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可调人工椎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982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L型可调人工椎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说是涉及能植入到人体内的假体,具体地说是涉及L形可调人工椎体。
已知的人工椎体,如1987年4月14日公告的美国专利4,657,550号所揭示的人工椎体,由上、下锚固到椎体上的圆形托板和位于上、下托板之间并与其榫接的可调支柱组成。这种人工椎体是通过上、下托板上的尖桩固定到人体的椎体上的,因而固定不牢、易于歪斜,甚至脱落,给患者带来痛苦;这种人工椎体上、下托板之间与可调支柱之间是用榫头与准眼连接在一起的,上、下托板与支柱之间不能活动;支柱的上、下调节杆是实心的,重量较大。
又如,1986年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出版的《生物材料及人工关节》一书介绍的鞍山千山结核病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与航空航天部621所共同研制的钛合金鼠笼式人工椎体虽然也是可调的,但体积较大,不适用于小的椎体,如颈椎体,使用时也是用尖桩锚固在椎骨上,也存在着支撑不牢、易于歪斜、甚至脱落的危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适用于人体胸椎、腰椎、颈椎的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且能轻微活动的L形可调人工椎体。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式来实现的,一种L形可调人工椎体,包括上、下托板和位于上、下托板之间并与其相互连接的支柱,其特点为上、下托板为乙型,上、下托板与可调支柱之间是铰接在一起的。
本发明的L合形可调人工椎体可用于置换人体胸椎、腰椎、颈椎患有结核、创伤、肿瘤等大块骨缺损的椎体,其结构简单、支撑牢固、不易歪斜,便于手术一次取得成功,可免除患者重复手术之苦。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细节可通过阅读下文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实施例即可明了。


图1是本发明L形可调人工椎体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L形可调人工椎体植入体内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L形可调人工椎体的另一实施例;
图4是本发明L形可调人工椎体组。
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L形可调人工椎体的立体图。该人工椎体包括上托板1、下托板2和与其相连接的可调支柱3。上、下托板1、2均为L形,该托板与人体椎体相连的水平面上有锚固到人体椎体内的尖桩4,尖桩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二个或多个;在托板水平面的另一面上有马架5,其上开有与上、下调节杆6、7的销轴的轴8相配合的轴窝,马架的中间开有与调节杆销轴的销子9相配合的通孔10;L形托板的竖直部分制成与椎骨形状相吻合的弧面,其上开有可插入螺钉14的圆孔11,孔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二个或多个。可调支柱3由调节筒12和上、下调节杆6、7组成,调节筒12内制有分别与调节杆6、7相配的内螺纹,其中一个为右旋螺纹;另一个为左旋螺纹。调节筒的圆周上开有若干个圆孔,装配时用圆杆插入孔中,以调节调节筒12与调节杆6、7之间的连接长度,从而达到调节支柱3的长度的目的;调节筒的圆周壁上也可刻有各种花纹,如竖条纹或网状纹等,装配时可直接用手旋转调节筒;也可在圆周壁上做出多角形,装配时用扳手旋转。调节杆6、7可制成中空的,以便减轻重量,其外圆上制有与调节筒内螺纹相配的外螺纹,两个调节杆的直径不等,一个较粗,另一个较细,旋紧时细的一根可伸入到粗的一根的孔中,以便增加调节长度,也可制成直径相同的。调节杆与托板相连接的一端制成十字形销轴形状,装配时与托板马架5上的有孔的轴窝相配合。制作时,也可将调节杆与托板相连的一端制成有孔的轴窝,而将托板与其相连的一侧制成销轴结构,也可实现销轴铰接合。
L形可调人工椎体的各个零件可用钛合金,例如Tc4、Tc6等制造,也可用钴合金、不锈钢或工程塑料等制造。
本发明的L形可调人工椎体只有六个零件,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可根据需要,制成大小不同的型号,例如制成大、中、小三个型号,以适应不同体形的患者,有利于医院广泛开展椎体肿瘤等手术。
图2表示本发明L形可调人工椎体植入人体内的示意图。植入时,先将上、下托板1、2水平面上的尖桩插入上、下椎体,竖直面用螺钉14拧入椎体,使上、下托板牢固定位,再将事先已连接好的支柱3上的调节杆6、7的销轴的轴8卡入马架5的轴窝中,形成轴铰接合,此时,调节杆上的销轴的销子9正好伸入圆孔10,然后拧转调节筒12,将支柱3调至所需长度,这时整个人工椎体即被牢固植入体内,即不易滑脱,又可轻微前后移动。人工椎体手术固定后,根据病情,中间部分可用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其它类似材料围绕成“钠筋混凝土”柱,也可不用。
图3是本发明L形人工椎体的另一实施例。其与图1所示人工椎体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柱3的调节杆6、7与托板1、2之间的连接采用销球铰结构,即将调节杆6、7的一端制成如图3所示的带销的球头,将托板制成与其相配的中间有孔的球窝;或者反之,将调节杆的一端制成有孔的球窝,而将托板与其相连的一端制成与其相配的销球。
图4是本发明L形可调人工椎体组示意图。将本发明的L形可调人工椎体用图4所示的过渡板15将各人工椎体连接在一起,可组成人工椎体组。制作时,将过渡板上的轴窝或球窝与调节杆上的销轴或销球装成不可拆卸的铰接结构,即可将多节人工椎体连接成一个人工椎体组。
本发明的人工椎体已经过临床验证取得成功。例如,1989年12月在总后301医院骨科作过二例手术;1990年7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作过一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效果良好。
权利要求
1.一种L形可调人工椎体,包括上、下托板和位于上、下托板之间并与其相互连接的可调支柱,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下托板为乙形,上、下托板与可调支柱之间是铰接在一起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上、下托板与与可调支柱之间是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上、下托板与可调支柱之间是通过销球铰接在一起的。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可调支柱的上、下调节杆是中空的。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上、下调节杆的外径不等。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可调支柱的调节筒圆周壁上刻有花纹。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可调支柱的调节筒的圆周壁上制有用于拧转的多角形。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6或7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上、下托板上有一个尖桩和一个螺钉孔。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椎体的各个零件是用钛合金制造的。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可用过渡板连接成多节人工椎体组。
全文摘要
一种适用于人体胸椎、腰椎、颈椎的L形可调人工椎体,由L形上、下托板和与其铰接在一起的可调支柱组成。植入人体时,先将托板上的尖桩插入上、下椎体,然后再用螺钉加以固定。本发明的人工椎体结构简单、支撑牢固、不易歪斜脱落,可免除患者重复手术之苦。
文档编号A61F2/44GK1053004SQ9110028
公开日1991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1991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1991年1月18日
发明者孙元, 卢世璧, 王西昆, 王继芳, 乐守玉 申请人:王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