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后位多轴可变矫正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9343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脊椎后位多轴可变矫正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脊椎后位多轴可变矫正固定器,其主要是针对脊柱侧弯或前屈等不正常的弯曲或脊椎体滑移症所造成的病变予以矫正治疗的固定器,具有操作简便且可确实达到矫正治疗的效果。
人体内的脊椎,即由一连串脊椎骨相接排列而成,且椎体间由软骨性椎间盘所分隔,其功能具有保护脊髓支持躯干,并连接肩带和盆带以作为许多肌肉的起止点,在人体行走和站立时具传递重力的功能。由于人体脊椎经常发生的病变有“脊柱侧弯”或“脊椎体滑脱”等,该“脊柱侧弯”的疾病是一种脊柱畸形,可由于神经、肌肉因素或脊椎体发育不对称、双下肢明显不等长或退化性脊椎炎,甚至原因不明等造成脊柱向侧方偏歪;另种的“脊椎体滑脱”疾病,是因一节腰椎在相邻腰椎椎体或胝骨的上方向前滑移,上述的疾病必要时皆可利用各种外科手术予以矫正治疗,否则由于脊柱的侧弯或脊椎体滑脱等不当的挤压均可能造成神经系统受压引起病变,而上述脊柱的病变可借助外科矫正手术再配合矫正固定器的使用,而达到确实矫正定位的作用,以改善此种脊椎的病变。
传统上,治疗脊椎侧弯是以Harrington所设计的钢杆,在脊柱侧弯的凹侧固定在最上或最下的脊椎的椎板,再以渐序顶开的力量来达到矫正脊柱侧弯的目的,但此种方法只达到左、右两侧的矫正,勉强可达到前后侧矫正,即所谓二度空间的矫正,另有Luque所设计的钢杆加上钢丝,亦只能达到二度空间的矫正,新近的C—D脊椎骨材虽经由钢杆扭转的矫正力量,而有达到三度空间的矫正效果,但其着重于单侧的矫正,恐力量有分配不均之虞。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椎后位多轴可变矫正固定器,其是在脊椎柱病变处欲矫正的脊椎节的二侧椎茎处各设植入一椎茎钉固定,再以连接板横向联接同一脊椎节两侧的椎茎钉。椎茎钉的端头设有缺口可套入螺杆联接相邻的椎茎钉,并以事先套在螺杆上的螺帽嵌入缺口防止滑脱。再同步同方向旋转同侧的螺帽,使同侧的椎茎钉分别以中间脊椎为中心点,向上下两侧做撑开或压缩的动作,如此,可对变形的脊椎做部份渐进的二度空间的矫正。矫正至某一程度后,再以主杆配合弯曲成所欲矫正的生理弧形(如胸椎的前屈与胸椎的后屈),推入连接板的中央结合座后,以套筒套入防止滑脱,但仍有旋转的功能,最后以旋转带生理弧度弯曲的主轴,使变形的脊柱尽量恢复到生理弧度,以此三度空间循序渐进的矫正,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椎后位多轴可变矫正固定器,其在腰椎除使用椎茎钉经椎茎固定脊椎体外,在某些状况下(诸如骨质疏松状况或其他特殊需求时)亦可增加使用椎板勾扣固于椎板处,再与同节同侧的椎茎钉配合,利用螺钉螺帽联结成一组扣固于椎茎与椎板上,使对腰椎的固定更牢靠矫正更有力。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椎后位多轴可变矫正固定器,当将其使用于第十节以上的胸椎处时,以椎茎勾及横突勾分别扣固于脊椎体的椎茎及横突,而连接板二侧所形成的缺槽则可供椎茎勾所设的滑块定位,又螺杆可穿设于椎茎勾套孔处的套筒,再配合具高度调整的调整筒穿入,及横突勾的座体的穿入并螺设一螺帽以达到定位,此时可使横突勾及椎茎勾的勾板相对扣合以达到操作简便的定位,又于各连接板间可串设有主杆。
本发明提供一种脊椎后位多轴可变矫正固定器,其中连接板的二侧分别设有缺槽,中央形成有外突的结合座,该结合座设有贯穿的套孔且端部形成与套孔相通的缺口,于套孔内可安装有具穿孔的套筒,可将主杆置入穿孔内固定,椎茎钉一端的螺杆体经椎茎穿入固定于脊椎体上,另端的端头则设有穿孔及与穿孔相通的缺口,于端头与螺杆体间形成螺纹部,于近端头处且位于相对处形成有平行平面的套合部,该套合部可套置于连接板的缺槽处,再配合固定螺帽与螺纹部的螺合迫压以达到二者间的固定,又于相邻脊椎的椎茎钉间可置入螺杆,螺杆上的调整螺帽于移位后可调整相邻二椎茎钉的间距。
所述的脊椎后位多轴可变矫正固定器,其中连接板二侧的缺槽边缘形成有弧缘,与该弧缘相对接触处的所述椎茎钉端头及固定螺帽处分别形成有弧体及弧块。
