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续热手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234阅读:8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续热手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人体的加热器具,特别是一种供人体接触式取暖用的电续热手炉(A61F7/08)。
现有的接触式取暖用品有热水袋以及燃料手炉等。热水袋在灌装开水时很容易烫手,并且保温时间也较短,开始时太烫,而到后来又嫌冷;用燃料的手炉也存在着使用时需点火、添加燃料等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设计了一种取暖时不带电,外表温度基本保持恒定,能持续放热且保温时间长,安全节能和使用方便的电续热手炉。
本实用新型是以下述方式完成的由发热层、蓄热层、保温层、外壳及电源接头组成。发热层将电能转变成热能,由蓄热层贮存,蓄热层同时兼有绝缘作用,保温层的作用是便于热量恒定持续地向外释放,保温层也兼有绝缘作用,可见本产品即使在接电状态下,因具有双重绝缘功能,也十分安全,最外层的密闭外壳起着保护作用,电源接头设置在密闭外壳的相应位置,并按常规绝缘方式处理,以便于方便接通电源,使发热层工作。
上述发热层可直接使用电阻丝,功率最好选择在200-400瓦之间,为延长电阻丝的使用寿命,可以在电阻丝上串联一只温度继电器,当升温到一定范围时,温度继电器便能自动切断电源。
上述蓄热层最好选用容易产生相变的物质(如沥青或石腊),也可直接使用电炉盘,此时电炉盘应选择热容量较大的材料(例如硅制耐火制品)进行烧制。保温层一般选用耐火保温材料(例如膨胀珍珠岩、硅酸铝纤维、玻璃纤维等)即可,也可以使用石棉。外壳最好使用金属材料(例如铁皮、铝皮等)制成密闭式外壳。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开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为发热层是电阻丝的电蓄热袋结构示意图;参照
图1,发热层[1]周围包裹有蓄热层[2],蓄热层[2]外面设有保温层[3],最外层是密闭外壳[4]。图中,外壳[4]的外面加了一个包裹层[5],该包裹层[5]可以是一只布质口袋。
结合图2,电阻丝[7]盘放在炉盘[8]内,炉盘[8]置于密闭外壳[4]内,炉盘[8]与密闭外壳[4]之间充填有膨胀珍珠岩[9]。在这里,电阻丝[7]相当于发热层,而炉盘[8]则相当于蓄温层,所充填的膨胀珍珠岩[9]便是保温层,它能将温度缓慢而持续向外释放,密闭外壳[4]用铁皮制成,电源接头[6]固定在密闭外壳[4]上,导线[10]经电源接头[6]与电阻丝[7]相连接,并设置在膨胀珍珠岩[9]的层位。
与上述实施例相配的电源连接线上,最好设置发光提示装置。发光提示装置可将发光二极管与分压电阻接入电路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独特,制造容易,并且通电加温时间较短,一般只需十多分钟即可拔下电源。外表温度基本保持恒定,能持续数小时向外释放热量,使用又十分方便、安全,因此容易被人们接受,是一种新型的取暖用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权利要求1.电续热手炉,由发热层、外壳及电源接头组成,其特征是还具有蓄热层和保温层,外壳为密闭式并将发热层、蓄热层和保温层包裹其中,电源接头设置在外壳的相应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规定的电续热手炉,其特征是发热层为电阻丝。
3.根据权利要求1、2规定的电续热手炉,其特征是蓄热层为沥青或石腊或大热容量电炉盘,保温层为膨胀珍珠岩或硅酸铝纤维或玻璃纤维或石棉,外壳用铁皮或铝皮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续热手炉,主要由发热层、蓄温层、保温层、外壳及电源接头组成。只需接通电源十多分钟即可拔下电源,该电续热手炉便能持续数小时向外释放热量,并且外表温度基本保持恒定,是一种新型的取暖用具。
文档编号F24C7/04GK2073560SQ90214519
公开日1991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1990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1990年9月10日
发明者徐禾, 李奕晖, 欧阳海明, 欧阳炘明, 陈江磊, 王小滨 申请人:徐禾, 李奕晖, 欧阳海明, 欧阳炘明, 陈江磊, 王小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