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双叉撬拨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5968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向双叉撬拨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多向双叉撬拨复位器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它利用扭转和杠杆的撬拨原理,使骨折复位,主要用于四肢长管状骨新鲜骨折及未达到临床愈合的陈旧性骨折。
骨折一般有六种基本移位形式即重叠、成角、分离、侧移、旋转、嵌插等。其中分离、旋转和一般的成角畸形,可用纵向叩击,旋转远端、侧向挤压等手法纠正,但对于重叠、侧移,如尺、桡骨骨折向骨间膜的成角畸形,单凭手法整复很难理想复位,手术虽复位效果较好,但创伤大,骨折愈合较慢,术后增加感染机会,病人难以接受,而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则能克服上述之不足,且病人痛苦小。临床常采用之。此法虽优点众多,但目前尚无较理想的撬拨器械。通常采用骨园针撬拨,临床上常表现如下缺点①骨园针呈园柱状表面光滑,撬拨时易于滑动;②骨园针不能同时纠正额状轴、矢状轴两个轴向上的移位;③阻挡骨髓腔不利于闭合穿针;④不能剥离骨痂,不利于陈旧性骨折的复位。
根据上述分析,提出本发明,目的在於克服现有撬拨器械简陋,临床应用效果差或无法应用的缺陷,而提出一种新的撬拨器械——多向双叉撬拨复位器。
本发明由双叉和微调针两部分组成双叉制为一体,前端带鳞纹,后端叉体上装有手柄;双叉体前段呈浅“S”型弯曲,微调针前端呈扁三角状;针体为园柱形,伸入滑套内,可沿滑套纵向滑动,其后端装有可拆卸的手柄;滑套通过球形万向节固定于双叉体的前段。
临床上,双叉直接插入骨折端,并可进行撬、扭操作,复位后髓内针可由两叉间通过;微调针前端的三角形铲用于陈旧性骨折的骨痂剥离和沿叉体方向上骨折错位的推、拉及在额状轴或矢状轴轴向上骨折轻度移位的旋转撬拨。
通过上述分析,本发明具备如下优点①双叉能围绕矢状轴、冠状轴旋转,可同时纠正骨折端在额状、矢状两轴向上的侧移,并产生较大的纵向撑开力,以纠正骨折端在垂直轴上短缩畸形;②微调针可在滑套内沿叉体方向推拉,并可绕垂直轴旋转,以纠正骨折端在额状轴和矢状轴上的轻度侧移,以补双叉之不足;③双叉不阻挡骨髓腔,利于闭合穿针;④双叉前端的鳞纹,能稳定骨折端使之不易滑动;⑤扁三角铲可直接凿开骨痂,不必另用骨凿,并可用于沿叉体方向上的钩、拉。
本发明有如下附图附


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府视图。

图1中1.微调针;2.双叉体;3.滑套;4.球形套;5.支座;6.固定盖;7.螺母;8.微调针夹柄;9.夹柄螺丝;10.叉体手柄。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详述如下本发明由双叉和微调针两部分组成双叉部分由双叉体2和叉体手柄10构成;微调针部分由微调针1、滑套3、球形套4、支座5等组成。
双叉体2以不锈钢材料制成,其前端制有双叉,叉上制有鳞纹,其后端装有叉体手柄10。微调针1的前端呈扁三角状,针体断面为一圆形,后端截面为方形,其上装有微调针夹柄8,夹柄8与微调针1通过螺丝9连为一体;微调针1的柱状部分置于滑套3内,并可自由沿套滑动;滑套3与球形套4为紧配合;球形套4装于支座5的球形孔内,并用固定盖6固定;支座5通过其下端的柱状部分与双叉体2的前段固连。装合后,微调针1,一方面可上、下、左、右摆动,另方面可沿其轴向滑动和绕其轴向旋转。
现例举尺桡骨中段横断型骨折为一实施例如下设若远折端受暴力作用均向掌侧移位,受骨间膜的牵拉,向骨间膜移位,折端向骨间膜成角,折端由于肌肉的牵拉而重叠。以背侧进针为宜,操作如下①患者仰卧透视台,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常规消毒、埔巾,两助手对抗牵引。②透视下定准桡骨背侧进叉点,使双叉分别顶于骨折远近端,先绕矢状轴旋转,以纠正骨折端在冠状轴上的移位,然后再绕冠状轴旋转,以纠正骨折端在矢状轴上的移位,同时由旋转产生的强大撑开力,以纠正骨折端在垂直轴上的移位,一般的成角畸形可同时纠正。如骨折端解剖复位,则保持双叉于原位,在桡骨茎突处顺行打入一根髓内针(亦可从折端逆行穿针)。③如骨折端不能解剖复位,则进微调针,利用微调针在滑套内的推拉以纠正骨折在矢状轴上的轻度侧移,利用微调针绕垂直轴的旋转以纠正骨折在冠状轴上的轻度侧移和向骨间膜的成角,使之解剖复位,然后打入髓内针;④桡骨复位后,一般尺骨可自行复位,不必再撬拨穿针,如仍不能复位,可同法撬拨之;⑤酒精敷料无菌包扎针眼及针尾,前臂夹板固定于功能位,颈腕带悬吊之。
本器具经临床多次使用,效果理想。
权利要求1.一种多向双叉撬拨复位器由双叉体2、微调针1、滑套3、球形套4、支座5等主要部件组成,其特征在於双叉制为一体,双叉体2的前段以承孔与支座5固连;微调针1以其园柱形杆部与滑套3滑配合,滑套3与球形套4紧配合,球形套4置于支座5的球形承孔内,并可随意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双叉撬拨复位器,其特征在於双叉上制有鳞纹;双叉体的前段呈浅“S”型弯曲;微调针1前端呈扁三角状;球形套4与支座5的配合为动配合。
专利摘要多向双叉撬拨复位器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用于骨伤科四肢长管状骨及其它部位管状骨的新鲜骨折和未达到愈合的陈旧性骨折的撬拨复位。它由微调针1、双叉体2、万向支座等组成。双叉体2前端制有双叉,叉上制有鳞纹,后端设手柄10;微调针1穿入滑套3内,即可抽拉又可旋转,滑套3紧插入球形套4内,球形套4与支座5上的球形承孔滑配合;支座固定于双叉体的前段。临床上,双叉插入骨折端可撬、扭复位,微调针即可凿骨痂,又可钩拉旋转,使骨折准确复位。
文档编号A61B17/56GK2243864SQ9521979
公开日1997年1月1日 申请日期1995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1995年8月19日
发明者李凤春, 刘兴才 申请人:李凤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