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循环障碍防治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6522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肢体循环障碍防治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理疗仪器,特别是一种用于肢体外周循环障碍疾病的防治仪。
针对术后、分娩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以及肢体循环障碍引发的肿、胀、痛等疾患,采用IPC间歇气压疗法是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且操作简单、疗效高、病人乐于接受的新型治疗方法。由此研制出的产品如MEX-100型、MEX-300型外周循环障碍防治仪,经临床使用证明,对于大型外科手术后,预防静脉血栓(DVT)形成,治疗静脉曲张,静脉回流障碍等15种疾病均有效果。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有下列不足如MEX-100型,其结构特征是设有一个气囊压脉带,因此对肢体仅有一处压迫部位,不能形成对肢体不同部位进行滚动式连续压迫;MEX-300型采用三个气囊压脉带,并由三台气泵控制,且分设压力表,其结构复杂,体积大,造价高,又因气路通道未设出气孔,使气囊不能边充气边放气,因而不能形成滚动式压迫;此外,气囊压脉带采用由囊(橡胶)与外套(帆布)两部分组成,即费工又费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改进结构,使之设计更趋完善合理,疗效高,成本低,易操作,为医院和家庭均能使用的理想的理疗仪器。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是这样实现的采用IPC间歇疗法是利用机械手段对下肢间歇加压,加压时可使下肢静脉血管尽量排空,减压时静脉血液自动回流,增加静脉血流速度,以形成脉动流,从而达到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进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状况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由带气囊的压脉带、电磁阀、气泵、供显示的压力表、以及将上述部件连接成一体的带出气孔的导管所构成的气路装置和由主控电路、光电耦合及可控硅电路、电源电路、键盘输入及显示输出所构成的控制电路组成。其中主控电路由8031单片机、2764只读存贮器、74LS373(8D触发器)组成,以协调整个控制电路工作,并接收键盘输入,光电耦合器接收来自8031的控制信号,并传给双向可控硅以控制电磁阀和气泵的开启,由可调电阻调节充气量的大小,电源电路经变压器、桥式整流,由7805稳压块输出,发光二极管LED为输出显示,键盘输入以确定治疗和加压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①采用四个气囊压脉带,可对肢体的不同部位形成滚动式连续压迫治疗,操作简单,疗效明显;②其结构为一台气泵带动四个气囊压脉带,且由一个压力表指示,体积大大减小,成本降低;③压脉带采用两层胶布直接粘合而成,省工省料。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囊压脉带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原理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主控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光电耦合及可控硅电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源电路图。(包括I、II两部分)。
图8是本实用新型键盘输入电路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带可调电阻光电耦合及可控硅电路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输出电路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附设蜂鸣电路图。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其中1外壳、2压力表、3充气量调节扭、4加压时间显示器、5治疗时间显示器、6气泵、7导管、8电磁阀(a-d)、9出气孔(a-d)、10气囊压脉带、11气囊(a-d)、12气囊显示灯、13尼龙搭扣。
