35,维持着没有被破坏的状态,因此,保持沿该周方向连续的状态。这样,在沿塞框30的周方向连续的状态下,例如,盖部件安装部35抑制塞框30的筒形状的展开。当该第2破坏状态时,塞主体破坏部31a和突起部32已经从塞主体31分离的状态的内窥镜用塞体1,还保持安装在通道开口部3上的状态。在此情况下,由于所述的第2破坏状态的塞框30保持在沿其周方向连续的状态,因此,可以维持可装拆地安装在接头3a上的筒形状,可以防止无意识地从接头3a上脱落。此外,由于朝向通道开口部3(即,使塞框30接触接头3a的方向)拉伸突起部32将其破坏,因此,塞主体31不会向从通道开口部3分离的方向(即,从接头3a拔出的方向)被施加力,因此不会脱落。
此处,卸下安装在通道开口部3的状态下的内窥镜用塞体1。此时,塞主体破坏部31a从塞主体31分离开来,同时,通过在塞主体31上设置多个第1薄壁部41,塞框30可以使筒形状变形,以便能够从接头3a脱离开来。从而,内窥镜用塞体1可以通过用户的手容易地解除塞框30与接头3a之间的卡止状态,可以很顺畅地从通道开口部3卸下。
这样,在构成内窥镜用塞体的塞框中具有的塞主体的一部分中,设置有塞主体破坏部,其通过设置薄壁部等减弱断裂强度的被断裂部而构成,同时,通过在该塞主体破坏部上设置突起部,通过对该突起部进行适当的操作,只用很小的力量,不会使内窥镜用塞体从通道开口部脱落,可以使塞主体破坏部从塞主体分离开来。
从而,可以通过用户的手从通道开口部,将塞主体的一部分已经分离的内窥镜用塞体顺畅地卸下。此外,作为塞主体一部分的塞主体破坏部被破坏的状况,可从外观上进行判别,可以可靠地防止将已经使用过的内窥镜用塞体错误地再次进行使用的作业过错。从而,可以按照每一种病症,将全新的内窥镜用塞框安装在通道开口部上。
此外,由于对突起部施加朝向下方挤压的荷重,换言之,使手指移动到内窥镜的操作部侧,将塞主体的一部分被1次破坏,因此,在指尖的荷重一下子去除,手指从突起部脱离的情况下,可以防止手指顺势碰到周围。
进而,由于是将设置在框体上的塞主体破坏部按第1破坏状态和第2破坏状态的2个阶段进行破坏的结构,因此,在施加很大荷重的所述1次破坏完成的时刻,由于突起部还与塞主体连接着,因此,可以防止只使突起部落下。
此外,由于只破坏塞主体的一部分侧面,因此,在第2破坏状态中,使塞主体成为大致保留作为结构体的原形的状态,可以使其保持在通道开口部上。从而,可以防止附着有体液或污物的塞部件等脱落,可以卫生地进行作业。
此外,通过将突起部的握持部构成为角锥形状,可以使手指上下夹持,或左右夹持地拉伸突起部,因此,容易施加荷重,可以容易地进行2次破坏。
并且,通过将拇指放在突起部上,将其它手指放在内窥镜的操作部上来进行保持,也可以进行破坏操作,在该情况下,由于用一只手就可进行破坏操作,因此,可提高作业性。
此外,由于突起部沿盖的方向向上方突出设置,因此,只能向下方即通道开口方向动作,不能向将塞体从通道开口脱离的方向施加力。
进而,也可以使内窥镜用塞体如图14所示那样构成。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外观的立体图。在该图14所示的医疗内窥镜用塞体1A中,塞框30A中的盖部件安装部分以及盖部件的环部结构与上述的结构不同。即,如图所示,在内窥镜用塞体1A的塞框30A的形成有突起部32的一侧的相反侧的侧面下部,形成有作为嵌合部的箭头形状部46。箭头形状部46形成为四棱柱,该四棱柱呈方形形状,随着越接近基端侧,形成得越大,最基端侧反而细长。在盖部件10A上形成有平坦部17,它是与连接部13一体的基端侧部。在平坦部17的大致中央形成有与四棱柱同等大小的方孔17a,方孔17a沿箭头形状部46弹性变形后,成为安装状态。在塞框30A的塞主体31上,不像第1实施方式那样要区别第1凸缘44a和第2凸缘44b,而是形成一个凸缘部44c。其它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对同一部件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这样,由于在盖部件10A上没有环部,因此,在通过自动机装配内窥镜用塞体1A时,可以防止盖部件10A等的零件之间相互纠缠,在零件送料器上容易排列部件。从而,可以享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同时,很适合通过自动机进行装配的大量生产,与降低成本紧密相关。
此外,也可以如图15所示那样构成内窥镜用塞体。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外观的立体图。在该图15所示的内窥镜用塞体1B中,在第1凸缘44a的部分上设置有构成卡合部的防脱翼44d。从而,可以享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同时,当将盖主体部11从盖部件安装部35卸下,向上方强力牵引时,通过设置防脱翼44d,环部14被防脱翼44d挡住,盖部件10就不会不经意地从塞框30B分离开来,使盖主体部11的开闭变得很容易。
