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定位引导置管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198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诊断定位引导置管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医疗器械,适用于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诊断定位引导置管穿刺针。
人类脓(囊)肿发病率较高,尤其胸腹腔深部都须开刀治疗,由于新研制的穿刺针应用,能经皮穿刺抽脓抗菌素冲洗或置管引流而囊肿注入硬化剂治愈,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穿刺置管法有仿血管导管法和套管针置管法两种,前者如Seldinger法即先细针穿入脓(囊)肿内并由细针内插入导丝,拔针后再在导丝外置管,此虽准确但操作繁琐,易致感染扩散,只能置F6~F8导管引流不畅,延长脓毒血症时间,有的脓稠堵塞而失败,套管针置管法每次最少要做两步穿刺,即先细针诊断性定位试穿,得脓(囊)液后拔出细针,再以粗大套管针循原细针道穿入,能置F16以上的导管,套管针主要有两种一是有针芯的套管针,拔芯后导管由金属套管内引入,另一是粗大针芯外包裹的导管由针芯穿刺引入,尽管此法比前简便,引流通畅,但都要细、粗针重复穿刺,粗针易偏离细针方向,这有一定盲目性和危险性,尤其当脓(囊)肿不大或部位较深者,粗针更无绝对把握沿着试穿针道进入而势必造成损伤,目前虽然有在B超探头上加粗针穿刺引导器,但也有一定偏差率,为此,我院研制了多型号多能针,将诊断定位穿刺和置管穿刺合为一步在同一针道内完成,能置入F10~F30导管,引流通畅,安全准确,近有浙江医科大学彭淑牖等也设计出与此类似的穿刺针(国家专利号87209622,820995)但其存在如下问题是显而易见的(1)用内径2mm的内针,对血管丰富的肝胰脾肝肾等器官试探性穿刺未免过粗而有危险;(2)用该针置管时,是将内针和过渡针管拔出后导管由外套管内置入,当外套管拔出时,必有部分脓(囊)液或混浊感染囊液和细菌被带出到周围器官组织,有污染和感染扩散危险;(3)外套管拔出后因所置导管都比穿刺针道细,导管外就有潜在空隙,置管后绝不能马上冲洗,否则脓(囊)液渗漏外溢造成污染和感染扩散并发症,故一般要等第三天后才能冲洗;(4)实践证明做大脓(囊)肿穿刺置管时,无法避免内针或过渡针管一拔出,高压脓(囊)液即喷涌而出致措手不及慌乱置管,常有污染切口、穿刺区皮肤及其周围敷料之弊;(5)经胸腔的一切胸部穿刺会发生气胸。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院研制出多功能诊断定位引导置管穿刺针。目的是提供一种准确安全,无因针构造和性能缺陷致使穿刺置管性污染,感染扩散的气胸发生,置管后又有当场把脓(囊)肿或血肿彻底冲洗干净的穿刺针。能置F10~F36更通畅导管,本针能作多系统多器官穿刺。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轴针芯(3)、轴针管(7)、内套管针(5)和外套管针(6),它们依次套叠而成。外套管针(6)针管壁上设有一侧孔,侧孔上设有一侧管(17),针管前部设有一台阶式导管推顶座(20),轴针管(7)和内套管针(5)分别设有侧孔(18)、(19)。
本发明外套管针(6)外径不超过11毫米,否则组织损伤危险性明显增加,且难以以肋间隙穿刺。外套管针(6)与侧管(17)以20度夹角相交,且两者内外径相等。外套管针(6)前端头管壁为刃口,后端装有针座(10),针座(10)上面设有一定位槽,定位槽与内套管针座(4)下定位销(9)相配合。
本发明的内套管针(5)前端头管壁呈30度夹角圆锥形,管壁外面上设有一内套管针标记(12),后端内套管针座(4)装有上定位销(8)和下定位销(9)。
