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正骨复位脱位复位组合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4995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正骨复位脱位复位组合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正骨复位和脱位复位医疗器械。
无论是正骨复位还是脱位复位,传统的治疗都是徒手进行的。即徒手复位法。徒手复位,技术要求高,难以使复位准确无误,效果较差。并且,人体某些部位发生骨折,比如股骨部位骨折,医生难以施展手法。此外,某些部位的脱位,比如锁骨和肩胛骨脱位或骨折,即使徒手能够使之复位,但复位后难以固定,容易发生再脱位。徒手复位一般都需要助手同医生配合操作,而且这种配合必须十分协调,否则难以达到预期复位效果,这就要求医生和助手在操作时十分默契。这种情形给徒手复位带来严重缺点,并致使人体某些部位的正骨复位和脱位复位由于医生和助手的难于配合而完全无法进行。徒手复位有时还会给病人带来陈旧性损伤等并发症,比如骨膜与软组织粘连等,致使病人感到长期酸胀、疼痛、动作受限,甚至动作异常。当身单力薄的医生遇到强健的病人时,徒手复位又会因为医生力量不足而无法施展。
在正骨复位和脱位复位中,也有少数较为简单的辅助器械,如夹板,牵拉绳、手术内固钉等。现有正骨复位脱位复位器械由于过于简单,且不能因人因部位不同而调节变化,因而常会因外力不当等原因而导致固定不当或失败,使复位达不到预期效果。并且,使用现有器械需要较长时间,病人得不到锻炼,难于康复。有时采用重力牵引,病人痛苦。手术内固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更大。这些器械还有笨重、占地大、不能组合拆装、作用单一、操作繁琐等缺点。复位病人使用的床多为一般病床,床面柔软,对复位病人康复并无好处,床面的弹力可能造成固定处肌肉和肌腱的相互交叉牵拉,造成再度错位。现有的器械也可能引起某些并发症,特别是内固钉的使用,可能破坏骨膜或骨质,造成肌肉委缩、神经损伤或关节僵直。
针对徒手复位操作困难、难以固定、复位效果不佳等不足之处;并考虑到现有正骨复位和脱位复位器械,作用单一,不能调节,不能适应不同的病人和不同的部位,不能组合拆装的现状;同时,还注意到现有正骨复位和脱位复位中出现的并发症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正骨复位和脱位复位的新型医疗器械,旨在使之可以自由组合、自由装配和拆卸,以适应不同的病人、不同的部位对于复位的要求,从而实现多种功能,同时尽量减小复位中病人的痛苦,避免并发症,加强固定作用,强化复位效果,为病人提供床上锻炼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多功能正骨复位脱位复位组合床,由固定复位多用中间架和针对不同正骨或脱位病例而使用的各种特殊的辅助装置构成,这些辅助装置包括活动多块组合床板、活动复位牵拉杆、活动锻炼器、活动牵引器、活动脚挡板、活动复位杠杆架、上肢活动支架和下肢活动牵托架。
其中,固定复位多用中间架(图1、图2、图3),由横支板1、横拉管2、下横拉管3、马鞍下拉管4、立拉支管5、立支架6、斜支架7、长条形槽孔31和马鞍上拉梁34构成。它是一个上为矩形下为马鞍形的、站立式整体框架结构,其横支板1上有供固定辅助装置用的两个长条形槽孔31。此中间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配合辅助装置使用,所有辅助装置均可通过不同方式组合装配固定于中间架上,也可自由拆下,以适应不同病人、不同身体部位正骨复位和脱位复位的需要。
