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切口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609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科切口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项发明是有关一次性使用的外科用皮肤缝合器及缝合钉的改进,包括闭合伤口的方法以及将改进后的缝合钉置入的装置,用以保证伤口对合准确。
许多外科医生在缝合伤口时不愿再使用已有的皮肤缝合器。主要由于为得到良好的伤口对合遇有困难,如不可避免部分伤口内翻,不易达到伤口密合及过度的外翻等。因此宁肯依赖经过长期考验的手术技巧、多化费些气力缝合伤口。
当使用缝线缝合时,外科医生能夠巧妙地处理伤口或切口,必要时可在结紧每一针缝线时稍停而重新使分开的切缘或切面对合,还可通过打结的松紧达到理想的外翻。
外科医师了解防止伤口闭合时内翻的重要性,(即皮肤相对应的切面在缝合点之间或其下方分离开)如果不加小心,使用缝线和缝合钉一样可以发生内翻,当伤口内翻时于皮下形成小袋或裂隙,从周围毛细血管渗出的血液或浆液积存于内,易发生感染。
因此,为防止此种危险发生,外科医师审慎地有意将伤口或切口以外翻的形式闭合(即伤口的对切面允许向皮肤表面互相分开)。伤口外翻闭合时,血液及血浆渗出可以直接看到,伤口愈合的进程可以通过每天的換药而观察记录。
伤口由内向外愈合(即从皮下层开始到表皮层)愈合到表皮时形成瘢痕组织。所以,外翻越多瘢痕组织形成越多。从各个方面看瘢痕组织都是不希望有的。从美学方面,令人不快。从实用观点,它总不如原来的皮肤那样结实有力,容易撕裂。
因而,可以认为外越越少,瘢痕越不明显,伤口愈合后越结实。然而相反地,为了减少伤口外翻及形成瘢痕,外科医师又有造成伤口内翻的危险。外科医师靠多年积累的技术能夠取得恰到好处的伤口闭合。
很明显,最理想的是既不内翻又不外翻,而使从皮下到表皮的伤口创面完好地对合在一起。事实上这就是整容外科医师(整形外科医师)用很细的缝线和缝针,以及巧妙的缝合技术,经过精心努力使创口对合。然而现时绝大多数的伤口闭合手段及护理都不可靠,而且不必要的花费较大。
正如一个外科医师必须学会应用公认的方法缝合伤口的技术一样,他必须为这同一目的而学会使用缝合器的新技术。闭合切口时,通常先在切口的一端放一把牵开器(通常称为皮肤拉钩),另一把放在切口对端,两把牵开器相对排成一条直线,沿着伤口的纵向,向两端拉开,把伤口拉长。这一动作通常为助手所做。切口周围组织张力足以使切缘靠拢。外科医师就能夠用镊子将切缘捏在一起,而穿入缝线或缝合钉。
在我的另一个同时申请专利编号№P·G·中描述了一种牵开器的设计用于闭合伤口,采用第一和第二种牵开器接近伤口则不需要助手。
如果通过两把牵开器的作用可以使对合满意的话,缝合切口时无需再用镊子进一步将创缘捏在一起。当伤口或切口用缝合器钉合时方法就不同了,必需要有不同的技术。
当使用常规的或已有的缝合钉闭合伤口时,如上所述必须将切缘捏合在一起,以便用缝合钉交连上述两缘,缝合钉要紧贴捏提的镊子置入。然后松开镊子,沿切口推进到选定放入下个缝合钉的邻近位置之后再次操作缝合器。外科医师一手持镊子,另一手持缝合器操作,同时助手用两把牵开器保持伤口的张力,直至伤口闭合完毕。
使用已有常规缝合器的外科医师们常规作法是当不易用镊子抓住切口的两侧时(常常如此),抓住还卡在缝钉钻座内但已置入了的最后一个缝钉,将缝合器向上提起离开切口,用已置入的缝钉沿切口两侧将皮肤提起成一个脊,该脊相对于病人的身体来说是切口最高点,切口两侧皮肤在该插入的缝钉下面,朝着切口的另一端逐渐低平和细小下来。这样,在放开前一个置入的缝钉之前给外科医师提供了比较好的可以用镊子抓得住的地方。
然而,这种操作并不理想,有几个理由。首先可以使置入缝钉的皮肤刺孔变长变大,常易于在刺孔处出血,当然本身并不严重,出血量很少。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缝钉多保留几日,瘢痕组织的形成就不同了,可以从缝钉刺孔沒有什么痕迹到留下非常明显的“点”状或“蛇眼”状瘢痕,排列在切口瘢痕两侧。
另外,这种操作还能引起已闭合部分的伤口错位,不易获得整个伤口的良好对位,这种情况最可能发生在前面的缝钉排列不齐或缝合钳在伤口皮肤两侧的压力分布不相等的时候,使一侧皮边厚一侧薄。在用最后一个已置入的缝钉提起皮肤成一脊状突起时,可能还使厚的一侧皮肤沿此侧缝钉的垂直臂向上移动,而薄的一侧皮肤向下卷,使切口的相对面处于相互交叠的状态。
