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灼伤药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2696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灼伤药及其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医疗临床外科的中成药,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灼伤的外用药物。
目前,医院临床外科对灼伤病人的外敷药物主要有以下三种烧伤Ⅰ号,烧伤Ⅱ号和米黄膏,在这三种药物中烧伤Ⅰ号、Ⅱ号可遏制大面积,深度灼伤部位渗出液的渗出,保持灼伤部位干燥;米黄膏可解决Ⅱ度深Ⅱ度、Ⅲ度小面积灼伤的愈合问题。除此以外,其他可治疗灼伤的药物如獾油,烧烫伤药膏,京万红等也都能对烧疼起到缓解作用,还可解决小面积灼伤的愈合问题,上述这几种药物治疗周期都较长,愈后瘢痕相对明显,还有色素沉着;对渗出液的渗出遏制效果不佳,同时不具备镇疼、防休克、防感染的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可有效遏制灼伤部位渗出液的渗出,并能治疗愈后的瘢痕,祛除色素沉着的灼伤药及其制作方法。
为达到上述治疗效果,本申请采用中药材为原料加工配制而成了这种灼伤药,根据治疗的侧重点不同,将其分为对一切灼伤均有治疗效果的普通灼伤药和专治Ⅲ度灼伤削痂后愈合的特殊灼伤药。
普通灼伤药的药物组成及含量为地榆34-61%,全蝎3%,天麻3%,大黄5%,羌活0-3%,白僵蚕0-3%,白芨5-10%,黄连3%,黄芩3%,黄柏3%,五倍子5-10%,蜂白蜡2-5%,象皮2-5%,田七5-10%。
普通灼伤药的制作方法如下把象皮切成小块放粗沙内炒干,在碾槽内碾碎,用细筛过;其余的各味药采用常规方法研磨成粉状,用细筛过;然后按比例混合即可制成这种灼伤药的粉剂;把蜂白蜡切成小块,放在70℃-90℃的菜子油中溶化;然后把其它的药粉加入溶化了蜂白蜡的菜子油中调和就制成该药的混悬液。
特殊灼伤药的药物组成及含量为珍珠3%,血蝎3%,侧柏叶11-15%,地鳖虫1-5%,羚羊角3-5%,象皮6-10%,麝香0.1%,地榆18.9-42.9%,蜂白蜡10%,田七10-15%,五倍子10-15%。
特殊灼伤药的制作方法如下以同量传统豆腐切成小块与珍珠同煮,以豆腐熟透为准,捞出珍珠、凉干,放入磁钵内研成极细粉;象皮切成小块放粗沙内炒干,在碾槽内碾碎,用细筛过;血蝎先捣后碾,用细筛过;麝香放入磁钵内研成极细粉;羚羊角以刀刮屑,放新瓦上焙脆,先捣后研,研成极细粉;其余几味药采用常规方法研磨成粉并用细筛过;然后按比例混合即制成这种灼伤药的粉剂;将蜂白蜡切成小块放在70℃-90℃的菜子油中溶化,然后把其它的药粉加入溶化了蜂白蜡的菜子油中调和,就制成该药的混悬液。该药制成油膏的方法为把溶化了蜂白蜡的菜子油,温度保留在70℃左右,放其它药粉,搅拌均匀,待油温降到15℃左右,放入血蝎、羚羊角、珍珠、象皮的粉末,最后放入麝香粉,充分搅拌均匀,油膏的浓度以易摊开,不流动为准。
这两种配方的灼伤药,通过临床应用观察有如下效果普通配方用于Ⅰ度、Ⅱ度和深Ⅱ度、Ⅲ度灼伤的外敷,与其他外敷药相比,可有效地遏制渗出液的渗出;对灼伤面积小于25%以内的Ⅰ度、Ⅱ度和深Ⅱ度、Ⅲ度灼伤均可治愈,不需要植皮,愈后不留瘢痕,色素沉着在60天内消除。特殊配方专用于Ⅲ度灼伤削痂后的外敷,并能代替植皮手段;可起到止血,镇疼,预放休克,预放败血症的作用,还可缩短修复极限,愈合后不留瘢痕,光滑平整,色素沉着在40天内消除。这两种配方的粉剂用于灼伤面串泡破损与小面积创面曝露时的应急;混悬液用于大面积Ⅰ度灼伤的治疗;油膏用于灼伤串泡未破损,灼伤面过于干燥,Ⅱ度与深Ⅱ度灼伤的平压外敷,及Ⅲ度灼伤削痂后的平压、外敷。
在治疗的过程中,总结出这两种配方的最佳药物组成比例如下普通配方的药物含量为地榆34%,全蝎3%,天麻3%,大黄5%,羌活3%,白僵蚕3%,白芨10%,黄连3%,黄芩3%,黄柏3%,五倍子10%,蜂白蜡5%,象皮5%,田七10%。
特殊配方的药物含量为珍珠3%,血蝎3%,侧柏叶15%,地鳖虫5%,羚羊角5%,象皮10%,麝香0.1%,地榆18.9%,蜂白蜡10%,田七15%,五倍子15%。
