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疗明目袋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9590阅读:8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脐疗明目袋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的由52种中草药配制的脐疗明目袋的制造方法。
近视眼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一般在青少年阶段就已形成。近年来,在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眼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国家教委92年统计,中小学生的近视率为49.47%,十八岁以下青少年近视率为74.76%,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目前治疗近视眼的方法很多,例如视力矫正仪、小孔眼镜、视乐眼罩、激光疗法、磁疗、电疗、针灸等疗法为普遍,尽管各种疗法均有一定疗效,在一定程度得已缓解,但大多疗效不巩固。当前对近视眼的治疗还没有一种较好的方法。现在社会上普遍采用的仍是戴近视镜,配戴近视镜虽然能矫正视力,调节屈光度,但是对眼睛本身无治疗作用,且越戴其度数越大,并不能阻止近视眼病的发展。当前迫切需要医药技术领域界,为祖国有希望工程继续努力,迟早的解决广大青少年近视眼病的预防,治疗、巩固、彻底根治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显著且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治疗近视眼的中草药制剂脐疗明目袋的制造方法。
祖国医学认为,近视眼以“视近清晰,视远模糊”为特征有眼病,又名能近怯远症,至清代《目经大成》始称本病为近视,病因多属心阳衰弱,阳虚阴盛,目中神光不能发越于远处,故视近尚清,视远模糊。肝肾两亏,目失濡养,以致神光衰微,不能及远而仅能视近。历代医著对本病多有论述,如《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认为,目不能远视是由“劳伤脏腑,肝气不足”所致。元代医学家王海藏在《此事难知》中则提出不能远视,责其无火,法当补心。至《审视瑶函》,除继前人观点,认为不能远视为阳不足而外,还指出近视可因“肝经不足肾经病”,此病可发生的原因是先天禀爱不足和遗传所致,或因后天阳气内虚,又平素用目不当劳伤其脏腑,兼受风邪外袭引起的气滞血瘀,经络受阻,使浊阳不降,清阳不升,瞳神失养,神光衰微,以致光华不能远及,故视近尚清,视远模糊,即发为近视之病。
中药用于外治,在祖国医学中已是源远流长。现存最早的古代医著《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等都有治方与内治方同用。清代吴尚先生在《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殊途同归,历来如此。外治法又经历代医学发展,已广泛用于保健、预防、治疗、康复延缓衰老等方面,现以成为祖国医学中独特的一个分支。
本发明根据祖国传统中医理论,申请人积多年中西医结合之临床实践,通过分析和归纳,找出各种眼疾同内在体质之间的联系,根据中医治病治本,内病外治,异病同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药即内治药等理论,参阅古今医案,秘方、验方、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取其精华,独辟治疗近视病的新途径,创造发明脐疗明目袋新的疗法和所用药物。
本发明从人的整体出发,基于近视眼病的内在原因,以滋补固本为主,健脾开胃,养肾补肝,活血化瘀,明目开窍,佐之疏经引气、引经升提,芳香醒脑药物的作用下引导各有效成份弥散至体内各器官,增强并协调各器官的功能,中药敷脐疗法,由来已久,在祖国医学最早期著作《灵枢,杂病二十六》中就有记载。自后敷脐疗法历代均有发展,且法多面广,日臻完善,解放后,外治法又得到了较大发展。外治法之一的敷脐方法,尤为临床所常用、且用药方法灵活,应用范围很广,是为临床防病开辟一条简廉效捷的新途径。
脐,名肚脐,又名脐中或名气舍,胞蒂,即神阙穴。脐居肚脐中央,属体表组织之一。脐为百风之总窍,先天赋予生命之根蒂,位居中焦,主先后天之疾病。脐为经络,阴阳交会之地,它即与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生理相关,又互为病理相累。所以敷脐疗法,与内治一样,都可以激发人体机能的转化,借以调整人体机能阴阳的平衡,从而达到防治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内治是从体内部来调整人体机能的,而外治敷脐法,通过经络气血流注,散布全身,敷脐入肾,经小肠传心,同样可以达到药物入胃中的内治作用,由此说明,敷脐疗法治病道理同于内治,只不过是给药途径不同罢了。内服药须预先入胃,给过消化道分别清浊后,再将药力输送全身,但药物之糟粕不能入于经脉,能入者乃是药物的气味。用于敷脐之药因药物敷于皮肤,能达到内理之中,也同样能将药物之气味,透过皮肤,直达经脉,摄于体内,融化津液之中,与之合而为一,具有内外一贯之妙,而且脐部腹壁最嫩、最薄,对外部刺激为敏感,吸收性能良好,故肚脐用药,通过肾与经络输布全身最速,比其它肌表用药奏效尤捷。虽药用在局部,但都可产生全身性的药理效应,达到内治同样之功,其道理亦在于此,且在一定情况下还优于内治之法。所以进一步开发敷脐疗法的挖掘研究工作,不断扩大应用范围峄提高临床疗效,尤属必要。
