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用空气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0032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液用空气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器的附件,更确切地说是输液器的进气管上所安装的空气过滤装置,尤其是安装在一次性输液器的进气管上。
密闭式输液是临床广泛采用的一种输液方法,输液时必须在输液瓶内插上一个通气管与病房空气相通,使病房中的空气不断地进入输液瓶内,以保持输液瓶内的压力,将药液不断地输入到静脉中。
但是,病房内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纤维和细菌,输液时尘埃、纤维和细菌等随着空气进入药液,而使输入到病人体内的药液受到污染。有的试验表明,输液后将剩余的药液进行细菌培养,阳性率高达71%。在常规的密闭式输液中每进入500毫升空气,带入到药液内平均直径0.5微米的微粒有4万多个,平均直径1微米的微粒1万多个。病房中人员流动性大,加上各种医疗车辆的移动,扫地扫床等都是造成病房空气中微粒的来源。有的研究表明,穿便服的人一般活动每分钟就会散发出大约300万个直径大于或等于0.5微米的尘埃微粒;人们仅起立、坐下一次每分钟就会产生30万个平均直径大于等于0.5微米的尘埃微粒。中等体力的活动者每人每分钟会发出平均直径大于等于0.5微米的尘埃微粒50-500万个。在室内以每秒一米的速度行走的人,每分钟发出平均直径大于等于0.5微米的尘埃微粒500万个。护士撕胶布使输液中出现过最长达1471微米的纤维。
空气中其平均直径为5微米的尘埃微粒在重力作用下会沉降下来,空气中大部分是平均直径为2微米左右的尘埃微粒。这种尘埃微粒由于空气对流和布朗运动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平均直径5微米左右的微粒在人流动性大的条件下也会悬浮起来。细菌单体一般在1微米左右,较小的约为0.3微米。通常在空气中的细菌不是以单体存在,而是以群体形式存在,多是附着在空气中尘埃微粒上而形成″生物粒子″。
由于空气中尘埃微粒和细菌对输液的污染,进入血液后大微粒可阻塞血管引起局部缺血,水肿,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某些微粒可促使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反应,热原样反应,变态反应,炎症反应,菌血病,还可能诱发肿瘤等疾病。
美国食品管理局曾指出在静脉输液中的微粒,特别是纤维,被认为是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例死亡的可能原因。
在输液时为了防止病房中的空气尘埃微粒对输入药液的污染,必须使病房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少人的活动,又要对病房中的空气进行净化,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从前在临床上多采用少许医用脱脂棉或海棉填充于输液瓶通气管上端内,或用小块纱布包在通气管上端,以达到过滤病房空气中微粒杂质的目的。
若用上述的简易过滤方法过滤进入输液瓶中的空气,因为棉花、纱布、海棉的空隙大,往往不能达到较好地清除病房空气中尘埃微粒、细菌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目的,而且棉花、纱布上的细小棉纤维脱落,随空气进入药液又造成对药液的污染。
中国专利局文献CN 87210802U介绍了一种输液通气过滤装置,它是由外壳、滤膜、滤膜盖组成,过滤器的外壳又由圆锥管、圆柱管、小钩及小槽构成;通气针的针栓上装有小球或旋扭;滤膜为厚0.1-0.4毫米,直径10毫米的圆形薄膜,滤膜上的小孔直径为0.2-0.45μ,滤膜上可侵有杀菌和抑菌的药物。该输液通气过滤装置可以过滤除去病房空气中的大部分微粒杂质(平均直径大于0.2-0.45μ的颗粒均可被滤除),又可过滤除去病房空气中的真菌、球菌、弧菌等多种致病微生物。另一个优点是过滤膜本身不会象棉花、纱布一样脱落下纤维等杂质进入药液而污染药液。但是这种输液通气过滤装置结构复杂,不易制作。若作为一次性使用的输液通气过滤装置,价格高。弃之可惜。若反复使用需要进行消毒处理,操作麻烦,一旦消毒不好,有引起交叉感染的危险。