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式多功能中药提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984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循环式多功能中药提取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品加工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对中草药进行提取浓缩的设备。
目前,制药行业在制备中药浸膏或流浸膏时,均需采用提取设备和浓缩设备来分步进行,这样一来,不仅由于设备占地面积大,需要较大的制剂房间,而且购置设备所需的费用也很高,另外,目前这些功能单一的设备还存在一些其它缺点,如提取中草药所使用的夹层加热罐,在进行加热提取时,为使中草药所含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溶出,需使用人工搅拌的方式来提高浸提效果,而在浸提完毕需进行粗过滤时,又由于药渣常常堵塞设在夹层罐底部出口处的滤网,人们不得不借助加压或真空减压的方式来完成粗滤过程,因此,该设备不仅功能单一,而且还耗能费事。在浸提工作结束进行药液浓缩时,需再将浸提液注入专门的浓缩设备,如中国专利局公开的新号为90203751的真空浓缩锅。该设备是由列管加热装置、夹层浓缩锅和冷凝装置组成的,它的缺点是功能单一,在制备中药浸膏时,必须与中药提取设备配套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既可用于中药浸提,又可用于中药浓缩的多功能中药浸膏生产设备,该设备耗能低,占地面积小,使用方便,设备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设计的生产中药浸膏的设备,包括有罐体,罐体上连接有列管加热装置和抽真空冷凝装置,罐体的下部呈锥形并带有可通入蒸气或冷却水的夹层套,设计的要点是,在罐体顶部设有可开启的密封盖,罐体内置有中药浸提筐,在列管加热装置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各设有一个汽液混合腔,三个混合腔分别通过阀门与相对应的罐体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相连通。
这样就使该设备既可用于中药的浸提,又可用于中药浸提液的浓缩,从而实现了一台设备完成中药浸膏的制备工作。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有一个上部呈圆筒状、下部呈圆锥形的罐体4,在罐体4的圆锥形部设有夹层套7,夹层套7内可通入蒸汽,也可通入冷却水。罐体4的顶部设有一个可开启的密封盖1,为方便开盖,可在罐体侧壁固定支架3,其顶端与密封盖1通过活动轴2连接,按压端柄即可掀盖。在罐体4内,置备一个中药浸提筐5,用于放置需要浸提的中草药。该筐最好是用不锈钢制成框架,再固定过滤用的细纱网,从而使其既能防止由于中草药下沉而造成的溶媒流动不畅,又可避免药渣漏出。为了保证中草药在浸提筐5内有一定的疏松度,增强浸提效果,可在浸提筐5内设置2个以上的小型浸提筐,在浸提时,可将中草药分散放入小型浸提筐后,再将小型浸提筐分层叠放入大的中药浸提筐5内。罐体4的内侧最好设置数个支承中药浸提筐的凸块6,以便支承中药浸提筐5,使之悬置于罐体4内,便于溶媒的流动。在罐体4上连接有抽真空冷凝装置14和列管加热装置20。其中抽真空冷凝装置14可采用现有常规的抽真空冷凝装置,抽真空装置的尾部通过阀门18还接有贮液罐。其与罐体4的上部连通固定。该装置是用于保证罐体4中上部的温度与列管加热装置有一定的温度差及压力差,以促进罐体4内的浸提液可通过列管加热装置形成循环式浸提,罐体4的中部通过管道及阀门17与抽真空冷凝装置14的尾部连接。抽真空装置的尾部通过阀门18还接有贮液罐。列管加热装置20是由两组列管加热器对接改进而成,使该装置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形成三个汽液混合腔,即上汽液混合腔16、中汽液混合腔19和下汽液混合腔21。上汽液混合腔16的顶部设一阀门15,用于消除列管加热装置内的压力,上汽液混合腔16的旁侧设有阀门13,该阀门13通过管道与罐体4的上部相连通;中汽液混合腔19通过旁侧设有阀门12与罐体4的中部相连通;下汽液混合腔21通过阀门10与罐体4的下部相连通。为了便于在进行浸膏的后期浓缩时,使列管加热装置内的浸提液可直接回流到带有夹层套的罐体4内,最好在罐体4的中部设置一阀门11与列管加热装置的下汽液混合腔21相连通。为了使罐体内渗出的药渣能排出罐外,最好在罐体4的底部连接一个固液分离斗8,在该半的下部连接一个阀门9。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浸提中药的罐体与控制罐体上部温度、压力的抽真空冷凝装置以及对从罐体流入的浸提液进行加热来促进罐体内浸提液循环的列管加热装置这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同时运作方能完成中药浸膏的制备。