本发明的轴针管(7)前端头管壁为刃口,管壁外径在0.8至1.5毫米,管壁外面上设有轴针管前标记(13)和轴针管后标记(11),后端的轴针管座(2)下面设有一定位槽,定位槽与内套管针座(4)上定位销(8)相配合。
本发明的轴针芯(3)的表面设有轴针芯标记(14),后端设有轴针芯座(1),前端头呈30度夹角圆锥形。
本发明在外套管针(6)头部外面套入一根头上装有推顶帽(16)的塑料管作为导管(15),推顶帽(16)座在导管推顶座(20)上,将外套管针侧管(17)和消毒引流袋密闭连接在一起,在B超或CT引导下先将轴针芯(3)和轴针管(7)组成的轴针穿入脓肿中心固定,将轴针芯(3)退至其标记(14)同轴针管座(2)平齐时轴针管侧孔(18)开放即有脓液流出到引流袋里,证实穿刺准确,如脓液太稠可用注射器由侧管(17)抽吸得之,不置管者单用轴针管(7)一次性抽尽脓液,冲洗干净注入抗生素拔针,定期复查。置轨道管则插上轴针芯(3)闭孔断流保留轴针于脓肿中心,穿刺点做0.5~1cm微切口,自此,穿刺由B超或CT引导改为轴针引导,固定轴针,将内套管针(5)和外套管针(6)一起沿已定位在脓肿中心的轴针轨道推进,当内套管针座(4)和轴针管后标记(11)平齐时,内套管针(5)头正好到达脓肿中心,将轴针退至其轴针管前标记(13)同内套管针座(4)平齐,即又有脓液流至引流袋内,证明内外套管针穿刺准确。固定内套管针,再将外套管针(6)推入一段等于内套管针(5)圆锥头长的深度至脓肿中心,同时将导管推顶帽(20)和塑料导管(15)推至脓肿中心。固定外套管针(6),后退内套管针(5)至其内套管标记(12)和外套管针座(10)平齐,脓液直接经外套管针(6)和侧管(17)快速流入引流袋内,适当减压控制性放出部分脓液后,固定保留导管于脓肿中心拔出诊断定位引导置管穿刺针,塑料导管(15)缝合固定于皮肤,再无脓喷发生。整个过程从容操作,切口与穿刺区保持清洁无菌,无感染扩散,所置部比组织内穿刺道粗的导管有效地阻塞穿刺道,既无渗漏,又压迫止血,置管后又能用抗菌素彻底冲洗干净,大大缩短病程。而胸穿由外套管针(6)外置管者,则先用一根与外套管针(6)内径等粗的导管一头夹住另一头插入侧管(17)内阻住,其余操作同前。若改由外套管针(6)内置管者,同样先堵住侧管(17),将内套管针(5)和轴针都同步退至内套管针标记(12)与外套管针座(10)平齐时,表明外套管针(6)和侧管(17)直接相通;再将侧管(17)内的导管插入外套管针(6)内堵住,拔出轴针和内套管针(5);另用一根同上述一样口径导管一头夹住另一头由外套管针(6)后端插入,一边将原堵住外套管针(6)内的导管退回至侧管(17)内,一边将外套管针(6)内的导管置入胸腔或胸内脓肿内。这样,无论选用外套管针(6)内或针外任一径路置管绝无气胸并发症。


图1为本发明纵向结构剖视示意图,序号名称为轴针芯座(1)、轴针管座(2)、轴针芯(3)、内套管针座(4)、内套管针(5)、外套管针(6)、轴针管(7)、内套管针座上定位销(8)、内套管针座下定位销(9)、外套管针座(10)、轴针管后标记(11)、内套管针标记(12)、轴针管前标记(13)、轴针芯标记(14)、导管(15)、推顶帽(16)、外套管针侧管(17)、轴针管侧孔(18)、内套管针侧孔(19)、导管推顶座(20)。

图1所示,本发明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轴针芯(3)和轴针管(7)组成轴针,轴针芯(3)外径套入轴针管(7),轴针芯(3)有30度尖角圆锥头,轴针芯标记(14)和轴针芯座(1),轴针芯标记(14)是表明轴针芯(3)在轴针管(7)内使轴针管侧孔(18)关或开的位置。侧孔(18)开放,轴针(7)、内套管针侧孔(19)和侧管(17)相通。轴针管(7)前端刃口,轴针管(7)有后标记(11)、前标记(13)、轴针管侧孔(18)和一轴针管座(2)。轴针管前标记(13)是表明轴针在内套管针(5)内使内套管针侧孔(19)关或开的位置,从轴针管后标记(11)至轴针管(7)前端距离和内套管针(5)等长,轴针管后标记(11)表明内套管针(5)和外套管针(6)穿刺的深度,保证不穿刺过深。轴针管座(2)有一定位槽。
