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双用除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984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耳鼻双用除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从人体取出界质的器械领域,为一种耳鼻双用除垢器,尤指一种可以快速方便地由人体耳朵或鼻孔中吸汲秽物的耳鼻双用除垢器。
对于婴幼儿、老年人或重症病患者等无法妥善料理个人事务的人而言,如何帮这些人摒除堵塞在鼻孔内的鼻涕或清理耳垢,一直是相当令人头痛与困扰的问题,凡帮助幼童、老人或重病者吸除鼻涕的方式,大多数是直接利用口嘴直接将鼻涕吸出,这样动作虽然便利,但实在是相当不卫生且恶心,根本无法为现代人所接受。
有鉴于此,业界便开发设计出一种“吸鼻器”的卫生用具,以方便于无法自力操作的鼻涕吸除工作,如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199350号的“新式吸鼻器”及公告第229438号的“吸鼻器”等专利案;请参看图5所示,传统的吸鼻器结构主要是由一弹性囊球90及一吸取头92共同构成,该软性材料构成的弹性囊球90内部形成气室〔图中未示〕,并在前端以束口91连接一软性材料制成的吸取头92,且两连接处设有单向阀,配合吸取头92自由端逐渐缩小形成吸取口93,以及弹性囊球90尾端的单向排气孔94设计,组构成传统吸鼻器的整体结构。
承前所述,传统的吸鼻器使用时,是先捏挤弹性囊球90,将其内部气室的空气由排气孔94排出,同时将吸取头92的吸取口93深入鼻孔内,此时放松弹性囊球90,弹性囊球90便会利用弹性恢复力,将鼻内的鼻涕由吸取口93吸入,经过吸取头92、束口91及单向阀而流入气室中,达到吸汲鼻涕的效能;然而前述传统吸鼻器的设计仍未臻完善,因此在使用实施上,容易产生如后所述的缺点
(1)、操作使用麻烦传统吸鼻器的操作使用,完全依赖不断地捏按弹性囊球90加以进行,不仅必需经常将气室内的鼻涕清理倒出,确保气室内部有足够的空间供弹性囊球90变形收缩,并且整个吸鼻器的操作使用相当麻烦不便,难以满足追求自动化操作的现代消费者需求。
(2)、汲吸力量不稳定由于传统吸鼻器的吸力是由弹性囊球90的弹性回复力提供,然而弹性囊球90膨胀回复产生的吸力并不稳定,不仅造成操作使用的不便,更进一步会造成吸力过大或不足的困扰。
(3)、清理麻烦不便传统吸鼻器的清理工作,容易因为束口91及前、后单向阀等细部构造及死角,造成清理上的麻烦与不便。
(4)、功能少传统的吸鼻器设计,绝大多数只具备有汲吸鼻涕的单一功能,缺乏灵活广泛的适用性。
因此,本设计人即针对上述传统吸鼻器的诸多缺点与限制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自动且有效地将鼻涕汲吸出来并可以清理耳垢及排除耳内细屑的耳鼻双用除垢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控制吸力的耳鼻双用除垢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耳鼻双用除垢器,包括除垢器本体及依序组接在本体前端的组接头、连接管、吸取头等构造,其特征在于除垢器本体内部组置设一马达,该马达的转轴朝前伸设于本体前端的容置槽中,并有一叶片组装在马达的转轴上,且于叶片与马达间的本体周面开设有系列排风孔,组接头以后侧端的环伸片组接于本体前端,且其轴心处形成一前后贯通的流道,并在组接头肉厚处形成有一连通流道的积槽,该积槽底面开口处形成一盖板槽,以供封盖板卡制盖合,软质连接管的两端分别套接在组接头前端及吸取头后端的伸套端,吸取头后端形成伸套端,并于前端套设一软质端套,如此,利用依序组接在除垢器本体的组接头、连接管及吸取头,配合组设在本体的控制开关,使得马达带动叶片旋转产生的吸力,可以将鼻涕或耳垢由端套吸入,经吸取头、连接管及组接头的流道,再集收于组接头的积槽内。
前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在除垢器本体的马达后侧形成有一电池槽,并有一电池槽盖封盖于本体后侧端面的电池槽开口处。
前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除垢器本体设有一控制马达启闭的启闭开关,以及一调整马达转速的调速开关。
前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除垢器本体后侧端面形成有多数条状的散热孔。
前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组接头的流道后端向内一体衍伸环卡缘,以滤片卡制定位。
前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组接头的盖板槽前端及两侧内壁分别形成卡缝及滑沟,而封盖板前端及两侧分别相对伸设衍卡缘及肋条,以利用衍卡缘与卡缝及肋条与滑沟的卡制配合,使封盖板可以密合封盖于积槽的开口处。
前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组接头的盖板槽后侧滑设有一卡制片,该卡制片可以与封盖板内面衍伸的挡片相对卡制。
