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瞄准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5738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骶髂关节瞄准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骶髂关节瞄准仪,属于医疗器械类。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骶髂关节脱位,已有一些疗法可以治疗,但都不理想。目前国内治疗此病多采用牵引对位或帆布兜悬吊卧床10-12周,此疗法在卧床中如病人有轻微活动如咳嗽、排便等极易造成再脱位或畸形愈合,从而引起严重后遗症。国外有采用Hoffmann氏架,及Roger-Anderson型外固定器进行外固定治疗,该疗法手术复杂,对骶髂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亦不明显,也极易造成再脱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治疗仪,即对骶髂关节脱位病人实施手法复位后进行闭式内固定的专用仪器,以达到简单、准确使患者在短期内得到彻底的治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骶髂关节瞄准仪,它根据人体解剖学当人体俯卧时,双侧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均在一个水平面上的理论为依据而设计的。为使病人经手法复位后骶髂关节不再脱位或畸形愈合,需用一个钉子将复位后部位钉牢,等病人完全痊愈后再取下钉子。但这个钉子从何处钉是能否安全可靠防止脱位的关键,经临床观察;在人体臀部髂后上棘与髂前上棘间连线的后、中 1/3 交点处钉尖可到达第一髂锥体,此处最为理想,为正确确定人体上这个位置,本瞄准仪上设有定位框,上脚指针、游走针,对病体测量、计算。然后根据游走针所示位置通过调整瞄准仪上立柱等机构,确定进入钉子的方向,并送入钉子,这样就可以在病人手法复位后准确地在人体所需部位钉入钉子保证骶髂关节不再脱位或畸形愈合。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骶髂关节瞄准仪结构示意图;其中1齿条旋钮;2底座;3β角度盘;4回旋架;5立柱;6α角度盘;7导管;8上脚指针;9定位框上脚;10定位框;11游走针;12顶板;13底板;14支柱;15抽板;图2为骶髂关节瞄准仪上底盘(复位状态)主视图;图3为骶髂关节瞄准仪上底盘(复位状态)左视图;图4为骶髂关节瞄准仪上定位框主视图;图5为骶髂关节瞄准仪上定位框左视图。
骶髂关节瞄准仪主要由底盘、立柱、定位框三部分组成,其中底盘部份(图2、图3)由底板(13)、抽板(15)、顶板(12)所组成,抽板(15)呈T形可自由在底板(13)、顶板(12)之间前、后滑动,顶板(12)面上有二条纵线,一条横线,作为放置病人的标准线。立柱部份置于抽板(15)上方,与抽板(15)连为一体,可随抽板(15)前后运动,立柱(5)下端为β角度盘(3),其中心为0°,两边各有45°刻度,β角度盘(3)下方为底座(2),底座(2)座在抽板(15)上并与其之间有可相对横向运动的导轨、齿条或滑槽等,回旋架(4)一端套在立柱(5)上可自由在立柱(5)上滑动或固定,另一端设有α角度盘(6),盘面上刻度与β角度盘(3)相同,盘面前端安置一个中心线与α角度盘(6)中心法线垂直的导管。定位框部份(图4、图5)主要由定位框(10)、上脚指针(8)、游走针(11)所组成,定位框(10)呈凵型,在中间有一个通槽,通槽上标有刻度,游走针置于通槽内,并可沿通槽滑动或固定,定位框上脚(9)端部设有上脚指针(8)。整个定位框部份由带有蛇皮管的支柱(14)支撑,支柱(14)置于抽板(15)上,可随意拆装。
使用瞄准仪是按如下步骤操作的,首先将病人俯卧在瞄准仪底盘上,两髂前上棘与底盘纵线重合,病人的病侧靠近立柱一边,两个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形成三个骨点必与底盘面相接触。将定位框下脚紧贴病人患侧髂前上棘,上脚处的指针和框背处的游走针的针尖均紧贴患侧的髂后上棘,从定位框背上读出髂前后上棘间的距离,在定位框保持不动情况下拉出抽板,将游走针移到髂前、后上棘间距的后、中 1/3 处。此后将立柱部份上β角度盘(6)(向病人头端方向)调到8°,旋动齿条旋钮(2)使立柱向定位框方向靠陇,并将回旋架上的α角度盘(3)向下调到3°,并将导针插入针管里,再调其升降;使导针与游走针(11)针尖重叠。然后将各部位旋紧、固定,拆除定位框,导针及导管(7)均少退出一部份,将抽板复位,再旋紧导管,使导管头紧贴病人患侧臀部皮肤,重行插入导针,并将导针锤入体内,针尖接触骨面时再锤入5.5~6.5cm,拍X片,确定导针方向及针尖到达位置无误时保留导针,撤出抽板,在以导针入皮肤点为中心向两侧作0.5cm皮肤切口,将加压螺纹钉套在导针上旋入体内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骶髂关节瞄准仪,其特征在于瞄准仪主要由底盘、立柱、定位框三部分所组成,其中底盘部分由顶板(12)、底板(13)、抽板(15)所组成,立柱部分置于抽板(15)上主要由立柱(5)、回旋架(4)、α角度盘(6)、β角度盘(3)、导管(7)、底座(2)所组成,立柱(5)连同下部的β角度盘(3)置于底座(2)上端,连接立柱并可沿立柱(5)上、下移动的回旋架(4)另一端设有α角度盘(6)α角度盘(6)远离立柱(5)端设有中心线与α角度盘(4)中心线垂直的导管,底座(2)下方设有可横向滑动的导轨;定位框部份置于抽板(15)上主要由定位框(10)、上脚指针(8)、游走针(11)所组成,定位框(10)呈U型,上脚指针(8)位于定位框上脚(9)的端部,游走针(11)设置在定位框(10)中间通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瞄准仪,其特征在于定位框(10)与抽板(15)之间用带有蛇皮管的立柱支撑。
专利摘要骶髂关节瞄准仪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一种辅助仪器,它主要由测量人体尺寸的定位框部分,向人体推进导管的立柱部分及底盘所组成。当骶髂脱位后,先用手法复位,然后将病人放置在本瞄准仪上,用定位框对病体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调整立柱上导管的空间位置,并将导管插入人体特定位置,然后钉入螺丝钉,使病人在轻微活动下不会造成再脱位或畸形愈和,以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B17/56GK2056588SQ8921686
公开日1990年5月2日 申请日期1989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1989年9月21日
发明者周志淳, 孙锡孚 申请人:山西省大同医学专科学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