(第2实施方式)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进行说明。图16至图19涉及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图16是表示具有塞主体破坏环的塞框的内窥镜用塞体的图,图17是说明内窥镜用塞体的结构的剖面图,图18是表示向塞主体破坏环赋予荷重,以破坏塞主体破坏部的状态的图,图19是表示塞主体的一部分被分离后的破坏结束状态的图。
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1C,关于塞框30C,除一部分外,与第1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的结构。此外,关于盖部件10B,扁尾部12的长度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情况相比较短,环部14的剖面为方形。进而,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塞框30C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突起部32相当的部分及其周围的结构不同。具体地讲,在塞框30C中,代替突起部32,在塞主体破坏部31a上一体地设置塞主体破坏环部50,作为塞框破坏操作部。
塞主体破坏环部50由可以放入用户手指等的环部51、以及带状的连接部52构成。连接部52与环部51一体地构成。连接部52从设置在塞主体31上的塞主体破坏部31a的中途部沿正横方向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部52的与塞主体31的连接部分的两侧部,形成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第1薄壁部41。此外,在连接部52的上侧设置有切口53。切口53被形成到两侧部的第1薄壁部41的位置为止。连接部52的厚度尺寸被构成为,即使在施加规定的荷重,沿箭头F3的方向牵引的情况下,也不会断开。并且,切口53的形成位置形成在规定的位置上,以使得应力集中在连接部52的根部附近。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止盖部件10B的扁尾部12对塞主体破坏环部50的环部51的干涉。为此,改变盖部件10B相对于塞框30C的安装位置,使得扁尾部12的位置成为例如隔着塞框30C的中心轴与环部51相对置的位置。其它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对同一部件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内窥镜用塞体1C从通道开口部3卸下时,将手指放入塞主体破坏环部50的环部51中。进而,通过荷重F3将塞主体破坏环部50向箭头方向(例如,使塞主体31接触接头3a的方向)进行牵引。于是,荷重集中在设置有切口53的连接部52的上端根部的第1薄壁部41的上端。进而,继续保持将手指放在环部51内的状态,继续施加荷重F3。于是,成为第1破坏状态。这里,继续施加比荷重F3小的荷重。于是,第1薄壁部41的破坏继续进行,塞主体破坏环部50成为使塞主体破坏部31a从塞主体31分离开来的第2破坏状态。
这样,通过在构成塞主体的塞主体破坏部上设置具有指勾环的塞主体破坏环部,在指勾环中勾入手指进行牵引,通过荷重,可以容易地破坏作为塞主体的一部分的塞主体破坏部。在此情况下,所述塞主体破坏部被分离后的塞框,由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维持沿其周方向连续的状态,因此,可以维持可装卸地安装在通道开口部的接头上的筒形状,可以防止从该接头上无意识地脱落。
并且,如图20的说明内窥镜用塞体的变形例的图所示,也可以代替环部51,在连接部52上设置夹具配置环55,以构成具有塞主体破坏环部50A的内窥镜用塞体1D。从而,在夹具配置环55中,如图21的破坏用夹具的图所示,配设具有握持部56b的破坏用夹具56的弯折部56a,在该状态下,握持握持部56b,将荷重F3施加到塞主体破坏环部50A上。从而,可以享受到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同时,可以更容易地破坏作为塞主体的一部分的塞主体破坏部。
