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直流手提式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5995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直流手提式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合于清除病人呼吸道或其他部位分泌物的吸引器,它也适合于小型手术时用。
目前,医用吸引器,一般采用膜式电动吸引器、中心负压装置或脚踏吸引器。膜式电动吸引器及中心负压装置是利用真空泵工作原理来产生负压,均需用交流电,当无交流电源时,不能工作。膜式电动吸引器其体积大、笨重。中心负压装置只是部分医院安装,而且有该装置的医院并不是每个病房,每个床位均安装,一般只在危重病房及手术室安装。使用时需用较长的接管。脚踏吸引器是利用气缸、活塞原理来产生负压,它不需电源,但其操作较繁琐,费力,体积大,搬动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引器,它使用直流电源,体积小,操作简便,可随时调整负压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吸引器主体部分由2个气缸、活塞、连杆、限位开关以及电机、齿轮和连接管组成。当按动开关,电机转动,通过齿轮传动,带动2个活塞的连杆,使其同步运行,其中一个活塞向气缸内侧推进,缸内空气顶开该活塞的单向阀,空气由此向外排出,而另一活塞向另一气缸的外侧推进,此时该活塞上的单向阀关闭,缸内产生负压,该负压通过连接管传递至密闭储液瓶及外接管。反之,2个活塞推进方向相反,由于2个活塞不停地来回运行,使二个气缸交替产生负压,从而保证储液瓶及外接管内持续保持负压状态。2个活塞能来回交替运行,是由于该装置上设有一限位开关,使任一活塞运行至极限位置时自动切换电机转向,使活塞朝相反方向运行。该装置上还设有一调速装置(多圈线绕电位器),以便根据需要,调整负压大小。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使储液瓶及外接管内持续保持负压状态。该吸引器使用直流电源,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随时调整负压大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吸引器除去外壳部分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3是吸引器主体部分的俯视剖面构造图。
图中1.铁制外壳2.电池盒3.铁制底座4.连接管5.气缸6.电机7.连杆8.微动限位开关29.活塞2上的限位档杆(在图2中,活塞2上的限位档杆应位于气缸内,此处只是为了标号,以便说明,故用虚线)10.微动限位开关111.活塞1上的限位档杆12.从动齿轮固定支座13.外接管14.密闭储液瓶15.三通16.直流继电器J117.主动齿轮18.直流继电器J219.多圈线绕电位器20.手动开关21.活塞122.钢珠23.簧片(22及23组成单向阀)24.螺丝25.从动齿轮26.活塞227.5号充电电池28.调压开关(调压开关位于外壳处,图2中不能显出,此处只是为了标号、说明,故用虚线)在
图1、图2、图3中,电路原理是这样实现的按动开关(20)、直流继电器J2(18)得电,电机(6)正传,带动活塞2(26)运行,当活塞2(26)上的限位档杆(9)行至微动限位开关2(8)时,打开其常闭触点,闭合常开触点,此时,直流继电器J2(18)失电,直流继电器J1(16)得电,电机(6)反转,活塞向反方向运行,当活塞1(21)限位档杆(11)行至微动限位开关1(10)时,打开其常闭触点,闭合常开触点,直流继电器J1(16)失电,直流继电器J2(18)得电,电机(6)正传,周而复始,不断自动换向,达到2个活塞轮流做功的目的。

图1中,电机(6)通过以其连接的多圈线绕电位器(19)调节电阻大小,改变通过电机(6)的电流,达到调速的目的。
在图2中,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吸引器主体部分由2个气缸(5)组成,气缸(5)内装有活塞1(21)和活塞2(26),2个活塞大小,结构相同,活塞上装有簧片(23)和钢珠(22),2个活塞之间连与连杆(7),连杆(7)通过从动齿轮(25),从动齿轮(25)通过从动齿轮固定支座(12)固定于铁制底座(3)上,从动齿轮(25)一侧与主动齿轮(17)相接触,主动齿轮(17)与电机(6)连接。气缸(5)的两侧通过连接管(4)及三通(15)与密闭储液瓶(14)相连。外接管(13)的一端插入密闭储液瓶(14)内。2个气缸(5)上还设有微动限位开关1(10)和微动限位开关2(8),在铁制底座(3)下装有直流继电器J1(16)、直流继电器J2(18)和多圈线绕电位器(19)。电池盒(2)设在手柄部位,其内有8节5号充电电池(27)。手柄部位有手动开关(20)和调压开关(28)。整个结构被铁制外壳(1)所包被。
权利要求一种吸引器,其主体部分由2个气缸、活塞、连杆、限位开关以及电机、齿轮、连接管组成,其特征是2个气缸内装有活塞,活塞上装有单向阀,活塞之间连与连杆,连杆通过齿轮,齿轮与电机相连,气缸两侧与连接管相接。
专利摘要一种适合于医院用的吸引器,其主体部分由2个气缸、活塞、连杆、限位开关以及电机、齿轮和连接管组成。工作时,通过电机带动齿轮和连杆,使活塞来回运行,气缸内产生负压,负压通过连接管传递至密闭储液瓶和外接管。该吸引器使用直流电源,体积小,结构简单,可随时调整负压大小。
文档编号A61M1/00GK2176145SQ93205019
公开日1994年9月7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27日
发明者吴珊鹏, 叶超平, 庄崇斌 申请人:吴珊鹏, 叶超平, 庄崇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