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式肠瘘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1963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囊式肠瘘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具,更详细的是一种囊式肠瘘治疗器。
肠瘘是腹部手术严重并发症之一,特别是高位高流量肠瘘,由于大量肠液外漏,污染侵蚀腹腔脏器、伤口及周围皮肤,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造成营养不良、感染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该疾病治疗非常困难,死亡率较高。在治疗原则上,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1注意纠正内稳失常,2早期充分引流,严格控制感染,3加强营养治疗,4加强肠瘘处理,5维护重要器官的功能,6适当选择手术时机。根据上述原则,加强瘘口处理,减少肠液外漏是治疗肠瘘的关键。因此,经过早期(瘘发生10天以内)积极治疗,瘘口仍不能闭合时,则采用内堵法治疗。目前内堵大都采用乳胶片或硅胶片及乳胶管(涵管)放在肠管内,从肠管内堵住瘘口的方法,以减少肠液外流,然后进行进一步的治疗。采用这种方法治疗有以下不足之处1压力不均匀;过紧可能压坏瘘口周围组织,不紧又起不到完全堵塞的作用,因为肠道不断地蠕动,可能使胶片移动,而使肠液外漏。2由于胶片摩擦粘膜,可能使瘘口重新造成损伤。3在瘘口逐渐缩小需将内堵片取出时,有一定的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克服上述缺点的囊式肠瘘治疗器。该治疗器软硬程度适中,对肠粘膜无损伤,而且内堵较为严密;该治疗器可随瘘口形状及肠蠕动时的压力不同而随之改变,从而使肠液不外溢,确保水、电解质及酸碱的平衡,减少伤口的污染,加快瘘口愈合。
本实用新型设有互相连接的内堵囊(1)和外压固定囊(2)、外压固定囊注气管(3)、内堵囊注气管(4),在内堵囊(1)和外压固定囊(2)的中央设有通过两囊的中心孔(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无毒耐酸碱的乳胶制成,内堵囊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盘状,底稍厚,周边呈气囊;可通过内堵囊注气管注气,注气后提到肠内的瘘口处;外压固定囊在人体外部,注气后呈球形;可通过外压固定囊注气管注气,随着注气量的多少可改变球囊的大小,注气后即可将内堵囊固定在肠内的瘘口处。本实用新型的中心孔是一个通过两囊的穿孔,可供营养管减压管插入,如不需要,在外压固定囊注气后,中心孔即可自动封闭。


图1囊式肠瘘治疗器示意图图2注气后的肠瘘囊式治疗器的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1、将该治疗器进行消毒处理;2、根据瘘口不同,选择合适的型号;3、在瘘口消毒处理后,用摄子将内堵囊折叠后送入肠内;4、将内堵囊充气后提到合适位置,然后外压固定囊注气,随即封闭瘘口;5、如需经肠道供给要素饮食或减压时,可经中心孔在外压固定囊未注气前插入合适的胶管送入肠腔内,外压固定囊再注气;6、当瘘口逐渐缩小时,及时更换小号治疗器或将内堵囊放气后取出。
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减少肠瘘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治愈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权利要求1.一种囊式肠瘘治疗器,其特征在于该治疗器由连接在一起的内堵囊和外压固定囊构成,并且内堵囊和外压固定囊分别接有一注气胶管。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囊式肠瘘治疗器,其特征在于内堵囊和外压固定囊的中心设有一中心孔通过两囊。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囊式肠瘘治疗器,其特征在于该治疗器是采用无毒耐酸碱的乳胶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是一种囊式肠瘘治疗器;该治疗器由内外囊、双囊注气管、双囊中心孔组成,采用无毒耐酸碱的乳胶制成,软硬程度适中,对肠粘膜无损伤;由于采用双囊结构,内堵较为严密,使肠内容物不能外溢,确保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减少瘘口污染和感染的机会,另外可通过双囊中心孔向肠内供给营养液或进行减压;该治疗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是一种理想的肠瘘治疗器具。
文档编号A61F5/00GK2114425SQ9221033
公开日1992年9月2日 申请日期1992年3月3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3日
发明者崔文正 申请人:本钢职工卫生学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