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像束电焊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9999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传像束电焊面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焊接死角、暗道管路时戴的传像束电焊面罩。
为了保证电焊焊接的质量,必须自始至终的对熔池进行全面观察,目前使用的电焊面罩,虽可便于观察焊接过程,但是,对于处在墙角的管道死角部位焊接确无法观察到,通常的作法是在焊接时,给管道“开天窗”,也就是将管道外壁用气割切割掉一块,露出靠近墙角的管壁死角部位进行内部焊接,焊好死角后,再将“天窗”补焊完整。这种“开天窗”的方法降低了管道的强度,缩短使用寿命,在焊接工艺中是违反操作规程的。另外,对于设置于地下的暗道管路焊接,通常是采用挖坑的方法,即将管道焊接处地面挖工作坑,使暗道管路露出,工人弯下头戴面罩进行焊接管缝,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操作不安全,工作效率低。又如,对于锅炉内管道的维修、焊接,同样存在着不易观察焊缝的问题,通常是采用放置镜片靠反射图像进行焊接,但镜中图像为反像,不利于焊接操作。上述诸方法,均不易保证焊接质量,而且操作复杂,费工费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能够清晰地观察死角、暗道管路焊缝,有效地保证焊接质量,带有目镜和物镜的传像束电焊面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传像束电焊面罩,包括面罩、护目镜片,其中,面罩的视窗上可插接由传像束联结的目镜和物镜。
本实用新型以巧妙的构思,合理的设计,利用现代科技新技术、新材料,改进了传统的焊接面罩结构,增加了带有目镜和物镜的光导纤维传像束,可清晰地观察到设置在角落里的“死角”管路及管井、管沟的暗道管路的焊接全过程,便于操作,可有效地保证焊接质量,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造型美观别致,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使用安全、方便,实用性强等特点。


图1为现有技术头戴式电焊面罩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电焊面罩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像束截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目镜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物镜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电焊面罩可以是手握式,也可以是头戴式(图1),主要是由面罩1、视窗2构成的,在视窗2上插入防紫外线的黑色护目镜片3,保护眼睛不受紫外线伤害。
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技术头戴式面罩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由传像束5联结的目镜4和物镜6,可将目镜4插装在视窗2的防紫外线黑色护目镜片3前面,目镜4的前面可插入透明玻璃片7。参阅图3所示,传像束5采用玻璃光导纤维,外面包裹硅橡胶保护层8,保护层8外面是金属软管9。参阅图4所示,目镜4是一个前面呈园型,后面呈长方型的长方锥体,前面园型与传像束5联结,后面长方型可插入视窗2的黑色护目镜片3前面。参阅图5所示,物镜6的外面罩有园形钢化玻璃保护片10,保护片10是和传像束5的保护层8固定在一起的,钢化玻璃保护片10外面是透明玻璃片11,钢化玻璃片10和透明玻璃片11都是起保护物镜6作用的,防止电焊火花飞渍到物镜6上,物镜6的观察视察视野一般不小于40CM2。透明玻璃片11是放置在带螺扣的物镜罩12内与物镜6外围螺扣旋紧的,可以象手电筒前面的灯罩一样,旋紧固定透明玻璃片11,当透明玻璃片11被火花损坏成麻炕后,可随时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头戴式面罩1上设置有通过螺丝14调节的帽带13。
本实用新型可两用,当焊接“死角”、暗道管路时,将传像束目镜插入视窗,焊接完毕,可将防紫外线黑色护目镜片抽出,就可以在正常光线下观察焊接焊缝质量情况。当焊接普通管路时,可将传像束目镜抽取出来,可作普通面罩用。
权利要求1.一种传像束电焊面罩,包括面罩(1)、护目镜片(3)其特征在于面罩(1)的视窗(2)上可插接由传像束(5)联结的目镜(4)和物镜(6)。
专利摘要传像束电焊面罩,其特征是面罩(1)的视窗(2)上插接有由传像束(5)联结的目镜(4)和物镜(6),可清晰地观察到设置在角落里“死角”管路及管井、管沟的暗道管路的焊接情况,可有效地保证焊接质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F9/06GK2254739SQ9621171
公开日1997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21日
发明者孙玉军 申请人:孙玉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