活动多块组合床板(图4)为1-10块结构相同、尺寸一样的、带有钉子形床板脚的床板,每块组合床板均由床板8、床板脚9、固定螺杆10、螺母11和垫圈12构成。组合床板可做成正方形,并使其5块组合床板拼装在一起的长度与中间架横支板1的长度相等。每块组合床板的同一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根床板脚9,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两根固定螺杆10,床板脚9的高度与中间架立支架6的高度相等。将组合床板上的两根固定螺杆10同时插入中间架横支板1上的同一个长条形槽孔31中,再从横支板1下方给固定螺杆10上上螺母11和垫圈12,即可将组合床板与中间架连接,实现组合装配,并可根据需要装配上不同数量的组合床板。
活动复位牵拉杆(图5)为一端带有莞 0、借助于螺母11和垫圈12可垂直竖立固定在中间架横支板1上的长条形槽孔31中任意位置上的园棒。它同样可以根据需要装上中间架或从中间架上拆下。
活动锻炼器(图6)由吊环15和固定套环14构成。固定套环14上有两个螺孔,它套在中间架横拉管2上可任意滑动,并借助于一个螺孔中的螺栓加以固定,吊环15上有一吊环螺杆16,可旋入固定套环14上的另一个螺孔中。
活动牵引器(图7)由固定箍17和支杆18构成。固定箍17套在中间架立拉支管5上,可上下自由移动,其上有一螺孔,支杆18一端有一固定螺杆10可旋入固定箍17中,并将固定箍定点于立拉支管5上任意位置,支杆18另一端在支杆的轴线上有一方形槽口32贯穿支杆体。活动牵引器的有无和多少,可根据需要灵活装配于中间架立拉支管上。
活动脚挡板(图8)是由一块矩形板块通过其宽边与另一块较小的矩形板块的长边直角连接而成的L形板块结构,大矩形板块的长边大于人脚的长度,它的宽边的长度与小矩形板块长边的长度相等,小矩形板块上在与所连接的大矩形板块相反的方向上垂直连有一个固定螺杆10,借助于螺母11和垫圈12可将活动脚挡板19固定在中间架横支板1上的长条形槽孔31中的任意位置上。
活动复位杠杆架(图9)为一个下大上小的平面梯形框架结构,该梯形框架两杠杆斜支架33下端各在水平方向上连有一块杠杆脚板20,脚板上各有一个固定螺杆10、借助于螺母11和垫圈12可将该梯形框架的两个杠杆斜支架33同时竖立固定在中间架横支板1上的同一个长条形槽孔31中的任意位置上,以使活动复位杠杆架垂直竖立在横支板1上。
上肢活动支架(图10)由腋拉杆托架21、平托架22和立拉架23构成。腋拉杆托架21为在一板块的中线的一端垂直贯穿固定连接的一根园棒,该园棒的一端在该板块下形成一个固定螺杆10,在板块中线的另一端垂直连有另一个螺杆,两螺杆处于板块的同一侧,它们的距离等于中间架横支板1上两个长条形槽孔31之间的距离。平托架22为一块中间有一长方形槽孔的狭长矩形板块,腋拉杆托架21下的两个固定螺杆10可同时插入该长方形槽孔中。平托架22的一端在其平面方向上装有两个固定螺杆10。立拉架23为一端有两个螺孔的矩形板块,它可借助于螺母10实现同平托架22的直角连接。
下肢活动牵托架(图11~图17)由前托滑板36、前托架37、软平托24、后托架25、固定夹板26、牵托钩27、方头螺栓28、软斜托29、前托横杆30和后托横杆35构成。软平托24和软斜托29为担架式结构,软斜托的倾斜度可借助于前后托架高度的改变而变化。前托滑板36垂直连接于前托横杆30,可在其上滑动。在前托架37和后托架25上分别穿有两块固定夹板26,通过方头螺栓28可将前托架37和后托架25同时固定于中间架横支板上,并可实现其高度调节。
固定复位多用中间架最多可装配10块活动组合床板,分为两行,每行5块,分别装配在横支板1的两个长条形槽孔31中。不同数量的组合床板的使用不仅可以得到长宽尺寸不同、面积不同的复位病床,而且可以得到一般条件下无法得到的特殊几何形状的病床,比如“间断床”、正方形床、L形床、U形床、“三点式床”等,这些特殊的床恰恰是不同的正骨复位和脱位复位病人所需要的,还可以让病人在床上大、小便。
由于人体某些部位的肌肉、肌腱或脂肪较厚,骨折后往往发生肿胀,如果用徒手复位,由于牵拉力小,且不稳定,难以将折骨两端分开,从而难以复位,还可能引起局部损伤。这时,就可采用活动复位牵拉杆,将其装在中间架的横支板1的长条形槽孔31中,可产生大而稳定的牵拉力,很容易将折骨两端分开,然后医生就可直接采用各种手法进行复位。