然而,这种操作的最严重问题,是由表皮切口边缘所承受的附加张力所引起,这种附加张力造成上述切口边缘彼此向内翻转,特别是在缺少肌肉或脂肪衬于皮肤与其下的骨骼之间的部位。由于并列的缝钉钳夹作用引起伤口的内翻,完全可能被外科医师发现和避免,但还会造成已闭合的切口皮下部分的两对面分离,当放下皮肤,缝钉从缝合器上脱离后,仍可能有些内翻末被察觉。
这种操作还能引起另一严重后果,那就是在为了准备置入下一个缝合钉而予先将皮肤提起时常常提得过度。当皮肤被提起的高度与宽度的相对比值过量时,(当切口两边皮肤都很薄时)一旦松开缝钉,皮肤落下时伤口会发生过度外翻,而当肥厚的切口两缘被过度提起时缝合钳的压力压缩两侧边缘造成一个永久的皮肤脊,伤口愈合后,缝钉搭接的痕迹还可见到。特别是当某种原因延迟愈合,缝钉在手术后3至6天甚至7天沒有被拆除时。
其他常规缝合器的缺点在下文中将更加明显。不管外科医师用什么样的方法将切口的对缘捏在一起,准备置入缝钉,在病人身体的许多部位,特别是从夹镊的实际垂直轴斜下去的皮肤表面和长切口,几乎任何一位外科医师都不可能在切口两侧获得同样多的和同样形状的皮肤(在断面上观察),总是如上所述的一边肥厚,一边薄。结果使得伤口过度外翻和互相搭接。
要想用镊子在斜坡状皮肤表面捏住下方的切缘,如果不是不可能也常是困难的。上述的厚薄不一是可予期的最好结果。根据所考虑的这种情况,缝合器几乎完全可能与切口的轴线不相适应,或者说它稍稍与切口轴线垂直的平面倾斜。另外已有的绝大多数缝合器中沒有采用缝合器中的变形压模和使成行缝钉精确地中心定位的机构。进一步考虑已知的或常规的缝合器中缝钉的弯曲作用(将在此文中进一步说明之),特别是缝钉尖端在变形过程中的轨迹。当所说钉尖刺入皮肤,向内向上集拢所说的皮肤,可以容易地看到并理解到要得到良好的伤口对合,事实上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事实上已经看出与得到良好对合相反,缝钉刺入作用常常破坏已经获得的用镊子夹紧对在一起的相对面的对合度。
上述的缝合器,尽管其外观设计不同,但以共同的基本方式来进行操作。绝大多数使用常规的槽形缝钉,放入的缝钉横跨病人的伤口,由压模装置使缝钉发生变形,这样基本上合拢成为矩形形状。按照同一基本形式大多数上述缝合器,通常具有一个缝钉钉夹,一个将缝钉输入砧座的导向装置,砧座一般是固定的,通常装在所述导向装置的一端,借助手指或手的压力用一连杆操纵上升和下降压模装置,使所说缝钉绕所说砧座发生变形。上面已经说过实用起来不易操作。在已有的常用缝合器中至少有两种利用其机构以保证随着所说缝钉放入,从所说缝合器中将所述缝钉放出,另外的固定式砧座结构则不是这样。为了使在砧座上变了形的缝钉放出来,根据特定的缝合器的结构,外科医师必须或是向前或者向后移动缝合器。如果一个医院中使用两种缝合器,将会对外科医师造成不必要的混淆和麻烦。
常用缝合器壳体的外形或实际外观变化不一,有些仅差一点点,有些则相差很多,但通常是依据单手操作或双手操作分为两种形式。或是用手指触发使操纵装置动作的手枪式夹紧装置,或是用所有手指围绕并压缩杠杆使操纵装置动作的掌式夹紧装置。这两种类型又被分为两组,一种大多用于垂直平面,一种大多用于水平平面。前述缝合器的一种改进型,是一种掌式握紧装置,从一个细长体的相对两边延伸出用铰链联接的肘状物,在手掌和手指之间挤压,所述肘状物使操纵装置动作。
常用的皮肤缝合器,最方便和适用的是具有手枪式夹紧结构的一种。然而,它所具有的显著的缺点是触发器和手柄在操作部位太接近于病人的伤口。这将对伤口以及在外科医师手中握着的缝合器,和助手手中握着的牵开器之间引起干扰。
许多已用的皮肤缝合器所具有的另外的设计上的缺点是部分或全部封闭的壳体包围着缝钉的出口,使外科医师看不到先前已刺入皮肤中的所说缝钉开始变形时的钉尖。外科医师宁可按确实看到的缝钉钉尖对准并放置缝合器,而不喜欢依赖于所说缝合器壳面的中线标记。
现用的皮肤缝合器的另外一个缺点是缝合器壳体结构包围并邻接缝钉出口,并贴近缝钉出口,它妨碍了外科医师看伤口的视线。缝合器的底面坐落于先前放入的缝钉上,所有这些使外科医师很难判断随后欲置的缝钉的间距。
上述的常用缝钉绝大多数为槽形,缝钉主要是由一个直的背部和其两端的肘部组成。每个所述肘部向下折弯并延伸形成叉头。每个叉头与所述的缝钉的所述背部成大约90度的夹角。每个所述叉头在与肘部相对的另端形成一个锋利的尖点。
由钉夹或钉仓内输入的最前的所述缝钉的背部对称地骑跨在砧座上,而砧座位于使缝钉变形的压模下面,叉头指向下方,用所述压模作用时,所述缝钉的所述背部沿所述砧座两侧向下折弯,所述折弯使形成缝钉的肩部,肩部与肘部之间有一段直的部分(折叠前背部的一部分)。而现在又形成了缝钉的前臂部。