而且体积大,过滤面积小,满足不了临床抢救输液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研究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既具有中国专利文献CN 87210802U所介绍的输液通气过滤装置的优点,而又具有结构简单,过滤面积大,过滤速度快,便于制作,成本更低,价格更便宜,操作更方便等优点的一次性使用的输液用空气过滤器,而与CN 91206851.5、CN 91216261.1、CN 91219026.4、CN 91219027.2等一次性袋式输液滤器配套使用。保证药液洁净地输入到病人体中,完全避免了环境对药液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输液用空气过滤器,为一个管状体,管状体的一端为进气口,其另一端为出气口,管状体内有一个由滤膜制成的过滤袋,过滤袋口周边与管状体内管壁相连,过滤袋的开口端朝着进气口,病房中的空气,从进气口进入,通过过滤袋后再进入输液瓶中。
为了防止所输的药液从进气管倒流出来,使过滤袋侵湿,以在管状体的出气口上安装一个防药液倒流阀为好。所说的防药液倒流阀是由球腔〔8〕、活塞球〔9〕、球腔塞〔10〕、进气管插口〔11〕和球腔进气通道〔12〕所组成。活塞球〔9〕含在球腔〔8〕内,活塞球〔9〕与球腔进气通道〔12〕朝着球腔的口相适配,通气管插口〔11〕与球腔〔8〕相通。在使用状态时,进气管插口〔11〕与进气管〔7〕相连,球腔进气通道〔12〕与出气口〔6〕相连。病房中的空气通过进气口〔4〕,经过过滤带〔5〕过滤后,再通过球腔进气通道〔12〕进入球腔〔8〕,从进气管插口〔11〕进入进气管中,最后进到输液瓶中。
防药液倒流阀的工作原理分二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进气管插口〔11〕与进气管〔7〕连接时,进气口〔4〕朝上的情况,开始输液时,输液瓶内有空气,这时瓶内空气压力等于外部病房的大气压,活塞球〔9〕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落。若输液瓶内的空气压力小于外部病房中的大气压,空气自进气口〔4〕进入,经过滤袋〔5〕过滤后,到输液瓶中,一旦输液瓶中的压力大于病房中的大气压时,使药液从进气管插口〔11〕进入球腔〔8〕,由于药液产生的浮力将活塞球〔9〕浮起,将球腔进气通道〔12〕封闭,从而防止了药液浸湿过滤袋的事故发生。活塞球的直径1毫米-2毫米,重2-5毫克,由比重0.7-0.95的无毒塑料制成;第二种情况是进气管插口〔11〕与进气管〔7〕连接时,进气口〔4〕朝下的情况,开始输液时,输液瓶内有空气,这时瓶内空气压力等于外部病房的大气压,活塞球〔9〕在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将球腔进气通道〔12〕封闭,若输液瓶内空气压力小于外部病房中的大气压,空气自进气口〔4〕进入,经过滤袋〔5〕过滤后,将活塞球顶起,空气进入球腔,通过进气管进入输液瓶中。一旦输液瓶中的压力大于病房中的大气压时,使药液从进气管插口〔11〕进入球腔〔8〕时,活塞球落下封闭球腔进气通道〔12〕防止药液浸湿过滤袋的事故发生,活塞球的直径1-2毫米,重5-20毫克,由比重1.5-3的塑料或合金材料制成。
制作过滤袋所用的滤膜为硝酸纤维膜、醋酸纤维膜、硝酸纤维和醋酸纤维的混合膜、增强微孔膜(例如聚酯增强微孔滤膜)其中的一种,硝酸纤维膜、醋酸纤维膜、硝酸纤维和醋酸纤维混合膜,一般厚0.1-0.2毫米,滤膜上的小孔直径为0.2-15微米,但这些滤膜强度差。所以用增强微孔滤膜制作过滤袋为佳。这种增强微孔滤膜,其孔径为0.20-5.0微米,最好在0.20-0.45微米之间,其厚度在50微米-150微米之间。过滤袋的过滤面积视需要而定,以在0.5-4平方厘米为宜。先将增强微孔膜(例如聚酯增强微孔滤膜)、硝酸纤维膜、醋酸纤维膜、硝酸纤维和醋酸纤维混合膜其中的一种膜,用无毒防水快干胶,胶接袋缝,最好用热合法焊接袋缝,袋的大小和形状可按需要裁剪,过滤袋的底可以粘接(即胶接)或热合法焊接成直边形凵、角边形
、或圆边形∪。无毒防水快干胶是用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丙酮、甲乙酮、氯仿、四氯化碳、聚苯醚、甲基溶纤剂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与二醋酸纤维、 三醋酸纤维、硝酸纤维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搅拌混合而成。热合法焊接过滤袋可用高频热合机、普通热合机其中的一种或其它热源等加热工具。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滤袋也可侵有杀菌和抑菌的药物。