前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组接头后侧以阶梯状落差一体衍伸一圈环伸片,该环伸片适当处以ㄈ形开缝形成弹卡片,并在弹卡片表面形成有凸粒,而配合于弹卡片的凸粒,除垢器本体前端容置槽位置的周面相对贯设有卡扣孔。
前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在组接头后侧的环伸片再以阶梯状落差一体衍伸一圈集风环面,该集风环面的内径略大于叶片的直径,且适围覆于叶片周边。
前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在组接头前端形成一道环卡槽,以供端套以束口的环肋与环卡槽相对卡制。
本实用新型具有特殊的结构设计,不仅可以同时提供耳朵及鼻部的清理使用,深具灵活广泛的适用性,并且能够在使用实施上,进一步产生如后的优点(1)、操作简便快速本实用新型整体利用启闭开关与调速开关的配合操作,简便快速地完成鼻涕、耳垢等秽物的吸除清理,深具自动控制操作使用的便利性,充分满足现代的消费需求。
(2)、清理便利本实用新型使用后进行清理时,只要将组接头的封盖板打开,便可将积槽内部的秽物清除,再将组接头拆下冲洗即可,不易有死角产生,整个清理工作相当简便,不会造成使用的困扰。
(3)、精确调整控制吸取力本实用新型利用调速开关精确控制马达的转速,进而调整叶片旋转产生的吸取力,不仅可以多级式调整除垢器的吸取力量,并且有效保持除垢器吸取力的稳定,充分解决传统吸鼻器容易造成吸力过大或不足的困扰,深具实用性。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配置及外观形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其中部份以剖面表示,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件形态及相对关系。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用以加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件组合配置形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外观图,用以於明本实用新型有关封盖板及卡制片的相配关系。
图5是传统吸鼻器的立体外观图,用以说明传统吸鼻器的结构形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耳鼻双用除垢器的新型设计,请参看
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除垢器本体10、组接头20、连接管30及吸取头40等构造共同组成;其中除垢器本体10为一圆柱形的壳体结构,并有一马达11密合塞置在本体10的中段部位,该马达11的转轴112伸设在本体前端的容置槽中,且将叶片12组设于马达11的转轴112上,而马达11与叶片12间的本体10周面则开设有系列排风孔13,供叶片12产生的气流顺畅排出;又,马达11后侧的本体10内部设有一电池槽14,并使容设于电池槽14内的电池50以正、负极连接的导电弹片142,直接连通马达11与启闭开关17,而本体10后侧端面设有一可以封盖在电池槽14开口处的电池槽盖15,且在邻靠电池槽盖14的本体10端面形成方便于电池槽盖15开启的凹缘152,并有多数条状散热孔16开设在本体10后侧端的端面处;另,除垢器本体10的表面适当处,分别设有一控制启闭的启闭开关1 7及一控制马达12转速的调速开关18,并在邻靠本体10前端的本体10周面贯设有数卡扣孔19,以供组接头20相对插设卡接;组接头20是前段形成锥状的柱形块体结构,其轴心处设有一前后贯通的流道21,该流道21前端周壁由组接头20端部一体伸出,形成可以供连接管30套接的伸套端22,并在流道21后端向内一体衍伸环卡缘212,可以供滤片29密塞卡制,有效防止鼻涕等秽处由流道21后端流出;又,组接头20肉厚较大处形成一内侧端连通流道21的矩形积槽23,并在积槽23外侧端开口处形成盖板槽24,以供封盖板25及卡制片26组置定位;承前所述,盖板槽24的前端及两侧内壁分别形成卡缝242及滑沟244,而封盖板25前端及两侧则相对分别伸设衍卡缘254及肋条252,请同时参看图4所示,利用衍卡缘254与卡缝242及肋条252与滑沟244的卡制配合,使封盖板25可以密合封盖在积槽23的开口处,同时为防止封盖板25脱出,盖板槽24于后侧滑设有一卡制片26,利用卡制片26与封盖板25内面衍伸的挡片256相对卡制,有效确保封盖板25定位的稳固性;再续前述,相对于本体10前端的组置槽,组接头20后侧以阶梯状落差,依序一体衍伸环伸片27及集风环面28;其中,对应于本体10的卡扣孔19,环伸片27的相对位置以ㄈ形开缝272自然形成弹卡片274,并于弹卡片274表面形成配合卡扣孔19的凸粒276,以利用环伸片27插设在本体10前端的容置槽内壁,配合凸粒276与卡扣孔19的卡制,使得组接头20稳固地组置在本体10前端,而集风环面28的内径略大于叶片12的直径,并恰好围覆在叶片12周边,可以有效产生集风导引的效能;连接管30是长度适当且以橡胶或硅胶等软性材料制成的管体结构,其内部形成流道32,且两端分别套接在组接头20前端及吸取头40后端的伸套端22、42处;吸取头40是一规格适当且前段略呈锥斜状的管形结构,其轴心处形成贯通的流道41,并分别在吸取头40前、后端形成环卡槽43及伸套端42,以配合端套44及连接管30的组装套接;又,端套44是以橡胶或矽胶等软性材质制成的管套结构,其后端配合环卡槽43,形成端面具内伸环肋的束口442,利用束口442以环肋与吸取头40的环卡槽43卡制,使得端套44获得可靠的定位;如此,以除垢器本体10、组接头20、连接管30及吸取头40的依序组装结合,组构成一种如
