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放被截肢肢体残端的内漏斗的制造方法及其模制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625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放被截肢肢体残端的内漏斗的制造方法及其模制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与假肢相连用于安放被截肢肢体残端的内漏斗的制造方法及其模制件。
这种内漏斗用来直接放入被截肢肢体的残端,因此必须与所要放置的残端形状吻合得十分好才行。目前这种内漏斗的制造与所采用的材料无关而完全使用统一的方法。首先根据残端由例如石膏制出一个阴模。然后用适当的塑材充填,这样就得出了残端的一个阳模。在这个阳模上通过例如浇注适用的泡沫塑料或深拉热塑性塑料板来制造内漏斗。显然这一方法很费时,而且成本高。此外,在截肢不久的情况下,由于残端还处于变化过程中,因而存在着困难,即要求在截肢后经过一段时间再制造带有新内漏斗的新的假肢筒。而照料这些病人(临时照料)也比较费时间。通过多道制造模型的工序也使所制造出来的内漏斗达不到最好的准确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做到既费时少又能准确地制造内漏斗。
此目的是按本文一开始所提到的方法通过下列工序来实现的-为了制造内漏斗的模制件,选择一种在外部影响的作用下具有收缩能力的塑料。
-将一个由这种塑料制成的、其直径和长度比要制成的内漏斗小的、至少一端开口的管加以扩张和延伸,使之在各个方向的尺寸均大于所要制成的内漏斗。
-扩张和延伸了的模制件套在截肢残端上,通过施加适当的局部影响所造成的作用产生收缩,直至假肢筒处处按要求与残端贴合为止。
因此,按本发明内漏斗直接在截肢后的肢体残端上制造,从而省去了迄今普遍采用的多道制作模型的过程。与残端相匹配是通过事先做好的较大的塑料模制件的收缩来实现的。对于通常有收缩能力的塑料,这一收缩可以通过局部加热来造成,例如可以用风扇产生热空气来做到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收缩是在使人体感到舒适的可以忍受的温度下进行的。通过局部加热可以使内漏斗与残端配合得非常精确,同时还能得到病人的合作,因为在任何时候均能得到病人的反应,是否在加热位置处已经达到了与残端所要求的贴合。
为了进行塑料管的扩张和延伸,最适宜的是吹塑法,在采用此法时对塑料加热,通过吹入压力空气使塑料管扩张成吹制模的轮廓形状。
如果采用一个事先加工好的相应的已扩张的模制件,则内漏斗和残端的匹配便可以通过简易的方法进行。这一模制件由一种有收缩能力的塑料制成,它是由一个直径比要制成的内漏斗为小并至少一端开口的管扩大成形的,它在各个方向的尺寸均大于所要制成的内漏斗的内部尺寸。利用这种模制件也可适用于在矫形外科的专业车间中借助于风扇用简单的方法制造假肢和临时假肢。
如果模制件开口端棱边具有一个翻边并利用它支托在一个事先加工好与它的形状相适应的支撑环中,则可以在支承假肢时使内漏斗很好地适应残端的具体情况。这一结构特别适用于构成临时假肢。有许多不同尺寸的支撑环供相应的残端尺寸选择。吹制成的模制件与此支撑环相配合,所以这一模制件可以和支撑环一起套在残端上。支撑环上可以毫无困难地设置一个与假肢例如带有 关节的假肢连接起来的中间固定装置。
可以借助于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图1带有按本发明制造的内漏斗的临时假肢图2作为一个单独零件的支撑环图3作为一个单独零件的本发明模制件图4制造本发明模制件的吹制模图5本发明的模制件与在支撑环中的残端的配合图1所示是用于大腿截肢病人的假腿。为了放入大腿的残端,故有一个内漏斗1,它通过敞开的上口翻边2支托在众所周知的支撑环3上。支撑环3通过一个框形托架4与现有的假肢组件5相连,假肢组件有一个膝关节和一只假足,在这两者之间是假肢管8。
图2所示是从支撑环3的斜后方来看的视图,它的形状大体成椭圆,呈环状地支托住大腿残端。它的上边缘9向外扩张并具有一定的柔度。为了构成内漏斗1,上部开口的模制件10从上部装入支撑环3中,并被支撑环支托住。为此使模制件10的上棱边做成向外的翻边11,它正好与支撑环3的边缘9相配。
