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心室补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6257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心房心室补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补片,特别是涉及一种NiTi合金骨架自行展开式补片。
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2%,发病率很高。目前房缺和室缺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该方法创伤大,损伤也大。近几年国外研制心房心室补片介入性治疗ASD和VSD,该种介入方法是将伞状心房补片通过静脉送入心房到房室缺损部位后展开,达到粘堵房缺的目的,现应用的补片是采用钢丝编制成类似“雨伞”骨架,或双侧钮扣样补片,这种补片在治疗时,操作十分复杂,且易形成残余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缺损封闭效果好,操作简单,(可自行展开)的NiTi合金心房心室补片。
心房心室补片,由可自行展开的NiTi合金骨架和2个膜状补片组成。可自行展开的NiTi合金骨架,是由3个以上菱形网格骨架围成的管状骨架,在每1个菱形网格骨架的上、下端都有一个支脚,每1个支脚上的上端有1个向外翻的支承拐臂,每1个支承拐臂与其相对应的支脚为一整体结构。另外,在每1个支脚上有倒钩,以便挂住心室间隔,2个膜状补片,分别通过缝制或粘结的方法固定在3个以上菱形网格骨架的上、下端的支脚上的支承拐臂上。
为了增加膜状补片的韧性,可在膜状补片上设置涤纶丝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即心房心室补片的制作方法1、在0.2-0.5mm厚的NiTi合金板上加工成如


图1的形状,再卷成带有菱形网格的管状骨架,其大小随心房心室缺损的大小,采用高温定型成各种不同规格,也可按缺损形状加工成椭圆形或其它形状。
2、将上、下支脚外翻,并定型。
3、将0.05mm的涤纶丝网喷上硅胶或高分子材料,使膜状补片厚度为0.1mm左右。
4、将2个膜状补片分别缝制或粘接在带有菱形网格的管状骨架的两端向外翻的支脚上。即构成心房心室补片。
操作方法将补片在低温时(0-10°)纵向压缩放于缚束鞘内,当从静脉将缚束鞘放入心房,穿过房间隔、室间隔缺损部位后从鞘内将补片推出一部分,而自行展开,固定于缺损左面,用控制器控制补片的位置,继续推送鞘内补片,补片逐渐展开,并固定于缺损的右侧面,从而使两侧的薄膜覆盖住房、室间隔的缺损。封闭缺损支承完全,缺损封闭效果好,操作简单。特别是本实用新型造价低,便于推广应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示意图,图3是带支脚的菱形网格骨架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即心房心室补片,由可自行展开的NiTi合金骨架和2个膜状补片1构成。可自行展开的NiTi合金骨架,为由8个菱形网格骨架2围成的管状骨架,其中每1个菱形网格骨架2的上、下端分别有1个支脚3,在每1个支脚3的上端有支承拐臂4,每1个支承拐臂4与其相对应的支脚3为一整体结构。在支脚3上有倒钩5。2个膜状补片1分别粘结在8个上、下支脚3上的拐臂4上。
权利要求1.心房心室补片,由可自行展开的NiTi合金骨架和2个膜状补片(1)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自行展开的NiTi合金骨架,为由3个以上菱形网格骨架(2)围成的管状骨架,每1个菱形网格骨架(2)的上、下端分别有支脚(3),在每1个支脚(3)的上端有支承拐臂(4),每1个支承拐臂(4)与其相对应的支脚(3)为一整体结构;2个膜状补片(1)分别固定在3个以上菱形网格骨架(2)的上、下端的支脚(3)上的支承拐臂(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房心室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3个以上菱形网格骨架(2)为8个菱形骨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心房心室补片,其特征是在每1个支脚(3)上有倒钩(5)。
专利摘要心房心室补片,由可自行展开的NiTi合金骨架和2个膜状补片构成。NiTi合金骨架是由8个菱形网格骨架围成的管状骨架,每1个菱形网格骨架的上、下端分别有支脚,在每1个支脚的上端有支承拐臂,2个膜状补片固定在8个上、下支脚的拐臂上。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对心房心室缺损封闭效果好。由于造价低有利于患者使用和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61F2/24GK2305175SQ9723355
公开日1999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3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3日
发明者李春江, 刘健 申请人:李春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