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在制备浸膏的具体操作过程首先加入切成碎块的中草药,放入中药浸提筐5内,将该筐放入罐体4内,加入浸提溶媒,关闭密封盖1,打开列管加热装置的阀门10、13、15以及罐体与抽真空冷凝装置之间的阀门17,从列管加热装置下部通入蒸汽,并启动抽真空冷凝装置,在罐体4中的夹层套7内通入冷却水,此时由于罐体4内的温度明显低于列管加热装置内的温度,故罐体4内的溶煤在温差的作用下流入列管加热装置20中,浸提液汇入列管加热装置的上汽液混合腔16中通过阀门13回流到罐体1内,从而构成一个大循环,反复回流,直至溶媒温度接近沸点时,关闭抽真空冷凝装置14和列管加热装置20,打开密封盖1将中药浸提筐5提出,打开罐体4底部固液分离斗8上的阀9,放出少许浸提液,使沉淀于底部的药渣清除出罐体4外,重新关闭密封盖1,打开设在罐体4与列管加热装置20之间的阀12,以及抽真空冷凝装置上的阀18、关闭阀13、15、17,重新开启抽真空冷凝装置14和列管加热装置20,使罐体内的浸提液在温差的作用下通过罐体下部的阀门10流入列管加热装置20中并通过阀门12回流到罐内4内,从而构成小循环回流,浸提液中的溶媒被蒸发为蒸汽的同时,通过抽真空冷凝装置回收到贮液罐内。从而实现了浸提液的浓缩。在浓缩过程中采用小循环方式回流可以避免浸提液中的泡沫上溢回收到抽真空冷凝装置内,而造成的浸提液浪费。
当浸提液浓缩至比重为1.15-1.2时,关闭阀门12,停止列管加热装置的加热,开阀15,使列管加热装置内处于常压状态,列管加热装置中的浸提液在抽真空冷凝装置的作用下,通过阀10回流到罐体4内,关阀10,向罐体的夹层套内通入蒸汽继续加热、蒸发,直至浓缩成比重符合要求的浸膏。由此,可避免浸提液过浓,而对列管加热装置造成的损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只是在中药浓缩设备上进行的改进,使其实现了一台设备完成了中药浸提、浓缩两项工作,因而在制备中药浸膏时,可省去一台中药提取设备,这样不仅明显减少了购置设备的费用,还大大减少了设备的占地面积。再则,本实用新型循环回流浸提的工作方式,还克服了原中药提取设备搅拌困难,粗过滤困难的缺陷,而其连续工作的特点还避免了更换设备所耗费的工时,从而方便了人们的操作,也降低了浸膏的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循环式多功能中药提取设备,它包括有罐体,罐体的下部呈锥形并带有可通入蒸汽或冷却水的夹层套,罐体上连接有列管加热装置和抽真空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罐体顶部设有可开启的密封盖,罐体内置有中药浸提筐;所说的列管加热装置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个汽液混合腔,混合腔通过阀门与相对应的罐体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提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罐体内侧设有支承中药浸提筐的凸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提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罐体其底部连接有固液分离斗,该斗的下部连接有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提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药浸提筐设有不锈钢框架,在框架间固定有细纱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提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药浸提筐内装有2个以上的小浸提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提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在罐体侧壁固定有支架,支架的顶端通过活动轴连接密封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提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罐体中部通过一阀及管道与列管加热器下部的汽液混合腔相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式多功能中药提取设备,它包括有罐体、列管加热装置和抽真空冷凝装置,设计要点是罐体顶部设有可开启的密封盖,罐体内置有中药浸提筐;在列管加热装置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个汽液混合腔,混合腔通过阀门与相对应的罐体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既可用于中药提取,又可用于中药浓缩。
文档编号A61J3/00GK2249085SQ9621047
公开日1997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2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2日
发明者耿会强 申请人:耿会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