(第3实施方式)接着,对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的详细情况,在以下进行说明。图22是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的侧面图。图23是只取出该内窥镜用塞体中的塞框进行表示,从图22的符号III表示的方向进行观察的向视图。图24同样地只表示塞框,是从图22的符号IV表示的方向观察的向视图。图25同样地表示塞框的剖面,是沿图22的符号V-V线的剖面图。图26同样是塞框的侧剖面图。图27是从图22的符号VII表示的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的俯视图。图28是本内窥镜用塞体被安装在通道开口部的接头上的状态的侧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101例如代替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1,被安装在通道开口部3上。具体地讲,内窥镜用塞体101主要由如下结构构成盖部件112,其由硅橡胶、天然橡胶、或丁基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塞框113,其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树脂部件成型,被安装在通道开口部3的接头3a上;塞部件114,其由硅橡胶、天然橡胶、或丁基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被保持在塞框113的内部。
塞部件114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1的塞部件20基本同样的结构。具体地讲,塞部件114由大致圆筒形状构成,如上所述,被保持在塞框113的内部。在此情况下,塞部件114在上端部,通过使上面外周边缘部抵接形成在塞框113内的卡止凸部113j,并且,在下端部,通过使形成在下端外周面上的卡止凹部114c与形成在塞框113的内周面上的突起部113k相卡合,将塞部件114保持在塞框113的内部。
在塞部件114的上面,如图28所示,形成有剖面大致为圆锥形状的凹部114a。该凹部114a的中央部中贯通设置有小孔114b。小孔114b具有与形成在上述塞部件20中的圆孔23a基本同样的功能。例如,使各种处置器具9插通在该小孔114b中。从而,该小孔114b被设定为比各种处置器具9的护套外径小。从而,当处置器具9插通该小孔114b时,小孔114b也被密封。
并且,当该内窥镜用塞体101被安装在通道开口部3的状态下,即,在塞框113被安装在接头3a上的状态下(参考图28),可使塞部件114的下端部配置在与接头3a相对置的位置上。此处,该塞部件114的下端部被贴紧配置在接头3a的内周边缘部上。从而,当塞部件114的下端部和接头3a的内周边缘部分别成为贴紧安装的状态时,形成为可以保持两者间的水密性的形状。
盖部件112与作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内窥镜用塞体1A的盖部件10A发挥大致相同的功能。具体地讲,盖部件112具有握持部112a和延伸部112b。其中,握持部112a形成为,其具有与形成在上述盖部件10A上的扁尾部12基本同样的功能,当将盖部件112相对于塞框113装拆时,以通过手指等可以握持的方式,使其朝向一个方向突出。另一方面,延伸部112b相当于上述盖部件10A中的连接部13,形成为朝向与握持部112a相反的方向突出,在其终端部,形成有安装孔112i(参考图28)。进而,向该安装孔112i插入形成在塞框113的外周面上的安装突起部113b。从而,盖部件112相对于塞框113可以自由装拆。
此外,当在盖部件112的延伸部112b与握持部112a的中间部位,将该盖部件112安装在塞框113上时,在与该塞框113的上面部相对置的面上,与盖部件112一体地成型被嵌合部112c,该被嵌合部112c形成为朝向塞框113的一侧突出,并且嵌合在上述塞框113的塞框上面开口部113a上。被嵌合部112c具有作为盖部的功能,其可装拆地安装在塞框113的塞框上面开口部113a上。在该被嵌合部112c的靠近前端的外周面上,成型凸缘部112d。该凸缘部112d的最外径形成为比上述塞框上面开口部113a的内径稍微大。进而,盖部件112的被嵌合部112c通过弹性变形,可以在塞框113的塞框上面开口部113a上进行装拆。
