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形多功能手足外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6121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蹄形多功能手足外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是一种治疗手足部骨折的外固定器。
目前,治疗手、足指骨骨折一般采用夹板固定或穿入克氏针通关节固定,骨折处易产生旋转力,造成畸形愈合,传统手术治疗易伤及手关节而影响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和抗旋转力性能,避免伤及患者手足部重要组织,便于手部功能恢复和早期功能练习的蹄形多功能手足部外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法是采用蹄形板与连杆构成固定器框架,蹄形板上设有滑道,滑道内装有带通孔的螺钉,克氏针通过螺钉的通孔被固定在蹄形板上,每一块蹄形板上可同时设一组或多组克氏针,每组克氏针为两根交叉固定的克氏针组成,两根克氏针被分别固定在一块蹄形板的两侧面。使用时,将克氏针分别从骨折近端或远端以相同方法穿对侧内断端骨质。通过对穿过骨的克氏针在滑道的调整以变位骨折断端并解决纵向旋转,同时调整连杆控制蹄形板的距离将骨折端或加压延长,达到解剖复位,并给以可靠的弹性固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可调整的固定结构,且骨折处的四根克氏针在四个不同的平面,可大大地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和抗旋转力,便于多方向运针,以避免伤害骨折部位的血管、神经和肌腱组织,有利于手、足部功能恢复和早期练习。通过延长蹄形板长度可同时固定多组克氏针,以治疗同平面多指骨骨折,通过增加蹄形板数量,治疗多段指骨骨折及粉碎性骨折。
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蹄形板1、连杆4和克氏针9构成,蹄形板1的两个端头和中间位置分别有连杆孔3,蹄形板1上开有滑道2,滑道2为长形的贯通孔。连杆4穿入连杆孔3中,在蹄形板1两侧面的连杆4上分别装有固定螺帽5,滑道2中有螺钉b,螺钉6的一端有通孔7,另一端套有紧固螺帽8,克氏针9穿过螺钉6的通孔7,再拧紧紧固螺帽8可将可氏针9固在蹄形板1上的滑道2上。使用时可将同一蹄形板1上的两根克氏针9交叉固定在蹄形板1两个不同侧面,便于克氏针9穿过指骨,并增加骨端的稳定性和抗旋转力,通过调整紧固螺帽8在滑道21的位置来调整克氏针9与蹄形板1的位置,通过上下调整连杆4上固定螺帽5,以调整蹄形板1之间距离,实现克氏针穿过指骨处最佳部位。本外固定器可延长蹄形板1的长度,同时固定多枚克氏针,以治疗同平面多指骨骨折,也可增加蹄形板1的数量,治疗多段指骨骨折及粉碎性骨折。本外固定器主要应用于手足外科治疗掌指骨、趾骨骨折,以单发、多发及多段骨折为主要治疗对象,并可在小儿骨科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1.一种蹄形多功能手足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蹄形板(1)、连杆(4)和克氏针(9)构成,蹄形板(1)的两个端头和中间位置分别有连杆孔(3),蹄形板(1)上开有滑道(2),连杆(4)穿入连杆孔(3)中,在蹄形板(1)两侧面的连杆(4)上分别装有固定螺帽(5),滑道(2)中有螺钉(6),螺钉(6)的一端有通孔(7),另一端套有紧固螺帽(8),克氏针(9)穿过螺钉(6)的通孔(7)。
专利摘要一种蹄形多功能手足外固定器,主要由蹄形板、连杆和克氏针组成,蹄形板与连杆构成固定器框架,蹄形板上设有滑道,滑道内装有带通孔的螺钉,克氏针通过螺钉的通孔被固定在蹄形板上,使用时将克氏针分别从骨折处附近的骨中穿过,通过调整螺钉在滑道中的位置,并通过调整连杆控制两块蹄形板的距离,使手指的骨折处定位。本实用新型可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和抗旋转力,便于多方向进针,以避免伤害骨折部位的血管、神经和肌腱组织,有利于手、足部功能恢复和早期练习。
文档编号A61B17/60GK2311242SQ97231630
公开日1999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23日
发明者孙勇 申请人:孙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