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人工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4712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人工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心跳呼吸骤停者实施人工呼吸进行现场急救的器具。
国内外医学界已经确认,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提高猝死抢救成功率的根本措施。口对口人工呼吸是最早使用的最为简便有效的方法,但是口与口直接接触带来的污染甚至疾病传染以及抢救人员的其他疑虑常延误乃至丧失抢救时机,使有存活希望者痛失生命。目前医院内使用的由球体、直管、单向阀门组成的简易呼吸器,需与气管插管连接,通过压缩球体实施人工呼吸,其缺点是体积大,不易携带,拆开存放,现用现接,延误抢救时间,无密封口罩,影响吹气效果,单人不易完成抢救任务。重复使用,带来繁琐和交叉感染的机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随身携带、便于单人随时随地实施抢救且卫生的一次性人工呼吸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次性人工呼吸器由压盖、通气管、薄膜气囊组成,薄膜气囊通过压盖固定在通气管上部内壁上;压盖中间开有通孔通气管上部径向开有孔,下部外壁上带有密封罩;薄膜气囊两端开口,其长度大于通气管顶端到通气管上部径向孔的距离,可将径向孔堵住。
上述人工呼吸器,所述的通气管自密封罩以下呈椭圆形。
上述人工呼吸器,所述的通气管呈弯形。
上述人工呼吸器,所述的通气管下端外壁上带有凸缘。
上述人工呼吸器,所述的压盖中间通孔中有“十”字形筋条。
使用时,将通气管下端置于患者口内,密封罩即封于患者口上,操作者双手操作同常规口对口人工呼吸,自呼吸器顶端吹气。薄膜气囊迅速涨开并堵塞通气管上部径向孔,气流畅入患者口腔及气道。吹气停止,大气自径向孔作用于薄膜气囊,使其萎缩,随患者呼气,薄膜气囊被向上推移并闭锁,气流自通气管上部径向孔及鼻孔排出。
上述方案中,由于只有压盖、通气管、薄膜气囊组成,不须特殊的单向阀门,结构非常简单,而且体积小便于随身携带,适于任何急救现场,勿需拆装,象人口对口一样简单易行。同时避免了口与口直接接触,患者的呼气通过通气管上部径向孔排出,不会进入抢救者口内,一次性使用,不会交叉感染,使用卫生。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人工呼吸器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附图所示的人工呼吸器由压盖1,通气管2和薄膜气囊4组成。压盖1中间带通孔,通孔底面有十字形筋条,以防止薄膜气囊4上升时翻在吹气口外面,污染吹气口。通气管2呈弯形,上部开有径向孔3,下部有密封罩5和凸缘6,设置凸缘的目的是与密封罩5一起使呼吸器固定不动,即不再向下伸入也不会轻易脱出。薄膜气囊4两端开口,通过压盖1固定在通气管2上部的内壁上。密封罩5也可以单独做成后固定在通气管2的适当位置。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人工呼吸器,由压盖、通气管、薄膜气囊组成,其特征在于薄膜气囊通过压盖固定在通气管上部内壁上;压盖中间开有通孔;通气管上部径向开有孔,下部外壁上带有密封罩;薄膜气囊两端开口,其长度大于通气管顶端到通气管上部径向孔的距离,可将径向孔堵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人工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管自密封罩以下呈椭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人工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呈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人工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管下端外壁上带有凸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人工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盖中间通孔中有“十”字形筋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心跳呼吸骤停者实施人工呼吸进行抢救的器具,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人工呼吸器。由压盖、通气管、薄膜气囊组成,薄膜气囊通过压盖固定在通气管的上部内壁上。压盖中间开有通孔;通气管上部径向开有孔,下部外壁上带有密封罩;薄膜气囊两端开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同时避免了口与口直接接触,患者的呼气通过通气管上部径向孔排出,使用卫生、方便。
文档编号A61M16/00GK2283491SQ9720574
公开日1998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10日
发明者刘桂珍 申请人:刘桂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