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高压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4381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两用高压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管接头,特别是一种用于高压清洗机上的 两用高压管接头。
技术背景
现有技术中,高压管接头上只设有一个密封圈,因而只有与该密封 圈大小相配的进水管或出水管才能与其密封,对于直径不等的进水管或 出水管则需换一根高压管接头,因而适应性差,使用不方便,不能满足 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 单、使用方便、适用性广、密封可靠的高压管接头。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用高压管接头,包括一空心柱体和设于该 空心柱体中部的挡圈,所述空心柱体外周套有一锁紧螺母,所述空心柱 体一端由外至内依次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第二凹槽内 分别设有密封圈,且第二凹槽内的密封圈直径大于第一凹槽内的密封圈 直径。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第三 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第一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之间。
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直 径小于所述第三密封圈。
所述第二凹槽设于所述挡圈的前端。
所述空心柱体另一端设有一卡槽。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用高压管接头,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
3首先,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由三个密封圈形成的两个接口,该两个接 口可分别与直径不等的进水管或出水管密封,因而适用性广,使用灵活, 而且增加的接口也可以避免用户更换接头的麻烦,使操作变得更加方便。
其次,本实用新型的高压管接头在与进水管或出水管密封时,是通 过前、后两个直径不等的密封圈来实现的,因而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一 个密封圈而言,两个密封圈的前、后密封性能更为可靠。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压管接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上所示,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用高压管接头,包括一空心柱 体1和设于该空心柱体中部的挡圈11,空心柱体1外周套有一用来与进 水管或出水管外端锁紧的锁紧螺母2,空心柱体1的一端由外至内依次设 有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第二凹槽4设于挡圈11的前端,空心柱体 1的另一端设有一与高压管卡接的卡槽6,第一凹槽3内设有第一密封圈 31,第二凹槽4内设有第二、第三密封圈4K 42,第一密封圈31的直径 小于第二密封圈41,第二密封圈41的直径小于第三密封圈42,且该第 二密封圈41位于第一密封圈31和第三密封圈42之间。
如上所述,第一、第二密封圈31、 41用来与直径较小的出水管或进 水管密封,第二、第三密封圈41、 42用来与直径较大的出水管或进水管 密封,每次密封均由两个直径不等的密封圈一前一后密封,提高了密封 的可靠性;同时这三个密封圈能与两个直径不等的进水管或出水管相配 合,增加了高压管接头的适用性。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 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 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1. 一种两用高压管接头,包括一空心柱体(1)和设于该空心柱体中部的挡圈(11),所述空心柱体(1)外周套有一锁紧螺母(2),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柱体(1)一端由外至内依次设有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第二凹槽(3、4)内分别设有密封圈,且第二凹槽(4)内的密封圈直径大于第一凹槽(3)内的密封圈直径。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两用高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凹槽(3)内设有第一密封圈(31),所述第二凹槽(4)内设有第二、 第三密封圈(41、 42),所述第二密封圈(41)位于第一密封圈(31) 和第三密封圈(42)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用高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密封圈(3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密封圈(41),所述第二密封圈(41) 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密封圈(42)。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两用高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二凹槽(4)设于所述挡圈(11)的前端。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两用高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 述空心柱体(1)另一端设有一卡槽(6)。
专利摘要一种两用高压管接头,包括一空心柱体和设于该空心柱体中部的挡圈,所述空心柱体外周套有一锁紧螺母,所述空心柱体一端由外至内依次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第二凹槽内分别设有密封圈,且第二凹槽内的密封圈直径大于第一凹槽内的密封圈直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多个直径不等的密封圈,一方面既可以提高密封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高压管接头的适用范围,使用方便且实用性强。
文档编号F16L19/03GK201250967SQ20082020795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5日
发明者王德生 申请人:王德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