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式多功能经穴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4790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式多功能经穴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仪器领域。
现有的此类仪器,一般是低频单通道刺激仪,主要通过刺激病人穴位,治疗疾病。一般由电极和低频振荡器电路等组成,具有电路简单、造价低、体积小等优点,但由于刺激穴位的通道少,刺激方式为单点连续刺激,在临床应用中,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本实用新型主要为解决现有治疗仪,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根据中国医学针炙疗法和西医理疗原理,运用循经感传、疏通经络的思想和电子技术而研制成功的。
主要目的是为中医经络治疗、西医理疗领域,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的新型多功能经穴治疗仪器。
本实用新型的构成1.电极10只用于体表刺激时,采用由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园形电极片,直经约为20MM;2.金属夹10只用于针炙治疗时,采用微型金属夹,直接固定在银针上;3.探针1只材料为铜镀银,长度50MM左右,用于气功和电刺激结合治疗;4.主机一台内装电路板电路。
以下结合附图2、附图3说明工作原理单片微机(IC3)通过依次改变口线P10至P12的电平来控制8通道模拟转换开关(IC4)的A、B、C端,使其I/O的8个端依次与O/I端接通,由于O/I直接与高电平(+5V)相连,这就使(IC5至IC12)的1端和动态指示器D2至D9通过电阻器依次加入高电平(+5V),从而使IC5至IC12的4和6端依次接通,D2至D9依次点亮,电极O1至O8与G之间依次加入刺激信号;当改变IC3对IC4的输出控制线数量时,IC4可以选择其它通道数量的模拟转换开关,从而达到改变刺激通道数量的目的;IC3口线P15至P17控制通道选择,P15为高电平时,O1、O2依次接通刺激信号,P16为高电平时,通道O1至O4依次接通刺激信号,P17为高电平时,O1至O6依次接通刺激信号,P15至P17同时为低电平时,O1至O8依次全部接通刺激信号;IC3口线P25至P27用于定时控制,P25为高电平时,定时为10分钟,P26为高电平时,定时为20分钟,P27为高电平时,定时为30分钟,P25至P27同时为低电平时,无定时控制,时间任意长;IC3口线INT、P14用于控制刺激穴位的运行方向,INT为低电平时,为逆向运行,P14为高电平时,为顺逆交替运行,INT为高电平、P14为低电平时,为顺向运行;IC3口线TO用于控制刺激每个穴位的时间,TO为高电平时,为1秒;TO为低电平时为2秒;IC3口线T1用于控制波型选择,T1为高电平时,产生单频波,T1为低电平时,产生疏密波;IC3口线P13用于控制定时报警;IC3到IC4的P10、P11、P12和控制S的P24,也可以是IC3中TO、T1、P10至P17、P24至P27、INT中任意4个;整个电路在固化于IC1中的程序控制下,通过不断查循IC3的各口线的状态,自动进行工作。
电路采用交流供电方式,在安全方面采取了两点措施①变压器NT2的次级是浮地的;②选用了光耦合可控硅器件作为刺激源的切换开关,这样其输入与输出之间是通过光来传递信息的,具有极好的绝缘性,即使输入有漏电现象,也不致于影响到次级,因此,与人体相连的电极G、O、O1至O8不致将电源电压引入人体。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功能1.可对所选穴位进行巡回刺激,穴位数可在1、2、4、6、8之间任选;2.具有顺向,逆向、顺逆向交替三种运行方式;3.刺激每个穴位的停留时间,可在1秒、2秒之间任选;4.治疗时间可在10、20、30分钟和任意四种方式内选取,并设有定时报警装置(F);5.根据需要变换刺激频率和强度;6.专门设计了同时进行电疗和气功治疗的特殊探针。
本实用新型,有8路穴位刺激通道,并具有通道扩充能力,可以对1至8个或8个以上穴位进行循经刺激,具有多种自由改变刺激方向和刺激时间间隔的功能,基本解决了病人对穴位刺激的适应性问题。能够调节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消化液分泌、胃肠蠕动、促进血液循环,具有镇痛、改善血运、调节神经肌肉组织紧张的功效,既可用于理疗保健,又可作为气功师治疗疾病的辅助仪器,对患者同时进行气功外气和电刺激两种治疗,增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刺激穴位点多,以循经方式对穴位进行刺激,解决了穴位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2.采用智能电路进行控制,治疗方式多;3.在刺激点少的情况下,可同时对几人进行治疗或理疗;4.适合于各类人员治疗、理疗和保健使用;5.采取了有效的保安措施,使用安全可靠;6.电路主要由集成电路构成,功耗小、体积小,性能稳定、性能价格比高,便于各种规模厂家批量生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框图。
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电原理图。
在图1中1--电极组;2--刺激源;3--切换开关;4--动态指示器;5--通道转换开关;6--单片微机系统;7--通道选择;8--定时选择;9--运行方向选择;10--刺激穴位点停留时间选择;11--波型选择;12--定时报警在图2中
