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030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乙肝和各种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组合物,还涉及以该组合物制备的药剂及其生产工艺,本发明药物的原料为植物中草药,属于中药领域。
乙肝是我国发病率最高、传播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种流行性传染病。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1.5亿人。全国现有肝病患者1200万人。每年因肝病死亡数约30万,这给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就目前医学发展状况来看,治疗乙肝及其病毒携带者尚无特效的药物和疗法。即便是被国内外公认的抗病毒药物干扰素,由于其昂贵的药价,不能被大多数病人所接受,况且其疗效也不尽人意。据有关学者报导,该疗法有效率仅为43%。停药后,e抗原阴转及肝功能仍会出现反跳。尽管目前用于治疗肝炎的药物很多,但由于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这些药物不能满足所有类型肝炎患者的需求,有的疗效不确切,甚至出现较大的毒副作用。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与本发明药物相同的产品。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广谱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乙肝和各种病毒性肝炎。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组成原则是凉血清热、舒肝解郁、健脾益气。根据这一治则组方选药,以发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五脏应当以通为顺,药物舒肝解郁,以保证肝胆正常生理代谢,排出免疫复合物,结合健脾益气以扶正气,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诱生干扰素以治疗乙肝的目的。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组成按重量份计如下紫草 15-30份射干 15-20份桑寄生 30-50份黄芩 12-20份地榆 15-20份夏枯草20-30份龙胆草 8-12份郁金 15-20份姜黄 10-15份柴胡 10-14份诃子8-12份丹皮 12-15份薏苡仁 20-40份焦山楂15-30份黄芪 30-90份黄柏 10-20份上述药物组合物各组份优选重量配比范围是紫草 10-15份射干 10-15份桑寄生 20-40份黄芩 10-15份地榆 10-15份夏枯草10-20份龙胆草 6-10份郁金 10-15份姜黄8-12份柴胡 8-12份诃子8-10份丹皮 8-12份薏苡仁 15-30份焦山楂10-15份黄芪 30-60份黄柏 8-15份本发明的上述药物组合物,按照常规制药工艺,可以制备成任何一种适合于临床使用的药物剂型,该药剂当中应多含有治疗有效果的药物组份,这对于本领域中的制药人员来说,属于一般性的常识,本发明药物优选胶囊剂型。
本发明药物胶囊剂的制备工艺如下1、按上述配料组成精选中药材,将薏苡仁炒黄、山楂炒焦为度。
2、将郁金、姜黄饮片,用水蒸气蒸馏法收取挥发油。
3、蒸馏后之药渣与其余中药材合并,按常规煎法煎煮两次,首次按药物总量加水五倍,水煎一小时,取煎液,再将药渣加入两倍水,煎煮30分钟,弃去药渣,合并两次煎液。
4、将合并的药液用离心沉降法沉降后除去杂质。最好用蓝式离心机或三足离心机进行离心。
5、再用板框压滤机过滤,更换滤材,连续操作,最后将得到的澄清滤液,浓缩成浸膏粉。
6、将浸膏粉粉碎,把挥发油均匀喷撒在浸膏粉上,充分搅拌,制粒,装胶囊,每粒胶囊装药0.3克。
本操作步骤必须在室温零度以下进行。
本发明药物能凉血清热、疏肝解郁、健脾益气。用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急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服药四至六个月,e抗原及HBV DNA转阴率可达60-80%,半年至一年后复查,均未出现反跳。动物实验表明本发明药物用药1月在鸭体内有一定的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本发明药物既有良好的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又能保肝、降酶、退黄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实验例本发明药物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一)材料与方法一、动物模型采用健康成年的重庆麻鸭产的蛋孵化的1日龄雏鸭,经腹腔接种0.1ml DHBVDNA阳性病毒血清。接种1周后,分别颈外静脉抽血,用地高辛标记的DHBV DNA探针(标记药盒购于德国Boehringer Mannheim公司)经斑点杂交检测筛选出感染阳性鸭,饲养至1月龄作为实验动物。
