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式腔静脉转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0342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球囊式腔静脉转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囊式腔静脉转流管,具体的说是通过装在腔静脉转流管上引入压缩空气或液体的球囊,球囊膨胀阻塞了腔静脉管使静脉中血液沿转流管流入心脏,属于A61M1/00类。
目前,我国发病率居世界首位的“布--加氏综合征”,是指下腔静脉上段阻塞,传统的“布--加氏综合征”常用的根治手术是切开下腔静脉,切除下腔静脉内的纤维性隔膜。但是由于下腔静脉内压力很高,切开时出血很多,一般可达5000毫升以上,故需要大量输血,危险性大,死亡率高,经常要借助于体外循环机,而且费用高、难度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之不足,提供一种能减少手术出血,避免了手术中大量输血,也勿需借助体外循环机就能保证手术安全进行的球囊式腔静脉转流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球囊式腔静脉转流管由插入远端下腔静脉和通过插入近端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二段转流管组成,通过连接管将腔静脉转流管和心脏转流管连接起来,腔静脉转流管插入下腔静脉的远端装有密封球囊。
腔静脉转流管远端插入下腔静脉的一段装有球囊,该球囊连接有充液或充气导管。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球囊式腔静脉转流管,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由于腔静脉血液通过转流管回到心脏,所以手术切除下腔静脉纤维隔膜或取出血栓时,能大量减少手术出血,也不需要术中输血;由于密封式球囊充满气体或液体阻塞了远端下腔静脉管手术切口,使下腔静脉血液只能沿转流管流入心脏,也不必借助体外循环机,因此减少手术费用,同时也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球囊式腔静脉转流管手术时工作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2是球囊式腔静脉转流管手术前转流管示意图。

图1所示,在切除下腔静脉内纤维性隔膜,或取出下腔静脉内血栓时,将图2所示的转流管分成两段,即腔静脉转流管2和心脏转流管3,转流管的材料可选用硅胶管,每段长度可剪成30-50厘米长,一段插入所切开的下腔静脉管远端静脉管6内,即腔静脉转流管2,在其插入下腔静脉远端的转流管上装有密封球囊1,并通过充液或充气导管5将压缩空气或水注入球囊1,使其膨胀,阻塞了远端下腔静脉血流,使下腔静脉血液只能沿腔静脉转流管2,通过连接管4和插入近端下腔静脉601的心脏转流管3,流入心脏7,在下腔静脉无血状况下安全手术,心脏转流管3通过近端下腔静脉进入心脏内。
本装置经北京邮电医院内部临床试用二十余例,效果极佳,未发生一例死亡。
权利要求1.一种球囊式腔静脉转流管,由插入远端下腔静脉和通过近端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二段转流管组成,其特征是通过连接管(4)将腔静脉转流管(2)和心脏转流管(3)连接起来;腔静脉转流管(2)插入下腔静脉管(6)的一端装有密封球囊(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球囊式腔静脉转流管,其特征是所述球囊(1)连接有充气或充液导管(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球囊式腔静脉转流管,由插入远端下腔静脉和通过近端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二段转流管组成,通过连接管将腔静脉转流管和心脏转流管连接起来,腔静脉转流管插入下腔静脉的远端装有密封球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避免了手术中大量出血,也勿需借助体外循环机就能保证手术安全进行,简化了手术操作,便于推广普及。
文档编号A61M1/00GK2192335SQ9420062
公开日1995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1994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18日
发明者汪忠镐, 王仕华, 吴继东, 谷涌泉, 张小明 申请人:汪忠镐, 王仕华, 吴继东, 谷涌泉, 张小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