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4367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药品领域,尤其涉及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
目前治疗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常用药有三九胃泰、奇星四方胃片等。三九胃泰对治疗胃病有一定疗效,但其只在辩病的指导下用药,不具有辩证的针对性;奇星四方胃片虽由三个具有辩证作用的金铃子散、左金丸、乌贝散和民间验方柿霜散等四方组成,但组合之后辩证的针对性就不强了。总之,这些药物对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有疗效,但效果不十分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既具有温中健脾辩证功效,又具有增加胃平滑肌张力辩病功效,可逆转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达到病理康复作用的辩病与辩证相结合的胃药。
本发明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配方如下(按重量份)黄芪30-32桂枝10-11白芍20-22甘草10-12脱力草30-31仙灵脾14-15白术14-15枳壳13-15防风5-6绞股兰14-16柴胡5-6葛根6-7升麻5-6仙茅10-12当归5-6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是将上述配方15味药材与5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2-2.5小时,第二次1.5-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再将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加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3.0-4.0(80℃热测)的稠膏,加入糖粉、糊精,混合均匀,制粒,烘干分装即得。
从《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86年5月第1版)查证
黄芪甘、微温;入肺、脾经;生用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效。
桂枝辛、甘、温;入膀胱、心、肺经;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功效。
白芍苦、酸、凉;入肝、脾经;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之功效。
甘草甘、平;入脾、胃、肺经;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
脱力草苦、辛、平;入肺、肝、脾经;有止血、健脾之功效。
仙灵草辛、甘、温;入肝、肾经;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之功效。
白术苦、甘、温;入脾、肾经;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之功效。
枳壳苦、辛、凉;入肺、脾、大肠经;有破气、行痰、消积之功效。
防风辛、甘、温;入膀胱、肺、脾经;有发表、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效。
绞股兰苦、寒;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痰之功效。
柴胡苦、凉;入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
葛根甘、辛、平;入脾、胃经;有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之功效。
升麻甘、辛、微苦;入肺、脾、胃经;有升阳、发表、透诊、解毒之功效。
仙茅辛、温、有毒;入肾、肝经;有温肾阳、壮筋骨之功效。
当归甘、辛、温;入心、肝、脾经;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之功效。
本发明的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以黄芪、绞股兰为君药,以桂枝、白芍、甘草、脱力草、仙灵脾、仙茅为臣药,以白术、防风、枳壳、当归为佐药,以柴胡、葛根、升麻为使药,具有温中健脾、增加胃平滑肌张力之功效。用本发明颗粒剂治疗患者72例,临床治愈63例,显效5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2%。
典型病例病例1×××,女,40岁,1983年在南昌市第一医院作胃镜配合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肠钡餐诊断重度下发。
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将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甘草10克、脱力草30克、仙灵脾15克、白术15克、枳壳15克、防风6克、绞股兰15克、柴胡6克、葛根6克、升麻6克、仙茅10克、当归6克加深度为50%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再将滤液加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3.0(80℃热测)的稠膏,加入糖粉、糊精,混合均匀,制粒,烘干分装即得。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它是由以下配方组成(按重量份)黄芪30-32桂枝10-11白芍20-22甘草10-12脱力草30-31仙灵脾14-15白术14-15枳壳13-15防风5-6绞股兰14-16柴胡5-6葛根6-7升麻5-6仙茅10-12当归5-6其制备工艺是将上述配方15味药材加5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2-2.5小时,第二次1.5-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再将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加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3.0-4.0(80℃热测)的稠膏,加入糖粉、糊精,混合均匀,制粒,烘干分装即得。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它是由以下配方组成(按重量份)黄芪30—32,桂枝10—11、白芍20—22、甘草10—12、脱力草30—31、仙灵脾14—15、白术14—15、枳壳13—15、防风5—6、绞股蓝14—16、柴胡5—6、葛根6—7、升麻5—6、仙茅10—12、当归5—6,其制备工艺将上述药材用乙醇回流取过、滤过、加热浓缩、制粒、烘干分装。该颗粒剂具有温中健脾、增加胃平滑肌张力的功效,坚持服用1至2个疗程,可以达到病理康复,临床证明总有效率为97.2%。
文档编号A61K9/16GK1110589SQ9411747
公开日1995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1994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21日
发明者孟灵源, 高克成, 李洁, 邹凤娇, 孟若云, 孟若松, 孟若沫 申请人:孟灵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