有些已知常用缝合器,具有减小变形缝钉背部弧状弯曲效应的装置。来加大肩部的弯曲度,而限制撤去变形压模后的反弹。
至少有一个生产常规缝合钉的厂家在缝钉背部内侧面予先切痕,为了更准确地限制缝钉在切痕处弯曲,以形成肩部。此法对于减少弯曲处的反弹也有效。
缝钉的叉头部分在用压模变形的过程中转过约90°角度,由大致垂直的平面变成大致水平的平面。叉头的顶端开始刺入并集拢被提起伤口的侧边倾斜的组织,通常是在转过30°~40°处。可以想象出,刺入的尖端在连续向水平面转位的过程中将使其周围的组织以及刺入部以上的组织在原有平面上向上升高,这种叉头转动的几何学效应产生不利影响与操作过程的其他不良特性结合在一起,常引起伤口的错位。
另一个该常规缝钉的限制是它不能超过设计范围而被调整(如果需要的话),因为在所述缝钉变形模移动的整个长度内,与砧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它是被使缝钉变形的压模的形状所限定。
最后,为了满足伤口情况的需要,有必要提供多种宽度的常规缝钉。外科医师可根据特定的手术需要预先选定他所需的缝钉宽度。常用的有三种宽度,即为“正常”、“宽”、“特宽”。为复制缝钉,制造商必须存储和记录缝合器的组装,分类、标记和包装等项,同时由使用者如医院,医疗中心等将其整理并贮存。
本发明致力于克服上述这些缺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科缝合器包括一个具有前端部的机身;
前端部有一个缝合工作部位;
机身有一个缝钉钉仓,可向缝合工作部位输送缝钉;
一个砧座和一个往复动作的缝钉推进器,均位于缝合工作部位中。
调节推动操作的装置,可以使缝钉变形,成为初步闭合形态,如有必要,可以超过这种形态进一步闭合。
为了操作方便机身可以做得象把手枪。因此,它包括一个细长的象盒子一样的内腔部分,放置各种机构及手枪的抓柄部分。在柄和内腔之间有一个弧形制动装置,它位于弧形板机的对面,制动器及板机在此构成了缝合器的机身中部。很容易用食指和姆指或食指和大姆指根部掌上突出的肌肉捏住。
机身可以由一对左右两片互相配合的模压件构成。
缝合器前端部与缝钉宽度大致一样,以便于看到钉仓的位置。推进器由于枪板机操纵。用可调限位器调整推进器移动时不同的停顿长度。移动板机使缝钉在两个肩部发生初始弯曲,使缝钉闭合成初始的闭合形状。进一步移动板机,使缝钉两肩部进一步弯曲,使夹在缝钉两肘部之间切口两侧的组织受压而聚拢。这一附加动作,可使伤口或切口的创缘最大限度地对拢,并减小外翻。
砧座在置入缝钉前和置入过程中可以倾斜于工作位置,即砧座位于钉仓中最前面一个缝钉下面,和释放位置之间,释放位置倾斜易于排除置入的缝钉。倾斜的动作同样可以由击发推进器的动作来完成。砧座主要有一个带槽的接受缝钉的平板,槽口面对缝钉盒,与盒内第一个缝钉对准,槽口的下缘做为使缝钉变形的砧缘。
另外,本缝合器可在缝合工作部分的前面安装一对镊板,由操纵驱动器的相同动作来控制。板机受到最初的压力时,两片镊板可以被闭合,这样当镊板的板脚被置于切口两侧后,夹紧板机。最初板机的动作是使镊板闭合。镊板由轭状臂和一对相互倾斜的带钉齿的板脚组成。此镊板可从缝合器上拆除,以便适应外科医师在使用缝合器时喜欢使用单独的标准镊子。
板机具有一个回位叶片弹簧,它可以通过改变在缝合器机身内围绕着弹簧的表面接触点来施加第一次及第二次压力。板机可以用具有高挠曲模量的热塑塑料压制而成,以便将弹簧整体地构成为一悬臂。在缝合器机壳内表面空穴处压制两个分开的突起物,以便顺序阻止回位叶片弹簧的动作,使具有所说的第一次压力和第二次更大的压力。推进器和砧座均可压制成形,适当地用数对加强筋加强。这样整个缝合器可由数个压制件组成,因此,制造经济,组装方便。
因此本发明的缝合器包括一个具有前端部的机身,有一个缝钉仓在机身内,可以将所述缝钉输送到缝合工作处,一个砧座和一个可往复推动缝钉的压模都放在缝合工作部位。一对可以抓起皮肤的镊板安装在机体前端部的两侧,缝合处的前方。镊板可以将切口对缘皮肤闭拢并拉在一起,分阶段推动压模的装置,以使放入缝钉闭合成第一种予定的形态,其后进一步闭合成第二种予定的形态。还有砧座可以倾斜于工作位置与放松位置间。工作位置即是砧座恰位于缝钉下面,放松位置是砧座与闭合的缝钉相分离的位置。砧座的倾斜由压模的击发装置来完成,其顺序为闭拢镊板,启动压模,倾斜钉砧。
