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反轴向小儿脊柱弯曲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4785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整反轴向小儿脊柱弯曲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具,特别是用来预防、治疗小儿脊柱弯曲的发生的装具。
我国儿童侧弯脊柱发病率较高,主要原因是缺乏自控理智,端坐姿势不整导致了功能性侧弯;另一种因素为胸背肌肉发育不良产生了脊柱侧弯,再一种为脊柱骨性先开性病变等种种因素,都可导致脊柱侧弯,而防治装具国内现在一直没有。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整反轴向小儿脊柱弯曲矫形器,它不但能通过外向力予防脊柱侧弯的发生,而且能有效地用来矫整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脊柱弯曲。
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整反轴向小儿脊柱弯曲矫形器由随园形固定环(1)、弹性毡垫(2)、板扣(3)、支撑杆(4)、压缩杆(4)、螺母(5)、平顶(或方形)螺丝钉(6)、活动式足继手(7)构成;四根支撑杆(4)和二根压缩杆(4)(说明支撑杆与压缩杆构造相同,所起作用不同),分别通过平顶(或方形)螺丝钉(6)和活性可调性板扣(3)与二个随园形固顶环(1)固定,支撑杆(4)和压缩杆(4)各一端通过整反轴向可调园形螺母(5)与活动式足继手(7)相接。
本发明可为病儿解除终生痛苦,使病儿恢复正常发育,配带该项发明装具,终生免于手术痛苦,配带时人体外观不受影响,保证脊柱正常生理弯曲及生长,配带该装具使人体与教课桌保持正常看书及书写距离,是防止近视眼病发生可靠保证,在室外活动不受任何功能影响。
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整反轴向小儿脊柱弯曲矫形器随园形固定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支撑杆(或压缩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活动式足继手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本发明在胸部及髋部有二个可调性随园形固定环(1)及四根支撑杆(4)、二根压缩杆(4),在四根支撑杆(4)和二根压缩杆(4)的二端中心处设计出整反轴向可调园形螺母(5)与6个活动式足继手(7)相接,如
图1所示,随园形固定环(1)采用轻质、防腐蚀、有韧性铝材及可塑性聚乙烯制成,在它的肤侧面有弹性毡垫(2),目的防止皮肤压伤,随园形固定环(1)采用活性及可调性板扣(3)固定,目的是使固定环直径在二端进行调缩,适用于各类年令组儿童。图2支撑杆(或压缩杆)(4)的材质选用了钛、铝合金M6园棒,它的每平方米压强为96公斤,支撑力大于设计上所需要的力。设计采用四根支撑杆(4),前面二根支撑杆(4),用来纠正前弯曲畸形,左、右各一根支撑杆(4)用来矫正侧弯畸形,后方二根是压缩杆(4)(与支撑杆结构相同),用来维持矫正后脊柱轴线,根据这个原理完全达到纠正脊柱弯曲的要求。在支撑杆 及压缩杆(4)在调节支撑及压缩杆距离时,从设计上设计出整反轴向可调园形螺母(5),随时可调操作方便。四根支撑杆(4)及二根压缩杆(4)二端均采用M10平顶(方形)螺丝钉 (6)固定,外观美观,固定牢固。图3在四根支撑杆(4)及二根压缩杆(4)一端设计出活动式足继手(7),在球端设计出10°差角,其目的是在侧方及前方支撑杆,在纠正弯曲矫形时所形成的倾斜角,活动式足继手(7)为园形、方形、椭园形及万向性活动轴。
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防治脊柱弯曲的整反轴向小儿脊柱弯曲矫形器,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由随园形固定环(1)、弹性毡垫(2)、板扣(3)、支撑杆(或压缩杆)(4)、螺母(5)、平顶(或方形)螺丝钉(6)、活动式足继手(7)构成。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反轴向小儿脊柱弯曲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四根支撑杆(4)及二根压缩杆(4)分别通过平顶(或方形)螺丝钉(6)、活性可调性板扣(3)与二个随园形固定环(1)固定。
3.按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支撑杆(4)和压缩杆(4)各一端通过整反轴向可调园形螺母(5)与活动式足继手(7)相接。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活动式足继手(7)为园型、方型、椭园型及万向性活动轴,在球端有10度倾斜角。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形器,其特征在于随园形固定环(1)及支撑杆(或压缩杆)(4)由轻质防腐蚀、有韧性材质及可塑性聚乙烯制成。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支撑杆(压缩杆)(4)为钛铝合金、铝合金及不锈钢材质。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可分大、中、小三种规格。
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防治小儿脊柱弯曲的整反轴向小儿脊柱弯曲矫形器,由胸部及髋部二个椭圆形固定环及四根支撑杆、二根压缩杆构成,在支撑杆及压缩杆二端中心处设计出整反轴向可调圆形螺母和活动式足继手及倾斜角,该装置使用方便,可免出病儿手术痛苦,保证病儿脊柱发育正常及生活弯曲,是防止近视可靠保证。
文档编号A61F5/01GK2051101SQ8920142
公开日1990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89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1989年1月31日
发明者于世宽 申请人:于世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