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康复脐疗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0806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咳喘康复脐疗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预防和治疗急慢性气管炎、咳嗽、哮喘、肺气肿和肺心病的脐疗带,属于医疗保健用品。
气管炎、咳嗽、哮喘是常见病、多发病,这类疾病易被患者忽视,由此发展而成的肺气肿、肺心病,治疗则十分困难,而感冒是引发这类疾病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办法是对症下药,给患者口服或注射药物。这种传统治疗办法的缺点是治疗时间长;药物副作用大;复发率高;费用昂贵,从而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中医内病外治的机理和现代医学理论,采用“补肾益肺、温药和之”的原则,借鉴民间秘方合理组方,研制一种治疗上述疾病的、易被患者接受的脐疗带。
本实用新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制作一个脐疗带,脐疗带内放置一个中药袋,中药袋用棉布制成,袋内放置研成粉未的中药,将中药袋对准患者的脐部,即神厥穴,依靠药物的挥发作用,进行治疗,每日的治疗时间不少于12小时,每2个月换药袋一次,2~3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使用,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先后进行了100例临床观察及对照,300例门诊观察,进行了肺功能、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等18个项目测定,结果显示这种脐疗带能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病人感冒次数明显减少,无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其主要优点为(1)用于预防感冒、止咳平喘,效果明显、复发率低;(2)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3)使用方便;(4)可长期佩带,无副作用;(5)对急慢性气管炎、咳嗽、哮喘、肺气肿、肺心病和感冒等患者,兼有预防、治疗和保健等多种作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图;图2为A-A剖面图;图3为药袋正视图;图4为药袋偶视图;图5为实施例一;图6为实施例二。
参看
图1和图2,由图可知,脐疗带由一个带体(1)、两个连接带(7)、一个长松紧带(3)和一个短松紧带(5)组成,在带体(1)两侧各固定连接一个连接带(7),两个连接带(7)的另一侧分别与长松紧带(3)和短松紧带(5)相固定连接。带体(1)和连接带(7)由透气性能良好的棉布制成,双层。长松紧带(3)和短松紧带(5)均为市购品,其端部固定有尼龙搭扣(4和6)。在带体(1)上缝有一个圆形药袋(2),上面留一个小口,用于安放或取出药物。为防止药物挥发,药袋(2)用不透气的化纤织物、人造革或塑料布制成。带体(1)紧靠患者腹部,药袋(2)对准神厥穴。
参看图3和图4,由图可知,中药袋(8)用棉布制成扁圆形,内装中药末。采用黄芪、防风、麻黄、细辛、白芥子、肉桂、冬虫夏草等中药,按1132210.2的配比,混合后研成粉未,取20克装入透气性能良好的扁圆形、外形略小于药袋(2)的口袋内,用缝纽机在口袋表面缝几圈,使袋内的药物均匀固定,即制成中药袋(8),将中药袋(8)置于药袋(2)内,即制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咳喘康复脐疗带。
下面介绍两个实施例。
实施例一参看图3,由图可知,本实施例与上述结构基本相同,仅有两点不同a.将带体(1)的两侧适当延长,直接与长松紧带(3)和短松紧带(5)相连,省去两个连接带(7);b.将尼龙搭扣(4和6)改为搭勾(9和10)。
参看图4,由图可知,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点为将搭扣(9和10)改为扣眼和扣子(11和12)。
权利要求1.一种咳喘康复脐疗带,带内放有中药袋(8),其特征在于脐疗带由一个带体(1)、两个连接带(7)、一个长松紧带(3)和一个短松紧带(5)组成,带体(1)的两侧各连一个连接带(7),两个连接带(7)的另一侧分别与长松紧带(3)和短松紧带(5)相固定连接,长松紧带(3)和短松紧带(5)的另一端固定有尼龙搭扣(4和6),带体(1)上缝有一个圆形药袋(2)。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脐疗带,其特征在于带体(1)的两侧可适当延长,长松紧带(3)和短松紧带(5)可直接与带体(1)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脐疗带,其特征在于尼龙搭扣(4和6)可用以下零件替代a.搭勾(9和10);b.扣眼和扣子(11和12)。
4.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脐疗带,其特征在于带体(1)和连接带(7)用双层棉布制成,长松紧带(3)和短松紧带(5)为市购物;圆形药袋(2)用不透气的化纤织物、人造革或塑料布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预防和治疗急慢性气管炎、咳嗽、哮喘、肺气肿和肺心病的脐疗带,属于医疗保健用品。其特征在于它由一个脐疗兜制成,兜内放置一个用棉布制成的药袋,药袋内放置研成粉末的中药。将药袋对准患者的脐部,即神厥穴,依靠药物的挥发作用进行治疗。每日治疗时间不少于12小时,每两个月换药袋一次,2~3个月为一个疗程。其优点为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效果好、无副作用,兼有预防、治疗和保健三种作用,可予以推广。
文档编号A61M37/00GK2185137SQ9420845
公开日1994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15日
发明者张新春, 施锦仁, 曾本善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张家口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