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体位自行牵引药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6090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颈椎体位自行牵引药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颈椎病治疗牵引器。
颈椎病,是颈椎骨与关节结构发生病理机能改变引起颈椎生理弧度减小、消失或反张,椎间关节移位,导致颈椎中心轴线偏移而压迫脊神经根、椎动脉或脊髓神经,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目前治疗此病并无特效药,常用的治疗手段是用四头带颈颌牵引装置或类似牵引结构,这种装置使用起来比较麻烦,需消耗大量时间,还要专科医生指导,目前出现的药枕、牵引枕等的缺陷是功能单一,无法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而具有牵引功能的牵引枕之枕架特征是两边为直角结构,使头枕部空悬在枕外面而起牵引作用,虽然对治疗颈椎病有一定疗效,但头颅过分后仰显得不舒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疗效高的、能减轻或消除颈椎病人的症状,使呈病理状态的颈椎得以矫正,使颈椎病患者得到舒适、无痛治疗的颈椎体位自行牵引药枕。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是根据人体头部、颈部的生理曲度设计一种在睡觉时使用的牵引枕,利用头颅的重量,对颈椎产生牵引力,实现颈椎牵引的目的,因此将枕架设计成横断面呈三角形的长模块,两边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顶面是与人体颈部相吻合的圆弧面,为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枕架外套装着带有药物和金属小圆块的枕套,即在枕套内沿枕长方向排列缝制,在相邻药袋之间及其边缘空间衬以弹性绵,即成为本实用新型之牵引药枕。
本实用新型与公知技术相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患者在睡眠中得到舒适、无痛的综合治疗,由于治疗时枕架弧面与人体颈部吻合,使力点作用在颈椎4-5为中心的部位,因此治疗效果好,使呈病理状态的颈椎得以矫正,消除由于颈椎病引起的肩部酸痛不适及上肢麻痹乏力等症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治疗状态图。
按上述附图实施例下面将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颈椎体位自行牵引药枕(参见图1-3)的枕架(1)为横断面呈三角形的长模块,塑料制,其两边与水平面成30°~60°夹角,由于牵引力的大小与夹角大小成正比,据生物力学计算得出体重60公斤的人,在夹角30°~60°之间时牵引力为2.1~3.6公斤,此牵引力正是颈椎病行牵引治疗时最适宜的。枕架(1)的顶面按人体颈部曲率做成圆弧面。枕架外套装着枕套(2),是夹层结构,中间装有与夹层缝制一体的药袋(4),药袋内放有精心配制的中草药,使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而达到祛风安神、清肝明目等功效,药袋(4)内还放有具治疗作用的金属小圆块(5),小圆块(5)亦可通过布片缝制定位在药袋(4)中心,以便产生对局部穴位的按压刺激作用,使药枕同时具有镇痛、消炎、降压及消肿等功效。
药袋(4)沿枕长方向固定二排,每排3个共6个,相互等距排列分布在圆弧面部位,相邻药袋(4)之间及其边缘空间衬以如薄片海绵或木棉之类弹性绵(6),保证一定的弹性。
枕套(2)不用时用塑料袋密封,以防中药逸散,使用时将枕套(2)套在塑料枕架(1)模块外,拉上拉链(3)即可枕用,每天枕2-3次,每次1-2小时,或作普通枕睡觉,使颈椎病患者得到融三者为一体的兼有药物、穴位刺激、自行牵引之功能的治疗,对颈椎病具有独特之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颈椎体位自行牵引药枕,包含枕架(1),枕架外套装着带有药物的枕套(2),其特征在于a.所述枕架(1)是横断面呈三角形的长模块,两边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顶面为与人体颈部相吻合的圆弧面;b.枕套(2)内沿枕长方向固定着装有具有治疗作用的金属小圆块(5)的药袋(4),相邻药袋之间及其边缘空间衬以弹性绵(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体位自行牵引药枕,其特征在于枕架(1)的两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以30°~60°为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体位自行牵引药枕,其特征在于枕套(2)内的药袋(4)为相互等距排列分布在与人体颈部相吻合的圆弧面部位。
专利摘要颈椎体位自行牵引药枕,含横断面呈三角形的长模块枕架,其两边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顶面是与人体颈部相吻合的圆弧面,枕架外的枕套为夹层结构,内缝制带有金属小圆块的药袋,并以弹性绵衬垫。颈椎病患者以此枕用,利用头颅重量对颈椎产生牵引力,使呈病理状态的颈椎得以矫正,实现了牵引、药物及金属小圆块对局部穴位按压刺激等综合效果。该枕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治疗效果好,患者能在舒适无痛的睡眠中得到治疗。
文档编号A61F5/01GK2158254SQ9320629
公开日1994年3月9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9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9日
发明者赵雪利 申请人:赵雪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