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式输液穿刺针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2780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套管式输液穿刺针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软管的穿刺针头。它由针芯、针套等组成。
目前的静脉输液及动脉、腰椎穿刺等用针头常在成功刺入后由于操作不慎或病人活动不当使已在靶器官的针头穿出。造成漏液、出血及其它意外损伤。这不仅给医护人员带来麻烦,更重要的是怡误诊断和治疗,也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带软质套管的穿刺装置。它能有效地防止针头的穿出及靶器官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主要由刚性针芯及软质套管(针套)组成。使用时,在刺入靶器官后,将针芯拔出,针套留在其中。针芯根部连着透明含腔的针柄,用以观察有无回血即穿刺是否成功。也可将本实用新型中的针套配置于普通针头及针管上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特点为刚性针芯外配有软质针套。刺入方法与普通针头相同。因为留在靶器官内的是软质套管,所以病人可较随便的活动而不发生漏液及损伤局部组织等意外。这无疑能减轻病人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式造成的痛苦,也能使医护人员减轻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下面的实施例及附图
给出。
下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套管式输液穿刺针头装置的剖面图。
下面结合该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细节。
图中1、针柄;2、针芯;3、针柄腔;4、针套柄座;5、针套柄;6、针套;7、针塞;8、孔道针柄(1)为透明材料(如塑料)注成,其断面可方、可扁,或椎圆和圆形。其中心空,贯全长。近针芯端细,为针套柄座(4)。该座中心与针芯(2)根部相连。针柄的另一端变大形成针柄腔(3)。可容许与针塞(7)相嵌。针芯(2)为空心,尖端状如普遍针头。针套(6)为一塑料中空软管。其内径与针芯外径相适应,远端外径逐渐变小,最终与内径接近。其根部连接于针套柄(5),针套柄的后端逐渐变大,以恰好安在针套柄座(4)上。针塞(7)亦为塑料制成。一端为圆形,其外径与针柄腔,后端的内径相适应,二者相嵌。另一端为椭圆抓手,以便取拿。同时,针塞上有孔道(8),使针柄腔与外界相通。针柄及针套柄的外表面均有螺纹,以增加摩擦力。
该针头的长度可有多种,其口径大小也有多种。
装配及使用说明出厂时将针套系统(即5和6)套于针芯(2)及针套柄座(4)上;将针塞(7)塞入针柄(1)的末端。整个系统可装于一硬塑料容器内以便保护。然后封入塑料袋内消毒。使用时,取出整个系统,手持针柄及针柄套。将针芯尖部刺向靶器官(如静脉)。在确认穿刺成功(针柄腔内有血),且针套前端已进入靶器官以后,用手指将针套柄沿针芯方向再推入适当长度,使其脱离针柄。达到满意位置后取出针芯,将输液管或注射针管的针头座插入针套柄(5)内并使其插牢。即可进行输液或其它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由针芯、针柄等构成的套管式输液穿刺针头。其特征在于刚性针芯及针柄座上套有可与其分离的中空软质套管(针套)。
2.如权利要求1所规定的套管式输液穿刺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刚性针芯为空心,且连接于中空、透明的针柄座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规定的套管式输液穿刺针头,其特征在于软质套管(针套)的根部——针套柄套在针套柄座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规定的套管式输液穿刺针头,其特征在于针套柄的外表面有螺纹。
5.如权利要求1所规定的套管式输液穿刺针头,其特征在于针柄的外表面有螺纹。
6.如权利要求1所规定的套管式输液穿刺针头,其特征在于针柄后尾部安有一针塞,上有小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规定的套管式输液穿刺针头,其特征在于该针套可配置于普通针头及针管上使用。
专利摘要目前的静脉输液及动脉、腰椎穿刺等用针头,常在成功刺入后,由于操作不慎或病人活动不当等,使已在靶部位的针头穿出,造成漏液、出血等意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软套的穿刺针头。它由针芯、针套等组成。刺入靶器官后,将刚性针芯拔出,软套留在其中执行任务。这样,病人可以较自由地活动而无上述现象发生,且能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它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由于此为消耗品,用量大,市场又广,故又有重大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A61B17/34GK2147837SQ9221998
公开日1993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199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1992年10月22日
发明者苏晓萍, 董全胜, 苏道勇, 庄新, 张希和, 苏树言 申请人:苏晓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