进而,在形成有盖部件112的被嵌合部112c的部位上,形成有处置器具导入部112e,其为处置器具9(参考图1)容易导入的形状,例如由剖面大致为半球形的空间构成;以及窄缝112f(也参考图27),其连续设置在该处置器具导入部112e上。
从而,即使在将盖部件112安装在塞框113上的状态下,处置器具9(参考图1)也能从盖部件112的处置器具导入部112e,通过窄缝112f和塞部件114的小孔114b插通到处置器具插通通道7中。此时,窄缝112f和小孔114b通过贴紧处置器具9的外周面,可以确保处置器具插通通道7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水密性。
另一方面,在将盖部件112安装在塞框113上的状态下,并且在没有将处置器具9通过窄缝112f和小孔114b插通到处置器具插通通道7中的状态下,如图27所示,使窄缝112f相对于外部基本保持闭塞状态。
进而,如图28所示,在将盖部件112安装在塞框113上的状态下,凸缘部112d的前端部112g水密性地贴紧配置在上述塞框113内部的塞部件114的上面部位。
此外,当在盖部件112的延伸部112b与安装孔112i之间的中间部位,将该盖部件112安装在塞框113上时,在与该塞框113的侧壁相对置的规定部位,与盖部件112一体地成形凸状部112h,该凸状部112h形成为朝向塞框113的侧壁侧突出。该凸状部112h通过其前端部附近的部位与塞框113的侧壁抵接,支持盖部件112的延伸部112b。
塞框113为了将内窥镜用塞体101安装在通道开口部3上,以覆盖接头3a的状态进行嵌合。具体地讲,塞框113整体由大致圆筒形状构成,在其上面,贯通设置有大致圆形状的塞框上面开口部113a。如上所述,盖部件112的被嵌合部112c的凸缘部112d可装拆自由地嵌合在该塞框上面开口部113a上。
此外,在塞框113的外周面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由箭头形状构成的安装突起部113b。进而,如上所述,通过将盖部件112的安装孔112i嵌合在该安装突起部113b中,盖部件112相对于塞框113可以自由装拆。
在该情况下,安装突起部113b的靠近前端的箭头形状部的最大宽度尺寸形成为比安装孔112i的宽度尺寸更宽。此外,安装突起部113b的基端部的宽度尺寸形成为与安装孔112i的宽度尺寸基本相同。
从而,当将安装突起部113b插通嵌合在安装孔112i内时,安装孔112i首先通过自身的弹性,在扩大到比安装突起部113b的箭头形状部更宽的状态下,使其通过之后,在安装突起部113b的基端部通过自身的恢复力,恢复到原来的尺寸。从而,安装孔112i与安装突起部113b就成为嵌合状态,因此安装突起部113b不容易从安装孔112i脱开。从而,即使在盖部件112的被嵌合部112c与塞框113的塞框上面开口部113a成为已经脱开的状态下,也使盖部件112不容易从塞框113上脱落。
进而,在塞框113的上面侧的外缘部形成有塞框凸缘部113c。此外,在上述安装突起部113b的形成部位的相反侧的外周面上,一体地形成有突起部113d,突起部113d从塞框113的下端面朝向外部突出设置。
该突起部113d相当于作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1的突起部32,为了将内窥镜用塞体101从通道开口部3上卸下,其一边保持沿塞框113的沿周方向连续的状态,一边破坏塞框113的部分区域,起着作为破坏单元的一部分的功能。具体地讲,突起部113d如图22所示,相对于塞框113的下端面具有角度θ度(°)的倾斜,朝向斜上方形成。在该情况下,作为角度θ度(°),优选设定为10°<θ<70°的范围。
进而,在塞框113的靠近下端的内周面上,如图28所示,形成有朝向内侧突出设置的卡止部113e。该卡止部113e通过沿接头3a的外周进行卡止,起着将塞框113安装在接头3a上的作为卡止单元的一例的功能。具体地讲,当卡止部113e将塞框113安装在接头3a上时,通过卡止在该接头3a的外缘部,起着防止塞框113自身脱落的作用。从而,卡止部113e的内径被设定为比接头3a的外径稍微小。进而,塞框113的卡止部113e通过弹性变形,可以安装在接头3a上。
并且,在卡止部113e上,如图25和图26所示,在四个方向上形成有从内周面朝向外方向的切口部113f。并且,切口部113f相当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1中的凹部39。此外,在塞框113的靠近下端的外周面上,在与上述切口部113f相对置的各个部位,形成有外侧切口部113g。并且,外侧切口部113g相当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1中的V字状槽33。通过形成这样的切口部113f和外侧切口部113g,在塞框113的靠近下端的外周部上形成有薄壁部113h。该薄壁部113h与形成在上述内窥镜用塞体1上的第1薄壁部41的情况基本相同,是将塞框113薄壁化的构件,起着与塞框113的其它区域相比,作为减弱断裂强度的区域的被断裂部的一例的功能。具体地讲,薄壁部113h比卡止部113e形成到更靠上侧,使其横截卡止在接头3a上的卡止部113e的卡止部分。进而,4个薄壁部113h之中的2个形成在突起部113d的基端侧的两侧部位。