本发明包括的缝合系统具有一个砧座和一个缝钉推进器,一个用来缝合伤口或切口的外科缝钉。这种缝钉在背部有一个凹背,长度与砧座两缘间宽度相等,从成凹形的背部两端延伸而形成一段线性向上臂部和一段线性向下臂部,其向下延伸,并微微向里离开向上臂部。故当缝钉置入后变成一个六角形。
如此构成和操作的推进装置,用凸形板逐渐地对镊板作用,按照所要求的次序使镊板闭合。
本缝合器发明的特点是提供上述的缝钉构造,一个砧座,一个推进装置,产生推进作用并使缝钉几何变形。缝钉的尖端基本上沿直线轨迹置入病人的皮肤或筋膜。
本发明的另一个特点是一个缝合器的各部件依次发生动作。用机械的方法予先置入的缝钉接近伤口或切口的对缘,然后缝钉尖端按线性轨迹刺入皮肤或筋膜,缝钉闭合程度还可调节,最后从缝合器中释放缝钉。
与缝钉相接触的推进器角部可以做成圆弧形或倒角形,这些部位直接接触并挤压缝钉的上臂部分。推进器平坦的前沿并不接触缝钉。
本项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现参照附图叙述如下图1是缝合器侧视图;
图2是缝合器前端部正视图;
图3是缝合器后端部正视图;
图4是缝合器的底平面图;
图5是缝合器平面图;
图6是缝合器的缝合工作部位前端静止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图6中所示部件的正视图;
图8是缝合工作部位局部剖视图。图示砧座在推进器推进的初始阶段与缝合工作部位保持倾斜关系;
图9是图8中部件的前视图,同时显示推进器初始运动阶段镊板收拢的情况;
图10是缝合工作部位局部剖视图,显示缝钉开始变形,背部的中央凹陷已经变直;
图11是图10中部件的前视图,显示缝钉尖端与皮肤表面事实上垂直相交。
图12是缝合工作部位局部剖示图,显示缝钉置入到最初的闭合位置;
图13是图12中部件的正视图;
图14是缝合工作部位剖面图,显示缝钉处于最终闭合形态,制动器处于最大位置,板机被压满全程;
图15是图13中部件正视图;
图16是缝钉变形前的正视图;
图17是缝钉自缝合器脱出最终闭合后的正视图,另外的虚线表示缝钉回弹量的大小;
图18是图示随着缝钉尖端在刺入皮肤及皮下组织到肘部深度后,大体上的轨迹相对于最初闭合状态的正视图;
图19是钉仓打开后的透视图;
图20是图19中器件底座的侧视图;
图21是图19中器件底座的平面图;
图22是图21中器件,自中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23是图20中所示器件的正视图,也是图24所示器件的正视图。图27中是安装后位置,如虚线所示;
图24是图19中器件顶盖的侧视图;
图25是图24所示器件的平面图;
图26是图25所示器件通过Ⅷ线的剖视图;
图27是图24所示器件的正视图;
图28是图24所示器件沿Ⅹ-Ⅹ箭头剖视图;
图29是图24所示器件沿Ⅺ箭头的剖视图;
图30是显示缝钉在图19至29中的情况;
图31是通过Ⅻ线的剖面图;
图32是显示本发明的缝合枪与牵开器的合作状态;
如图19至29所示钉仓20被安装在缝合枪1的下面(见图1)通过按压法安装在空槽19内。钉仓20由顶盖201及底座202组成,均由透明塑料模压而成,一个末端插销203以后说明。
顶盖201与底座202,对位联接在一起,最好使用超声焊接技术,顶盖201前端有一对挡片204,靠一对腹板205连接在顶盖201上,但保留一条通道206,不与底座202前端表面207相连。通道206其宽度大约与缝钉钉丝直径相等,当钉仓20装入缝钉枪1的空槽19中后,便成了缝合工作部位34的一部分了。挡片204与底座202的前表面207形成限制性通道以防止每一个缝钉26在弯折与安放时在阻力最小的固有轴线上转动。挡片204与前表面207从侧示图上看是斜的,与钉仓的纵向平面相交呈锐角。这一倾角与缝合枪内钉仓槽19的轴向与压模导向槽36的夹角相等。
缝钉26从钉仓20的尾部208装入,沿顶盖201与底座202内表面合成的一个缝隙209向前推进。缝隙209的形状要能使排成一行的缝钉,通过它精确定位并供给缝钉。
缝钉排成一排是靠表面与缝钉紧密接触和如前所述控制导引缝钉来实现的。另一特点是缝钉在缝隙209内摆成向后的一个倾斜角度,缝钉的这一倾斜,从侧视图上看时几乎与缝合工作部位的通道206相平行。这种状态时,当缝钉在钉仓20中向前推进时缝钉26的尖端141就下会接触缝隙209的表面。
为了使缝钉26在缝隙209中准触地倾斜,两条纵向平行导轨220被压制于底座202的内表面上,以便在缝钉上臂部分137的下方支持着缝钉26。上臂区137在此点外侧与弧形的背部129呈切线相连。导轨220支撑点对准上臂区137A下面,稍高于整个凸起的中点。从侧视图看介于弓状背部最低部分与缝钉26肘部131A的内弧最高部之间。导轨支撑220与缝钉26的质量中心大体上成一条直线。