活动锻炼器可供病人后期恢复、锻炼之用。在骨折复位恢复期间,肌肉、肌腱被夹板固定处于僵直状态,无法正常活动。待骨痂基本形成时,可用一软绳栓住需活动部位,将绳的另一头穿过活动锻炼器的吊环持于病人手中,通过拉绳放绳即可使病人在床上恢复期间得到早期锻炼,方式灵活多样,有利于病人肌腱生长,折骨愈合。
活动牵引器是配合上肢活动支架和下肢活动牵托架而使用的病人锻炼牵引器具,可以牵引躯干、颈椎、下肢等部位,有利于复位处的固定,稳定复位后的折骨不再位移。
活动脚挡板装在中间架横支板1的长条形槽孔31中,竖立于横支板上。它可以固定复位后的下肢股骨、胫、腓、跗骨等肢体,使之保持正常位置,防止因驱干扭动而带动下肢,而造成复位后的再度错位。
某些部位的陈旧性骨折正骨复位、脱位复位较为困难,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可在横支板1上选择适当位置安装活动复位杠杆架,并借助于棍棒、绳索等在杠杆架上获得较大的杠杆力,使折骨或脱位两端分开,便于复位。此外,活动复位杠杆架还可用于腰部扭伤、腰肌劳损等的按摩治疗。
上肢活动支架可配合活动复位牵拉杆和夹板使用,用于肱骨的粉碎性骨折、多断性骨折后的正骨复位的固定中,也用在尺骨、桡骨的正骨复位中,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影响肢体恢复后的功能。安装时,将腋拉杆托架21下的两个固定螺杆10同时穿过平托架22上的长方形槽孔,然后再分别将两个固定螺杆10穿过横支板1上的两个长条形槽孔31中,平托架22可以在腋拉杆托架21和横支板1之间滑动以调节其长度,待平托架调节好后,再用螺母11和垫圈12套入固定螺杆11,将上肢活动支架固定。安装后,上肢活动支架与横支板1呈垂直状态。
下肢活动牵托架用于下肢严重骨折的正骨复位效果最佳,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前后托架、软托和牵托钩。安装时,将同一侧的前、后托架穿入横支板1的同一个长条形槽孔31中,将另一侧的前、后托架穿入另一个长条形槽孔中,待调节好高度后,再用夹板26和方头螺钉将前后托架固定于横支板上。使用时,借助于软绳和牵托钩进行牵引,防止折骨位移。
本实用新型采用活动复位中间架为骨架,由于在中间架横支板1上设计了长条形槽孔31,从而使诸多辅助装置能够在中间架上自由组合、自由装配和拆卸,实现各种辅助装置的正常使用和多种功能。由于各种辅助装置的采用,本实用新型完全能够适应不同正骨复位和脱位复位病人的需要,可以适应除头骨和盆骨而外的全身其他不同部位复位的需要,并可减小病人痛苦,避免并发症发生。使用时,一般无需二位操作人员配合,可以为体力不支的医生等带来操作方便,同时,可以实现病人复位、固定、大小便、牵引、锻炼、痊愈一体化,可以全部在床上完成,无需搬动。床板平而硬,有利于维持固定,防止复位后的位移。各种辅助装置产生的牵引力稳定,固定复位效果明显,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还有结构简单、制作安装方便、成本低廉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
给出。
图1、固定复位多用中间架主视图。1、横支板,2、横拉管,3、下横拉管,5、立拉支管,6、立支架。中间架中,斜支架7(图3)可用角钢,横支板1用板材,其余均可用管材制作。接头全部焊接。设计人制作的尺寸已标在图中,即中间架高1834mm,长2068mm,宽(马鞍下拉管)280mm,管材直径34mm,横支板厚10mm,角钢宽30mm。采用三个马鞍形支架,其间距离为600mm,高790mm。
图2、固定复位多用中间架俯视图。31、长条形槽孔,34、马鞍上拉梁。其中,横支板长2000mm,宽200mm;长条形槽孔宽16mm,长1900mm,两孔间距100mm;马鞍上拉梁用角钢制作,角钢宽30mm。
