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吸、刮两用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2441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工流产吸、刮两用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人工流产的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既可用于刮除子宫腔内粘连的异物,同时又可将刮下的异物吸出体外的吸、刮两用器械。
目前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常用的流产吸引管及子宫刮匙,属于两种不同类型及用途的器械,在手术过程中要分别使用,即利用刮匙将粘连的异物刮下后,再换吸引管将其吸出;两种器械反复交替使用,直到将宫腔清理至净,手术方告结束。传统的流产吸引管是一根端部封顶,而在其下侧面开了一个椭圆形吸孔的管状杆体,吸引管的下部有一与胶性软管联接并起密封和自锁作用的呈倒锥体的接头;宫腔内的异物则通过吸孔经管腔吸出。而传统的子宫刮匙的手柄及金属杆形如解刀,但在金属杆的端部是带刮匙孔的环状刮匙,用以刮除子宫异物。由于在人工流产手术中需采用两种器械交替操作,不但延长了手术时间、而且势必增加患者的出血量和感染机会,亦提高了器械的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集吸、刮功能于一体的人工流产手术器械,该器械既可用于刮除子宫内的粘连物,又可用其将刮下的异物吸出体外。以实现一种器械具有两种功能、降低成本,减少患者手术时的出血量和感染机会等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以原流产吸引管为基础,在管头吸孔对侧管壁上开设一刮匙孔,而将刮匙孔顶端外侧的圆弧加工成为带锐口或钝口的刮匙刃口;而在管体下端的管接头上部既可增设一操作手柄,亦可不设而利用管体作操作手柄,而吸刮两用管的深度指示标记、接头及吸孔的大小及形状,管体、管腔直径等均与对应规格人工流产吸引管相同。本实用新型即以此实现其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吸、刮两用管,在作人工流产手术中既可利用其刮匙刃口清除宫腔内的粘连物,又可利用吸孔及刮匙孔将清除下的异物吸出体外,从而避免了采用常规流产吸引管和子宫刮匙作手术,需将两种器械交替使用;既延长了手术时间,又增加患者的出血量及感染机会。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吸管和刮匙两种功能,简化了人工流产手术的操作程序、缩短了手术时间,因此减少了手术时患者的出血量和感染机会、降低了器械的制造成本等。
附图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A向视图,即刮匙口及刮匙孔形状示意图;图3、为B向视图,即吸孔形状示意图。
图中1、接头,2、管体,3、管腔,4、吸孔,5、刮匙刃口,6、刮匙孔,7、深度指示标记,8、手柄。
实施例一以管腔3的内径为φ6mm的吸、刮两用管为例采用规格为G6606型的流产吸引管作基础件,在与吸孔4对称的管壁上加工一刮匙孔6,匙孔长9.5mm;匙孔下圆弧半径为1mm,刮匙刃口5的半径R2mm,刃口半径中心至管体2的顶端距离为4mm,刮匙刃口仍按原刮匙要求既可加工成锐口,亦可加工成钝口。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的结构尺寸均与规格为G6606型的流产吸引管相同。
实施例二亦以管腔3内径为φ6mm的吸、刮两用管为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将管体由全长24cm(按G6606标准长度)加长至30cm。并在接头1的上方0.5cm以上的管体上装一操作手柄8。手柄长10cm,与管体紧固联结。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同。
权利要求1.一种人工流产吸、刮两用管,包括带管腔的管体、接头,位于管体端部侧面的吸孔及深度指示标记,其特征是在吸孔的对侧管壁上还设有一刮匙孔,而刮匙孔顶部外侧圆弧为一带锐口或钝口的刮匙刃口;而在管体下端的管接头上部既可设一操作手柄,亦可不设而利用管体作手柄,设置手柄时手柄与管体紧固联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集吸引管和子宫刮匙两功能于一体的吸、刮两用管。该两用管是在传统吸引管的吸孔对侧管壁上开设一刮匙孔及刮匙刃口,既可用于刮除子宫内的粘连物,又可用其将刮下的异物吸出。因此在手术中可简化操作程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和感染机会、降低器械的制造成本。从而克服了常规流产手术中需交替使用两种器械,不但延长了手术时间,而且增加手术时的出血量和感染机会等弊病。
文档编号A61M25/00GK2116469SQ9221431
公开日1992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1992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18日
发明者陈孝路, 屠兴复 申请人:陈孝路, 屠兴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