所述的脊椎后位多轴可变矫正固定器,其中椎茎钉端头的穿孔二侧形成有凹弧,螺设于螺杆上且位于椎茎钉端头二侧的调整螺帽于与该凹弧相对处形成有与凹弧配合定位的弧块。
所述的脊椎后位多轴可变矫正固定器,其中在植入有椎茎钉的同节脊椎处,配合安装有椎板勾,该椎板勾的座体上设有纵向贯穿孔,另斜向形成有弧形勾杆,且于端部形成有向上弯折的勾部,可将椎板勾的贯穿孔套于螺杆上并配合调整螺帽螺固,此时二勾杆的勾部恰可分别扣固于脊椎的椎板处。
本发明提供一种脊椎后位多轴可变矫正固定器,其中在连接板的二侧分别设有缺槽,而中央形成有外突的结合座,该结合座设有贯穿的套孔且端部形成与套孔相通的缺口,于套孔内可安装有具穿孔的套筒,可将主杆置入穿孔内固定,椎茎勾于一端形成有呈U型的勾板,另端则形成有座体,且二者间为一厚度较小且可置入连接板缺槽中的滑块,该座体设有锥形的套孔且端面处形成有缺口,于套孔的顶面形成有凹座,该套孔可供套筒的置入,套筒设有穿孔,并设有螺钉贯穿其中,
横突勾的一端形成有向下弯折的勾板,另端的座体上设有穿孔且孔端形成有弧缘,并于穿孔侧端设有缺口,可于横突勾与椎茎勾的座体间安装有调整筒,一螺杆可置入横突勾的穿孔内并贯穿调整筒及套筒,再以形成有弧块的螺帽螺设于螺杆上且抵压于横突勾的座体处,另一螺帽则螺设于套筒的下方定位,使二相对的勾板可扣固于脊椎的横突与下关节突处并定位于螺杆上。
所述的脊椎后位多轴可变矫正固定器,其中于连接板两侧的缺槽面上形成具条纹的压合面,置入椎茎勾座体套孔中的套筒一侧的筒面上形成有纵向条纹的阻滞面,于套筒置入套孔的同时,借助压合面与阻滞面相互卡合定位。
所述的脊椎后位多轴可变矫正固定器,其中椎茎勾的座体上形成有供调整筒定位的凹座。
由于本发明的特殊设计,将具有以下数项特点1.由于连接板是结合经椎茎穿入于脊椎体内的椎茎钉,仅需于旋动位于结合座内呈适当弧度的主杆,即可确实将各脊椎矫正至适当位置。
2.由于椎茎钉以套合部套置于连接板二侧所设的缺槽处,其螺纹部设有固定螺帽,并利用其端头的弧体与固定螺帽的弧块分别抵靠于缺槽的弧缘处,所以连接板及椎茎钉确实固定。
3.由于各椎茎钉的穿孔处可设置有螺杆,且螺设于螺杆上的调整螺帽以其弧块位于端头的凹弧处,于旋动时可推压二椎茎钉以达到调整其间的距离,进而达到调整二脊椎间的间距。
4.利用椎板勾与植入脊椎内的椎茎钉的配合,将可加强该脊椎与椎茎钉间的固定效果。
5.本发明连接板二侧所设的椎茎勾及横突勾是相对扣固于脊椎上,可不必刺穿入脊椎即可予以定位连接板上并进行矫正,将可适用于脊椎柱上体积较小的椎块上。
6.利用不同高度的调整筒的安装,可使胸椎第十节以上的椎块,即使有不同体积大小仍可予以适当扣固定位。
7.由于连接板上与位于椎茎勾内的套筒间是以具有条纹的压合面及阻滞面相互卡合,将可使二者间不致产生横向位移。
本发明所提供的脊椎后位多轴可变矫正固定器确实可以依实际需要矫正脊椎柱病变,同时可依脊椎柱不同的位置来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且可依患者的身体状况调整其矫正的变形量,整体构造确实能够达成设计时所要求的实用性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安装后的横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安装后的后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脊柱矫正前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脊柱矫正后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脊柱矫正前的部份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椎板勾安装后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椎板勾安装后的后视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椎茎勾与横突勾的分解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横突勾安装后的上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椎茎勾的安装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椎茎勾与横突勾组合后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脊柱矫正前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脊柱矫正后的示意图。