IC1为程序存储器是2716或27C16、2732、27C32中的一种;IC2为地址锁存器是74LS373或74HC373中的一种;IC3为单片微机是8039或80C39、28035、80C35中的一种;IC1、IC2、IC3组成单片微机最小系统。
在图3中IC4为8通道模拟转换开关,是CD4051或16通道模拟转换开关CD4067;IC5至IC12为光耦合式可控硅,是MOC3009或MOC3010、MOC3011中的一种;D1至D9为发光二极管;S为刺激源(含T1、T2、NT1、NT2等,其中,T1、T2为一般晶体三极管,NT1NT2为变压器)F为定时报警装置
以下结合附图2、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机壳前面板装有调节脉冲频率和振幅的电位器(W1和W2)各1只,发光二极管9只,其中1只用于指示脉冲频率(D1),其它8只用于电刺激所达穴位和运行方向的动态指示(D2至D9);开关13只,其中1只作为单路/多路刺激切换(K13),2只作为单频刺激/疏密交替刺激波型选择(K2、K12)、2只用于控制顺向、逆向、顺逆向交替3种运行方向选择(K4、K11)、1只用于刺激穴位点时间选择(K3)、3只组成4种定时选择(K8、K9、K10)、3只组成4种通道选择(K5、K6、K7)、微动开关1只(K1),用于启动程序;机壳后面板装有电极插孔10个,振幅调节旋钮8个;机壳侧面装有交流电源输入插座1个;机壳内装蜂鸣器1只、电路板2块、其中1块为刺激源;另1块装有单片微机(IC3)、程序存储器(IC1)、地址锁存器(IC2)、8或16通道摸拟转换开关(IC4)、光耦合可控硅(IC5至IC12)以及电阻电容若干;刺激源(S)采用通用变压器耦合式间歇振荡电路,主要由T1、T2、NT1、NT2和相应的电阻器、电容器等构成,用以产生双向脉冲,具有调节脉冲频率和振幅的W1和W2,W2的控制端作为仪器的一个输出端(O),并通过开关(K13)与IC5至IC12的4端相连,NT2的次级引线作为仪器的另一输出端(G),并作为公共端经电极直接接触人体表皮。
程序存储器(IC1)是2716,地址锁存器(IC2)是74LS373,单片微机(IC3)是8039,8通道模拟转换开关是CD4051,光耦合式可控硅(IC5至IC12)是MOC3009,刺激源(S)中T1、T2分别是3DG6、3AX31,NT1、NT2是一般收音机输出变压器,定时报警装置(F)是蜂鸣器,外围电路是发光二极管、电阻器、电容器、电极、探针、开关和外加稳压电源等。
权利要求1.一种用来治疗疾病的智能式多功能经穴治疗仪,由电极(1)、刺激源(2)构成,其特征在于具有单片微机最小系统(6)、通道转换开关(5)、切换开关组(3)、动态指示器(4)以及相应的电子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式多功能经穴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单片微机最小系统(6)主要有程序存储器(IC1)、地址锁存器(IC2)和单片微机(IC3);通道转换开关(5)主要是八通道模拟转换开关(IC4);切换开关组(3)是光耦合式可控硅(IC5至IC12);动态指示器(4)是发光二极管(D2至D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式多功能经穴治疗仪,其特征在于IC3到IC4的P10、P11、P12和控制S的P24,也可以是IC3中T0、T1、P10至P17、P24至P27、INT中任意4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式多功能经穴治疗仪,其特征在于IC4的I/O线0至7脚,分别通过电阻接D2至D9以及IC5至IC12的1脚;IC5至IC12每片的4脚相连接后,与S中NT2次级的W2控制点相连接,并作为仪器输出0点;NT2的次级引线作为仪器输出G点,IC5至IC12每片的6端分别作为仪器8个刺激通道的输出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式多功能经穴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当改变IC3输出控制线数量时,IC4可以是其它通道数量的转换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式多功能经穴治疗仪,其特征在于IC1是2716或27C16、2732、27C32中的一种;IC2是74LS373或74HC373;IC3是8039或80C39、8035、80C35中的一种;IC4是CD4051或CD4067;IC5至IC12是MOC3009或MC3010、MOC3011中的一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根据中医针灸疗法和西医理疗原理,采取循经方式对穴位进行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治疗仪由单片微机系统、通道转换开关、切换开关、指示器组成。仪器由智能电路进行控制,具有八路刺激通道和顺向、逆向、顺逆向交替刺激三种方式,刺激每个穴位的时间可任选,有效地解决了常见单频刺激仪器,病人容易产生适应性,治疗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可用于各类人员治疗、理疗、保健,适合于家庭、医院、疗养院使用。
文档编号A61N1/36GK2060675SQ89201550
公开日1990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1989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1989年2月13日
发明者房兴业 申请人:国防科工委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