在制作本实用新型的输液用空气过滤器时,一般是取医用的外径为0.4-2.0厘米(管壁厚0.5-2毫米),长3厘米-20厘米的聚氯乙烯或聚乙烯(以聚氯乙烯软管为佳)制的透明软管一段(所取的聚氯乙烯或聚乙烯管外径大小和壁厚及其长短可视需要而定),用无毒防水快干胶或用热合法将过滤袋的口的周边与管内壁周边连结在一起,使过滤袋的口朝着进气口〔4〕,也可以将过滤袋出口处制成扁平头只留一个空气通道〔13〕与进气口〔4〕相通;为了使过滤袋与管状体内管壁连接的更牢固,将过滤袋的两侧边与管内壁用无毒防水快干胶或用热合法连接在一起更佳。防药液倒流阀的球腔塞及与球腔连成一体的进气管插口、球腔进气通道可分别以塑料为原料注塑而成为好。
在使用时,将输液用空气过滤器出气口〔6〕用医用聚氯乙烯管或聚乙烯管与通气管座〔2〕相连接。也可以将管状体的输液用空气过滤器的出气口〔6〕的一端延长,形成与出气口连成一体的通气管〔7〕直接与通气管座〔2〕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输液用空气过滤器的优点就在于不但具有CN 87210802U专利文献中所述的具有可过滤除去病房空气中的直径大于0.2-0.45μ的吸附有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灰尘微粒杂质,也可以过滤除去病房空气中的真菌、球菌、弧菌等多种致病微生物、病毒等优点,过滤膜不会象棉花、纱布一样脱落下纤维等杂质进入药液内,而使药液造成污染。本实用新型的输液用空气过滤器还具有结构更简单,更便于制作,成本更低,价格更便宜等优点,适于一次性使用,避免了多次消毒的麻烦操作,完全避免了引起交叉感染的危险。本实用新型的输液用空气过滤器具有更大的过滤面积,过滤空气的速度快,体积更小便于携带,操作更加简单,使用更加方便,所以具有广泛的临床实用意义,满足了临床抢救输液的需要。


图1输液用空气过滤器示意图图2带有防药液倒流阀的输液用空气过滤器示意图图3输液用空气过滤器使用时安装示意图〔1〕为瓶塞穿刺针 〔2〕通气管座 〔3〕输液导管座〔4〕 进气口 〔5〕过滤袋 〔7〕与出气口连成一体的进气管。
以下非限定实施例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来决定。
实施例1本实施例见
图1,其制法如上文所述,由一段外径0.9厘米,管壁厚7毫米,长5厘米的医用聚氯乙烯透明软管制成管状体,用热合法将过滤袋〔5〕开口的周边与管内壁周边连接在一起并制成扁平头状,留有一个空气通道〔13〕与进气口〔4〕相通,过滤袋开口端朝着进气口〔4〕,管状体的另一端为出气口〔6〕,过滤袋〔5〕长1.5厘米,宽0.5厘米,由聚酯增强微孔滤膜制成;滤膜孔径0.25微米,厚120微米。
实施例2本实施例见图2,其制法如实施例1和上文所述,唯不同的是在出气口上装有一个防药液倒流阀,防药液倒流阀的制作如上文所述。进气口插口〔11〕与进气管连接时,进气口〔4〕朝下。防药液倒流阀由球腔〔8〕、活塞球〔9〕、球腔塞〔10〕、进气管插口〔11〕和球腔进气通道〔12〕所组成。活塞球〔9〕含在球腔〔8〕内,活塞球〔9〕与球腔进气通道〔12〕朝着球腔的口相适配,通气管插口〔11〕与球腔〔8〕相通。活塞球直径为1.5毫米,由聚四氟乙烯制成。〔4〕为进气口,〔5〕为过滤袋,〔13〕为空气通道。
权利要求1.一种输液用的空气过滤器,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为一个管状体,管状体的一端为进气口,其另一端为出气口,管状体内有一个由滤膜制成的过滤袋,过滤袋口周边与管状体内管壁相连,过滤袋的开口端朝着进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输液用空气过滤器,其特征是,在管状体的出气口上安装一个防药液倒流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器的附件,是安装在输液器的进气管上的空气过滤装置,它为一个管状体,管状体的一端为进气口,其另一端为出气口,管状体内有一个由滤膜制成的过滤袋,过滤袋口四周与管状体内管壁相连,过滤袋的开口端朝着进气口,其优点是可以过滤除去病房中微颗粒灰尘、病菌、病毒,其结构简单,便于制作,成本低,价格便宜,适于一次性使用,过滤面积大,过滤速度快,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61M5/165GK2104030SQ91223969
公开日1992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1991年9月2日 优先权日1991年9月2日
发明者韩宗林, 王世岭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四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