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失效注射针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1886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失效注射针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射针筒,特别是一种于使用后即会让该针筒自动失效无法再次使用的一次性注射针筒。
目前由于医学上的进步,人民之生活水准的渐次提高,对于卫生医疗水准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所以传统上使用的针筒方式也受到严格的注意,除了要求针头不重覆使用外,也开始要求针筒不得再被使用。但是单一简单式的针筒,并无法判定是新品或是回收品,为了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也为了于一次注射后,不再用同一支针筒对患者注射,所以必需对目前的物品,加以改良,让针筒于使用后立即失效,完全不能从事再次注射动作。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失效注射针筒,这种注射针筒使用后,因条件变换将失去效用而不能再次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对普通的一次性注射针筒进行改进,在针筒外筒中加设有一活动空间与一通道,于通道中有一塞子藉在内筒上端的突柱伸入而推动该塞子脱离卡定位置,便塞住针中的通道,并利用外筒未端突缘上的突片与一环的三角片配合作为防止误动作,让本实用新型只能于完成注射中才有功用,并且仅能动作一次,便不能再用,但于各处均相对改进,使制成后,执行动作方便,不会因使用者的疏失,而不小心让下游处理人员发生二次伤害,充分达成卫生与环保的要求,容易使用与维护。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详细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供参考与说明作,而并非用来对本创作做任何限制;有关的附图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未动作剖面示意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已动作示意剖面图;图2C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未动作剖面示意图;图2D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已动作示意剖面图;及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半段突片动作侧视示意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失效注射针筒的组合立体图,这种结构的注射筒不同于常用之处为将一般的卡束在针头部份的针头套扩大为一长筒套11束住于处筒10的后端处,该长筒套11的长度大约从针头尖端的前方处至外筒的后端适当处卡住,且前端为一配合针头的锥尖状12,后端亦有一环缘13向外突出以供用手指握持使用;如此设计后因一般方式的针头座都较小,将针对准针头套插回之动作也比较不容易,所以本实用新型作以较厚较粗的长筒套代之,能使之用完装回的动作较方便,也让因有一较大的针筒套存在,不会因是一个小小的针筒套而忘记了,不再把针头套套回,而变成分离的两件废物,亦让该种方式针头裸露在外,一不小心,便会有二次伤害发生于清洁人员或是某些特定人员。
本创作的主要特征是它有别于传统针与外筒的结合方式,把与该针相接连的一针头固定座15中特设有一活动空间16,该活动空间16如图2的两种不同实施例所示,图2A所示为一球塞17由一卡定位置固定,而该卡定位置所在之处为使该针头固定座15区分为两个元件,分别为上座151与下座152,如此分开的原因是该球塞17必需卡置在一球座18所形成的卡定位置,而该球座18为设置于该下座152的中间位置,让该球塞17能顺利地由该下座152的上端置入,否则单一的内部扩大的该活动空间并无法达成置有一球的功能。所设计的该下座152与该外筒10内部空间相连通,是以小于该球塞17直径的一通道153与外筒相连,该下座152依其形状与功能可称为一环塞,故直接利用该下座152周边的阳螺纹锁入于该外筒10上端的渐缩部份的一接合座14的位置内表的阳螺纹区域,而于该上座151一部分为与针相接固定,另一部份中间形成一椭圆状的活动空间16,也是利用设在该上座151下端部分外表的阳螺纹与该接合座14的阳螺纹相接;也能将该下座152直接与该外筒10的接合座14一体成型制成。
于该球塞17中开有一孔道19,让该孔道19在该球塞17装置入时直接对正针20的通道方向,与该针20平形设置;另有一位于内筒21前端的一橡皮塞22正中心朝针20方向的接有一突柱23,该突柱23的外端呈为一圆弧部24,当该突柱23随着该内筒21前行,会将该突柱23伸入该下座152中的通道153内,并紧紧贴着该通道153前进,于是在药液被射出完毕时,恰好该突柱23的圆弧部24触及该球塞17,封闭住该球塞17的孔道19,此时药液不再被送出,但圆弧部24碰及球塞17的下端,并将球塞17顶离球座18的位置,使该球塞17以转动的方式进入该上座151的活动空间16内,此时该孔道19不再对准针20,成为倾斜状,如图2B中所示,此即是因为若以一平面直接碰至球塞,球塞仅向前平移,孔洞依然朝向针的方向,若稍有一空间让球塞转动,即会没有通路与针相通,若该活动空间16适当地设定,能让该球塞17的某一部份恰好封住针之通道,如此完成注射的动作,让此注射针筒不能再使用,因进入的通道已被封闭,而该橡皮塞的形状为配合外筒的上端部分制成,卡制在内筒上,于内筒上突柱有倒刺使不会脱离内筒,能顺利于外筒内壁顺利滑动。