图1、3所示的耳鼻双用除垢器新型结构。
请参看
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操作使用时,可以将吸取头40前端的软质端套44轻轻伸入鼻孔内或耳穴中,此时基于安全性及舒适性考虑,先将调速开关18设定为马达20最低速的位置,接着以启闭开关17启动马达11驱动叶片12旋转,旋转的叶片12会将气流经过本体10周面的排风孔13排出,并直接汲吸流道21、32、41内的空气补充,使得吸取头40前端的端套44吸口产生适当的吸取力量,有效地将鼻孔内的鼻涕或耳穴中的耳垢吸入吸取头40中,再经由流道41、32、21送至组接头20的积槽23积存,同时如果感到吸力不足时,可以利用调速开关18增强马达11转速,提高吸取力;如此,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设计,有效达到简便快速完成耳垢或鼻垢清理的实用效能。
权利要求1.一种耳鼻双用除垢器,包括除垢器本体及依序组接在本体前端的组接头、连接管、吸取头等构造,其特征在于除垢器本体内部组置设一马达,该马达的转轴朝前伸设于本体前端的容置槽中,并有一叶片组装在马达的转轴上,且于叶片与马达间的本体周面开设有系列排风孔,组接头以后侧端的环伸片组接于本体前端,且其轴心处形成一前后贯通的流道,并在组接头肉厚处形成有一连通流道的积槽,该积槽底面开口处形成一盖板槽,以供封盖板卡制盖合,软质连接管的两端分别套接在组接头前端及吸取头后端的伸套端,吸取头后端形成伸套端,并于前端套设一软质端套,如此,利用依序组接在除垢器本体的组接头、连接管及吸取头,配合组设在本体的控制开关,使得马达带动叶片旋转产生的吸力,可以将鼻涕或耳垢由端套吸入,经吸取头、连接管及组接头的流道,再集收于组接头的积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在除垢器本体的马达后侧形成有一电池槽,并有一电池槽盖封盖于本体后侧端面的电池槽开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除垢器本体设有一控制马达启闭的启闭开关,以及一调整马达转速的调速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除垢器本体后侧端面形成有多数条状的散热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组接头的流道后端向内一体衍伸环卡缘,以滤片卡制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组接头的盖板槽前端及两侧内壁分别形成卡缝及滑沟,而封盖板前端及两侧分别相对伸设衍卡缘及肋条,以利用衍卡缘与卡缝及肋条与滑沟的卡制配合,使封盖板可以密合封盖于积槽的开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组接头的盖板槽后侧滑设有一卡制片,该卡制片可以与封盖板内面衍伸的挡片相对卡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组接头后侧以阶梯状落差一体衍伸一圈环伸片,该环伸片适当处以ㄈ形开缝形成弹卡片,并在弹卡片表面形成有凸粒,而配合于弹卡片的凸粒,除垢器本体前端容置槽位置的周面相对贯设有卡扣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在组接头后侧的环伸片再以阶梯状落差一体衍伸一圈集风环面,该集风环面的内径略大于叶片的直径,且适围覆于叶片周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在组接头前端形成一道环卡槽,以供端套以束口的环肋与环卡槽相对卡制。
专利摘要一种耳鼻双用除垢器,其除垢器本体内部设有一可驱动叶片的马达,并于叶片与马达间的周面开设有系列排风孔;组接头接设在本体前端,其轴心处贯设一流道,并有一连通流道的积槽设于组接头肉厚处;软质连接管两端分别套接于组接头前端及吸取头后端的伸套端,再于吸取头自由端套设一软质端套;如此,利用叶片旋转产生的吸力,有效地将鼻涕或耳垢由端套吸入,经吸取头、连接管及组接头的流道,集收于组接头的积槽内。
文档编号A61M1/00GK2265809SQ9621052
公开日1997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1996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1996年6月19日
发明者林燕郎 申请人:林燕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