参看图1所示,本发明的构造包括有连接板10、套筒20、主杆35、椎茎钉40及螺杆30等,其中连接板10为一略具弧状的长形体,且中央设有向外突出的结合座12,该结合座12形成有纵向贯穿的套孔122,其一端设计为较小内径的锥孔,又近外端处则设有缺口121与套孔122相通,前述连接板10的二长侧处分别设有横向贯穿的缺槽11,该缺槽11的二侧端处呈开口状,缺槽11的前后侧则形成有适当弧度的弧缘111。
套筒20为一端呈圆锥状的中空体,其外型是配合连接板10套孔122的内部设计,套筒20的中央设有呈纵向贯穿的穿孔21,且侧面适当处设有与穿孔21相通的螺孔,该螺孔可供螺钉22旋入,又主杆35的表面则设计有压花纹路,该杆体可穿设于套筒20的穿孔21内,并配合螺钉22予以螺固结合,另可依待矫正的人体脊椎柱的弯度而调整该主杆35的弧度。
椎茎钉40一端为柱状的端头41,另端则为设计有螺纹的杆体45,可经椎茎穿入椎体内,且于端头41与杆体间设有一段适当距离的螺纹部43,该螺纹部43的外径较杆体处的外径略大,又于该螺纹部43的近端头41一端处且位于其相对处形成有平行平面的套合部431,套合部431的厚度略小于连接板10缺槽11的宽度,以使椎茎钉40可以其套合部431置入缺槽11处,并使在端头41的与套合部431相邻处所形成的弧体44与弧缘111接触或做适当的位移,再者,端头41上设有纵向贯穿的穿孔42且于穿孔42一端形成有凹弧421,而侧端面的缺口422则与穿孔42相通,而该穿孔42与套合部431的平面相垂直。
配合参看图2及3所示,前述主杆35可穿入于套筒20的穿孔21内并以螺钉22予以固定,且该套筒20可套置于连接板10的套孔122处定位;又椎茎钉40是以其套合部431穿置于连接板10的缺槽11处,且其弧体44与弧缘111接触,另于螺纹部43处可螺设有一端具弧块402的固定螺帽401,以使椎茎钉40可与连接板10确实结合固定,前述椎茎钉40的穿孔42处可供螺杆30由缺口422处置入,螺杆30上可螺设有相对设置的调整螺帽31,即将调整螺帽31一端所设的弧块311相对设置于椎茎钉40的凹弧421处,通过设于螺杆30上且位于椎茎钉40二侧处的调整螺帽31迫紧以达到二者间的结合固定。
本发明于实际使用时,是依据人体脊椎柱病变的位置而选择矫正固定器安装位置,例如图2及3所示是以腰椎处的矫正为其中一实施例做说明,人体的脊椎柱是由数节脊椎61连接组成,每一脊椎61的椎体64后侧形成有二横突62及位于其间的棘突63,于前述椎体64、二横突62、椎板66及棘突63间形成有可供脊髓贯穿的椎孔65。当实际安装本发明于脊椎柱的每一节脊椎61上时,其安装程序均相同,即首先将各脊椎61上的棘突63予以去除,再将椎茎钉40分别由脊椎61两侧经椎茎67植入椎体64,再以连接板10二侧缺槽11套入椎茎钉40的套合部431,由于椎茎钉40的套合部431位于缺槽11处,可旋动固定螺帽401迫向连接板10处,以达到分别将椎茎钉40与连接板10固定。
再者,由于病变脊椎柱60需矫正的每一脊椎61上均植入有椎茎钉40,再以连接板10连接二侧椎茎钉40,使对每一节需矫正的脊椎均可三度空间立体施以矫正力量,配合参看图2、4所示,当连接板10连接完成后,再以螺杆30套入椎茎钉40端头41的缺口422内,再以调整螺帽31的弧块311与凹弧421结合达到防止滑脱目的。接着再对上、下调整螺帽31同步调整,则可对相邻的脊椎61利用椎茎钉40的撑开或压缩而做初步的二度空间的矫正(如图4所示)。待矫正至某一程度后,设有压花纹路的主杆35可依剩馀的变形弧度,配合欲矫正的生理弧度弯曲成一特定弧度后,再压入连接板10的结合座12,待套筒20推入套孔122后,主杆35即不会再滑脱出结合座12,但主杆35仍保有旋转功能。利用旋转事先弯曲成特定弧度的主杆35,使变形的脊椎柱60尽可能恢复到正常生理弧度,进而达到三度空间矫正效果(由图4矫正至图5所示)。螺杆30与主杆35的矫正力量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由于此部份的矫正变形量必须依据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其脊椎侧凸病变的弯曲而定,亦即若待矫正的脊椎弯曲程度或角度过大时,则依据实际身体状况仅能矫正其脊椎柱尽可能接近正常位置;又由于完成脊椎侧凸的矫正后同时亦可调整各脊椎61间的部份间距(由图6调整至图3中所示),使其不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不正常的挤压。