如图2C所示为本创作的简化型,不同之处为该针头固定座15为单一件物品不再分割成两件,该活动空间16则形为一中空的柱状,亦以该通道153与外筒内相通,于该活动空间16后端处改置有一柱塞27,同样于柱塞中有孔道29,但该孔道29为偏心设置,当该突柱23前伸后直接将该柱塞27前推至该活动空间16的前端处,如图2D中所示,这时柱塞23直接与活动空间16相密接,封住针中的通道。
而一般于注射时,必需先吸入药液,为了防止内筒于吸入药液时的误动作,塞子已被预先推动,失去原有的功能,所以必需有一防制的机构,于是在该外筒10尾端之处所设的一环固定突缘25的一侧处以一枢轴28接有一尖状突片26,让该尖状突片26如图3中所示,为一小方片状,在朝内筒方向成为一尖状,该突片26另一端枢接在该突缘25上,使该突片26的长度能至遮到部份的内筒,但不能影响内筒的向前运动,于是本创作的内筒21为三叉式,如同一Y型,也于该内筒21后端适当位置加设有一环三片的三角板30,于是针筒尚未使用时,该突片26是朝向内筒的中心,所以在注射过程中受限于三角板30的限制让该尖状突片26不能再向前动作,只在转开该突片26后才能完全注入药液,于是针筒于打开后直接吸入药液,并去除空气后,便能执行注射的动作,于是先把突片26向外转动一角度,如图3中虚线所示,此时已不再有保险了,所以便能直接注射,于注射完毕并让此针筒不能再使用,再将长套筒装回保护针头,即可丢弃,于是不能被再次使用,因针头的注射通道以被封死了。且本创作的锁合方式虽是以螺纹说明,但为能紧密接合,利用超音波固定,或是利用粘着剂固定,可有效地防止发生重用的问题。
又可能因注射的压力,使塞子滑动,这点是绝不可能的,因为球塞有球座,而柱塞能为一倾斜的锥孔固定,皆为防止误运转,且有通孔与针相连通,药液会一喷而出,除非是由内筒21的底板31把内筒21前端的橡皮塞22向前推进至外筒10前端处,因药液已打完,直接运用内筒去触动塞子,塞子才有可能动作,所以本创作的设计,非常精巧,能充分解决针筒的重覆使用问题,又解决环保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失效注射针筒,其特征在于将一般的卡束在针头部分的针头套扩大成为一长筒套束住于外筒的后端处,该长筒套的后端有一环缘向外突出;于针头的一针头固定座中设有一活动空间,该活动空间中有一塞子能被一卡定位置固定,由该卡定位置朝外筒内部有一略小于该塞子的通道,把针头固定座紧密接入该外筒上端的渐缩部分上形成的一接合座的位置内;于该塞子中开有一孔道与活动空间相通,该活动空间与针的通道相通;有一位于内筒前端的一橡皮塞正中心朝针方向的形成一突柱,而该橡皮塞的形状为配合外筒的上端部分制成,卡制在内筒上,于内筒上突柱有倒刺使不会脱离内筒,能在该外筒内壁顺利滑动;在该外筒尾端之处所设一环固定突缘的一侧处以一枢轴接有一尖状突片,为一小方片状,在朝内筒方向成为一尖状,该突片另一端枢接在该突缘上,使该突片的长度能至遮到部分的内筒,但不能影响内筒向前运动,该内筒为三叉式的Y型,又于该内筒后端中适录位置加设有一环三片的三角板,当针筒尚未使用时,该突片是朝向内筒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失效注射针筒,其特征在于其中的针头固定座中有一球塞卡在一球座的卡定位置所固定,而该针头固定座分成上座与下座,该球座为设在该下座中间位置,让该球塞由该下座的上端置入,该下座与该外筒中空间相连通的是一小于该球塞直径的通道,利用该下座周边的阳螺纹锁入于该外筒上端的接合座之内的阳螺纹区域,该上座上端一部分为与针相接固定,另一部份中间形成如椭圆状的活动空间,也以在该上座下端部分外表的阳螺纹与该接合座的阳螺纹相接;于该球塞中开有一孔道该球塞装置入时直接对正针的通道方向,配合内筒该突柱的外端为一圆弧部的形状当内筒前端的该圆弧部碰及该球塞的下端,并将球塞顶离该球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失效注射针筒,其特征在于其中的针头固定座中的该下座能直接与该外筒的接合座底部一体成型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失效注射针筒,其特征在于其中的该针头固定座为单一座,该活动空间为柱状以通道与外筒内部空间相通,于该活动空间后端卡定位置置有一柱塞,在该柱塞中有偏心孔道,当该突柱前伸后直接将柱塞前推至该活动空间的前端,使该柱塞直接与活动空间相密接,封住针的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失效注射针筒,其特征在于其中的针头固定座与接合座间能于紧密接合后,利用超音波加热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失效注射针筒,其特征在于其中的针头固定座与接合座间能于紧密接合后,利用粘着剂固定。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失效注射针筒,为一长筒套束住于针头部分的外筒处,其针头固定座中设有一活动空间供一塞子由一卡定位置固定,当一位于内筒前端的突柱圆弧部随着内筒前行将该内设有通道的塞子顶至该活动空间的底部处,以塞子受到在活动空间内壁上的凸点而转动塞往针头孔,使药液不能通过。该针筒三叉式内筒的后端适当位置有一环三角板,并在外筒末端突缘上设有一尖状突片,只在转开突片后才能完全注入药液。
文档编号A61M5/315GK2194731SQ9422533
公开日1995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1994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30日
发明者田学深 申请人:田学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