如附图所示,方形外壳1表面设有压力表2、充气量调节扭3、加压时间显示器4、治疗时间显示器5,所述外壳1面板上的各部分分别与控制电路连接。气囊压脉带10设有气囊11,气囊11(a-d)采用两层工业用胶布粘合而成。每一个气囊11分别通过导管7与电磁阀8串接后再由导管7将四个气囊11与气泵6,压力表2连成一体,在每一气囊的通道上设有出气孔9,并设有一显示灯12,该显示灯与控制电路连接,用以显示说明气囊在工作的同时保证与压力表的指示同步;所述的气泵6、电磁阀8则分别与控制电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由主控电路、光电耦合及可控硅电路、电源电路、键盘输入及显示输出所构成。如附图4-所示。图5为主控电路,由TP8031单片机(中央处理器CPU)、2764只读存贮器(EPROM)、8D触发器74LS373及其外围元件组成,其功能在于为整机提供控制信号,并接收键盘指示,协调整机各部的工作。其中P10-P15输出给光电耦合器,P15-P16接收键盘输入,P11-P14与发光二极管相连,以显示电磁阀的工作状态,P17接附设的蜂鸣器,P3.0-P3.7分别接发光二极管,以显示治疗时间和加压充气时间。
图6为光电耦合及可控硅电路,分别控制四个电磁阀,因电路相同,故省略其它三个电路图。图6中光电耦合器PC接收来自8031的控制信号,传给双向可控硅,以控制电磁阀的开启,PC包括PC1-PC4,电磁阀包括CF1-CF4。双向可控硅包括SCR1-SCR4。
图7电源电路中,一路经220V,由变压器、桥式整流、输出9V后再经稳压块7805转换为+5V,供主控电路及显示电路、附设蜂鸣电路。另一路220V经稳压管CW1-CW4,得到6V分别供光电耦合器PC1-PC5偏置。
图9中光电耦合器PC5接收8031的控制信号P10后,经可控硅SCR5,由SCR6、SCR7及可调电阻R组成的调压电路,控制气泵的开启及充气量大小。
图8键盘S1、S2经P15、P16输入给主控电路,以确定治疗时间,充气时间长短。
图10显示电路由发光二极管LED1-LED12组成,其中LED1-LED8显示治疗时和充气加压时间,LED9-LED12指示正在充气之气囊。
图11为附设蜂鸣电路,一端接主控电路的PI7,另一端接电源+5V。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利用压脉带上的尼龙搭扣13将气囊a固定在足底位置,气囊b固定在踝上位置,气囊c固定在腓肠肌的位置,气囊d固定在膝上位置。经键盘预置治疗和加压时间,开启电源,气泵工作,同时电磁阀a打开,气囊a充气(此时其它三个电磁阀暂不工作),由于这时进气大于出气,气囊a中压力增大,待进气等于出气时,并达到设定的压力后,气囊a内的压力不随气泵工作而继续增加,电磁阀a自动关闭,这时电路控制电磁阀b打开,气囊b开始充气(此时气囊a中的气体经出气孔a放气降压),气囊b充气达到设定的压力后电磁阀b自动关闭。此后电磁阀c打开,气囊c充气……依次类推,至气囊d,完成周期性滚动式连续加压的工作过程。静息一定时间,待静脉充分回流,然后再进行第二周期,循环往复,以达到治疗要求为止。
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指标1、电源电压220-240V、50HZ2、功率12W3、治疗时间5 20 25 30分四档4、加压时间5 10 15 20秒四档5、压力范围60-110mmHg(8-10KPa)连续可调6、体积270×270×150(mm)7、重量4.5Kg本实用新型的临床适用范围(1)大型外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
(2)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静脉回流障碍、淋巴回流障碍、偏瘫患者,长期卧床造成的肢体胀痛等15种疾病,且无副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治疗肢体外周循环障碍的防治仪,其特征在于该防治仪由带气囊的压脉带、电磁阀、气泵、供显示的压力表、以及将上述部件连接成一体的带出气孔的导管所构成的气路装置和由主控电路、光电耦合及可控硅电路、电源电路、键盘输入及显示输出所构成的控制电路组成;其中主控电路由8031单片机、2764只读存贮器、74LS373,8D触发器,组成,协调整个控制电路工作,并接收键盘输入,光电耦合器接收来自8031的控制信号,并传给双向可控硅以控制电磁阀和气泵的开启,由可调电阻调节充气量的大小,电源电路经变压器、桥式整流,由7805稳压块输出,发光二极管LED为输出显示,键盘输入以确定治疗和加压时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肢体外周循环障碍的理疗仪器。它由带气囊的压脉带、电磁阀、气泵、供显示的压力表、以及将上述部件连接成一体的带出气孔的导管所构成的气路装置和由主控电路、光电耦合及可控硅电路、电源电路、键盘输入及显示输出所构成的控制电路组成。由键盘输入,经主控电路、光电耦合及可控硅电路控制电磁阀和气泵的开启,并由发光二极管显示。
文档编号A61H9/00GK2260604SQ9522933
公开日1997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1995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29日
发明者张永富, 张跟东 申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