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腰椎病的牵引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793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腰椎病的牵引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一种用于医学目的治疗床,具体说是一种治疗腰椎病的牵引床设备。
众所周知,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疾患,采用牵引、理疗等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传统的立式悬挂式牵引装置是将患者悬挂在一个固定的支架上,通过自身的重量下垂达到牵开椎体的目的。而实际上,在牵引的同时,给患者增加了许多难以忍受的痛苦,一般患者感觉胸廓受挤,甚至呼吸困难,很难完成一个疗程,因惧怕牵引而停止治疗;另一种是采用手摇式牵引床,它是利用两床面的分离移动,使患者受到直伸的牵引,此治疗方式疗程长,一般需疗程三个月,与患者急于康复的心情相矛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多方位的腰椎牵引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完成的牵引床由床架体的上部安装的两分离床体,其中一位移床体上通过固定连接的螺旋滑块与丝杠配合接于传动装置,移动床体对应的另一端设置的床体沿中心轴线的两端设置的销轴与床架体铰接,在床体底部中心处设置的由“U”型摆叉内装有转动滑块,通过轴固定在偏心轮上,由偏心轴连接于传动装置,使其移动、摆动床体整体构成牵引床。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特点是1、采用摆动,移动多方位的运动床休,加大了对腰背部肌肉的松驰度,缓解和减轻其紧张度及对脊背神经的刺激,使滑脱的椎体解除痉挛并自动复位。
2、能够加强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病损组织尽快恢复功能。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慢性腰腿痛患者,通过摇摆使劳损的腰肌很快恢复正常。腰酸、重、困痛感也随之得到改善。
3、对于腰椎滑脱及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列线不正及侧弯,可通过牵引加摆动,使其滑脱的腰椎复位,不正的列线趋于正常。
4、改善病损组织与神经根的关系。通过牵引可使腰椎间隙逐渐牵开,再摆动则平衡腰椎间盘的内外压力,有利于突出物的还纳;另一方面通过牵引、摆动则使弯缩的韧带拉开,粘连的组织松懈,狭窄的间隙增宽,从面消除病损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与刺激。
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描述。


图1为牵引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摆动机构的局部视图。

图1、2示出了治疗腰椎病的牵引床的整体结构,采用一整体的床架体14的上部安装的两分离床体1和10,移动床体1的底侧还设有滚轮4,与床架体14上的轨道3配合,并利用移动床体1一端通过其上的连杆8固定连接的螺旋滑块7与丝杠6配合,并接于架体14上由电机15’、皮带16’、减速机17’和皮带轮18’组成的动力传动装置,使移动床体10作水平往复运动;移动床体1对应的另一端设置的床体10,且沿其中心轴线的两端固定设有销轴9与床架体14铰接,在床体10底部中心处设置的由一“U”型摆叉12及其内装置的转动滑轮13,通过其上的摆轴固定在偏心轮11上,由偏心轴19通过支架连接于由电机15、皮带16、减速机17和皮带轮18组成另一独立系统的传动装置,通过偏心轮11控制滑轮13在“U”’型摆叉12内作圆周运动,使床体10沿水平方向作15度偏角的摆动,使移动、摆动的分离床体整体构成牵引床。
为控制移动床体1的位移的最大距离,还在其轨道3上设有行程开关2。
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腰椎病的牵引床,包括床架体的上部安装的两分离床体,其中一位移床体上通过固定连接的螺旋滑块与丝杠配合,并接于传动装置,使之往复运动,其特征在于,移动床体(1)对应的另一端设置的床体(10)沿中心轴线的两端设置的销轴(9)与床架体(14)铰接,在床体(10)底部中心处设置的由“U”型摆叉(12)及其内装有转动滑块(13),通过摆轴固定在偏心轮(11)上,由偏心轴(19)连接于传动装置,使其移动、摆动床体整体构成牵引床。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床,其特征在于,移动床体(1)的底侧还设有滚轮(4)与床架体(14)上设置的轨道(3)配合,并在轨道(3)上还设有行程开关(2)。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腰椎病的牵引床,由床架体上安装两分离床体,其中移动床上通过固定的螺旋滑块与丝杠配合,并接于传动装置,而对应移动床体的另一分离床体与床架铰接,且由床体底部设置的由摆叉及其内的滑轮接于偏心轮,并连接于另一独立的传动装置,组成移动、摆动牵引床,具有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的特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设备。
文档编号A61F5/045GK2307551SQ97224040
公开日1999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9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9日
发明者李文科, 李刚 申请人:李文科, 李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