现在可以看出,当对缝钉26两肘部的上表面131施加向下载荷时,如图30和31中箭头300所示,从侧视图可见(图31),可能围绕一个支点或枢轴引起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转动。支点是导轨220与缝钉26上臂区137A下端的接触点。这样可以理解到,缝钉26的锋利尖端141以摆动方式转动,离开滑道219的基础表面226,维持一定的距离使缝钉不与基础面226接触。当缝钉26或者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角度,超过了与垂直平面夹角25°时,它渐被缝钉前移多种效应所平衡。质量中心点附近的力矩使缝钉26反转而使缝钉处于直立状态。对缝钉26的两肘部131的表面施加向下荷载(顶盖201的内表面内已形成固定表面221)固定的表面221比导轨220的缝隙209高出一定距离,以便当缝钉26放进缝隙209时保持一个后仰状态。固定表面221与导轨220分离的距离将使缝钉以一个倾角排在缝隙209,而这一倾角如前所述与缝合工作部位的通道角度大体平行。在这一位置,缝钉26围绕其支点或枢轴保持平衡,固定平面221向下力矩的作用,与预定的缝钉26质量中心互相平衡。我们还可以看到缝钉26与缝隙209仅有点状接触,仅有极小的摩擦阻力。
为了调整缝钉的最终排列防止其互相间的横向移动(如果发生了这种移动可引起缝钉斜卡在导轨220上)沿缝隙209轴向提供了紧贴的导向边缘222,这样靠着缝钉的下臂区135的内表面支撑或者靠缝钉下臂区135的外表面支撑,大体上作用于缝钉26的肘区131。
每个缝钉依次到达钉仓前端的缝合工作部位的通道206,因其已用通道206的倾角找正,如果不是压制在挡片204上的两个突起物213将毫无障碍地落入通道,每一挡板上有一个突起物,突起物213位于缝钉26肘部131的下面,使所述缝钉对称地准确定位于缝合工作部位的通道206中,在所述通道中的正确高度上保证与旋转的砧座55对准,当推动压模38下降时砧座转到工作位置。突起物213伸入到缝合工作段通道206中,以防止缝钉通过所说工作段缝隙,直到用压模强制通过将缝钉上臂区137弯折,然后尖端141及下臂区135插进病人身体。当用压模38作用时,为了使缝钉通过缝合工作部位通道206中的突起物213,缝钉26的上臂区137造成挡板204明显地向外弯曲,使缝钉的挤过突起物213的顶端和底件202前端207的表面之间所形成的缝合工作部位通道206。当缝钉26向前进入到缝合工作部位通道206时,被突起物213顶住,它的高度稍低于仍停留在钉仓缝隙209中的缝钉。但不是太低以致于下一个缝钉仍可停留于缝隙209中不致于超过第一个缝钉而进入到发放器缝合工作部位通道206中。
在第一个缝钉置入病人的过程中,在驱动压模38上的一对推进器46占据了缝合工作部位通道206的空间,第一个缝钉完整地置入后直到驱动器38完全退回到其静止状态之前,下一个缝钉不能从钉仓的缝隙209进入到所说缝合工作部位通道,此工序防止了缝钉卡于缝合工作处通道206中。缝隙209中的缝钉向前推进达到钉仓20的前端缝合工作部位通道206中。靠一个弹簧装置32作用于随动件28,28靠在一排缝钉的最后一个的位置。随动件28的前端为一个斜面216,这样由弹簧32施加的进给力均匀地传递到一排缝钉26上,不致破坏它们的倾斜角。完整的组件包括一排缝钉,随动件28和弹簧装置32,用前面提到过的端部插销203闭锁于缝隙209中。安装在插销各边的两块凸缘224与压制在上顶和下底后端的缺口225相对应,插销203卡在钉仓20的后端208内。
从侧视图来看,钉仓20的形状为沿钉仓20各边中部有一切成圆角的楔形纵向凸缘217,从接近钉仓20头端开始,向后至2/3长度处逐渐向后变薄成平面218,纵向凸缘217和平面218使钉仓可靠地定位卡合于缝合器的钉槽19内。
消毒后器械便可使用。用后丢弃。
参照各图,缝合枪1包括机身2,是由两片手枪状模压件4、6相对安装成形,通过三个局部销钉8相联,用超声焊接使其密合。对合后模压件下面有一开口,一件模压板机由此口伸出,板机安装在销轴11上,销轴11安在机身上,其压力由悬臂弹簧片14提供。机身上方的开口16为了安装调节钮18自此伸出,其目的后述。
机身的前端有一对平行的狭槽36,压制成的推进器38用筋板40加强,在狭槽36中上下移动推进器38的上端有一个突出物39伸入板机前端的凹槽42中,推进器38的下端接有一个发钉片44,下缘为凸面与缝钉接触,在发钉片44的两侧向下伸出一对推进器46以其凸面与缝钉相接触,其上有一窗口50,另一个上支承缘52在窗口边缘,其目的如下述。