又本发明亦可在植入有椎茎钉的脊椎61处,配合同节同侧处安装有椎板勾90予以套固,具有达到较佳的稳固效果,配合参看图7及图8所示,其构造是在连接板10的二侧分别安装有可植入于脊椎61内的椎茎钉40,且连接板10及二侧椎茎钉40上分别贯穿设有主杆35及螺杆30,而椎板勾90的座体91上设有纵向贯穿孔,另斜向形成有弧形勾杆92且于端部形成有向上弯折的勾部93,可将椎板勾90的贯穿孔套于螺杆30上并配合调整螺帽31螺固,此时二勾杆92的勾部93恰可分别扣固于脊椎61的椎板66处,如此的设计可使位于同节同侧的椎茎钉40与椎板勾90均同时对椎体进行扣固,以加强椎茎钉对脊椎椎体的扣固力。
再参看图9及图10所示,当本发明使用于体积较小的胸椎第十节以上的椎块时,由于胸椎部份的第十节以上的椎块块体体积较小且厚度亦较小,故而并不适于以椎茎钉40贯穿固定的方式进行矫正,否则将有可能造成所植入的椎茎钉40破坏胸椎块体,故而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以一椎茎勾50及一横突勾70来固定椎块,并与连接板10相配合来提供矫正的功效,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连接板10与前述实施例中的雷同,该连接板10为一略具弧状的长形体,且中央设有向外突出的结合座12,该结合座12形成有纵向贯穿的套孔122,又近外端处则设有缺口121与套孔122相通,前述连接板10的二长侧处分别设有横向贯穿的缺槽11,该缺槽11的二侧端处呈开口状,且板面上形成有具纵向条纹的压合面13,该结合座12可供套筒20安装其中,且主杆35可穿入套筒20内并以螺钉22予以固定。
椎茎勾50于一端形成有呈U型的勾板55,另端则形成有座体51,且二者间则为一厚度较小且可置入缺槽11中的滑块54,该座体51设有锥形的套孔52且端面处形成有缺口56,于套孔52的顶面形成有凹座53,前述的套孔52可供套筒80置入,该套筒80设有穿孔81,并设有螺钉82贯穿其中,于另一侧的筒面上形成有纵向条纹的阻滞面83,于套筒80置入套孔52的同时,借助具条纹的压合面13与阻滞面83相互卡合定位。
又横突勾70的一端形成有向下弯折的勾板73,另端的座体71上设有穿孔72且孔端形成有弧缘75,并于穿孔72侧端设有缺口74,可于横突勾70与椎茎勾50的座体71、51间安装有调整筒33,一螺杆30可置入横突勾70的穿孔72内并贯穿调整筒33及套筒80,再以形成有弧块311的螺帽31螺设于螺杆30上且抵压于横突勾70的座体71处,另一螺帽32则螺设于套筒80的下方定位。
再配合图10及图11所示,于实际使用时,是将本发明安装于病变的脊椎柱60上特定的脊椎61处,于每一侧先设置椎茎勾50,以其勾板55向上勾扣于脊椎61的下关节突68处,而勾板55呈U型的缺口正好顶住椎茎67的下缘,待两侧椎茎勾50设置后,再将各脊椎61后方的棘突63予以去除,以便将连接板10置于椎块后面,并以连接板10联接两侧椎茎勾50,另位于上方的横突勾70,以其勾板73向下扣固于横突62处,再旋转螺帽31、32及调整横突勾70及椎茎勾50的位置,以达到该脊椎61的上下处恰可受到横突勾70及椎茎勾50所形成的空间来扣固(配合参看图12所示);又若为不同体型或脊椎61的外型或大小不同时,可更换不同高度的调整筒33,以使得横突勾70与椎茎勾50所形成的空间可用于扣固不同体积大小的脊椎61。
