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局部化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6264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食道癌局部化疗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汲送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食道癌的局部化疗管。
目前食道癌的治疗有手术治疗、全身化疗和放疗,而全身化疗主要用于手术治疗后,这种全身化疗不适合手术治疗的中晚期病人和配合放射治疗的病人,也不适合手术复发病例的治疗,因为全身化疗的付作用大,病人全身反应及胃肠道反应大,病人多不能接受,效果不肯定,化疗药物通过体循环,达肿瘤局部,药量及浓度均不致使肿瘤细胞被杀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解决食道癌的局部化疗问题,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化疗付作用小,病人易接受,又不妨碍营养的摄入,并可配合放疗、热疗等治疗方法的双气囊四腔食道癌局部化疗管。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一端密封一端开口的硅胶管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硅胶管上设有两个气囊,各气囊分别对应一条充气管,在充气管的进气端设有密封阀,两个充气管之间还设有推药管和营养管,在局部化疗的同时,由推药管推入的药液通过推药管尾部的孔注入病灶,由营养管推入的高营养饮食,通过营养管尾部的孔营养液进入胃内,不会因局部化疗而影响营养的摄取,引起内环境的失衡。
食道癌局部化疗管,当气囊通过充气管充气25ml,气囊直径可达50mm。
食道癌局部化疗管,两气囊之间为注药段,注药段可做成50mm、70mm、100mm三种规格以供选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
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
图1的B-B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
图1的C-C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
图1的D向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所示,双气囊四腔食道癌局部化疗管,是由一端密封一端开口的硅胶管构成,硅胶管上设有气囊1和气囊2,气囊1、2分别对应一条充气管3,充气管3的端部设有密封圈4,在两个充气管3之间设有推药管5和营养管6,如
图1、图3所示,药液通过推药管5尾部的孔7注入病灶,如
图1、图4所示营养液通过营养管6尾部的孔8流入胃内。食道癌局部化疗管的应用与插胃管的方法相同,根据病灶的大小范围及部位选择不同规格的治疗管,如病变为30mm,可选择50mm的食道癌局部化疗管,病变为50mm,可选择70mm的化疗管,病变为70-80mm,病灶可选择100mm的化疗管。插管后气囊置于食道癌病变部位的上下端距病灶约10mm为合适,根据食道镜及钡透的病变位置来确定置管的深度,当第一个气囊通过病灶部位下10mm后充气(也可用造影剂食道内推注,以帮助定位)将食道阻塞,以不压迫食道的正常血运循环为目的(每个气囊约充气20m1),自推药管将化疗药物推入第二个气囊充气阻塞病灶上段的食道。两个气囊阻塞食道的目的是不使药液流入胃内或反流入口腔,使肿瘤浸泡在高浓度、高效价的化疗药物中,药物通过病变部位及粘膜吸收以达到局部化疗的目的,营养管可推注高营养饮食,在治疗的同时病人不会因治疗而影响营养的摄取,引起内环境的失衡。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食道癌各期的局部治疗,用于食道癌病变部位及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压迫止血,也可用于食道胸腔瘘的瘘管压迫阻塞给养等,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治疗可将肿瘤组织直接浸泡在化疗药物中,使肿瘤组织局部及食管粘膜吸收,以起到高浓度、高效价的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的作用,局部用药较全身化疗付作用小,病人易接受,又不妨碍营养的摄入,还可配合放疗、热疗等治疗方法,提高疗效。局部化疗还可使病灶缩小,给手术治疗提供条件,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无禁忌症,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权利要求1.一种食道癌局部化疗管,是由一端密封一端开口的硅胶管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硅胶管上设有气囊(1)、气囊(2),气囊(1)、(2)分别对应一条充气管(3),充气管(3)的端部设有密封阀(4),在充气管(3)之间还设有推药管(5)和营养管(6),推药管(5)的尾部和营养管(6)的尾部开有孔(7)和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道癌局部化疗管,其特征是气囊充气容积为25ml,直径可达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道癌局部化疗管,其特征是气囊(1)、(2)之间为注药段,注药段可做成50mm、70mm、100mm三种规格以供选用。
专利摘要一种食道癌局部化疗管,是一个具有双气囊四腔食道癌局部化疗管,由一端密封一端开口的硅胶管构成,其上带有气囊、充气管、营养管和推药管,采用本化疗管局部治疗,可将肿瘤组织直接浸泡在化疗药物中,使肿瘤组织局部及食管粘膜吸收,以起到高浓度、高效价的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的作用,局部用药较全身化疗副作用小,病人易接受,同时又不妨碍营养的摄入,还可配合放疗、热疗等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无禁忌症,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文档编号A61F2/958GK2307587SQ9723365
公开日1999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15日
发明者李仕金, 刘广庆, 王金勇, 宋风英 申请人:李仕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