这样,在两侧部位形成有薄壁部113h的突起部113d起着作为操作部的一例的功能,其用于通过施加规定的荷重,进行使薄壁部113h断裂的断裂操作。所述的突起部113d通过断裂形成在其两侧部位上的薄壁部113h,例如并不破坏塞框凸缘部113c而保留其形状,可以一边保持沿塞框113的周方向连续的状态,一边破坏包含卡止部113e的卡止部分的一部分的塞框113的部分区域。
并且,由于上述薄壁部113h中所示例的被断裂部,在破坏包含卡止部113e的卡止部分的一部分的塞框113的部分区域的情况下,是被断裂的区域,因此,沿突起部113d的两侧部位,即沿该塞框113的部分区域的边缘,横截卡止部113e,并且形成在达到塞框113的一端部(例如插通接头3a的开口的端部附近)的区域内,与塞框113的其它区域相比,只要减弱断裂强度即可。在此情况下,所述的被断裂部例如既可以是如薄壁部113h那样使塞框113薄壁化的构件,也可以是在所述区域中断续地设置贯通孔,以成为减弱断裂强度的缝纫机针眼状的构件。
另一方面,在突起部113d中,在与塞框113的圆筒形状的外周面相对置的一侧的面上,如图22所示,形成有加强筋113i。该加强筋113i形成为连接突起部113d与塞框113的圆筒形状的外周面。进而,该加强筋113i如图23所示,形成为具有宽度尺寸H。并且,塞框113侧的加强筋113i的上端部(参考图22、图28的符号E)被配置在低于接头3a的上端面(参考图28的符号K)的位置上。
进而,当将内窥镜用塞体101安装在通道开口部3上,即,将塞框113安装在接头3a上时,利用塞框113的弹性,通过将卡止部113e的内径扩大到接头3a的外径,可进行安装。此时,各薄壁部113h的每一个都不被断裂地均等地进行伸展。
以下,对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101从通道开口部3脱离时的该内窥镜用塞体101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29和图30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的作用的图。其中,图29是从该内窥镜用塞体的侧面观察将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从通道开口部脱离时的状况的外观图。图30是图29所示的状态的内窥镜用塞体的侧剖面图。
在使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101从通道开口部3脱离(即,使塞框113从接头3a卸下)时,如图29所示,例如用拇指P1将塞框113的突起部113d沿箭头F4的方向,此外,例如用食指P2将在塞框113的塞框凸缘部113c之中的上述突起部113d的相反侧的部位附近沿箭头F5的方向,用2根手指P1、P2沿夹持内窥镜用塞体101的方向(箭头F4、F5的方向)施加荷重,以便通过盖部件112捏住它们。在该状态下,因为接头3a由金属等形成,因此不会变形。
当对突起部113d施加规定的荷重时,该突起部113d以塞框113侧的加强筋113i的上端部E(参考图22、图28~图30)作为支点,沿图29所示的箭头R的方向转动。从而,突起部113d的基端侧的两侧部位的薄壁部113h最终断裂(参考图29的符号C部)。
在该情况下,例如图22所示,若设从塞框113侧的加强筋113i的上端部E(转动支点)到突起部113d的前端的距离为D,设从塞框113侧的加强筋113i的上端部E到塞框113的薄壁部113h的下端部的距离为L,则D>L的关系成立。根据杠杆原理,如果对突起部113d施加规定的荷重,则在薄壁部113h上就被施加更大的荷重,因此,该薄壁部113h就很容易断裂。在此情况下,所述薄壁部113h从塞框113的一端部(例如,接头3a被插通的开口的端部附近)沿横截卡止部113e的卡止部分的方向进行断裂,通过这样的薄壁部113h的断裂,该卡止部113e的卡止部分的一部分也被分离断开。
如上所述,使薄壁部113h断裂,并不破坏塞框凸缘部113c及其附近区域,保留其形状,当在保持沿塞框113的周方向连续的状态的同时,突起部113d的下端部分(即,塞框113的部分区域,其包含卡止部113e的卡止部分的一部分)成为上卷的状态时,如图30所示,卡止部113e相对于接头3a的卡止状态被解除。从而,本内窥镜用塞体101可以从通道开口部3(具体地讲,接头3a)容易地卸下。