权利要求
1.一种采用中药材加工配制成的灼伤药,其特征在于这种灼伤药的成份及含量为地榆34-61%,全蝎3%,天麻3%,大黄5%,羌活0-3%,白僵蚕0-3%,白芨5-10%,黄连3%,黄芩3%,黄柏3%,五倍子5-10%,蜂白蜡2-5%,象皮2-5%,田七5-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灼伤药,其特征在于这种的灼伤药最佳成份含量为地榆34%,全蝎3%,天麻3%,大黄5%,羌活3%,白僵蚕3%,白芨10%,黄连3%,黄芩3%,黄柏3%,五倍子10%,蜂白蜡5%,象皮5%,田七1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灼伤药的制作方法,它是将各成份研成粉,然后按比例混合,用细筛过,即可制成这种灼伤药粉剂;其中地榆、全蝎、天麻、大黄、羌活,白僵蚕、白芨、黄连、黄芩、黄柏、五倍子、蜂白蜡、田七采用常规方法研磨过筛,其特征在于象皮的制作方法为把象皮切成小块放粗沙内炒干,在碾槽内碾碎,用细筛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灼伤药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蜂白蜡切成小块,放在70℃-90℃的菜子油中溶化,然后把其余的药粉按比例混合后加入溶化了蜂白蜡的菜子油中调和,可制成这种灼伤药的混悬液。
5.一种由中药材加工配制成的灼伤药,其特征在于这种灼伤药的成份及含量为珍珠3%,血蝎3%,侧柏叶11-15%,地鳖虫1-5%,羚羊角3-5%,象皮6-10%,麝香0.1%,地榆18.9-42.9%,蜂白蜡10%,田七10-15%,五倍子10-1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灼伤药,其特征在于这种灼伤药的各成份最佳含量为珍珠3%,血蝎3%,侧柏叶15%,地鳖虫5%,羚羊角5%,象皮10%,麝香0.1%,地榆18.9%,蜂白蜡10%,田七15%,五倍子15%。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灼伤药的制作方法,它是将各成份研成粉,然后按比例混合,用细筛过后即可制成这种灼伤药的粉剂,其中侧柏叶,地鳖虫、地榆、蜂白蜡、田七、五倍子,采用常规方法研磨、过筛,其特征在于珍珠、象皮、血蝎、麝香、羚羊角的制作方法分别如下以同量传统豆腐切成小块与珍珠同煮,以豆腐熟透为准,捞出珍珠、凉干,放入磁钵内研成极细粉;象皮切成小块放粗沙内炒干,在碾槽内碾碎,用细筛过;血蝎先捣后碾,用细筛过;麝香放入磁钵中研成极细粉;羚羊角以刀刮屑,放新瓦上焙脆,先捣后研,研成极细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灼伤药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蜂白蜡切成小块,放在70℃-90℃的菜子油中溶化,然后将其余的药粉按比例混合后加入溶化了蜂白蜡的菜子油中调和,可制成这种灼伤药的混悬液。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灼伤药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把溶化了蜂白蜡的菜子油,温度保留在70℃左右,放侧柏叶,地鳖虫、地榆、田七、五倍子的粉末搅拌均匀,待油温降到15℃左右,放入血蝎、羚羊角、珍珠、象皮的粉末,最后放入麝香粉,搅拌均匀,即可制成这种灼伤药的油膏。
全文摘要
一种灼伤药,作为临床烧、烫伤病人的外敷药物,它可有效地解决灼伤后渗出液的渗出,治愈灼伤并可防止愈后瘢痕的形成,避免色素沉着,缩短治愈时间,这种灼伤药由地榆、全蝎、天麻等十几味中药组成,它可制成粉剂、液剂、油膏状,适合各种灼伤病人使用。
文档编号A61P17/02GK1104509SQ9311529
公开日1995年7月5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31日
发明者刘永录 申请人:刘永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