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人工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3695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人工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人工呼吸器。
一些窒息的危重病人紧急抢救时传统的方法是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很易交叉感染,费时、费力。医院内采用人工呼吸机帮助患者呼吸,效果好,但受地点等条件限制,只限在院内使用,中国专利CN88219863.7号曾公开了一种“人工呼吸器”,结构较复杂,虽然不需直接与患者的口鼻接触,但仍需抢救者用嘴将气体吹入,既不卫生,也很费劲。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家庭、基层保健单位、意外事故现场,抢救突然呼吸停止的病人用的便携式人工呼吸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可伸缩的气泵顶面为硬面,便于手压用,气泵的一侧竖立有容量计,并刻有数字表示容量大小,容量计上设有游标卡,能上下移动,控制气泵排气量,并由通气道连接盒式换气室,再由通气道连接弹性通管,并接面罩,盒式换气室四侧面分别设有呼气通道、吸气通道,二个通气道,盒式换气室内部由通气道分成里、外两室,通气道之间设有双向阀门或单向阀门。外界空气被污染时吸气通道可外接空气过滤器,使干净的空气输入患者体内。
附图及

图1为便携式人工呼吸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便携式人工呼吸器的盒式换气室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游标卡,2-容量计,3-气泵,4-底座,5-盒式换气室,6-呼气通道,7-内通气道,8-吸气通道,9-通气道,10-通气道,11-单向阀门,12-双向阀门,13-面罩,14-弹性连通管,15-里室,16-外室。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如附图1所示,便携式人工呼吸器,由可伸缩的无毒无害塑料制成折叠状的气泵3,上面为硬底,底坐4一侧竖起可折放的容量计2,其上刻有均等的12格,每格容积为100毫升,容量计上有可上下移动的游标卡,用以控制泵的容量,气泵最大有效排气量为1200毫升,儿童使用时控制在800毫升,婴儿600毫升。气泵经通气道9连接盒式换气室5,再经通气道10连接柔性连通管14接面罩13,盒式换气室四侧分别设有呼气通道6、吸气通道8、通气道9和10,盒式换气室内部由通气道7分成里室15、外室16,通气道7与6之间设有双向阀门12,通气道8上设有单向阀门11,吸气通道8可外接空气过滤器,使清洁空气输入患者体内。面罩13、气泵3、换气室5之间可拆卸,装在箱子内。
使用时先要检查呼吸器各呼吸通道是否畅通,再将面罩放患者鼻嘴上方,每5秒按压气泵顶部一次,按压时力要均匀,勿过猛,空气从气泵3经过通气道9进入换气室里室15,单向阀门11关闭吸气通道8,空气经过内通气道7进入换气室外室16,此时双向阀门12关闭呼气通道6,空气经通气道10及连通管14,经面罩13,送入患者口腔或(和)鼻腔,进入患者肺脏,停止按压气泵时,在呼吸肌弹性作用下,压出肺内气体,由面罩13经连通管14、通气道10进入换气室外室16,此时双向阀门12关闭内通气道7,呼出的气体经呼气通道6排到空间;完成呼气过程的同时,气泵3自动回弹至原位,此时阀门11打开,新鲜空气经吸气通道8及换气室里室15经通气道9进入气泵,此时因里室内为负压,双向阀门12关闭内通道7,如外界空气被污染,可在吸气通道8上接空气过滤器,使空气净化后再输入患者体内。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人工呼吸器,由进出气管、控制阀门、面罩等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带有游标卡1和容量计2的可伸缩气泵3,由通气道9连接盒式换气室5,再由通气道10连接弹性的连通管14,再连接面罩13,盒式换气室四侧面分别设有呼气通道6,吸气通道8、通气道9、10,盒式换气室内部由通气道7分成里室15、外室16,通气道7与通气道6之间设有双向阀门12,通气道8上设有单向阀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人工呼吸器,其特征在于盒式换气室的吸气通道8可外接空气过滤器。
专利摘要便携式人工呼吸器由可伸缩的气泵、盒式换气室、弹性连通管、面罩等组成,换气室侧面有四个通气道,盒内有单向及双向阀,抢救者只需用手轻压气泵,新鲜空气就不断输入病肺部。呼吸过程完成后气泵自动回弹至原位,如果外界空气被污染,可在吸气通道上接空气过滤器,使输入空气净化。便携式人工呼吸器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不受电源和氧气条件限制,避免交叉感染,适用于家庭、基层单位、意外事故等现场抢救突然呼吸停止的病人。
文档编号A61M16/00GK2131528SQ9223308
公开日1993年5月5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8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8日
发明者李宝君 申请人:李宝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