并且,此处,内窥镜用塞体101如上所述,在规定位置,从断裂产生以前起,处于使用者通过2根手指进行保持的状态。从而,在该规定位置,在断裂发生以后,使用者在用2根手指保持内窥镜用塞体101的原有状态下,可以将该内窥镜用塞体101从通道开口部3卸下,并且,卸下后的内窥镜用塞体101成为可在其原有状态下废弃的状态。
如以上的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例如,通过2根手指的捏住动作,一边保持内窥镜用塞体101,一边在该状态下,只要对同样的2根手指施加荷重,就可以极其容易地破坏内窥镜用塞体101的规定部位(多个薄壁部113h之中的规定部位)。从而,可以在保持沿塞框113的周方向连续的状态的同时,破坏包含有卡止部113e的卡止部分的一部分的塞框113的部分区域,可以享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进而,维持内窥镜用塞体101的原有保持状态,可以容易地将该内窥镜用塞体101从通道开口部3卸下,并将其废弃。
这样,使内窥镜用塞体101的卸下作业和废弃作业变得非常容易,并且,由于总是维持保持状态,因此,可以减少使该内窥镜用塞体101错误落下的可能性。从而,可以抑制附着在内窥镜用塞体101上的体液等污染地板或作业者的衣服等,可以总是确保卫生的作业环境。
此外,由于多个薄壁部113h均等地形成,因此,在将内窥镜用塞体101的塞框113安装在接头3a的情况下,薄壁部113h均等地弹性变形。从而,不会发生在多个薄壁部113h之中只有一部分破坏的情况,此外,可以总是得到稳定的安装状态。
进而,由于使用过的内窥镜用塞体101总是成为被破坏的状态,因此,可以可靠地抑制错误地将使用过的内窥镜用塞体101再次使用等的问题发生,可以总是提供崭新的内窥镜用塞体101。从而,可以总是确保卫生的使用环境。
(第4实施方式)接着,对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在以下进行说明。
图31是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的侧面图。图32是将图31的内窥镜用塞体安装在通道开口部的接头上的状态的侧剖面图。图33只取出该内窥镜用塞体中的塞框进行表示,是从图31的符号VIII表示的方向进行观察的向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但形成在塞框上的薄壁部的结构稍微不同。从而,对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以下只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101中,塞框113的薄壁部113h如图22等所示,形成为塞框113的上下方向,例如垂直方向。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101A中,如图31和图32所示,形成在塞框113A上的多个薄壁部之中,在塞框113A的突起部113d基端侧的两侧部位上形成的薄壁部113Ah,从该塞框113A的下端到规定的部位(例如横截卡止部113e的卡止部分的部位)朝向上方形成。进而,与所述的薄壁部113A连续,在规定的部位形成第2薄壁部113Am,该第2薄壁部113Am朝向突起部113d侧,延伸到斜上方,并形成在塞框113A的外周侧。
在该第2薄壁部113Am的延伸方向,在与塞框113A的外周合流的部位,设置有铰链部113An,该铰链部113An形成为分别比薄壁部113Ah和第2薄壁部113Am厚,且与塞框113A的外周的壁厚相比稍微薄一些(也参考图33)。
对其它结构,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完全相同。
以下,对将这样构成的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101A从通道开口部3脱离时的内窥镜用塞体101A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34~图37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的作用的图。其中,图34是从该内窥镜用塞体的侧面观察将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从通道开口部卸下的情况下,对内窥镜用塞体开始施加荷重时的状态的外观图。图35是图34所示的状态的内窥镜用塞体的侧剖面图。图36是从图34和图35的状态进一步对内窥镜用塞体施加荷重的状态下的该内窥镜用塞体的侧面图。图37是图36所示的状态的内窥镜用塞体的侧剖面图。