轴针管(7)外面套入内套管针(5),头部管壁为30度尖角圆锥头,头中央有一正好通过轴针管(7)的圆孔,针管有内套管针侧孔(19),内套管针标记(12)和一内套管针座(4)。内套管针侧孔(19)开放,脓肿与内套管针(5)和外套管针侧管(17)相通。内套管针标记(12)是表明脓肿、外套管针(6)和侧管(17)直接相通时内套管针(5)在外套管针(6)内位置。内套管针座(4)有上定位销(8)和下定位销(9)。上定位销(8)和轴针管座(2)下面的定位槽同锁时,使轴针管侧孔(18)对准内套管针侧孔(19)。下定位销(9)和外套管针座(10)上面的定位槽同锁时,内套管针侧孔(19)对准外套管针侧管(17)。
内套管针(5)外面套一有侧管(17)呈Y型的外套管针(6)。侧管(17)内外径和其外套管针(6)内外径相等,以20度角与外套管针(6)相交,且经外套管针(6)管壁上的孔与外套管针(6)管内相通。外套管针(6)前端刃口,针管有一台阶式导管推顶座,其作用是顶住外套管针外面的导管(15)随外套管针(6)一起同步同时进入脓肿内同一部位,使本发明除能由外套管针内置管外又增加一由外套管针(6)外面置管的径路。外套管针侧管(17)既保证胸穿不发生气胸,脓液又能由其点滴不漏地流入引流袋内免除污染。外套管针座(10)有一定位槽,定位槽和内套管针座下定位销(9)同锁时使内套管针侧孔(19)对准侧管(17)。上述各侧孔呈椭圆形大小按其针管直径而定,本发明的各种结构如定位槽、定位销、侧孔、标记、侧管和台阶式导管推顶座等各有功用,保证轴针诊断性定位穿刺和引导内外套管针穿刺置管准确、安全和一针多用。
外套管针外面的导管(15)由1毫米厚的塑料管制成,导管推顶座(20)上的推顶帽(16)由尼龙材料制成,推顶帽(16)与导管(15)一头粘合而成。
权利要求1.一种诊断定位引导置管穿刺针,它包括轴针芯(3)、轴针管(7)、内套管针(5)和外套管针(6),它们以次套叠而成,其特征是外套管针(6)针管壁上设有一侧孔,侧孔上设有一侧管(17),针管前部设有一台阶式导管推顶座(20);轴针管(7)和内套管针(5)的管壁分别设有轴针管侧孔(18)、内套管针侧孔(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外套管针(6)前端头管壁为刃口,后端装有针座(10),针座(10)上有一定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内套管针(5)前端头管壁呈30度尖角圆锥形,管壁外面设有一内套管针标记(12),后端的内套管针座(4)装有上定位销(8)和下定位销(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针管(7)前端管壁为刃口,管壁外径在0.8至1.5毫米,管壁外面上设有轴针管前标记(13)和轴针管后标记(11),后端的轴针管座(2)下面设有一定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针芯(3)的管壁外面上设有轴针芯标记(14),后端设有轴针芯座(1),前端头为30度尖角圆锥形。
专利摘要一种诊断定位引导置管穿刺针,由轴针芯、轴针管、内套管针和外套管针依次套叠而成。外套管针管壁上有一侧孔,侧孔上设一侧管,针管前部有一台阶式导管推顶座。轴针管和内套管针的管壁分别设有侧孔。它具有穿刺准确安全,无因针构造和性能缺陷致使穿刺置管性污染,无感染扩散和气胸发生,置管后又能当场把脓(囊)肿或血肿彻底冲洗干净,能置F10至F36的导管,本针能做为多系统器官的穿刺。
文档编号A61M25/06GK2067990SQ9021393
公开日1990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1990年6月9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9日
发明者潘贵山, 于长雍, 杨素国 申请人:山东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