二、实验分组及用药将DHBV DNA阳性的1月龄鸭53只随机分为5组1、病毒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剂量为0.1ml/只/日。
2、阳性药物对照组用阿昔洛韦(湖北潜江市制药厂出品,批号9605074)每日腹腔注射1次,剂量为100mg/kg/日。
3、本发明药物胶囊小剂量组剂量为10g/kg/日。
4、本发明药物胶囊中剂量组剂量为20g/kg/日。
5、本发明药物胶囊大剂量组剂量为30g/kg/日。
给药方式是每日清晨空服灌服、实验用药时间为1月。
三、观察指标1、血清DHBV DNA改变情况于用药前、用药2周、用药1月,停药1周分别颈外静脉抽血,分离血清于-20℃保存待检。采用斑点杂交法,用地高辛探针将用药前后的血清统一对比检测,以与探针同源的质粒DNA倍比稀释后点样于硝酸纤维薄膜上杂交显示的斑点颜色涂浅为标准,与待检血清斑点杂交斑点颜色深浅比较来半定量。
2、于停药后1周将实验动物分别剖杀,各取小块肝组织固定于10%甲醛溶液,作常规HE染色病理检查。其余肝脏冰筒运回实验室,-70℃保存,以供提取鸭肝的总DNA,作Southern Blot检测,分析药物对病毒DNA复制的作用。
3、各组于用药1月、停药1周分别抽血检测鸭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ALT及AST)的变化情况。
结果一、用药前、中、后血清DBBV DNA滴度改变情况除病毒对照组、胶囊小剂量组外,阳性药物对照组,胶囊中、大剂量组用药1月分别与同组用药前比较,均有DHBV DNA滴度总体水平降低其中阿昔洛韦用药1月血清DBBV DNA滴度比同组药前血清DHBV DNA滴度的差别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意义(P<0.01);中、大剂量胶囊组用药1月比同组用药前DNA滴度的差别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剂量组用药2周后DNA滴度较同组用药前DNA滴度也有显著性差别(P<0.05)。但停药1周后各用药组均有DHBV DNA回升现象。见表1。此外,有部份鸭用药后血清DHBV DNA滴度转阴,见表2及附表1~5。
表1 用药前后血清DHBV DNA滴度改变情况(X±SH)logDHBV DNA(Pg/ul)±SD组别 例数(只)用药前 用药2周 用药1月 停药1周病毒对照组 10 2.00±1.25 2.20±0.92 1.90±0.74 1.90±0.74阳性药对照组 10 1.80±1.03 1.30±1.25 1.00±1.05** 1.80±1.62胶囊小剂量组 10 2.00±1.25 2.20±1.23 2.30±1.42 2.40±0.97胶囊中剂量组 12 2.00±1.05 2.00±1.35 1.25±1.36* 1.33±0.98胶囊大剂量组 11 2.36±1.12 1.82±0.98* 1.55±1.64* 2.18±1.40注“*”P<0.05 “**”P<0.01各组每只鸭用药前后血清DHBV DNA滴度改变情况见附表1~5,其中“++++”;10.000pg/ul;“+++”1000pg/ul;“++”100pg/ul;“+”10pg/ul;“-”<1pg/ul;上表所列为各组DNA滴度的对数平均数及标准差,统计学采用配对t检验。
表2 用药2周、1月及停药1周血清DHBV DNA阴转率组别用药2周 用药1月 停药1周病毒对照组 0.00(0/10) 0.00(0/10)0.00(0/10)阳性药对照组 30.00(3/10) 40.00(4/10) 30.00(3/10)胶囊小剂量组 0.00(0/10) 10.00(1/10) 0.00(0/10)胶囊中剂量组 8.33(1/12) 25.00(3/12) 16.70(2/12)胶囊大剂量组 0.00(0/11) 36.36(4/11) 18.18(2/11)二、肝脏HE染色病理检查各组均有不同程度肝细胞空泡变性、肿胀,部分可见汇管区及小叶间隔炎病细胞浸润,末见各实验组肝细胞坏死与增生现象,这些病理表现用药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三、肝组织Southern Blot检测中、大剂量胶囊用药1月肝组织中DHBV DNA比病毒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有普遍降低,但松弛环状DNA(RC)、共价闭合环状DNA(CCC DNA或SC DNA)降低不明显。