再参看图13及图14所示,本发明于进行调整时,其中操作方式与前述实施例相同,首先是调整位于螺杆30上的螺帽31、32以使各个二相邻的脊椎61位置予以改变,即以压缩或撑开的方式使二相邻的脊椎61进行初步的二度空间矫正,待矫正至某一程度后,再将主杆35依剩馀的变形弧度,配合欲矫正的生理弧度弯曲成一定弧度后,再安装于连接板10的结合座12内,配合套筒20的安装而定位但仍具有可旋转的功能,再旋转具有特定弧度的主杆35即可使变形的脊椎柱尽可能恢复到正常生理弧度,而达到三度空间矫正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脊椎后位多轴可变矫正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连接板的二侧分别设有缺槽,中央形成有外突的结合座,该结合座设有贯穿的套孔且端部形成与套孔相通的缺口,于套孔内可安装有具穿孔的套筒,可将主杆置入穿孔内固定,椎茎钉一端的螺杆体经椎茎穿入固定于脊椎体上,另端的端头则设有穿孔及与穿孔相通的缺口,于端头与螺杆体间形成螺纹部,于近端头处且位于相对处形成有平行平面的套合部,该套合部可套置于连接板的缺槽处,再配合固定螺帽与螺纹部的螺合迫压以达到二者间的固定,又于相邻脊椎的椎茎钉间可置入螺杆,螺杆上的调整螺帽于移位后可调整相邻二椎茎钉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后位多轴可变矫正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连接板二侧的缺槽边缘形成有弧缘,与该弧缘相对接触的所述椎茎钉端头及固定螺帽处分别形成有弧体及弧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后位多轴可变矫正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椎茎钉端头的穿孔二侧形成有凹弧,螺设于螺杆上且位于椎茎钉端头二侧的调整螺帽于与该凹弧相对处形成有与凹弧配合定位的弧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后位多轴可变矫正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在植入有椎茎钉的同节脊椎处,配合安装有椎板勾,该椎板勾的座体上设有纵向贯穿孔,另斜向形成有弧形勾杆,且于端部形成有向上弯折的勾部,可将椎板勾的贯穿孔套于螺杆上并配合调整螺帽螺固,此时二勾杆的勾部恰可分别扣固于脊椎的椎板处。
5.一种脊椎后位多轴可变矫正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板的二侧分别设有缺槽,而中央形成有外突的结合座,该结合座设有贯穿的套孔且端部形成与套孔相通的缺口,于套孔内可安装有具穿孔的套筒,可将主杆置入穿孔内固定,椎茎勾于一端形成有呈U型的勾板,另端则形成有座体,且二者间为一厚度较小且可置入连接板缺槽中的滑块,该座体设有锥形的套孔且端面处形成有缺口,于套孔的顶面形成有凹座,该套孔可供套筒的置入,套筒设有穿孔,并设有螺钉贯穿其中,横突勾的一端形成有向下弯折的勾板,另端的座体上设有穿孔且孔端形成有弧缘,并于穿孔侧端设有缺口,可于横突勾与椎茎勾的座体间安装有调整筒,一螺杆可置入横突勾的穿孔内并贯穿调整筒及套筒,再以形成有弧块的螺帽螺设于螺杆上且抵压于横突勾的座体处,另一螺帽则螺设于套筒的下方定位,使二相对的勾板可扣固于脊椎的横突与下关节突处并定位于螺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椎后位多轴可变矫正固定器,其特征在于于连接板两侧的缺槽面上形成具条纹的压合面,置入椎茎勾座体套孔中的套筒一侧的筒面上形成有纵向条纹的阻滞面,于套筒置入套孔的同时,借助压合面与阻滞面相互卡合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椎后位多轴可变矫正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椎茎勾的座体上形成有供调整筒定位的凹座。
全文摘要
一种脊椎后位多轴可变矫正固定器,其是在定位于脊椎体两侧椎茎的椎茎钉或是定位在横突与下关节突处的横突勾及椎茎勾间设有一连接板,而连接板中央的结合座则配合套筒设有主杆,在待矫正的数块脊椎体处均安装有连接板,于二相邻脊椎体间的椎茎钉或椎茎勾及横突勾端头处穿设有螺杆,并配合调整螺帽推抵以达到调整二脊椎体间的间距,使得脊椎柱可受到一定程度的矫正,再通过旋动已弯成适当弧度的主杆起到将弯曲的脊椎柱予以调整的作用。
文档编号A61B17/56GK1115229SQ9410821
公开日1996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22日
发明者陈博光, 吴兴盛 申请人:陈博光, 吴兴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