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缝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6891阅读:17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胸骨缝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胸外科医疗用器械。
目前国内外胸外科胸部开胸手术后的传统缝合方法国内是先用注射器穿孔,再把钢丝穿过左右胸骨后,人工把钢丝的两头进行麻花型绞接缝合;国外是用钢针直接穿过左右胸骨后,再用人工把钢丝两头进行麻花型绞接缝合。这种麻花绞接缝合的缺点是缝合时间长,手术师缝合劳动强度大,缝合过程需几个手术师轮流操作;绞接缝合,用力适度不易掌握,极易出现绞断,导致整个缝合过程失败,延长手术时间,加大了体外循环的血流量,给术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供一种缝合操作简单、省力、缝合速度快,一次就能缝合成功的缝合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胸骨缝合装置主要包括缝合针、紧固器等,其特征在于缝合针上带锁定器针体带针头部分成园弧形钩,末端为柱头。锁定器的锁体上设有进针孔、出针孔,锁体的侧面装有固定螺钉。紧固器由固定螺杆、手轮轴套、止滑键组成,固定螺杆与手轮轴套间螺纹联接,止滑键与手轮轴套间动配合。
图一是本胸骨缝合装置主要部件的联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二是带锁定器的缝合针示意图。
图三是锁定器的剖视图。
图四是紧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二带锁定器的针是用金属丝经过热处理后制成,根据患者的年令和性别不同,可制成粗细不同的多种规格,针具有韧性,针的末端为小柱头,首端为针头,将针从锁的进针孔穿出,再将带针头的针体部分弯曲成园弧形,构成带有锁定器的缝合针。
图三锁定器是金属材料制成,锁定器由锁体和可调螺钉组成。锁体上设有进针孔和出针孔,锁体的侧面与出针孔相垂直位置设有二个紧固螺钉,拧紧并顶住针的引出部分,达到锁住目的。
图四紧固器是由带孔的固定螺杆、手轮轴套、止滑键组成。缝合拉紧前,先将固定螺杆全部旋进手轮轴套内,再将止滑键从手轮轴套的后端塞进。缝合针从锁定装置的出针孔引出后,再穿入紧固器,然后将带钢针的锁定器卡在固定螺杆的槽内,再用医用止血钳钳住针的引出部分,这时针体引出部分。锁定器与紧固器联接在一条直线上,这时逆时针旋转手轮轴套,固定螺杆向左方移动伸出,也即使紧固器的长度变长,以达到把胸骨缝合拉紧。左右胸骨拉紧后,再用锁定器侧面的螺钉按顺时针方向拧紧,直把螺钉头拧断为止,即把钢针锁住。然后将止血钳松开。取出紧固器,在锁定器的出针孔根部用切断钳将钢针切断,至此,胸骨缝合过程全部结束。
附图
一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例。
将带锁定器(2)的缝合针的针头从左至右穿过左右胸骨后,把园弧形的针头部分切断去掉,再将钢针顺向从锁定器(2)的出针孔穿出,再依次穿过紧固器(3)的固定螺杆(6)、手轮轴套(7)、止滑键(8),然后将带钢针的锁定器(2)卡在固定螺杆(6)的槽内,此时再用医用止血钳在止滑键(8)处夹住钢针引出端,这时逆时针旋转手轮轴套(7),则固定螺杆(6)向左方移动伸出,也即使紧固器(3)的长度变长,以达到把胸骨缝合拉紧。左右胸骨拉紧后,再用锁定器(2)侧面的螺钉(4)、(5)按顺时针方向拧紧,直把螺钉头拧断为止,既把钢针引出端锁住。然后将止血钳松开,取出紧固器(3),在锁定器(2)的出针孔的根部将钢针切断,至此,胸骨缝合过程全部结束。
本胸骨缝合装置,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缝合装置的针体、针头一体化结构,缝合时穿过左右胸骨平滑。本发明针体和圆弧形针头部分一体化,要比国外圆弧形针头和针体对焊接组成,制作简单,使用方便。
(2)本缝合装置由带锁定器(2)的缝合针和紧固器(3)组成,缝合拉紧时操作简便、省工、省力。只要一个手术师操作,就能拉紧锁住。要比用麻花型绞接的缝合方法省时、省工、省力。
(3)缝合速度快,一般一次就能缝合成功,不会发生绞断重缝现象,能够减少术后病人的痛苦。
本发明胸骨缝合装置,现已经过省级医院初步临床试用,效果很好。
权利要求1.一种胸骨缝合装置,主要包括缝合针和紧固器等,其特征在于缝合针上带锁定器,针体带针头部分成园弧型钩,末端为柱头,紧固器由固定螺杆、手轮轴套、止滑键组成,固定螺杆与手轮轴套间螺纹联接,止滑键和手轮轴套间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骨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锁定器的锁体上设有进针孔、出针孔,锁体的侧面装有紧固螺钉。
专利摘要本胸骨缝合装置,主要包括缝合针,紧固器等,其特征在于缝合针(1)上带锁定器(2),针体带针头部分成圆弧形钩,末端为柱头。锁定器(2)上设有可调螺钉(4)、(5),紧固器(3)由固定螺杆(6)、手轮轴套(7)、止滑键(8)组成。为胸外科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缝合速度快、省工、省力、一次就能缝合成功的缝合装置,克服了现有国内外用麻花型的铰接缝合方法的缺点、经临床试用,效果很好。
文档编号A61B17/56GK2066722SQ90207799
公开日1990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1990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1990年5月28日
发明者丁学民, 何金城 申请人:丁学民, 何金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