使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塞体101A从通道开口部3脱离(即,将塞框113A从接头3a卸下)时,如图34和图35所示(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例如,用拇指P1将塞框113A的突起部113d沿箭头F4的方向,此外,例如用食指P2将塞框113A的塞框凸缘部113c之中的上述突起部113d的相反侧的部位附近沿箭头F5的方向,用2根手指P1、P2沿夹持内窥镜用塞体101A的方向(箭头F4、F5的方向)施加荷重,以便通过盖部件112捏住它们。在该状态下,通过施加到突起部113d上的荷重,该突起部113d以塞框113A侧的加强筋113i的上端部E作为支点,沿图34所示箭头R的方向转动。从而,在突起部113d的基端侧的两侧部位的薄壁部113Ah、以及第2薄壁部113Am中,产生龟裂C。
当从该状态起进一步对突起部113d向同方向继续施加荷重时,成为图36和图37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上述图34的符号C表示的龟裂部分成为进一步扩大后的形态的龟裂C2。
从而,在该状态下,通过更小的荷重,可以进一步扩大该龟裂C2。即,通过向突起部113d施加荷重,以铰链部113An为转动中心,使薄壁部113Ah以及第2薄壁部113Am断裂。
如上所述,由于铰链部113An形成为比第2薄壁部113Am厚,因此,在产生龟裂C2之后成为转动中心,因此不会沿拉伸方向施加荷重。从而,在铰链部113An上也不会产生断裂,突起部113d通过铰链部113An维持连接到塞框113A上的状态。
此处,在图36和图37所示的状态下,并不破坏塞框凸缘部113c及其附近区域,并保留其形状,在保持沿塞框113A的周方向连续的状态的同时,包含卡止部113e的卡止部分的一部分的塞框113A的部分区域成为上卷的状态,卡止部113e的一部分成为从接头3a的开口边缘部被分离开来的状态。从而,使内窥镜用塞体101A与接头3a的卡合处于容易解除的状态。从而,可以将内窥镜用塞体101A容易地从通道开口部3(具体地讲,接头3a)卸下。
如以上的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与此同时,由于除沿塞框113的纵向伸长的薄壁部113Ah之外,同时还形成沿横向伸长的第2薄壁部113Am,因此,可以顺畅地通过施加荷重来进行断裂操作。此外,在内窥镜用塞体101A的规定部位,一旦产生龟裂,且开始断裂时,由于该断裂区域的切入量比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情况更大,因此,使用者只要看一下,就可以容易地掌握该内窥镜用塞体101A是否已被使用过。从而,可以防止错误地将使用过的内窥镜用塞体101A再次加以使用。
并且,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产业上可利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内窥镜用塞体在对形成于内窥镜中的处置器具插通用管路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塞体中非常有用,特别适合于在处置器具插通用管路的开口部上,一旦被安装使用过就不被再次利用的一次性内窥镜用塞体。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窥镜用塞体,该内窥镜用塞体具有覆盖在接头上的塞框,所述接头形成有与配置在内窥镜内部的管路连通的内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塞框具有卡止单元,其沿所述接头的外周卡止,将所述塞框安装在所述接头上;以及破坏单元,其在保持沿所述塞框的周方向连续的状态的同时,破坏所述塞框的部分区域,该部分区域包含所述卡止单元的卡止部分的一部分,并且达到所述塞框的一端部。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内窥镜用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坏单元将所述塞框和所述部分区域分离开来。
