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式颈椎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8422阅读:8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囊式颈椎牵引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康复科用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气囊式颈椎牵引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治疗颈椎病的颈椎牵引器中,充气的气囊式的颈椎牵引器使用比较方便,但也存在一些缺点。由于目前气囊式牵引器为非闭合的环形结构,一般开口位于颈部的前端,因此这种牵引器仅能对颈部的前端或后端作用,而不能同时作用于颈部的前端和后端,而且还容易脱落,影响患者的使用。

专利CN200620024434.6公开了一种充气式颈椎牵引固定器,将气囊分为前组气囊和后组气囊的牵引固定器,使用时前组气囊对颈部前端作用,后组气囊对颈部后端作用,使得颈椎牵引固定器能同时对颈部前、后端作用。但是其前组气囊和后组气囊的连接处存在空隙,导致受力不均匀,尤其是患者活动颈部将力施压到空隙处时,会直接导致患者颈部失去支撑力,让患者感觉不是很舒适。

专利CN201020290979.8公开了一种治疗颈椎病的充气式颈椎牵引固定器,包括充气囊、充气管和充气球,所述充气囊分为通过连接搭扣连接且相连通的前组气囊、后组气囊、左组气囊和右组气囊,充气囊内均设置有永磁材料,充气囊外表面设置有充气球固定搭扣。该专利由于前组气囊、后组气囊、左组气囊和右组气囊之间通过搭扣连接,仍然存在上文提到的因空隙导致的不适感,另外由于相互连通是一个整体,因此使用时需要从头部套入到颈部,这就要求该固定器设计时材料要具有较大的弹性,但是较大的弹性会导致患者在使用时气囊缺乏纵向的支撑力,从而不能够很好的达到牵引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囊式颈椎牵引器,通过结构优化,将该气囊式颈椎牵引器在使用时可以成为一个闭合的环形气囊,整体受力均匀,能够对患者颈部各个方向起到支撑力,并且不容易脱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气囊式颈椎牵引器,包括环形气囊、充气管和充气球,所述的环形气囊包括上中下三层气囊体,所述上中下三层气囊体通过气孔连通,所述下层气囊体通连有充气管,所述的充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充气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气囊的一端端头具有内凹结构,且该端头的外表面围绕设置有连接布A;所述的环形气囊的另一端端头具有尖头结构,所述的尖头结构与内凹结构相匹配,该端头的外表面围绕设置有连接布B,所述的连接布A和连接布B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

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所述的连接布A和连接布B通过魔术贴连接在一起,也可以通过拉链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更加优选通过拉链连接,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连接的稳定性,环形气囊的两端不容易分开。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该气囊式颈椎牵引器套入到患者颈部,通过充气球向环形气囊充气,然后将具有尖头结构的一端置入到另一端的内凹结构中,最后将连接布A和连接布B连接在一起即可。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该气囊式颈椎牵引器在使用时可以成为一个闭合的环形气囊,且连接处为嵌套式结构,气体分布与其它部位基本一致,因此不会出现受力不均匀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患者颈部各个方向起到支撑力,达到了牵引的目的,并且不容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环形气囊 2、充气管 3、充气球 4、内凹结构 5、连接布A 6、尖头结构 7、连接布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气囊式颈椎牵引器,包括环形气囊1、充气管2和充气球3,所述的环形气囊1包括上中下三层气囊体,所述上中下三层气囊体通过气孔连通,所述下层气囊体通连有充气管2,所述的充气管2的另一端连接有充气球3,所述的环形气囊1的一端端头具有内凹结构4,且该端头的外表面围绕设置有连接布A 5;所述的环形气囊1的另一端端头具有尖头结构6,所述的尖头结构6与内凹结构4相匹配,该端头的外表面围绕设置有连接布B 7,所述的连接布A 5和连接布B 7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连接布A 5和连接布B 7通过拉链连接在一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连接的稳定性,环形气囊1的两端不容易分开。

在使用时,将该气囊式颈椎牵引器套入到患者颈部,通过充气球3向环形气囊1充气,然后将具有尖头结构6的一端置入到另一端的内凹结构4中,最后将连接布A5和连接布B 7连接在一起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