对分成两半的机身模压件4、6在缝合工作部位34上面各压有一个凹槽54,用压入压模件4、6的凹槽54的中央卡58安装一个斜置的砧座板55。上述砧座板有一个上凸面62与上支承面52相配合,同时上述钉钻还有一个下凸面64,当推进器上下动作时与下支承面49配合,在钻座的最低部有凸缘板66,缝钉围绕其发生变形,凸缘板66上方有一脊状结构68直接与缝钉背部接触,凸缘板和背状结构之间的开口56用以接受缝钉的下凹背部的中心部分。
从图1和6可以看到板机弹簧14偏转推进器到上举位置,而使上支持表面52压在斜置的砧座组合体上,位置如图6所示。在此位置,凸缘66避开由钉仓进给的最前一个缝钉而保持停顿,相反当推进器下降时,使凸缘66置位于最前一个缝钉之下,用凸状物213使所述缝钉压住在缝合工作部位的通道206的位置上(凸状物213的作用,在钉仓部分已述)。推动器46随之沿钉钻两侧下降,在砧座的两边使缝钉背部弯折,(见图6~15)在刺入病人皮肤或筋膜时,缝钉逐渐变形。
现参照图8和9,在缝合器的突起部分72上用锥形销74安装镊板装置70,此装置包括轭状夹76,其上端被锥形销74固定,下端终止于板脚78。板脚上有几排牙状突起可以抓起病人的皮肤。轭状夹有关节82,伸向推进器38。此外推进器用一对相互平行的长板40控制镊板,它有外凸的侧面86,当推进器位于在最高点时,保持板脚78张开到最大程度,当推进器下降到初始位置时镊板靠拢。
调节钮18,内有凸形板88,与板机模压件12接触限制板机的动作,以防止由于疏忽在最初及最终闭合位置间过度调整缝钉,调节钮18有牙状体90与开口16的牙状边缘相对应,可以卡住定位。
当板机扣动时,第一次压力使弹簧片压在缝枪把的壳体表面2上,第二次压力是使弹簧片压在尖突94上。同时使推进器的凸面48与缝钉的肘部相接触。当弹簧片接触到第二个尖突95时取得第三次亦即最大压力,与此同时缝钉初步闭合此最大压力一直保持到缝钉调整到最终闭合状态。
在联合运用中,我们叙述了一种弓状弹簧牵开器能给切口一个对合的力,我们想本项发明的缝合器可以与其联合应用。(见图32)。当弓状弹簧被放在适当位置而后,切口被拉拢对位后,板脚78跨骑于两侧切口上,扣动板机后动作依序为紧握时整个板机的运动引起缝合器中各种机构作一系列的动作,最终将一个缝钉用力置入病人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伤口被对合到满意的程度。这一系列动作过程描述如下1、板机的第一段动作用于挤压轭状杆使板脚78向内移动到最内位置。
2、板机的第二段动作用于充分向后旋转砧座板进入工作位置,砧座与限制在工作部位通道206中的缝钉对齐,旋转的作用是靠它和推进器的直线向下运动的平板之间的凸板来完成,如本文前面所述。
3、板机的第三段动作用于将缝钉刺入病人皮肤内并使其成形。通过使推进器38连续向下运动。弯折缝钉来完成。这时缝钉的背部被限制在砧座开口56的凸缘板66上,所述凸缘板位于砧座板55的最底端。所述推进器在两侧底端各有一向下的压指杆或推动杆46,其所述压指杆或推动杆最内侧边缘48的形状刚好与缝钉配合,使缝钉向上的“肘部”131向下变形,引起所述缝钉背部129围绕所述砧座凸缘板的边缘167弯折,形成所述缝钉的“肩部”133,将从缝钉所述“肘部”延伸出来的下臂135的尖端141压入病人的皮肤。缝钉中“肩部”133与“肘部”131之间称之为上臂区137。予先在“肩部”下边刻痕139有助于控制缝钉的折弯及减小反弹作用。
4、板机尚有第四步动作,它通过调节位于缝合器顶面的限位调节器18的直线位置来控制此动程的大小。实际上是允许触发机构能有更大的动程,此附加动作事实上提供更高的板机压力如前所述。此动作的大小由限位调节器18的正确复位位置控制。如果外科医师想要予先调整限位块,以获得最小的伤口表面外翻。建议增大调节器的限位,使板机最后动幅增大,然后可以检查伤口外翻程度,若有必要则再调整再检查。这样就避免了外科医师不注意调节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限位块的直线运动,实际上引起推动器很小量的运动,因此提供了很精细的调节作用。还应认识到,当外科医师熟悉缝合器的使用后(这也是本发明的一部分主题)一旦在第一个缝钉上正确调好限位调节器的位置后,在置入以后的缝钉时不必再反复调节,可获得一致的伤口闭合及表面外翻。
