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护理吊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0031阅读:1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护理吊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器械应用技术领域。
下肢伤残人,截瘫患者及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的病房护理和家庭护理中的移位(例如将病人从床上移到轮椅上等)是一项很吃力的工作,操作不当,还可能造成患者的再次损伤。借助于医用护理吊车则可以使护理人员轻松地将患者从床上吊起,安全可靠地放到轮椅等地方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专供医疗护理用的吊车来帮助护理人员省力而安全地完成下肢功能丧失患者的移位。
本实用新型采用脚轮安装在底架下面,立杆焊接在底架的中间。起吊杆与立杆的一端是铰链连接。坐垫用钢丝链挂接在起吊杆的另一端。一圆锥齿轮以半圆键和螺母安装在与摇柄焊接在一起的摇柄轴上,摇柄轴又用两个滚动轴承装配在用螺钉固装在箱体上的盖板上。丝杠的一端与起吊杆铰链连接,另一端成圆柱体与螺母套筒内壁滑动配合。丝杠的螺纹部分与焊接在螺母套筒一端的螺母构成丝杠螺母结构。
螺母套筒用滚动轴承装配在箱体的一侧,其轴端用半圆键和螺母装配一圆锥齿轮。该齿轮与安装在摇柄轴上的圆锥齿轮相啮合。后支柱焊接在箱体的另一侧,它与立杆以铰链相连接。
本医用护理吊车结构简单,以丝杠螺母结构同时完成驱动和自锁,避免了现有医用吊车的液压结构,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是一种非常适于普及的医用护理吊车。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描述一例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


图1医用护理吊车工作示意图。
图2摇柄总成示意图图3内铰链头示意图图4外铰链头示意图用圆钢管制成的底架(4)与用圆钢管制成的立杆(2)焊接,并把脚轮(5)安装在底架(4)上(如
图1所示)。立杆(2)的一端和用圆钢管制成的起吊杆(1)的一端焊上铰链头(图3,图4)然后用销钉穿过构成铰链连接(如
图1所示)后支柱(8)的一端是铰链头,它与立杆(2)铰链连接,另一端焊接在箱体(9)上(如图2所示)。轴承架(16)与盖轴承架(21)分别焊接于箱体(9)和盖板(10)上,并分别将摇柄轴(23)螺母套筒(17)通过四个滚动轴承(14),(15),(22),(24)装配在箱体(9)和盖板(10)上(如图2所示)。盖板(10)用螺栓(27)装配在箱体(9)上。两个圆锥齿轮(13)和(20)分别套装在螺母套筒(17)和摇柄轴(23)上,以半圆键(24)(28)定位,用螺母(11)(12)锁定。这两个齿轮处于常啮合状态(如图2所示)。丝杠(18)的圆柱形一端与螺母套筒(17)的内壁构成动配合,另一端为铰链头与起吊杆(1)铰链连接。丝杠的螺纹部份与焊接在螺母套筒(17)上的螺母(19)构成丝杠螺母结构,(如
图1,图2所示)。
用人造革,海棉等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的坐垫(7),并用钢丝链(6)挂接到起吊杆(1)上(如
图1所示)。
当护理者摇动与摇柄轴(23)焊接在一起的摇柄(26)时,通过半圆键(25),(28)的定位,齿轮(13),(20)的啮合,带动螺母套筒(17)转动从而使丝杠(18)移动。丝杠(18)的移动通过起吊杆(1),钢丝链(6)使坐在坐垫(7)中的患者上下移动,从而完成对患者的吊起和放下的护理工作。
护理者可推立杆(2)上的扶手将吊车推到移动的目的地,通过摇动摇柄(26)吊起或放下患者,完成下肢功能丧失患者的移位护理。
权利要求1.医用护理吊车属医疗护理器械应用技术领域。它由底架(4),立杆(2),起吊杆(1),摇柄总成(3),坐垫(7)和脚轮(5)等组成。其特征是后支柱(8)的一端为铰链头可与立杆(2)铰链连接,另一端焊接在箱体(9)上。摇柄轴(23)与摇柄(26)焊接成一体,并由两个滚动轴承(22)、(24)装配在盖板(10)上。圆锥齿轮(20)由半圆键(25)定位并由螺母(11)固定在摇柄轴(23)上。该齿轮与用同样方法定位且固定在螺母套筒(17)上的圆锥齿轮(13)相啮合。螺母套筒(17)用滚动轴承(14)、(15)装配于箱体(9)上。丝杠(18)成圆柱体的一端与螺母套筒(17)的内壁滑动配合,另一端是铰链头与起吊杆(1)铰链连接。丝杠的螺纹部份与焊接于螺母套筒(17)上的螺母(19)构成丝杠螺母机构。
专利摘要医用护理吊车,属于医疗护理器械应用技术领域。它由脚轮,底架、立杆、起吊杆,摇柄总成和坐垫等组成。患者的提升和放下由操作者摇动摇柄通过圆锥齿轮的啮合带动丝杠螺母结构,丝杠的移动又驱动起吊杆上下运动来完成。这种医用护理吊车用来完成对下肢行动不方便的患者进行从床上到轮椅等处的移位护理,可减小护理强度增加安全性。
文档编号A61G7/10GK2099570SQ9122395
公开日1992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199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1991年8月31日
发明者沈长乐 申请人:沈长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