四、用药1月、停药1周血清转氨酶改变情况各实验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值见表3,各组间有一时相内ALT及AST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表3 用药1月、停药1周血清ALT AST改变情况(酶活力单位X±SD)ALT AST组别用药1月 停药1周 用药1月 停药1周病毒对照组 12.33±3.67 18.89±3.18 10.00±3.06 20.86±6.91阳性药对照组 10.50±3.34 19.09±6.16 12.20±1.99 22.89±6.79胶囊小剂量组 13.14±4.60 24.60±8.22 10.40±3.10 28.33±7.42胶囊中剂量组 12.67±3.93 25.50±7.63 12.67±2.46 24.40±5.95胶囊大剂量组 10.86±3.98 17.82±4.33 12.72±2.87 22.80±7.56另我们同时对照检测了10只与各用药组相同鸭龄的正常未接种病毒血清鸭的ALT、AST,分别为ALT(28.00±8.94,23.78±6.59);AST(18.00±5.29,19.00±5.86)。
用DHBV感染鸭用为乙型肝炎动物模型来研究人类乙型肝炎发病机理、病毒复制过程及筛选有效的治疗药物,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1-3日龄雏鸭感染DHBV可维持长期病毒血症而无明显的自然转阴现象,因此,我们应用1日龄雏鸭经腹腔感染DHBV的方法来建立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进行本发明药物抗病毒作用的考核,为治疗肝炎病人提供临床前研究资料。
实验结果表明用中剂量本发明药物治疗1月及大剂量本发明药物治疗2周、1月都能使血清DHBV DNA滴度总体水平降低,停药1周后均有DNA滴度总体水平回升现象,说明该药物在体内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且与剂量大小、用药时间长短有关,若要达到较满意的远期抑制病毒的效果还需延长用药时间。
由于鸭乙肝动物模型自身的特点。即3日龄内雏鸭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在感染DHBV后,仅出现单纯的病毒携带状态,而肝脏组织病变轻微,肝功能无明显异常,我们有实验结果发现各实验组ALT、AST无统计学上的差异,虽不能证实本发明药物有改善肝功能的效果,但可以说明该药在这三种剂量下连续用药1月对肝组织无明显的毒性损害。
Southern Blot检查提示用药1月,本发明药物有一定的抑制肝内DBBV DNA的作用,但不能清除GCC DNA及RC DNA,这也是停药后血清DHBV DNA回升的原因。
实施例紫草 10克射干 10克桑寄生 20克黄芩 10克地榆 10克夏枯草 10克龙胆草 6克郁金 10克姜黄8克柴胡8克诃子8克丹皮8克薏苡仁 15克焦山楂 10克黄芪 30克黄柏8克将郁金、姜黄饮片,用水蒸汽蒸馏法收取挥发油。蒸馏后之药渣与其余中药材合并,按常规煎煮法共煎两次,首次按药物总量加水五倍,水煎1小时,取蒸液。再将药渣加入两倍水煎30分钟,弃去药渣,合并两次煎液,离心沉淀,除去杂质。板框过滤,将滤液浓缩成浸膏粉,粉碎,把挥发油均匀喷撒在浸膏粉上,充分搅拌,制粒,装胶囊,每粒胶囊装0.3克药粉。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肝炎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组份组成紫草 15-30份射干 15-20份桑寄生 30-50份黄芩 12-20份地榆 15-20份夏枯草 20-30份龙胆草 8-12份郁金 15-20份姜黄 10-15份柴胡 10-14份诃子8-12份丹皮 12-15份薏苡仁 20-40份焦山楂 15-30份黄芪 30-90份黄柏 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组份的重量比为紫草 10-15份射干 10-15份桑寄生 20-40份黄芩 10-15份地榆 10-15份夏枯草 10-20份龙胆草 6-10份郁金 10-15份姜黄8-12份柴胡8-12份诃子8-10份丹皮8-12份薏苡仁 15-30份焦山楂 10-15份黄芪 30-60份黄柏8-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组合物制备胶囊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先将郁金、姜黄用水蒸汽蒸馏法收取挥发油,然后将蒸馏后药渣与其余中药材合并,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五倍,煎1小时,第二次加水两倍,煎30分钟,合并两次煎液,过滤,除去杂质,将澄清液浓缩成干膏,粉碎,把挥发油均匀喷撒在浸膏粉上,充分搅拌,制粒。装胶囊,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组合物,其组成是紫草、射干、桑寄生、黄芩、地榆、夏枯草、龙胆草、郁金、姜黄、柴胡、诃子、丹皮、薏苡仁、焦山楂、黄芪、黄柏。该药物胶囊剂既能抗乙肝病毒,又能保肝、降酶、退黄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文档编号A61P31/00GK1182616SQ9712017
公开日1998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18日
发明者付强, 何雪银, 付巍, 付东, 付春丽 申请人:付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