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脑及体内脏器血管栓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2045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取脑及体内脏器血管栓塞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去除血管内栓塞的器具,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目前在手术医治肢体动脉形成的血栓及栓子的用具中,有一种前端带有球囊的导管。其使用方法是,通过在肢体适当的部位手术切开,将前端带有球囊的导管插入肢体动脉,当球囊沿动脉穿过血栓或栓子后,在导管的后端注入液体或气体使球囊澎起,随后在拉出导管的同时,球囊即可将血栓或栓子从动脉的穿刺部带出。这种结构的导管,仅适用于去除肢体动脉内形成的血栓及栓子。而对于在取栓塞的行程中有旁通的血管,尤其是脑血管及体内某些脏器血管形成的栓塞,如仅使用该装置,往往会使血栓及栓子又进入其它旁路动脉和脏器,形成新的栓塞。因此,医治脑及某些脏器血管形成的血栓及栓子,是当今世界的难题之一。目前,国外有采用手术“搭桥”的方法治疗脑及体内某些器管血管形成的栓塞,即在栓塞两端的血管另接一通路,但该方法仍存在创伤大、危险性高和操作复杂且速度慢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原有球囊导管仅适于取肢体动脉栓塞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在取栓塞行程中有旁通血管和较适合医治脑及体内脏器栓塞以及在取栓塞过程中不阻断血流的取栓塞用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除采用前端带有球囊的导管之外,再配置一外套管。外套管可使球囊将栓塞压入其内并一同取出。因此,有效地解决了栓塞会进入其它动脉或脏器的难题。
按照上述方案,外套管的一端可安装一喇叭口,也可将外套管直接模压出喇叭口;外套管的管壁上可钻出3个以上的侧孔,最好取8个,其直径为1毫米,也可取在0.5~2毫米之间,在外套管靠近喇叭口的一端留出一段无孔区,其长度可取在40~120毫米之间。喇叭口的作用,主要是较适合用在栓塞部与穿刺部血管之间有横向血管贯通的情况。由于外套管上开有侧孔,当其插入动脉后可不阻断血流。而侧孔数取3个以上或取8个,其直径取在0.5~2毫米之间,一方面是不致因孔径过大使外套管易折而缺乏韧性,另一方面是如孔径取的过小,会影响外套管内与旁路血管间的血流。外套管留出一段无孔区并长度取在40~120毫米之间,主要作用为容纳栓子,如在此开有侧孔,将会使栓塞漏出于外套管。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采取如下措施。外套管和喇叭口均采用聚乙烯塑材,外套管的管径取在1~2毫米之间,喇叭口的厚度应薄于外套管并使之既柔软而又富弹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将所取的脑及体内脏器内栓子拉入外套管内并一同取出体外,不仅解决了栓塞与穿刺部血管间有模向贯通和分支血管的取栓塞问题,同时还可取肾、脾、肝、肠系膜和中下动脉和支气管动脉等处的栓子,尤其更适合取脑血栓。该装置可在取栓过程中不阻断血流的情况下操作,并具有创伤小、速度快和危险性小等特点,同时也解决了当今世界的一大难题。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取脑及体内脏器血管栓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为大脑前动脉[7]为大脑中动脉,[8]为大脑后动脉,[11]为颈内动脉。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一种包括球囊[6]和导管[1]的取栓塞[5]装置,在前端带有球囊[6]的导管[1]外还有一外套管[3]。外套管[3]的一端有一喇叭口[4],外套管[3]管壁上开有8个侧孔[10],侧孔[10]的直径为1毫米,在靠近喇叭口[4]的外套管[3]上还有一段无孔区[9],无孔区[9]的长度为60毫米。外套管[3]和喇叭口[4]均采用聚乙烯塑料,也可采用其它类似材料,外套管[3]的管径取2~4毫米之间,喇叭口[4]的厚度应薄于外套管[3],尽量使之既柔软而又富弹性。使用时先在肢体或适当部位手术切开,再将前端带有气囊[6]的导管[1]插入肢体动脉,当球囊[6]沿动脉穿过血栓后,在导管[1]的后端注入生理盐水或稀释的造影剂使球囊[6]澎起,然后拉动导管[1]使球囊将血栓拉入外套管[3],最后将其从穿刺部同时取出体外。
权利要求1.一种包括球囊和导管的取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端带有球囊的导管外有一外套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套管的一端有一喇叭口。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取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喇叭口套装在外套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套管管壁上开有三个以上的侧孔。
5.根据权利要求1和4所述的取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套管管壁上的侧孔数为8个。
6.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取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靠近喇叭口的外套管上有一段无孔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无孔区的长度为40~12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侧孔的直径为0.5~2毫米。
专利摘要取脑及体内脏器血管栓塞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技术方案主要是在带有球囊的导管外有一具有侧孔和喇叭口的外套管。尤其适合取脑血栓,同时还可取肾、脾、肝、肠系膜和中下动脉和支气管动脉等处的栓子,该装置可在取栓过程中不阻断血流的情况下操作,并具有使用创伤小、速度快和危险性小等特点,解决了当今世界的一大难题。
文档编号A61M1/00GK2115768SQ9221124
公开日1992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1992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1992年2月20日
发明者崔连群, 王丽华 申请人: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