参照上面第一段应该明了,由于镊板的定位,其轭状杆(见图7)及轭状臂的几何动作完全保证了伤口全层对合,同时因浅层皮肤外翻,而避免了伤口内翻。另外伤口的皮肤及其下面的组织被镊板向下的压力作用而稍稍向上隆起。如果外科医师认为这种皮肤的隆起太多了,就可以减小外科医师通过缝合器施加在镊板脚上的向下压力,使皮肤向外滑出,直到获得满意的隆起程度。同时增大对镊板脚的向下压力,将防止任何皮肤的滑动和防止减少隆起。
另外一种方法是在予先放置镊板脚与皮肤接触,再扳动板机,使镊板作最初由外向内的动作。
由镊板机构作用所致的皮肤隆起程度受以下因素的影响A)外科医师经由缝合器传递给镊板脚的向下压力的大小;
B)伤口处病人皮肤的弹性或解剖部位;
C)伤口区皮下脂肪的多少。
可以予料即使是适应能力较差的外科医师也会很快学会在不同伤口情况下适当稍加调整,即可在镊板动作过程中取得理想的隆起程度。
参考上述第二段应该注意到镊板最后一段动作是当砧座转向工作位置期间发生的,镊板的运动全程在缝钉尖144-缝钉的背部在砧座凸缘板上折弯后刺入皮肤-与病人皮肤接触前即告完成。因此,镊板机构仅仅使切口或伤口两侧的皮肤及下面的组织保持在予定隆起的位置,同时缝钉被置入并被调整。
参照上述第三段应该明了缝钉的“尖端”和“下臂”刺入处于伤口相对两侧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时,大体作一直线运动,彼此向前或相对沿向下向内方向运动,直到所谓肘部131的内弧形中点附近沒入皮肤表面为止。缝钉穿刺的程度由板机的第三个动作范围限定。因此可以看到,由于缝钉“肘”部131通向“肩”部133方向的弧形弯曲所造成的缝钉“上臂”部137的反转角的固有阻力,即使调节,缝钉尖端刺入的深度也不会有明显的增大。
参照上述第四段自图1可看出,板机动作的限度受设在缝合器背部的限位调节器18来控制的,通过板机内部物体72与调节器接触。同时板机弹簧片14靠近板机体的部位与机身主壳体内突起95相接触,当限位元件沿缝合器的顶面96向后移动后,板机可进一步动作,造成第三个最大的板机压力。
因此,当缝钉已经成形并置入病人皮肤,外科医师若认为伤口表面外翻过多时,可以重新调整限位调节器的位置,再重新压紧板机,使“肩部”进一步折弯来减少伤口的外翻以达到外科医师满意的程度。这种调节作用与进一步收紧缝线结的操作具有相同的目的。
人们将注意到,如果少量调节限位调节器,将防止沒经验的外科医师由于疏忽而过紧地闭合伤口。
人们还将进一步注意到,当使用任何适宜的方法使伤口对合和/或提起,如用弓状弹簧牵开器(同时申请专利号)限位元件一旦放好,对缝合伤口所需的每一个缝钉必然也是适用的。
当外科医师对逐渐闭合伤口的每一个缝钉觉得满意时(允许金属丝缝钉有少量反弹),放松板机,由于弹簧复位作用力的作用,板机回到初始或静止位置上,因此,当推进器回复到初始位置时,由手指推动压在缝钉肩部的力也就沒有了。接着砧座转位,放松对缝钉背部的约束,因此缝钉自缝合器上脱离。最后,反转的凸形物和镊板轭状杆内存贮的力使镊板装置恢复到初始位置,此时,缝合器可以沿切口或伤口再置入下一个缝钉。
另外本缝合器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当由镊板机构的作用所引起的初始皮肤隆起,几乎可以完全消失,因为皮肤和皮下组织回位力对抗与已植入的缝钉维持隆起的力抵消。所残留的轻度皮肤隆起刚好保证伤口很好地对合而不内翻,对这种隆起,缝钉尖端及下臂的位置及方向使伤口或切口的对缘处于不变的对位状态,而不会凸出过多,以致于不可能发生瘢痕下方永久性的一条脊状突起。
我已发现的上述实施例的优点在于1、镊板可以拆卸,需要时允许医师使用自己的镊子。
2、可以通过施力或放松镊板而最终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切口的对缘。
3、可调限位块可作初步调整,按外科医师的需要,把切口两侧拉拢精确对合,此后,此调整可对随后的缝钉自然保留。
4、仅需要一种规模的缝钉。
权利要求
1.外科缝合器包括一个具有前伸头端的机身;前端的缝合工作部位;可以安装在机身内的钉仓,适用于向缝合工作部位输送缝钉;安装在缝合工作部位的砧座及缝钉推进压模;以及所述控制缝钉推进压模运动的装置,这样所述缝钉可被变形至所要求的闭合状态。
2.按照权项1所述的外科缝合器,其中缝钉推进压模的动作是用于使所述缝钉变形,依此方式缝钉尖端基本上沿一直线轨迹刺入病人的皮肤。
3.按照权项1或2所述外科缝合器中,缝钉刺入皮肤前及刺入的过程中,或于工作位与释放位之间,砧座可以转动,于工作位时砧座位于最前面的缝钉之下,于释放值时砧座与缝钉脱离。
4.按照权项1至3任何一项所述外科缝合器中所述控制缝钉推进压模运动的装置包括限位调节器改变所述缝钉推进压模的动作距离。