图3、固定复位多用中间架左视图。4、马鞍下拉管,7、斜支架。斜支架角钢宽30mm。
图4、活动多块组合床板三视图。8、床板,9、床板脚,10、固定螺杆,11、螺母,12、垫圈。床板可为正方形,边长400mm;床板脚距床板边的距离分别为200mm和100mm;螺杆与床板边均为50mm,螺杆为M12,长30mm;床板脚用管材,直径34mm,高804mm。
图5、活动复位牵拉杆二视图。13、牵拉杆。牵拉杆为棒材,直径50mm,全长300mm;螺杆为M12,长30mm。
图6、活动锻炼器。14、固定套环,15、吊环,16、吊环螺杆。固定套环高40mm,内径35mm,外形为正四棱柱,正方形边长60mm;吊环内径35mm,外径55mm,吊环螺杆为M12,长30mm。
图7、活动牵引器二视图。17、固定箍,18、支杆,32、方形槽口。固定箍为园筒形,内径35mm,外径60mm,高30mm;支杆全长100-300mm,直径20mm,支杆螺杆10为M12,长18mm;方形槽口深20mm,宽10mm。
图8、活动脚挡板二视图。19、脚挡板。脚挡板高300mm,宽150mm;上螺杆的板长150mm,宽50mm;螺杆为 M12,长30mm。
图9、活动复位杠杆架二视图。20、杠杆脚板,33、杠杆斜支架。杠杆脚板长100mm,宽30mm;杠杆斜支架用角钢制成,上宽200mm,下宽450mm,高800mm,角钢宽30mm;固定螺杆为M12,长30mm,到边距离30mm。
图10、上肢活动支架主视图。21、腋拉杆托架,22、平托架,23、立拉架。平托架全长800mm,立拉架高234mm。
图11、下肢活动牵托架三视图。24、软平托,25、后托架,26、固定夹板,27、牵托钩,28、方头螺钉,29、软斜托,30、前托横杆,35、后托横杆,36、前托滑板,37、前托架。下肢活动牵托架尺寸后述。
图12、下肢活动牵托架前托滑板二视图。前托滑板高525mm,宽50mm,厚15mm,前托横杆穿孔直径15.5mm,此孔到底边距离25mm,固定螺孔为M8。
图13、下肢活动牵托架前托架主视图。总高800mm,下部高285mm,上部高500mm,两前托架间距116mm,用管材制成,管径15mm。其中前托横杆长300mm。
图14、下肢活动牵托架软平托俯视图。长1200mm,宽为可变量。中间为帆布,二杠为管材,管径8mm。
图15、下肢活动牵托架后托架主视图。高300mm,两后托架间距116mm,用管材制成,管径15mm。其中,后托横杆长200mm。
图16、下肢活动牵托架固定夹板二视图。长200mm,宽50mm,厚15mm,托架穿孔直径15.5mm,二孔间距116mm。其中,方头螺栓为M8。
图17、下肢活动牵托架牵托钩主视图。总高55mm,钩高26mm,钩宽46mm,钩园弧半径15mm。园棍制成,棍直径8mm。
图18、多功能正骨复位脱位复位组合床部份辅助装置装配三视图。
本实用新型可以用钢材制成,也可以用硬性塑料或木材制成。
权利要求1.多功能正骨复位脱位复位组合床,其特征是它由固定复位多用中间架和针对不同正骨或脱位病例而使用的各种特殊的辅助装置构成,这些辅助装置包括活动多块组合床板、活动复位牵拉杆、活动锻炼器、活动牵引器、活动脚挡板、活动复位杠杆架、上肢活动支架和下肢活动牵托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组合床,其特征是所说的固定复位多用中间架是一个由横支板、横拉管、下横拉管、马鞍下拉管、立拉支管、立支架、斜支架、长条形槽孔和马鞍上拉梁构成的、上为矩形下为马鞍形的、站立式整体框架结构,其中,横支板上有供固定辅助装置用的两个长条形槽孔。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组合床,其特征是所说的活动多块组合床板为1~10块结构相同、尺寸一样的、带有钉子形床板脚的床板,每块组合床板均由床板、床板脚、固定螺杆、螺母和垫圈构成。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组合床,其特征是所说的活动复位牵拉杆为一端带有螺杆、借助于螺母和垫圈可垂直竖立固定在中间架横支板长条形槽孔中任意位置上的园棒。