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动多功能小儿骨髋关节复位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5743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动多功能小儿骨髋关节复位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双动多功能小儿髋关节复位固定器。
现有的对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通常有这样几种方法(一)连衣挽具;(二)蛙式位支架;(三)石膏固定。连衣挽具是将双侧髋关节外展外旋各90°位,用连衣裤保持,这种方法简易,效果可靠,但仅适用于新生儿,且轻度脱位的。蛙式位支架是在连衣挽具的基础上,改进了固定材料,髋关节的外展角可调节,对婴幼儿效果较好,但因髋关节脱位的固定共需9-12个月,周期长,此固定架不能适应患儿的生长发育。石膏固定是临床最常用的,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但需要更换三次石膏,每次均要在麻醉下处置,较笨重、不易护理,且易出现股骨头无菌坏死。最新技术是1989年4月1日《健康报》登载的尹忠样等发明的“有限制动多功能髋关节矫形器”,此种矫形器由上下支撑板和大小腿皮勒等部分组成,结构简单,但不足之处是不同年龄、体形,得需要不同规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不受患儿年龄、体形限制,有利于患儿休息和早期功能练习,用于连续或重复治疗小儿髋关节脱位的双动多功能髋关节复位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有一个连接板,连接板的上端联接有调节板,调节板上联接有一个腰固定带,在连接板的两端各安装一个端臂,在端臂的里侧安有一个大腿臂,大腿臂上连接有大腿固定带。所说的两端臂与连接板之间以万向半球轴铰链相连接,大腿臂与小腿臂之间也以万向半球轴铰链相连接。在小腿臂上安装有滑动槽板。滑动槽板上安装有小腿固定带。
以下结合附图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轴对称形状。它安装有一个调节板1,调节板1通过铆钉与连接板6固定在一起,调节板1的上部开有一个键形长孔,用弹性材料制成的腰固定带7通过螺钉8、蝶形螺母9、垫板11与调节板1连接在一起,腰固定带7的内侧用胶粘有一层海棉带衬10,外侧用铆钉把卡带12和29固定在腰固定带7上,卡带12和29可用卡带掐子13系在一起。在连接板6的两端直接冲压成半球皮形,在两端的半球皮上各开有一个长孔。连接板6的两端连接有端臂5,所说的端臂5的中部开有一个键形长孔,与连接板6相联的一端也冲压成半球皮形,在半球皮上也开有一个长孔,端臂5的半球皮与连接板6的半球皮套在一起形成一副可调节髋关节角度的万向半球轴铰链,并通过螺钉19、螺母18联接在一起。在端臂5的里侧安有一个大腿臂4,大腿臂4的臂上有一个螺钉孔,通过螺钉17固定有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大腿固定带20,所说的大腿臂4和大腿固定带20通过螺钉17与端臂5联接在一起,并用螺母14加以调整,大腿臂4为一个槽形板,在其一端冲压成半球皮形,在半球皮上开有一个长孔。大腿固定带20的内侧用胶粘有一层海棉带衬21。外侧用铆钉固定有卡带22、卡带24,并可用卡带掐子23将卡带系紧。在大腿臂4的一端通过螺钉15和螺母16联接有小腿臂3,所说的小腿臂3的上部冲压成半球皮形,与大腿臂4一端的半球皮套在一起形成一副可调整膝关节角度的万向半球轴铰链。小腿臂3下部有一键形长孔,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小腿固定带27用螺钉25、蝶形螺母26、垫板2与小腿臂3连在一起。小腿固定带27的内侧粘有一层海棉材料的小腿固定带衬28,外部用螺钉固定有卡带30和卡带32,卡带30和32可用卡带掐子31系紧。
使用时,首先将带有带衬10的腰固定带7套在腰上,使腰固定带7由螺钉8带动沿调节板1上的长孔上下移动到合适位置,锁紧螺母9,通过卡带掐子13系紧卡带12和29,然后将带有海棉带衬21的大腿固定带20套在大腿上,通过螺钉17在端臂5中的长孔中的移动,使大腿臂20移动到合适位置,角度可通过端臂5和连接板6所形成的万向半球轴铰链在小于或等于90°的范围内调整,最后锁紧螺母14,通过卡带掐子23系紧卡带22和24,最后将带有带衬28的小腿固定带27套在小腿上,上下位置可通过螺钉25带动小腿固定带27沿小腿臂3上的长孔上下移动来实现,角度可通过小腿臂3与大腿臂4所形成的万向半球轴铰链在小于或等于90°范围内调节,然后通过卡带掐子31系紧卡带30和32,再将各个万向半球轴铰链上的螺母锁紧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紧凑,在治疗过程中可随意调节固定角度、支臂长度和固定带的周径,改强制性固定为有限制动,增加了髋关节的压应力和血循环,有利于血的磨造和股骨头的发育,利于患儿休息,方便护理。
权利要求1.一种双动多功能小儿髋关节复位固定器,包括连接板6,连接板6的上端连接有调节板1,调节板1上连接有一个腰固定带7,其特征在于连接板6的两端各安装一个端臂5,在端臂5的里侧安有一个大腿臂4,在大腿臂4上连接有大腿固定带20,在大腿臂4上连接有小腿臂3,小腿臂3上安装有滑动槽板2,滑动槽板2上安装有小腿固定带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双动多功能小儿髋关节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连接板6两端直接冲压成半球皮形。在两端的半球皮上各开有一个长孔;所说的端臂5的中部开有一个链形长孔,与连接板6相连的一端也直接冲压成半球皮形。在该半球皮上也开有一个长孔;端臂5一端的半球皮与连接板的半球皮套在一起形成一副可调整髋关节角度的万向半球轴铰链。
3.根据权力要求1所说的多功能小儿髋关节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大腿臂4为一个可相对端臂5滑动的槽形板,在其一端直接冲压成半球皮形,并在其上开有一个长孔,所说的小腿臂3的上部冲压成半球皮形,在半球皮上开有一个长孔,大腿臂4与小腿臂3的半球皮套在一起形成一副可调整膝关节角度的万向半球轴铰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双动多功能小儿髋关节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用弹性材料制成的腰固定带7、大腿固定带20和小腿固定带27的内侧分别用胶粘有一层海棉带衬10、21和28。
专利摘要一种双动多功能小儿髋关节复位固定器,特征在于连接板的上端联接有调节板,在连接板两端的端臂里侧的大腿臂上连接有大腿固定带,所说的两端臂与连接板之间以万向半球轴铰链相连接;大腿臂与小腿臂之间也以万向半球轴铰链相连接,在小腿臂上安装有滑动槽板,滑动槽板上安装有小腿固定带。优点在于结构紧凑,在治疗过程中可随意调节固定角度、支臂长度和固定带的周径,增加了髋关节的压应力和血循环,有利于血的磨造和股骨头的发育,利于患儿休息,方便护理。
文档编号A61F5/04GK2058327SQ8921708
公开日1990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1989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1989年9月15日
发明者陈志勇, 韩文祥 申请人:陈志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