5.按照权项1至4的任何一项外科缝合器所述,可拆下的镊板安装在缝合工作部位的附近,所述镊板装置适用于所述缝钉刺入之前拉拢外科切口对缘。
6.外科缝合器包括具有前伸头端的机身,机身内有一钉仓,以向缝合工作部位输送缝钉,一个砧座和推进压模,以及触发缝钉推进压模的装置,使在予先定好的位置上使缝钉刺入并闭合,如果需要的话,在下一个选定位置上进一步缝合。砧座可在工作位与释放位置间转动,工作位置时砧座位于最前的所述缝钉之下,而释放位置时与所述缝钉脱离。
7.按照权项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外科缝合器中缝钉推进压模实际通过板机装置控制上下移动。
8.按照权项7所述,外科缝合器中所述限位调节器含有位于缝合器机身压模件的滑槽开口中的调节钮,有选择地调节板机动作的范围。
9.按照权项6中所述外科缝合器,通过槽缘的牙形将可移动调节钮固定在选定的位置上。
10.按照权项7、8、9所述,外科缝合器中的板机有一个悬臂式弹簧片,因变換其与缝合器机身的接触点,产生第一级和第二级更大的反弹力。
11.按照权项7所述,再加上权项5所述的外科缝合器,其中所述镊板含有一个轭状杆和一对能抓起皮肤的脚板,安装在缝合工作部位的前方,最初扣动所述板机产生的所述第一压力时,所述两脚板向中间靠拢。
12.按照权项7至11任何一项中所述的外科缝合器,其中缝钉推进压模安置在滑槽内,上下滑动,压模的下端包括一对推进器,其多面的弧状突起面恰好扣住缝钉在推进压模运动到下方时使缝钉围绕钉砧变形。
13.按照权项12外科缝合器,其中,缝钉推进压模具有上下两个支承面,上下支承面与砧座的上下凸面相配合动作,而使所说砧座在工作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转动,所述工作位置时,压模下降,而所述释放位置时压模升高,压模上下支承表面分别受所说压模的中心窗口和开口的限制。
14.按照权项13所述外科缝合器,其中砧座板包括一凹槽是由一边上的最下凸缘和另一边上的背状结构所限定,当砧座转到工作位置时,此凹槽被用来卡住最前面所述缝钉的背部,这样在所述推进器作用下,缝钉围绕所述凸缘逐渐变形,基本上形成六角形。
15.按照权项14所述外科缝合器,其中,控制所述缝钉背部围绕砧座凸缘的边的弯拆使缝钉变形。在某种意义上,缝钉所形成的肩部和臂尖端被强制刺入病人组织时,在外科切口的各侧,基本上作直线运动。
16.按照上述任何一项权项所述的外科缝合器中,所用的缝钉坯料,含有一个凹形的背部,其长度与砧座的宽度基本相等,上臂是由凹形背区延伸而形成,下臂尖端向下延伸并从上臂向内延伸。所述缝钉适宜于围绕砧座变形,某种意义上由于形成肩部,缝钉基本上呈六角形形状。
17.按照权项16项中所述的缝钉坯料,其中,在变形过程中,事先刻在缝钉上的切迹有助于促成所述肩部。
18.按照前述权项任何一项所述,一种使用外科缝合器闭合外科切口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切口相对缘对拢排列好;安放所说缝合器使得缝合工作部位横跨切口所说对缘;推动所述缝钉推压模而使所述缝钉变形,缝钉尖端在切口两侧被强制压入组织。缝钉闭合至予先选定的一个所述闭合范围。
19.按照权项18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扣动板机克服第一及第二较大回弹压力,使缝钉推进压模移动。
20.按照权项19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安装在缝合工作部位附近的镊板合拢并对齐切口的对缘。所述镊板由扣动所述板机克服所述第一种压力完成。
21.按照权项18、19或20中所述的方法,其中,由可调限位装置控制缝钉分阶段闭合,所以能严密地监察切口的外翻程度。
专利摘要
一种由钉仓(20)供钉,由板机(12)驱动的外科缝合器以及其缝合切口的方法。缝合器有砧座(6)和驱动压模(38),控制驱动压模(38)运动的装置(如调节钮(18)的特点在于缝钉(26)可在缝合部位任一范围内变形,变形可一次完成,也可通过一中间位置。砧座(66)可被转动到一个看清缝钉的位置。把切口两边牵引合在一起的镊子(78)可安装在缝合器(1)上。
文档编号A61B17/04GK85104962SQ85104962
公开日1987年1月7日 申请日期1985年6月29日
发明者戴维·彼特·威廉·普奇 申请人:戴维·彼特·威廉·普奇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