处方组成以千里明为10(重量单位下同),黄芪3-3.5、枸杞子、茺蔚子、夏枯草、桑叶、菟丝子、白蒺藜、木贼、鸡血藤、薄荷、石决明、野菊花、密蒙花、青葙子、王不留行、石斛、谷精草、沙苑子、柴胡、肉桂、桔梗、山药、川芎、麻黄、升麻、丹参、当归、生地、白芍、附子、茯神、远志、石菖蒲、桃仁、红花、党参、冰片、白术、牛夕、决明子、各2.5-3;人参、鹿茸、龙骨、磁石、丁香、木香、沉香各2-2.5;珍珠、麝香、牛黄、熊胆各1.5-2。
实施例精选上述药物按配方比例粉碎细末过60目筛,细料药物研磨过100目筛的细粉,混合均匀,经灭菌器灭菌后装入药芯,将药芯装入药袋内,药袋外型呈椭圆型,长26cm,宽11cm,药芯长21cm,宽11cm,在药芯布片上旋转缝制5-6道线,每道线间距0.8-0.9cm。成人用量一剂30克,青少年25克,儿童23克。
本药作用机制益精明目,开窍醒脑,滋肾养肝,疏通经络,行气导滞,活血化瘀,以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益气温阳之功效,使视力得到改善,并提高或完全恢复正常。
本发明属外敷药物,适应症为青少年近视眼、弱视、散光、老年性花眼等症,疗效显著对深度近视也有减缓作用。使用本药无毒副作用,无过敏反应。
1.治疗方法取脐疗明目袋,敷贴时将药芯对准神阙穴,固定于腹部,敷贴105天,使用时保持干燥,洗澡时可以摘下,身体干时戴上。
2.疗效标准治愈视力上升至1.0以上;显效视力上升3-4行;有效视力上升2-3行;无效视力上升1行或无进步。
3.疗效分析在210例,共420只近视患眼中,治愈294只眼,占70%;显效88只眼,占21%;有效29只眼,占7%;无效9只眼,占2%;总有效率98%,具体见表不同年龄组、性别组疗效观察105天疗效观察结果


图1是本发明脐疗明目袋的外袋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脐疗明目袋的药芯结构图。
结合附图1和2对本发明作以叙述。
图1用布制成脐疗明目袋外袋。图2用布与药制成药芯,后置在外袋之内,构成《脐疗明目袋》。
权利要求
1.一种脐疗明目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药芯和外套组成,其药芯是由52种中草药,经粉碎、灭菌后混合均匀装入药芯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52种中草药制剂配方比例如下以千里明为10(重量单位下同),黄芪3-3.5、枸杞子、茺蔚子、夏枯草、桑叶、菟丝子、白蒺藜、木贼、鸡血藤、薄荷、石决明、野菊花、密蒙花、青葙子、王不留行、石斛、谷精草、沙苑子、柴胡、肉桂、桔梗、山药、川芎、麻黄、升麻、丹参、当归、生地、白芍、附子、茯神、远志、石菖蒲、桃仁、红花、党参、冰片、白术、牛夕、决明子、各2.5-3;人参、鹿茸、龙骨、磁石、丁香、木香、沉香各2-2.5;珍珠、麝香、牛黄、熊胆各1.5-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以,其特征在于将上述46种中草药粉碎(过60目筛),下余人参、鹿茸、珍珠、麝香、牛黄、熊胆、研磨(过100目筛)细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药芯内装药物,成年人用量一剂30克,青少年25克,儿童23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药袋外型呈椭圆型,长26cm,宽11cm,药芯长21cm,宽11cm,在药芯布片上旋转缝制5-6道线,每道线间距0.8-0.9cm。
全文摘要
一种脐疗明目袋的制造方法,是根据我国传统医学的经络学说、藏象学说、内病外治学说,而发明的一种由52种中草药制成的脐疗明目袋。是由药芯和外套组成,其药芯是由52种中草药,经粉碎、灭菌,按一定程序装入袋中缝制而成。它具有明目开窍、益智健脑、滋肾养肝、疏经通络、行气导滞,活血化瘀等功效。
文档编号A61F9/00GK1109786SQ9411549
公开日1995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1日
发明者徐永 申请人:徐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1年04月25日 01:35
    请问,哪里能买到这种明目袋?谁知道请联系13805369739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