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茸液和鲜茸口服液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32436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鲜茸液和鲜茸口服液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鲜茸液和鲜茸口服液的配方及制备方法,属于医学中的医用药品的制备技术。
在中医药学中,鹿茸的使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其本身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任冲、托疮毒的功能,其滋补强身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视,但传统的鹿茸加工地多采用“炸茸”的方法,有效成分流失较大,中药及成药制剂均采用“炸茸”干品入药制成,既浪费了资源,又降低了疗效。近年问世的滋补强身单味药-鹿茸精,仍然是采用炸茸为原料,加之多次以乙醇除蛋白,使药中有效成分大量流失。另一种以炸茸水和茸血制成的鹿茸液,虽然未使用药材鹿茸干品,但由于同样采用乙醇反复处理,有效成分减少仍十分明显。
针对鲜茸制品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鹿茸有效成分的含量得以最大限度保存的鲜茸液和鲜茸口服液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鲜茸液的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将鲜鹿茸冷冻,并在冷冻条件下切片,然后进行低温磨浆,所得磨浆液加4-8倍量水煎煮40-80分钟,趁热过滤,滤渣3-5次加倍量水煎煮,合并滤液浓缩,趁热加入适量苯甲酸钠水溶液,在1-10℃密封放置24-48小时,无菌情况下离心,即得鲜茸液。
鲜茸液吸收度测定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精密吸取上述鲜鹿茸液2ml,加乙醇10ml振摇10分钟,离心,吸取全部上清液,于水浴上蒸发至近干,残渣加水溶解,并全部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参照中国药典)于253±1m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应在0.50以上。
本发明所提供的鲜茸冷冻磨浆、煎煮提取鲜茸液的方法,其鲜茸有效成分含量,比以炸煮所得鹿茸干品为原料,又经醇提除蛋白过程获得的鹿茸精明显提高。其品质也明显优于以炸茸水和茸血为原料的鹿茸液。其药效是现有的鹿茸精及鹿茸液的二倍。
下面通过较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叙述本发明鲜茸液制备方法的技术特征。
将新鲜的鹿茸冷冻、切片,冷冻磨浆,冷冻温度0℃-5℃,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趁热过滤,滤渣再依次加4、3、2、1倍量水煎煮,前两项各为1小时,后两次各为0.5小时,过滤,合并5次滤液,每600克鲜鹿茸滤液浓缩至5000ml,趁热加入20g苯甲酸钠(先用20ml溶解)混匀,在1-10℃密封放置24小时,在无菌条件下离心,即得鲜茸液。
鲜茸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取炼蜜(相对密度为1.450)6887克加入用20ml乙醇溶解的尼泊金乙酯2克,再加入鲜鹿茸液5000ml混匀,加水至10000ml过滤,分装成每支10ml。
鲜茸口服液的组方鲜鹿茸液5000ml、炼蜜6887g、尼泊金乙酯2g,加水至10000ml。
分装成1000支。
权利要求
1.一种鲜茸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鲜鹿茸冷冻,并在冷冻条件下切片,然后进行低温磨浆,所得磨浆液加4-8倍量水煎煮40-80分钟,趁热过滤,滤渣3-5次加倍量水煎煮,合并滤液浓缩,趁热加入适量苯甲酸钠水溶液,在1-10℃密封放置24-48小时,无菌情况下离心,即得鲜茸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茸液的制备方法,其限定为将新鲜的鹿茸冷冻、切片,冷冻磨浆,冷冻温度0℃-5℃,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趁热过滤,滤渣再依次加4、3、2、1倍量水煎煮,前两项各为1小时,后两次各为0.5小时,过滤,合并5次滤液,每600克鲜鹿茸滤液浓缩至5000ml,趁热加入20g苯甲酸钠(先用20ml溶解)混匀,在1-10℃密封放置24小时,在无菌条件下离心,即得鲜茸液。
3.一种鲜茸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炼蜜(相对密度为1.450)6887克加入用20ml乙醇溶解的尼泊金乙酯2克,再加入鲜鹿茸液5000ml混匀,加水至10000ml过滤,分装。
4.一种鲜茸口服液,其组方为鲜鹿茸液 5000ml炼蜜 6887g尼泊金乙酯 2g加水至10000ml。
全文摘要
一种鲜茸液的制备方法。首先将鲜鹿茸冷冻,并在冷冻条件下切片,然后进行低温磨浆,所得磨浆液加4-8倍量水煎煮40-80分钟,趁热过滤,滤渣3-5次加倍量水煎煮,合并滤液浓缩,趁热加入适量苯甲酸钠水溶液,在1-10℃密封放置24-48小时,无菌情况下离心,即得鲜茸液。其药效是现有的鹿茸精及鹿茸液的二倍。
文档编号A61K35/12GK1078890SQ93111029
公开日1993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7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7日
发明者董本祥, 冯玉书 申请人:辽宁省西丰中药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