3.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内窥镜用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坏单元具有被断裂部,其沿所述部分区域的边缘横截所述卡止部分,并且形成在达到所述塞框的一端部附近的区域内,与所述塞框相比,断裂强度减弱;以及操作部,其在所述塞框的外周面,突出设置在所述部分区域内的面上,用于进行使所述被断裂部断裂的断裂操作。
4.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内窥镜用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通过所述卡止单元,以卡止在所述部分区域内的所述接头为支点转动,进行所述断裂操作。
5.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内窥镜用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断裂部从所述塞框的一端部,沿横截所述卡止部分的方向进行断裂。
6.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内窥镜用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沿着将所述塞框覆盖在所述接头上的方向转动。
7.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内窥镜用塞体,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用塞体还具有加强筋,其对所述操作部和所述塞框进行连接设置,所述加强筋的上端部位在所述塞框被安装在所述接头上的状态下,形成在比所述接头的上端面低的位置上。
8.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内窥镜用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断裂部具有第1被断裂部,其沿所述部分区域的边缘,横截所述卡止部分;以及第2被断裂部,其与所述第1被断裂部连续,形成在与所述第1被断裂部的形成方向垂直或倾斜的方向上。
9.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内窥镜用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塞体具有盖部件,其相对于所述塞框另外形成,并具有配设在开口上的盖部,该开口设置在所述塞框的另一端部上,所述塞框具有可装拆自由地安装所述盖部件的嵌合部。
10.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内窥镜用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件由弹性部件形成,在所述盖部上具有第1处置器具插通部,该第1处置器具插通部用于插通被导入到所述管路内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11.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内窥镜用塞体,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用塞体还具有塞部件,其相对于所述塞框另外形成,并由弹性部件形成,而且具有第2处置器具插通部,该第2处置器具插通部用于插通被导入到所述管路内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所述塞框具有配设所述塞部件的内部空间。
专利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塞体,该内窥镜用塞体具有筒状的塞框,该塞框的一端部从规定的方向与突出设置在内窥镜外表面的接头嵌合。在该塞框上具有卡止单元,其具有凸缘部以及配设在该凸缘部上的接头卡合部;以及破坏单元,其通过使突起部沿与嵌合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动作,切开设置在该突起部的根部分的两侧部的一对V字状槽,以解除该塞框与接头的卡止状态。
文档编号A61M9/00GK1993076SQ200580026086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9日
发明者滨崎昌典 申请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