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斗内带滤管的医用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232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滴斗内带滤管的医用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医用输液器,特别是含有过滤装置的医用输液器。
为确保人身安全,必须严格控制药液中不溶性微粒输入人体,在输液器内增设过滤装置可滤除不溶性微粒,但现有技术中这种过滤装置大多为平面状的滤网、滤膜或无纺布,其有效过滤面积较小,输液器难以使微粒滤除率与药液的流量、流速同时达到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过滤装置的医用输液器,其结构简单且有足够的过滤面积以使微粒的滤除率和药流的流量流速都能达到要求。
本实用新型输液器由滴斗、药液输入导管、输出导管、穿孔器组成,滴斗内设有试管状的过滤装置称其为滤管,该滤管的管底向上管口向下倒置固定于滴斗内,并通过滴斗下端的引接管与输出导管相通,滴斗的下部内壁与引接管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沉淀坑。药液由输入导管进入滴斗,较大的微粒在坑内沉淀,微小的粒子由滤管滤除,净化后的药液通过滤管、引接管及输出导管由注射件输入人体。
本实用新型输液器采用的管状过滤装置体积小,结构紧凑而有效过滤面积大,且有沉淀和过滤双重作用,过滤效果好,滤除率高,可使药液的流量和流速及微粒的滤除率同时达到要求。本输液器结构简单,一次性使用,制造成本低。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和图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实施例结构图。
图1实施例中,滴斗2上端与输入导管1相连,输入导管的前端是穿孔器7,滴斗的下端通过引接管5与输出导管6相连,输出导管的端部与注射件3相连。滤管4倒置套接于引接管5的上端而固定于滴斗2内,在滴斗的下部内壁与引接管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沉淀坑8。此实施例中,滴斗2与引接管5互为分离体,滤管先与引接管套接再从滴斗下端孔中伸入滴斗内固定。
图2实施例中,滴斗2的下端有一个与引接管连成一体的底盖2-1,安装时先将滤管与底盖上的引接管套接,随后将底盖与滴斗相合,沿口用胶合剂或溶剂密封,直径较大的滤管可用此实施例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输液器的滤管可以是网状结构的纤维管、微孔滤膜管或深层迷宫式高分子材料微孔管。
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输液器,包括滴斗、药液输入导管、输出导管、穿孔器,滴斗内装有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过滤装置是试管状的滤管4,其管底向上,管口向下固定于滴斗2内,并通过引接管5与药液输出导管6相通,在滴斗2的下部内壁与引接管5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沉淀坑8。
2.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输液器,其特征是滴斗与引接管互为分离体。
3.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输液器,其特征是滴斗下端的底盖2-1与引接管连成一体。
4.如上述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医用输液器,其特征是滤管4是网状结构的纤维管。
5.如上述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医用输液器,其特征是滤管4是微孔滤膜管。
6.如上述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医用输液器,其特征是滤管4是由深层迷宫式高分子材料的微孔管。
专利摘要这是一种医用输液器,滴斗内设有倒置的试管状过滤器,有效过滤面积大,滴斗的底部形成一个沉淀坑,较大微粒在坑内沉淀。本输液器过滤效果好,加之具有过滤和沉淀的双重作用,对药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滤除率高,且不影响药液的流量和流速,使滤除率及药液的流量流速均符合要求。
文档编号A61M5/165GK2070631SQ90214470
公开日1991年2月6日 申请日期1990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1990年8月28日
发明者马剑文, 匡敖生, 姚忠道, 徐剑平, 胡志洪 申请人:常州市新能源器材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