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组合床,其特征是所说的活动锻炼器由吊环和固定套环构成,固定套环上有两个螺孔,它套在中间架横拉管上可任意滑动,并借助于一个螺孔中的螺栓加以固定,吊环上有一吊环螺杆,可旋入固定套环上的另一个螺孔中。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组合床,其特征是所说的活动牵引器由固定箍和支杆构成,固定箍套在中间架立拉支管上,可上下自由移动,其上有一螺孔,支杆一端有一螺杆可旋入固定箍中,并将固定箍定点于立拉支管上任意位置,支杆另一端在支杆的轴线上有一方形槽口贯穿支杆体。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组合床,其特征是所说的活动脚挡板是由一块矩形板块通过其宽边与另一块较小的矩形板块的长边直角连接而成的L形板块结构,大矩形板块的长边大于人脚的长度,它的宽边的长度与小矩形板块长边的长度相等,小矩形板块上在与所连接的大矩形板块相反的方向上垂直连有一个螺杆,借助于螺母和垫圈可将活动脚挡板固定在中间架横支板长条形槽孔中的任意位置上。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组合床,其特征是所说的活动复位杠杆架为一个下大上小的平面梯形框架结构,该梯形框架两杠杆斜支架下端各在水平方向上连有一块杠杆脚板,脚板上各有一个固定螺杆,借助于螺母和垫圈可将该梯形框架的两个杠杆斜支架同时竖立固定在中间架横支板上的同一个长条形槽孔中的任意位置上,以使活动复位杠杆架垂直竖立在横支板上。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组合床,其特征是所说的上肢活动支架由腋拉杆托架、平托架和立拉架构成,腋拉杆托架为在一板块的中线的一端垂直贯穿固定连接的一根园棒,该园棒的一端在该板块下形成一个螺杆,在板块中线的另一端垂直连有另一个螺杆,两螺杆处于板块的同一侧,它们的距离等于中间架横支板上两个长条形槽孔之间的距离,平托架为一块中间有一长方形槽孔的狭长矩形板块,腋拉杆托架下的两个螺杆可同时插入该长方形槽孔中,平托架的一端在其平面方向上装有两个螺杆,立托架为一端有两个螺孔的矩形板块,它可借助于螺母实现同平托架的直角连接。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组合床,其特征是所说的下肢活动牵托架由前托滑板、前托架、软平托、后托架、固定夹板、牵托钩、方头螺栓、软斜托,前托横杆和后托横杆构成,软平托和软斜托为担架式结构,软斜托的倾斜度可借助于前后托架高度的改变而变化,前托滑板垂直连接于前托横杆。可在其上滑动,在前托架和后托架上分别穿有两块固定夹板,通过方头螺栓可将前托架和后托架同时固定于中间架横支板上,并可实现其高度调节。
专利摘要多功能正骨复位脱位复位组合床,属于正骨复位和脱位复位医疗器械。由固定复位多用中间架和针对不同病例而使用的各种特殊的辅助装置构成。其辅助装置包括活动多块组合床板、活动复位牵拉杆、活动锻炼器、活动牵引器、活动脚挡板、活动复位杠杆架、上肢活动支架和下肢活动牵托架。本实用新型可用于除人体头骨和盆骨而外的所有骨骼的正骨复位和脱位复位,效果显著。多功能、可组合、方便适用,操作容易,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文档编号A61G7/00GK2051499SQ89204910
公开日1990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1989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1989年4月28日
发明者姜宏双 申请人:姜宏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