图4用来说明在一个吹制模12中制造模制件10的情况。吹制模12有一个成形轮廓13,它在各方向的尺寸均大于所需的内漏斗1的尺寸。在吹制模中有一个毛坯14,图4中用虚线表示。毛坯的形状象一支非常巨大的试管。在吹制模中塑料的毛坯14被加热,在它的内部通入压力空气。于是毛坯形成了吹制模所具有的轮廓13,所以模制件10具有如图3那样的形状,并在两个半模15、16分开后可以将它取出来。
图5用来表示模制件10支托在支撑环3中并将该结构套在被截肢肢体残端17上的情况。模制件10的所有尺寸均大于残端17,亦即大于所制造出来的内漏斗1的尺寸,所以残端只是在支撑环3的上部才与模制件10相接触。因为支撑环3是按相应的残端17选出的,而模制件10又与支撑环3的形状相配,所以便使模制件10与残端17在上部有一个环形的配合面。其余的配合通过由风扇18产生的热空气对模制件10的作用来实现,通过热空气的作用使模制件10在局部受热区收缩。由此可以逐渐使模制件10与残端17的形状相匹配,于是形成了与残端17相适应的内漏斗1。
在图5中还可看出模制件上的一个圆孔19,它用来穿过套在残端17上的针织长统袜子的下端,针织长统袜使塑料的模制件10不会与残端17的皮肤贴在一起。
迄今为止的实践表明,为了支托不同的残端17,只需比较少量的支撑环3就够了。所以也只需要有相应数量的预先制好的模制件10,用来制造用于所有残端17所需的内漏斗1。只要制出了内漏斗1,就不难叠置其它的塑料层来制造出成品假肢筒。同时还可以规定与其它假肢元件之间的适当的固定方法。
权利要求
1.制造一种可与假肢相连的用于安放被截肢肢体残端(17)的内漏斗(1)的方法,为此采用一种在外部影响下有收缩能力的塑料来制造内漏斗,将由这种塑料制成的其直径和长度比要制成的内漏斗(1)小的至少一端开口的管(14)加以扩张和延伸,使之在各个方向的尺寸均大于所要制成的内漏斗(1),而扩张和延伸了的模制件(10)通过适当的影响使之收缩,其特征为扩张和延伸了的模制件(10)本身套在残端(17)上,通过仅仅局部的适当的影响作用下引起收缩,直至内漏斗(1)处处均与残端(17)可靠贴合时为止。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管(14)的扩张和延伸是在一个吹制模(12)中进行的,在吹制模中将塑料加热并吹成吹制模的轮廓(13)的形状。
3.按照权利要求
1或2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通过局部加热作用使塑料收缩。
4.按照权利要求
3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局部加热作用是通过热空气来造成的。
5.用于制造一个可与假肢连接的、直接与被截肢肢体残端(17)相适应的内漏斗(1)的模制件,其特征为模制件(10)由一种有收缩能力的塑料制成,它由一个比要制成的内漏斗(1)的直径和长度小并至少一端开口的管(14)扩大成轮廓形状(13),它在各个方向的尺寸均大于所要制成的内漏斗,模制件在其开口的上边缘有翻边(11),利用此翻边支托在一个事先加工好的、与它的形状相配的支撑环(3)上,使支撑环(3)固定住放入此模件中的残端(17)的上端部,而模制件(10)进行局部收缩,以适合于残端(17)的形状。
专利摘要
用于安放被截肢肢体残端的可与假肢相连的内漏斗,可按以下工序无需借助于模型而直接使之与残端相适应。为了制造内漏斗的模制件,选择一种在外部影响的作用下具有收缩能力的塑料。将一个由这种塑料制成的、其直径和长度比要制成的内漏斗小的、至少一端开口的管加以扩张和延伸,使之在各个方向的尺寸均大于所要制成的内漏斗。扩张和延伸了的模制件套在截肢残端上,通过施加适当的局部影响所造成的作用产生收缩,直至内漏斗处处与残端可靠贴合时为止。
文档编号A61F2/80GK86103623SQ86103623
公开日1987年2月4日 申请日期1986年5月28日
发明者尤尔夫·维尔勒少斯, 奥托·弗鲁辛斯基 申请人:奥托·伯克矫形外科工业产业管理两合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